http://.biquxs.info/
</p>
第一百五十四章財神到
見到王甫跪下請罪,劉厚擺了擺手道:“罷了,你起來吧,不知者不罪,你的考慮是對的,如果沒有行刺這件事的話,的確不應該關閉城門。不過現在發生了這件事,我們總不能無動於衷吧。
這樣吧,我們以三天為限,在這三天內,就讓羽林衛和‘中情局’的人好好梳理一下城中的百姓,盡快找出魏、吳兩國潛伏在城內的細作。三天後,無論結果如何,將重開城門,讓大家正常通行,你看如何啊?”
“陛下英明!”王甫連忙爬起身稱頌道。他原先不知道發生了這麽大一件事,沒想到會冒犯了皇帝,正擔心會受到皇帝的怪罪呢,沒想到皇帝不但原諒來他,還和顏悅色地跟他商量這件事的處理意見,他心裏不由得感動得一塌糊塗,對劉厚的好感度、忠誠值蹭蹭蹭地往上升。
劉厚當然不會為了這種小事而怪罪於他,劉厚再次擺擺手,道:“賬本做得不錯,是你做的嗎?讓我好好看一看。”說完繼續翻看著手中的賬本,關公和王甫子識趣的停止了說話,靜靜地在旁邊等候著。
劉厚對這個賬本很感興趣,也很驚訝,他驚訝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裏麵記載的數據。裏麵記載了荊州的稅收情況,劉厚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荊州的稅竟然有那麽多,都快趕上成都的稅收了。成都是一國的首都,稅收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荊州卻穩穩地排在第二位,和成都相差不遠。
看起來關公的經濟工作搞的很不錯啊!第二個令劉厚驚訝地地方是,這本賬本設有原、收、出、存四項,賬目非常詳明清楚。他驚訝於古人的智慧,沒想比自己所處的時代早2000年的三國時期,人們已經會用這麽先進的記帳方法了。
後來劉厚一想,也就釋然了,他麵前的是誰啊,是關公啊。關公是誰?大家都會說他是關老爺、是武聖人、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簡稱“關帝”。他是講義氣人士的代表,所以在港產片中,無論警察或者是匪徒行動前都要拜一拜關二哥。
但是,如果你去問做生意的人,則會到另外一個答案,他們會告訴你,他們也拜關公,但是他們拜的是關公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武財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武將怎麽會變成財神呢?不信的人可以去看看,做生意的人供奉的武財神像就是關公的形象。
不懂得賺錢還叫財神嗎?所以,劉厚也就對關公能在荊州這樣的四戰之地,依然能賺取到大量錢財感到釋然了。他如果沒有那麽強大的賺錢能力,怎麽能在荊州養得起十幾萬精兵呢?
那麽問題來來,為什麽關公會變成財神呢?關於這點有很多民間傳說,普遍的說法是:
一、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他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
二、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
三、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迴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日自己的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的成功。
劉厚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麵對麵的和財神坐在一起聊天,想想心裏都有點小激動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過年時他們鄉下經常會播放的那首粵語歌《財神到》:
財神到,財神到,好心得好報。
財神話,財神話,揾錢依正路。
財神到,財神到,好走快兩步。
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
……
“現在我算不算被財神看重?那自己應該很有錢途了吧。”劉厚想。
看完賬本之後,他問關公:“二叔,這種記賬方法是你發明的嗎?”
關公撫須嗬嗬笑,道:“讓陛下見笑了,這法子的確是二叔所創。”
“二叔真厲害,沒想到二叔不但武功高強,竟然還會財會啊,二叔是怎麽想出這種記賬方法的?”
