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十二章盤蛇穀
上迴說到,劉厚知道了桃花水有毒,馬上命令部隊後退五裏,並派遣隨軍大夫救治中毒的高定部下,然後召開軍事會議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會議上,劉厚分析了藤甲兵的缺點,藤甲兵什麽都不怕,就是怕火,他認為可以用火攻消滅之。於是大家開始商量火攻的具體細節。研究了一輪軍事地圖,又詢問了當地土人後,首先由郭攸之提出火攻的地點:
“離此西南30裏處有一山穀,名為盤蛇穀,此穀彎曲盤旋,狀似盤蛇,穀中山路狹窄,兩邊皆為難以攀登的高山。且因穀內毒蛇遍地,平時甚少有人進入,故穀內枯草枯樹經年堆積,已經有厚厚的一層,這些東西正是絕佳的燃料。
太子殿下,攸之建議,將伏擊地點設在此處。隻要將敵人引入穀中,兩頭一堵,然後放火一燒,敵人絕無幸免。”
“盤蛇穀?這名字很熟悉啊?是不是就是原來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地方呢?”劉厚心裏想著,也起身去觀看地圖。果然看到一條彎彎曲曲像一條蛇一樣的曲線。但是山穀裏外具體怎麽情況,光靠地圖是看不出來的。
“由地圖看來和土人的描述來看,這個地方的確適合設伏,不過此事,事關重大,一點也馬虎不得,我們還是要實地考察一下再作決定。郭先生,我們明天就去勘察一下現場,然後再作決定。現在我們再討論一下怎麽誘敵深入。設伏場所布置得再好,無法令敵人上當,無法引得敵人進入設定的場所也沒有用。”劉厚道。
“諾!”郭攸之應答了一聲,算是答應了明天去勘察現場的事情。然後各人又各抒己見,出主意設計引誘孟獲上當。
最後歸納一下,大部分人出的主意,其主要思想就是先和藤甲兵交戰,然後假裝連敗幾場,再然後撤退,一步步將他們引入盤蛇穀。但是,要實現這些,還有些難題需要解決。
難題之一是怎麽樣才能令到蠻軍渡河和己方交戰,現在看形勢,孟獲是想扼守河岸,不讓蜀軍登岸。雖然上次守瀘水失敗過一次,但是,那次孟獲有主動退讓,想半渡而擊的原因在,隻不過是弄巧反拙而已,如果他鐵了心要固守河岸,蜀軍不付出點傷亡是難於攻上岸的。
更何況,隻要是明智的將領都知道,守著天險,怎麽都比和敵軍正麵對抗好。就算因為雙方實力過於懸殊,導致這個天險守不住,那也是非戰之罪。如果連守天險都打不贏,那正麵對抗就更不用指望了。
所以,隻要孟獲腦子沒有被燒壞了,他是不會過江和蜀軍正麵對抗的。如果他們不過江,還談什麽要引他們進入盤蛇穀呢?
難題之二是,怎樣才能讓孟獲相信自己打敗了蜀軍,畢竟之前蜀軍表現得太強悍了,突然間說失敗就失敗,是不是太離奇了,換成細心的將領就會懷疑有詐,偏偏孟獲絕對不是個傻子,其用兵還算謹慎。
還有,既然原來的蜀軍都知道盤蛇穀,作為當地土著的蠻軍會不知道嗎?那麽蠻軍追擊到盤蛇穀外,會不會顧忌到盤蛇穀的情況而不敢進入繼續追擊?當然,這取決於將領的智力程度和性格,反正換了劉厚自己,如果知道這山穀是這樣的地形,絕對不會領軍追進去,寧願讓敵人跑掉也不會冒這種險,那孟獲會上當嗎?
