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怎麽就有如此好的女子?怎麽就可以這麽好呢?怎麽就不能自私些?他陶黎有哪一點值得她隋穎如此?
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有一個答案。有些人,在恰好的時間,恰好的地點,遇見,那便是永久。並不需要什麽理由。
陶黎背靠著牆緩緩站起身來,抬腳走了幾步,踉踉蹌蹌,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喝多了酒路都不會走了。
出了巷子,看了看隋府緊閉的大門,搖頭苦笑。陶黎低頭也不看路,就這樣搖搖晃晃的往前走,走到哪算哪,撞到什麽東西,也不知道疼,換個方向繼續。
陶黎心裏不停的問自己為什麽非要離開自己心愛的少女,離開待自己親如父母的隋簡之周婉清夫婦,離開自己從小長大的平安城,離開把家裏收拾打點的妥妥當當的穀雨姐,離開喜歡把自己叫黎哥兒實則年紀比自己還大的兄弟任不歸。
為什麽?
因為,北定城外的十幾萬將士還未曾徹底入土為安,有的還躺在漠北原上的血泊中,也沒人幫忙拿塊破布蓋一下,有的還沒瞑目,也沒人幫忙抹一把眼睛。
安息城外還有那麽多人夙興夜寐的在冰雪中抵抗魔族,他們手腳上的凍瘡,身上的傷痕,從來沒有好過,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從來沒有斷過。
數百年前有個帝王在敵國破入平安城後,被許諾以高位千金封地,卻依然手持天子劍對著敵人揮動,最後被吊在城頭,受烈火焚身之痛,而不出一言。君王死社稷的意誌至今還飄蕩在平安城上空。
書生放下了手中的聖賢書,拿起了蒙塵的三尺青鋒,將所有書籍燒毀之後走出了寧靜的書院,去前線戰場當了個小卒。
畫師被魔族俘虜後要他給他們的王上畫一幅畫像,畫師拿起兩支畫筆狠狠戳向雙眼,被魔族將領砍去雙手而仰天長笑。
古稀之年的老人拿起自己的拐杖驅逐自己年僅十二歲的小孫子,隻因小孫子不敢去參軍,老人三個兒子,七個孫子都死在疆場,十二歲的小孫子是除他之外唯一還活著的男丁。
在河邊叉魚摸蝦的七八歲的孩子,聽到玩伴叫他快點逃村子被敵人屠了的消息,一手拿著魚叉,一手抓起石頭,嗷嗷大哭的衝向村子。
和尚在念了最後一段往生咒後,帶著一眾小沙彌拿上所有能用的鐵器走出寺院大門,從此那座寺院長滿荒草。無人問津。
老道士麵對弟子問他何時歸來時,沉默許久後說道:“若迴必是盛世,若不迴,那便不迴了!”說罷率弟子下山而去,留下小弟子哽咽不已。
盜賊最後一次行盜是去敵營中偷取軍事地圖,渾身鮮血的他拿到地圖交給己方人員,留下一句盜亦有道,含笑而逝。
富商將自己的萬貫家財全部用來籌備軍資糧餉,自己卻在破廟裏啃著冰冷堅硬的饅頭,沒能等到勝利的消息就死在廟中。
名妓眼看城池快守不住,便帶著自己姐妹從城頭迴到青樓,三尺白綾成為她們唯一的陪葬品。
琴師在勝利者舉辦的慶功宴上,彈奏了一首家鄉的曲子後,突然扯斷琴弦,勒死了一位高級軍官。人與琴皆被一分為二。
牧童主動給入侵的軍隊做向導,被所有人唾棄謾罵卻毫不在乎,隻是那天晚上某處山林裏,狼叫與慘叫不絕於耳。牧童與入侵的軍隊再也沒出現過。
乞丐蹲在路邊,等路過的落單敵兵出現時,暴起撲向對方,狠狠的咬向對方的脖子,死時沒了雙臂,敵人怎麽也沒能把他的雙手從那個士兵的身上掰開。
殺手昔日隻為利而行,誰給錢就殺誰,那一日,他將畢生積蓄都散盡,潛入對方營中,大開殺戒,未能事了拂衣去,隻是留功不留名。
柔弱的女子知道自己丈夫亡故後,不顧家人的反對,披堅執銳奔赴沙場,最終她完成了與丈夫生前的約定,生而同席,死而共枕。
…………
曆史的悲歌,民族的呻吟,亂世之中,中原大地硝煙彌漫,屍橫遍野,血流漂杵,在此風雨飄搖之時,全民皆兵而起,共赴國難,無論老幼,無論男女,無論貴賤,一個個英傑,一個個故事,一幅幅畫麵在陶黎腦海中閃過,每一次想起都讓陶黎哀歎唏噓動容。
生逢亂世,大丈夫的肩頭,不當隻是兒女情,更多的應該是天下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天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前輩先賢們的感悟道理在陶黎心中響起,是的,危急存亡之秋,他堂堂七尺男兒,脖子上的大好頭顱,想的應當是怎麽驅逐北蠻子,並非是兒女情長。
誰不想和自己的家人愛人團聚相守,他陶黎想,北定城外的英魂想,安息城邊碑林下方的幾百萬亡靈也想,宣平的百萬將士更想。可他們,或是為了妻兒父母,或是為了家國大義,都舍生忘死的留守軍中,盡忠報國。
聖人曾有言:“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生取義,為了大義,生命都可以舍棄不要,更遑論是男女私情。陶黎的眼神漸漸變得清明。