“嗬嗬,陛下過獎了,想起來,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陛下你也知道,二叔在曹營待過一段時間。”說著,關公漸漸陷入了對過去的迴憶當中,丹鳳眼又眯了起來。
“朕知道,二叔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開始二叔找不到父皇,就暫時寄居在曹操身邊,後來,二叔終於打聽到父皇的消息,就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殺將過去尋找父皇。
二叔也因這件事名動華夏,成為天下間最講義氣的人。而且,朕敢保證,二叔這段往事一定會流傳千古,為億萬民稱頌。”
劉厚見關公情緒有點低落,連忙一記馬屁下去。關公被劉厚逗得嗬嗬大笑。
“嗬嗬,陛下真會哄人開心,那個時候,曹操為了籠絡二叔,經常送給二叔一些貴重的財物。可是,你二叔豈是那種貪財忘義之人,那些財物除了一些必須的支出外,其餘的都沒有亂用。後來二叔得悉大哥的下落,數次去求見曹操,想跟他告別。
大概曹操也猜到了二叔的意圖吧,他幾次都避而不見。二叔沒辦法,隻能不辭而別了。於是,二叔就將官印懸掛在房梁上,將曹操賞賜的財物一樣不少的悉數清點留下,並附上一本帳冊,這本賬冊就是依照“原、收、出、存”四個項目來記錄的。二叔發現,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將所有財物記載得一清二楚。
‘原’就是曹操原本送給了二叔多少財物;‘收’就是二叔如實收到了曹操多少財物;‘出’就是二叔在這段時間支出了多少財物;‘存’就是二叔臨走之前還結存多少財物。”
劉厚恍然大悟,原來關公這個記賬法是來源於實踐的,完全就是將實際生活中的財物往來一筆一筆地,用流水賬的方法記錄下來。關羽這種簡明的記帳法,後世的商人都照搬照用,被世人稱為“商用薄記法”。關公也因此被視為財會的創始人,並被後人逐漸奉為財神。
“二叔這套記賬方法是不錯,不過,侄兒也有一套記賬方法,不知道二叔想不想看一下?”劉厚道。
關公這套記賬方法比曆史上的其他記賬方法已經先進很多了,但是和後世的借/貸複式記賬法還是差了很多。關公的記賬方法再怎麽先進也有其曆史局限性,是一種“流水賬”式的記賬方法,屬於單式記賬方法。
劉厚心想,既然關公的簿記法都能被後世人使用很久,既然他被後人尊為財神,那幹脆就徹底一點,自己將更先進的記賬方法傳授給他,由他來推廣,使財會技術跨越千年一步到位。這樣一來,關公這個財神的神位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喔?陛下也懂財會?”關公好奇地問。
“略懂。”劉厚一副裝13的模樣道。
“可二叔沒聽說過左仙翁懂財會啊。”關公有點不大相信。因為明麵上左慈是劉厚的師傅,所有人都知道,劉厚的武功主要是趙雲教的,但是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就統統來自於左慈了。如果連師傅都不會,徒弟怎麽可能會呢?故此,關公才會有此一問。
顯然關公不懂得這個世界上有創新這一說法,也不懂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說法。當然,劉厚的確不是自己去創新,也的確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不過是抄襲後人的知識而已。
“嗬嗬,二叔,左師傅那是什麽人?那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啊。他最擅長是什麽?是術數啊。術數之學涉及到大量的算術知識,可謂博大精深,小小財會之法,不過小道而已。他連術數都精通,難道區區財會記賬難得到他嗎?”