眾人七嘴八舌提出了很多意見和解決方案,但是並沒有形成統一意見,也沒有人能提出萬無一失的計劃。看看時間不早了,劉厚隻得解散了會議,決定明日在議。
一夜無話,第二天,劉厚安排斥候沿河岸上下尋找其他渡江的地方,畢竟要做好兩手準備,萬一無法實施火燒藤甲兵計劃,隻能從其他地方偷偷渡江,然後再尋機和蠻兵決一死戰了。現在劉厚大軍已經有十萬之眾,兵力和蠻兵差不多,自己占盡武器裝備的優勢,如果相同人數還不能正麵決戰打敗蠻族軍隊,自己也可以抹脖子了。
安排好軍中事務後,劉厚帶著郭攸之、關索、張苞到盤蛇穀實地考察地形。這盤蛇穀果然如當地土人說的那樣,劉厚遠遠就看到兩條山脈並列而行,彎彎曲曲的就像兩條巨龍在嬉戲。兩山之間夾著一條狹長小山穀,走在山穀裏,劉厚抬頭看天,終於體驗到什麽叫一線天了。
這裏的確是個伏擊的好地方,地上鬆軟無比,像踩在幾層地毯疊在一起的感覺,看來枯草枯枝真的積了不少,連準備燃料的功夫都可以省了。
劉厚當堂拍板決定將這裏作為伏擊的場所,並抽調部隊,開始布置伏擊場所。
之後的兩天,雙方都沒什麽行動,劉厚除了加派斥候外,讓全軍休整兩天,畢竟他們之前一直趕路,而且是崎嶇難行的山路,的確是辛苦了,劉厚最重勞逸結合,所以一有機會就爭分奪秒讓軍士多休息,以便保持最佳狀態。
兩天後,有親兵來報,蠻兵遣來了使者,要麵見太子殿下。劉厚覺得很驚訝,雙方還有什麽好談的?大仗小仗打了那麽多場,早就撕破臉皮了,見了麵開打就是了,還浪費口水幹什麽?他可不相信孟獲會來找他談投降的事。
親兵將蠻人使者帶了進來,使者叫土安,不是孟獲派來的,是一個叫兀突骨的人派來的。通過通譯的解釋,劉厚費了老大勁才搞清楚這個兀突骨原來是一個王,是一個叫烏戈國的王。
劉厚才不在於什麽王不王的,彈丸點大的地盤就敢叫國,鬥大的字都不認識一籮筐、隻會好勇鬥狠的野人也敢稱王,看起來這個所謂的國家和那個叫夜郎的國家性質差不多,事實上這兩個國家還真沒隔著多遠。對於這樣的貨色劉厚甚至都不想拿正眼看他們一眼。
不過隨著通譯的翻譯,劉厚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眼前這三萬藤甲兵就是這個不知道烏什麽國的兵,統帥正是這個所謂的王兀突骨,還真是不能小瞧啊。
劉厚仔細詢問了使者的意圖,原來這個兀突骨真的腦子進水了,想和蜀軍商量一下,讓蜀軍後退10裏,空出地方,好讓他們的藤甲軍能夠渡河和蜀軍決戰。並聲稱蜀軍靠著“發暗器”贏了孟獲幾場,算不了英雄,有種就堂堂正正和他們的藤甲軍打一場。
劉厚思量了一下,看來這次派出使者來跟蜀軍提這個要求是兀突骨的個人行為,孟獲並不知情。由前麵孟獲的用兵情況來看,孟獲實在是個有勇有謀的人,絕對不會提這麽腦殘的要求。
同時,也可以看得出來,孟獲對這個兀突骨有所保留,沒有將蜀軍的真實戰力盡數告知兀突骨,使得兀突骨不知道蜀軍火器的可怕。
看來這個兀突骨比較無腦,絕對比孟獲好騙的多,原本劉厚最擔心就是孟獲智商太高,不好騙,現在這個腦殘兒補足了計劃的最大短板,那麽原來漏洞百出的計劃是不是就可以實施了呢?
劉厚當即表現出一副豪邁的樣子,將一隻腳踏到虎皮凳子上,對使者說:“好,我最敬佩的就是兀突骨大王這樣的英雄好漢,最看不起的就是孟獲那樣的無膽匪類,隻會躲在天險後麵放冷箭。
請你迴去迴報你們大王,就說我劉禪答應他的請求,我們現在就再後退5裏,湊夠10裏。你們盡管放心渡河,我劉禪不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我發誓絕對不會半途偷襲你們,等你們上了岸,我們再擺出堂堂之師決一死戰。
而且,我可以承諾,這次我們不用那種發出巨響的暗器,大家各憑本事拚殺,看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使者見劉厚滿口答應很開心,不過他又說漢人狡猾,不可信,一定要劉厚當眾發誓才肯信。劉厚心裏無鬼,自然不怕發什麽誓言,於是發了個惡毒的誓言,保證自己不會搞什麽半渡而擊。
使者滿意地迴去複命了。這件事說起來有點稀奇,有點不合常理,不過想想項羽都是這麽做的就釋然了,項羽那樣的大英雄能做的事情,同樣覺得自己是蓋世英雄的蠻族大王兀突骨為什麽就不能做?