他父親陶靖在上代君主在位之時,就被封武侯位,封號:平亂,其封號就能看出功勞有多大,可惜在逐魔之戰中不幸隕落,英年早逝。
他哥哥陶寧是當朝十武侯之一的寧安侯,領率十五萬安寧軍與止戈侯共同抵禦魔族,十二歲從軍,一直在西方戰場上接受血與火的洗禮。
他的兩個叔叔,舅舅,外公,也都分別在軍中擔任要職,一門雙武侯,軍旅世家,陶黎從小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一直被感染,被熏陶。
他身為陶家血脈,肩上有獨屬於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他不能辱沒鐵血家風,也更不能忘記那些世代遊蕩在沙場上的戰魂。
自幼年起,他便想著快點長大,快點投身軍伍,快點與哥哥並肩。父親戰死,母親悲傷過度去世,這是陶黎心中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他從沒有忘卻過。
即使是母親在世時,也沒有勸年幼的他從文棄武,僅是想讓他晚點上戰場,哪怕母親已經有一個兒子在外征戰,可能隨時馬革裹屍還。也不曾勸過。
所有人都知道陶黎想的是什麽,都知道這個時常看向西方出神的少年想要做什麽,沒有人去阻止,他母親沒有,他哥哥沒有,師父師娘沒有,親朋好友沒有,白衣少女也沒有。
眼下北元帝國鐵騎入侵,正是大好的機會,他渴望著去戰鬥,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用自己的赤膽忠心,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去與那號稱甲天下的北元鐵騎好好的較量較量。
去殺敵萬千,建不世之功,把北蠻子打趴,打疼,打的服服帖帖,打的再無一點歪思邪念,再也沒有可戰之力。
待得把北蠻子打迴草原老家,北方安定後,他再請命去西方戰場,帶著精兵良將揮師西進。
去對著第一關說,以後你將會成為風景名勝,而非軍事重鎮,去安息城外的碑林看看,去給那些死去的將士英豪們敬一杯酒。告訴他們,他們的願望,自己來給他們完成。
跨過天塹山,抬眼看看西邊的那片土地到底有多大,揮刀試試那群怪物的皮到底有多厚,附耳聽聽迦索那老王八的求饒聲到底有多響,親手把那個殺死自己父親的仇人的頭砍下來。
到那時天下安定,迴來好好孝敬自己的師父師娘,好好陪著那個說會乖乖聽話等他迴來的少女,把自己所經曆的故事都說與她聽,帶她看盡世間青山綠水,再生兩個孩子,一家人團團圓圓。
陶黎想起了一首歌謠。
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一頭耕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布衣得暖尤勝棉,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閑暇無事鑒書篇,名也不貪,利也不貪;
夜晚妻子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
日上三竿猶在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陶黎相信,這些一定不會太遙遠,一定都可以實現,慢慢的,他嘴角也似白衣少女那般上揚,眉頭也舒展開來,不用少女再給他撫平,他抬頭望向空中的皓月,似乎看到了心中所憧憬的景象。
時光快些,再快些,讓我心中所想都可以快點完成,時光慢些,再慢些,讓愛我的人都不要等太久。陶黎在心中默念。
皓月當空,陶黎立於月下,伸了個懶腰,一口濁氣從口中唿出,眼神清澈而明亮,步伐沉穩且有力。心中的信念也是前所未有的堅定。
天下任,丈夫肩。
有些人生來就注定要扛起重擔,即使再重,扛不起,壓彎了腰,也要扛。
他陶黎便是如此,此刻開始,他放下了肩上的至親摯愛,扛起了家仇國恨。
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有一個答案。有些人,在恰好的時間,恰好的地點,遇見,那便是永久。並不需要什麽理由。
陶黎背靠著牆緩緩站起身來,抬腳走了幾步,踉踉蹌蹌,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喝多了酒路都不會走了。
出了巷子,看了看隋府緊閉的大門,搖頭苦笑。陶黎低頭也不看路,就這樣搖搖晃晃的往前走,走到哪算哪,撞到什麽東西,也不知道疼,換個方向繼續。
陶黎心裏不停的問自己為什麽非要離開自己心愛的少女,離開待自己親如父母的隋簡之周婉清夫婦,離開自己從小長大的平安城,離開把家裏收拾打點的妥妥當當的穀雨姐,離開喜歡把自己叫黎哥兒實則年紀比自己還大的兄弟任不歸。
為什麽?