既然關公提到左慈,劉厚就順水推舟地將事情往左慈身上一推,這種方法屢試不爽,這樣就不會解釋這麽多了。
果然,關公沒有再追問劉厚新式記賬法的來曆,而是饒有興趣地催促他趕緊將新的記賬法說出來。王甫、郭攸之都是文官,平時的工作都有涉及這方麵的內容,他們對新式記賬法也很感興趣,自然也是湊上來,一起聽小皇帝有什麽高見。
於是,劉厚就畫了個後世常用的財務表格出來,然後將後世的借/貸記賬法粗略地給他們講解了一遍。
這種記賬方法並不複雜,就是借方和貸方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劉厚畫的表格中,借方在左側,貸方在右側。劉厚讓他們記住的第一條定律就是:在記賬時務必要牢記一條不變的法則:“借方=貸方”,換句話說,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須同時登記到帳簿的左右兩側。
“陛下,請恕微臣直言,這‘借’和‘貸’的意思是一樣的啊?”王甫忍不住問道。
“呃……”劉厚無語,還真是,從字麵的意思來看,“借”和“貸”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接近,用在這裏確實有點不妥,也不知道後世是誰規定用這兩個字的。
支吾來半天,劉厚才道:“這個,其實就是一個比喻嘛,如果你覺得用這兩個字不妥,我們可以改用其他字嘛,例如用‘出’和‘入’,又例如幹脆就用‘左’和‘右’代替好來。反正你們理解它們代表的意思就行了,至於用那個字甚至那個符號都是無所謂的事情。”
由於劉厚用來“借”和“貸”這兩個字,使得圍觀的眾人半天腦袋都沒轉過彎來。不過經劉厚這麽一解釋,他們都明白了過來,畢竟在座沒有一位智商低於一百的。
接著劉厚又給他們講來這種記賬法的幾條原則,例如:
(1)資產增加時,記入左側;資產減少時,記入右側。
(2)負債增加時,記入右側;負債減少時,記入左側。
(3)所有者權益增加時,計入右側;所有者權益減少時,計入左側。
(4)成本增加時,計入左側;成本減少時,計入右側。
(5)收入增加時,計入右側;收入減少時,計入左側。
(6)費用增加時,計入左側;費用減少時,計入右側。
三人一開始很不習慣這種記賬法,隨著劉厚深入的講解,他們的眼睛越來越明亮來,他們深切地感受到,這種記賬法比他們原來用的方法好太多來。起碼有一點,就是這種複式記賬法有利於防止和減少記賬差錯。
ps.今天這一章抄了不少百度的內容,所以這一章寫夠三千五字,大家可別罵我抄東西來湊字數啊,我人品還是杠杠的。
</p>
第一百五十四章財神到
見到王甫跪下請罪,劉厚擺了擺手道:“罷了,你起來吧,不知者不罪,你的考慮是對的,如果沒有行刺這件事的話,的確不應該關閉城門。不過現在發生了這件事,我們總不能無動於衷吧。
這樣吧,我們以三天為限,在這三天內,就讓羽林衛和‘中情局’的人好好梳理一下城中的百姓,盡快找出魏、吳兩國潛伏在城內的細作。三天後,無論結果如何,將重開城門,讓大家正常通行,你看如何啊?”
“陛下英明!”王甫連忙爬起身稱頌道。他原先不知道發生了這麽大一件事,沒想到會冒犯了皇帝,正擔心會受到皇帝的怪罪呢,沒想到皇帝不但原諒來他,還和顏悅色地跟他商量這件事的處理意見,他心裏不由得感動得一塌糊塗,對劉厚的好感度、忠誠值蹭蹭蹭地往上升。
劉厚當然不會為了這種小事而怪罪於他,劉厚再次擺擺手,道:“賬本做得不錯,是你做的嗎?讓我好好看一看。”說完繼續翻看著手中的賬本,關公和王甫子識趣的停止了說話,靜靜地在旁邊等候著。
劉厚對這個賬本很感興趣,也很驚訝,他驚訝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裏麵記載的數據。裏麵記載了荊州的稅收情況,劉厚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荊州的稅竟然有那麽多,都快趕上成都的稅收了。成都是一國的首都,稅收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荊州卻穩穩地排在第二位,和成都相差不遠。
看起來關公的經濟工作搞的很不錯啊!第二個令劉厚驚訝地地方是,這本賬本設有原、收、出、存四項,賬目非常詳明清楚。他驚訝於古人的智慧,沒想比自己所處的時代早2000年的三國時期,人們已經會用這麽先進的記帳方法了。
後來劉厚一想,也就釋然了,他麵前的是誰啊,是關公啊。關公是誰?大家都會說他是關老爺、是武聖人、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簡稱“關帝”。他是講義氣人士的代表,所以在港產片中,無論警察或者是匪徒行動前都要拜一拜關二哥。
但是,如果你去問做生意的人,則會到另外一個答案,他們會告訴你,他們也拜關公,但是他們拜的是關公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武財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武將怎麽會變成財神呢?不信的人可以去看看,做生意的人供奉的武財神像就是關公的形象。
不懂得賺錢還叫財神嗎?所以,劉厚也就對關公能在荊州這樣的四戰之地,依然能賺取到大量錢財感到釋然了。他如果沒有那麽強大的賺錢能力,怎麽能在荊州養得起十幾萬精兵呢?