原來,兀突骨來到桃花水畔,時刻想著找蜀軍決戰,但是一直被謹慎的孟獲死死壓製,不準他隨便動。這兩天他一直鬱悶無比,覺得在河的這一邊像烏龜一樣龜縮起來很不帶勁,很憋屈,所以一直尋找戰鬥的機會。
剛開始時,兀突骨想著蜀軍很快就會來進攻了,到時候自己和手下的兒郎們就可以痛痛快快打上一場,再也不用想那麽多亂七八糟的事情了。
誰知道,這一等就等了2天,蜀軍一點動靜都沒有,根本沒看到他們有搶渡河流,進攻這邊的可能,於是,兀突骨的耐心在這兩天中徹底被消磨掉,開始煩躁起來,他多次向孟獲請求渡過河去主動出擊,可惜均被孟獲拒絕。
最後,他終於爆發了,他不願意這樣枯等下去,想盡早解決戰鬥,於是,他竟然開動他那如同榆木疙瘩的腦筋想對策了?
有道是,人一動腦子,上帝就笑了,我們動腦上帝笑不笑我不知道,但是兀突骨動腦,不要說上帝,連豬都會發笑。
他一動腦,就想起族中那個最有智慧的長老曾經講過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故事,好像和現在的場景很契合。他認為自己和項羽一樣都是蓋世英雄,甚至自己比項羽還強上那麽一點點,於是他也決定效仿項羽,也搞一出背水一戰。
因為擔心孟獲還是反對他出擊,這次他沒有告訴孟獲,而是自作主張派了使者過來給劉厚說,讓他讓出10裏的空地,允許自己的藤甲兵從容渡江,最後雙方再決戰,以定勝負。於是,就有了前麵那一幕。
</p>
第十二章盤蛇穀
上迴說到,劉厚知道了桃花水有毒,馬上命令部隊後退五裏,並派遣隨軍大夫救治中毒的高定部下,然後召開軍事會議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會議上,劉厚分析了藤甲兵的缺點,藤甲兵什麽都不怕,就是怕火,他認為可以用火攻消滅之。於是大家開始商量火攻的具體細節。研究了一輪軍事地圖,又詢問了當地土人後,首先由郭攸之提出火攻的地點:
“離此西南30裏處有一山穀,名為盤蛇穀,此穀彎曲盤旋,狀似盤蛇,穀中山路狹窄,兩邊皆為難以攀登的高山。且因穀內毒蛇遍地,平時甚少有人進入,故穀內枯草枯樹經年堆積,已經有厚厚的一層,這些東西正是絕佳的燃料。
太子殿下,攸之建議,將伏擊地點設在此處。隻要將敵人引入穀中,兩頭一堵,然後放火一燒,敵人絕無幸免。”
“盤蛇穀?這名字很熟悉啊?是不是就是原來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地方呢?”劉厚心裏想著,也起身去觀看地圖。果然看到一條彎彎曲曲像一條蛇一樣的曲線。但是山穀裏外具體怎麽情況,光靠地圖是看不出來的。
“由地圖看來和土人的描述來看,這個地方的確適合設伏,不過此事,事關重大,一點也馬虎不得,我們還是要實地考察一下再作決定。郭先生,我們明天就去勘察一下現場,然後再作決定。現在我們再討論一下怎麽誘敵深入。設伏場所布置得再好,無法令敵人上當,無法引得敵人進入設定的場所也沒有用。”劉厚道。
“諾!”郭攸之應答了一聲,算是答應了明天去勘察現場的事情。然後各人又各抒己見,出主意設計引誘孟獲上當。
最後歸納一下,大部分人出的主意,其主要思想就是先和藤甲兵交戰,然後假裝連敗幾場,再然後撤退,一步步將他們引入盤蛇穀。但是,要實現這些,還有些難題需要解決。
難題之一是怎麽樣才能令到蠻軍渡河和己方交戰,現在看形勢,孟獲是想扼守河岸,不讓蜀軍登岸。雖然上次守瀘水失敗過一次,但是,那次孟獲有主動退讓,想半渡而擊的原因在,隻不過是弄巧反拙而已,如果他鐵了心要固守河岸,蜀軍不付出點傷亡是難於攻上岸的。
更何況,隻要是明智的將領都知道,守著天險,怎麽都比和敵軍正麵對抗好。就算因為雙方實力過於懸殊,導致這個天險守不住,那也是非戰之罪。如果連守天險都打不贏,那正麵對抗就更不用指望了。
所以,隻要孟獲腦子沒有被燒壞了,他是不會過江和蜀軍正麵對抗的。如果他們不過江,還談什麽要引他們進入盤蛇穀呢?