因為,北定城外的十幾萬將士還未曾徹底入土為安,有的還躺在漠北原上的血泊中,也沒人幫忙拿塊破布蓋一下,有的還沒瞑目,也沒人幫忙抹一把眼睛。
安息城外還有那麽多人夙興夜寐的在冰雪中抵抗魔族,他們手腳上的凍瘡,身上的傷痕,從來沒有好過,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從來沒有斷過。
數百年前有個帝王在敵國破入平安城後,被許諾以高位千金封地,卻依然手持天子劍對著敵人揮動,最後被吊在城頭,受烈火焚身之痛,而不出一言。君王死社稷的意誌至今還飄蕩在平安城上空。
書生放下了手中的聖賢書,拿起了蒙塵的三尺青鋒,將所有書籍燒毀之後走出了寧靜的書院,去前線戰場當了個小卒。
畫師被魔族俘虜後要他給他們的王上畫一幅畫像,畫師拿起兩支畫筆狠狠戳向雙眼,被魔族將領砍去雙手而仰天長笑。
古稀之年的老人拿起自己的拐杖驅逐自己年僅十二歲的小孫子,隻因小孫子不敢去參軍,老人三個兒子,七個孫子都死在疆場,十二歲的小孫子是除他之外唯一還活著的男丁。
在河邊叉魚摸蝦的七八歲的孩子,聽到玩伴叫他快點逃村子被敵人屠了的消息,一手拿著魚叉,一手抓起石頭,嗷嗷大哭的衝向村子。
和尚在念了最後一段往生咒後,帶著一眾小沙彌拿上所有能用的鐵器走出寺院大門,從此那座寺院長滿荒草。無人問津。
老道士麵對弟子問他何時歸來時,沉默許久後說道:“若迴必是盛世,若不迴,那便不迴了!”說罷率弟子下山而去,留下小弟子哽咽不已。
盜賊最後一次行盜是去敵營中偷取軍事地圖,渾身鮮血的他拿到地圖交給己方人員,留下一句盜亦有道,含笑而逝。
富商將自己的萬貫家財全部用來籌備軍資糧餉,自己卻在破廟裏啃著冰冷堅硬的饅頭,沒能等到勝利的消息就死在廟中。
名妓眼看城池快守不住,便帶著自己姐妹從城頭迴到青樓,三尺白綾成為她們唯一的陪葬品。
琴師在勝利者舉辦的慶功宴上,彈奏了一首家鄉的曲子後,突然扯斷琴弦,勒死了一位高級軍官。人與琴皆被一分為二。
牧童主動給入侵的軍隊做向導,被所有人唾棄謾罵卻毫不在乎,隻是那天晚上某處山林裏,狼叫與慘叫不絕於耳。牧童與入侵的軍隊再也沒出現過。
乞丐蹲在路邊,等路過的落單敵兵出現時,暴起撲向對方,狠狠的咬向對方的脖子,死時沒了雙臂,敵人怎麽也沒能把他的雙手從那個士兵的身上掰開。
殺手昔日隻為利而行,誰給錢就殺誰,那一日,他將畢生積蓄都散盡,潛入對方營中,大開殺戒,未能事了拂衣去,隻是留功不留名。
柔弱的女子知道自己丈夫亡故後,不顧家人的反對,披堅執銳奔赴沙場,最終她完成了與丈夫生前的約定,生而同席,死而共枕。
…………
曆史的悲歌,民族的呻吟,亂世之中,中原大地硝煙彌漫,屍橫遍野,血流漂杵,在此風雨飄搖之時,全民皆兵而起,共赴國難,無論老幼,無論男女,無論貴賤,一個個英傑,一個個故事,一幅幅畫麵在陶黎腦海中閃過,每一次想起都讓陶黎哀歎唏噓動容。
生逢亂世,大丈夫的肩頭,不當隻是兒女情,更多的應該是天下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天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前輩先賢們的感悟道理在陶黎心中響起,是的,危急存亡之秋,他堂堂七尺男兒,脖子上的大好頭顱,想的應當是怎麽驅逐北蠻子,並非是兒女情長。
誰不想和自己的家人愛人團聚相守,他陶黎想,北定城外的英魂想,安息城邊碑林下方的幾百萬亡靈也想,宣平的百萬將士更想。可他們,或是為了妻兒父母,或是為了家國大義,都舍生忘死的留守軍中,盡忠報國。
聖人曾有言:“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生取義,為了大義,生命都可以舍棄不要,更遑論是男女私情。陶黎的眼神漸漸變得清明。