那麽問題來來,為什麽關公會變成財神呢?關於這點有很多民間傳說,普遍的說法是:
一、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他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
二、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
三、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迴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日自己的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的成功。
劉厚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麵對麵的和財神坐在一起聊天,想想心裏都有點小激動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過年時他們鄉下經常會播放的那首粵語歌《財神到》:
財神到,財神到,好心得好報。
財神話,財神話,揾錢依正路。
財神到,財神到,好走快兩步。
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
……
“現在我算不算被財神看重?那自己應該很有錢途了吧。”劉厚想。
看完賬本之後,他問關公:“二叔,這種記賬方法是你發明的嗎?”
關公撫須嗬嗬笑,道:“讓陛下見笑了,這法子的確是二叔所創。”
“二叔真厲害,沒想到二叔不但武功高強,竟然還會財會啊,二叔是怎麽想出這種記賬方法的?”
“嗬嗬,陛下過獎了,想起來,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陛下你也知道,二叔在曹營待過一段時間。”說著,關公漸漸陷入了對過去的迴憶當中,丹鳳眼又眯了起來。
“朕知道,二叔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開始二叔找不到父皇,就暫時寄居在曹操身邊,後來,二叔終於打聽到父皇的消息,就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殺將過去尋找父皇。
二叔也因這件事名動華夏,成為天下間最講義氣的人。而且,朕敢保證,二叔這段往事一定會流傳千古,為億萬民稱頌。”
劉厚見關公情緒有點低落,連忙一記馬屁下去。關公被劉厚逗得嗬嗬大笑。
“嗬嗬,陛下真會哄人開心,那個時候,曹操為了籠絡二叔,經常送給二叔一些貴重的財物。可是,你二叔豈是那種貪財忘義之人,那些財物除了一些必須的支出外,其餘的都沒有亂用。後來二叔得悉大哥的下落,數次去求見曹操,想跟他告別。
大概曹操也猜到了二叔的意圖吧,他幾次都避而不見。二叔沒辦法,隻能不辭而別了。於是,二叔就將官印懸掛在房梁上,將曹操賞賜的財物一樣不少的悉數清點留下,並附上一本帳冊,這本賬冊就是依照“原、收、出、存”四個項目來記錄的。二叔發現,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將所有財物記載得一清二楚。
‘原’就是曹操原本送給了二叔多少財物;‘收’就是二叔如實收到了曹操多少財物;‘出’就是二叔在這段時間支出了多少財物;‘存’就是二叔臨走之前還結存多少財物。”
劉厚恍然大悟,原來關公這個記賬法是來源於實踐的,完全就是將實際生活中的財物往來一筆一筆地,用流水賬的方法記錄下來。關羽這種簡明的記帳法,後世的商人都照搬照用,被世人稱為“商用薄記法”。關公也因此被視為財會的創始人,並被後人逐漸奉為財神。
“二叔這套記賬方法是不錯,不過,侄兒也有一套記賬方法,不知道二叔想不想看一下?”劉厚道。
關公這套記賬方法比曆史上的其他記賬方法已經先進很多了,但是和後世的借/貸複式記賬法還是差了很多。關公的記賬方法再怎麽先進也有其曆史局限性,是一種“流水賬”式的記賬方法,屬於單式記賬方法。