難題之二是,怎樣才能讓孟獲相信自己打敗了蜀軍,畢竟之前蜀軍表現得太強悍了,突然間說失敗就失敗,是不是太離奇了,換成細心的將領就會懷疑有詐,偏偏孟獲絕對不是個傻子,其用兵還算謹慎。
還有,既然原來的蜀軍都知道盤蛇穀,作為當地土著的蠻軍會不知道嗎?那麽蠻軍追擊到盤蛇穀外,會不會顧忌到盤蛇穀的情況而不敢進入繼續追擊?當然,這取決於將領的智力程度和性格,反正換了劉厚自己,如果知道這山穀是這樣的地形,絕對不會領軍追進去,寧願讓敵人跑掉也不會冒這種險,那孟獲會上當嗎?
眾人七嘴八舌提出了很多意見和解決方案,但是並沒有形成統一意見,也沒有人能提出萬無一失的計劃。看看時間不早了,劉厚隻得解散了會議,決定明日在議。
一夜無話,第二天,劉厚安排斥候沿河岸上下尋找其他渡江的地方,畢竟要做好兩手準備,萬一無法實施火燒藤甲兵計劃,隻能從其他地方偷偷渡江,然後再尋機和蠻兵決一死戰了。現在劉厚大軍已經有十萬之眾,兵力和蠻兵差不多,自己占盡武器裝備的優勢,如果相同人數還不能正麵決戰打敗蠻族軍隊,自己也可以抹脖子了。
安排好軍中事務後,劉厚帶著郭攸之、關索、張苞到盤蛇穀實地考察地形。這盤蛇穀果然如當地土人說的那樣,劉厚遠遠就看到兩條山脈並列而行,彎彎曲曲的就像兩條巨龍在嬉戲。兩山之間夾著一條狹長小山穀,走在山穀裏,劉厚抬頭看天,終於體驗到什麽叫一線天了。
這裏的確是個伏擊的好地方,地上鬆軟無比,像踩在幾層地毯疊在一起的感覺,看來枯草枯枝真的積了不少,連準備燃料的功夫都可以省了。
劉厚當堂拍板決定將這裏作為伏擊的場所,並抽調部隊,開始布置伏擊場所。
之後的兩天,雙方都沒什麽行動,劉厚除了加派斥候外,讓全軍休整兩天,畢竟他們之前一直趕路,而且是崎嶇難行的山路,的確是辛苦了,劉厚最重勞逸結合,所以一有機會就爭分奪秒讓軍士多休息,以便保持最佳狀態。
兩天後,有親兵來報,蠻兵遣來了使者,要麵見太子殿下。劉厚覺得很驚訝,雙方還有什麽好談的?大仗小仗打了那麽多場,早就撕破臉皮了,見了麵開打就是了,還浪費口水幹什麽?他可不相信孟獲會來找他談投降的事。
親兵將蠻人使者帶了進來,使者叫土安,不是孟獲派來的,是一個叫兀突骨的人派來的。通過通譯的解釋,劉厚費了老大勁才搞清楚這個兀突骨原來是一個王,是一個叫烏戈國的王。
劉厚才不在於什麽王不王的,彈丸點大的地盤就敢叫國,鬥大的字都不認識一籮筐、隻會好勇鬥狠的野人也敢稱王,看起來這個所謂的國家和那個叫夜郎的國家性質差不多,事實上這兩個國家還真沒隔著多遠。對於這樣的貨色劉厚甚至都不想拿正眼看他們一眼。
不過隨著通譯的翻譯,劉厚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眼前這三萬藤甲兵就是這個不知道烏什麽國的兵,統帥正是這個所謂的王兀突骨,還真是不能小瞧啊。
劉厚仔細詢問了使者的意圖,原來這個兀突骨真的腦子進水了,想和蜀軍商量一下,讓蜀軍後退10裏,空出地方,好讓他們的藤甲軍能夠渡河和蜀軍決戰。並聲稱蜀軍靠著“發暗器”贏了孟獲幾場,算不了英雄,有種就堂堂正正和他們的藤甲軍打一場。
劉厚思量了一下,看來這次派出使者來跟蜀軍提這個要求是兀突骨的個人行為,孟獲並不知情。由前麵孟獲的用兵情況來看,孟獲實在是個有勇有謀的人,絕對不會提這麽腦殘的要求。
同時,也可以看得出來,孟獲對這個兀突骨有所保留,沒有將蜀軍的真實戰力盡數告知兀突骨,使得兀突骨不知道蜀軍火器的可怕。
看來這個兀突骨比較無腦,絕對比孟獲好騙的多,原本劉厚最擔心就是孟獲智商太高,不好騙,現在這個腦殘兒補足了計劃的最大短板,那麽原來漏洞百出的計劃是不是就可以實施了呢?
劉厚當即表現出一副豪邁的樣子,將一隻腳踏到虎皮凳子上,對使者說:“好,我最敬佩的就是兀突骨大王這樣的英雄好漢,最看不起的就是孟獲那樣的無膽匪類,隻會躲在天險後麵放冷箭。
請你迴去迴報你們大王,就說我劉禪答應他的請求,我們現在就再後退5裏,湊夠10裏。你們盡管放心渡河,我劉禪不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我發誓絕對不會半途偷襲你們,等你們上了岸,我們再擺出堂堂之師決一死戰。
而且,我可以承諾,這次我們不用那種發出巨響的暗器,大家各憑本事拚殺,看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使者見劉厚滿口答應很開心,不過他又說漢人狡猾,不可信,一定要劉厚當眾發誓才肯信。劉厚心裏無鬼,自然不怕發什麽誓言,於是發了個惡毒的誓言,保證自己不會搞什麽半渡而擊。
使者滿意地迴去複命了。這件事說起來有點稀奇,有點不合常理,不過想想項羽都是這麽做的就釋然了,項羽那樣的大英雄能做的事情,同樣覺得自己是蓋世英雄的蠻族大王兀突骨為什麽就不能做?
原來,兀突骨來到桃花水畔,時刻想著找蜀軍決戰,但是一直被謹慎的孟獲死死壓製,不準他隨便動。這兩天他一直鬱悶無比,覺得在河的這一邊像烏龜一樣龜縮起來很不帶勁,很憋屈,所以一直尋找戰鬥的機會。
剛開始時,兀突骨想著蜀軍很快就會來進攻了,到時候自己和手下的兒郎們就可以痛痛快快打上一場,再也不用想那麽多亂七八糟的事情了。
誰知道,這一等就等了2天,蜀軍一點動靜都沒有,根本沒看到他們有搶渡河流,進攻這邊的可能,於是,兀突骨的耐心在這兩天中徹底被消磨掉,開始煩躁起來,他多次向孟獲請求渡過河去主動出擊,可惜均被孟獲拒絕。
最後,他終於爆發了,他不願意這樣枯等下去,想盡早解決戰鬥,於是,他竟然開動他那如同榆木疙瘩的腦筋想對策了?
有道是,人一動腦子,上帝就笑了,我們動腦上帝笑不笑我不知道,但是兀突骨動腦,不要說上帝,連豬都會發笑。
他一動腦,就想起族中那個最有智慧的長老曾經講過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故事,好像和現在的場景很契合。他認為自己和項羽一樣都是蓋世英雄,甚至自己比項羽還強上那麽一點點,於是他也決定效仿項羽,也搞一出背水一戰。
因為擔心孟獲還是反對他出擊,這次他沒有告訴孟獲,而是自作主張派了使者過來給劉厚說,讓他讓出10裏的空地,允許自己的藤甲兵從容渡江,最後雙方再決戰,以定勝負。於是,就有了前麵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