劉厚心想,既然關公的簿記法都能被後世人使用很久,既然他被後人尊為財神,那幹脆就徹底一點,自己將更先進的記賬方法傳授給他,由他來推廣,使財會技術跨越千年一步到位。這樣一來,關公這個財神的神位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喔?陛下也懂財會?”關公好奇地問。
“略懂。”劉厚一副裝13的模樣道。
“可二叔沒聽說過左仙翁懂財會啊。”關公有點不大相信。因為明麵上左慈是劉厚的師傅,所有人都知道,劉厚的武功主要是趙雲教的,但是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就統統來自於左慈了。如果連師傅都不會,徒弟怎麽可能會呢?故此,關公才會有此一問。
顯然關公不懂得這個世界上有創新這一說法,也不懂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說法。當然,劉厚的確不是自己去創新,也的確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不過是抄襲後人的知識而已。
“嗬嗬,二叔,左師傅那是什麽人?那是神仙一樣的人物啊。他最擅長是什麽?是術數啊。術數之學涉及到大量的算術知識,可謂博大精深,小小財會之法,不過小道而已。他連術數都精通,難道區區財會記賬難得到他嗎?”
既然關公提到左慈,劉厚就順水推舟地將事情往左慈身上一推,這種方法屢試不爽,這樣就不會解釋這麽多了。
果然,關公沒有再追問劉厚新式記賬法的來曆,而是饒有興趣地催促他趕緊將新的記賬法說出來。王甫、郭攸之都是文官,平時的工作都有涉及這方麵的內容,他們對新式記賬法也很感興趣,自然也是湊上來,一起聽小皇帝有什麽高見。
於是,劉厚就畫了個後世常用的財務表格出來,然後將後世的借/貸記賬法粗略地給他們講解了一遍。
這種記賬方法並不複雜,就是借方和貸方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劉厚畫的表格中,借方在左側,貸方在右側。劉厚讓他們記住的第一條定律就是:在記賬時務必要牢記一條不變的法則:“借方=貸方”,換句話說,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須同時登記到帳簿的左右兩側。
“陛下,請恕微臣直言,這‘借’和‘貸’的意思是一樣的啊?”王甫忍不住問道。
“呃……”劉厚無語,還真是,從字麵的意思來看,“借”和“貸”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接近,用在這裏確實有點不妥,也不知道後世是誰規定用這兩個字的。
支吾來半天,劉厚才道:“這個,其實就是一個比喻嘛,如果你覺得用這兩個字不妥,我們可以改用其他字嘛,例如用‘出’和‘入’,又例如幹脆就用‘左’和‘右’代替好來。反正你們理解它們代表的意思就行了,至於用那個字甚至那個符號都是無所謂的事情。”
由於劉厚用來“借”和“貸”這兩個字,使得圍觀的眾人半天腦袋都沒轉過彎來。不過經劉厚這麽一解釋,他們都明白了過來,畢竟在座沒有一位智商低於一百的。
接著劉厚又給他們講來這種記賬法的幾條原則,例如:
(1)資產增加時,記入左側;資產減少時,記入右側。
(2)負債增加時,記入右側;負債減少時,記入左側。
(3)所有者權益增加時,計入右側;所有者權益減少時,計入左側。
(4)成本增加時,計入左側;成本減少時,計入右側。
(5)收入增加時,計入右側;收入減少時,計入左側。
(6)費用增加時,計入左側;費用減少時,計入右側。
三人一開始很不習慣這種記賬法,隨著劉厚深入的講解,他們的眼睛越來越明亮來,他們深切地感受到,這種記賬法比他們原來用的方法好太多來。起碼有一點,就是這種複式記賬法有利於防止和減少記賬差錯。
ps.今天這一章抄了不少百度的內容,所以這一章寫夠三千五字,大家可別罵我抄東西來湊字數啊,我人品還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