他父親陶靖在上代君主在位之時,就被封武侯位,封號:平亂,其封號就能看出功勞有多大,可惜在逐魔之戰中不幸隕落,英年早逝。
他哥哥陶寧是當朝十武侯之一的寧安侯,領率十五萬安寧軍與止戈侯共同抵禦魔族,十二歲從軍,一直在西方戰場上接受血與火的洗禮。
他的兩個叔叔,舅舅,外公,也都分別在軍中擔任要職,一門雙武侯,軍旅世家,陶黎從小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一直被感染,被熏陶。
他身為陶家血脈,肩上有獨屬於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他不能辱沒鐵血家風,也更不能忘記那些世代遊蕩在沙場上的戰魂。
自幼年起,他便想著快點長大,快點投身軍伍,快點與哥哥並肩。父親戰死,母親悲傷過度去世,這是陶黎心中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他從沒有忘卻過。
即使是母親在世時,也沒有勸年幼的他從文棄武,僅是想讓他晚點上戰場,哪怕母親已經有一個兒子在外征戰,可能隨時馬革裹屍還。也不曾勸過。
所有人都知道陶黎想的是什麽,都知道這個時常看向西方出神的少年想要做什麽,沒有人去阻止,他母親沒有,他哥哥沒有,師父師娘沒有,親朋好友沒有,白衣少女也沒有。
眼下北元帝國鐵騎入侵,正是大好的機會,他渴望著去戰鬥,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用自己的赤膽忠心,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去與那號稱甲天下的北元鐵騎好好的較量較量。
去殺敵萬千,建不世之功,把北蠻子打趴,打疼,打的服服帖帖,打的再無一點歪思邪念,再也沒有可戰之力。
待得把北蠻子打迴草原老家,北方安定後,他再請命去西方戰場,帶著精兵良將揮師西進。
去對著第一關說,以後你將會成為風景名勝,而非軍事重鎮,去安息城外的碑林看看,去給那些死去的將士英豪們敬一杯酒。告訴他們,他們的願望,自己來給他們完成。
跨過天塹山,抬眼看看西邊的那片土地到底有多大,揮刀試試那群怪物的皮到底有多厚,附耳聽聽迦索那老王八的求饒聲到底有多響,親手把那個殺死自己父親的仇人的頭砍下來。
到那時天下安定,迴來好好孝敬自己的師父師娘,好好陪著那個說會乖乖聽話等他迴來的少女,把自己所經曆的故事都說與她聽,帶她看盡世間青山綠水,再生兩個孩子,一家人團團圓圓。
陶黎想起了一首歌謠。
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一頭耕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布衣得暖尤勝棉,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閑暇無事鑒書篇,名也不貪,利也不貪;
夜晚妻子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
日上三竿猶在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陶黎相信,這些一定不會太遙遠,一定都可以實現,慢慢的,他嘴角也似白衣少女那般上揚,眉頭也舒展開來,不用少女再給他撫平,他抬頭望向空中的皓月,似乎看到了心中所憧憬的景象。
時光快些,再快些,讓我心中所想都可以快點完成,時光慢些,再慢些,讓愛我的人都不要等太久。陶黎在心中默念。
皓月當空,陶黎立於月下,伸了個懶腰,一口濁氣從口中唿出,眼神清澈而明亮,步伐沉穩且有力。心中的信念也是前所未有的堅定。
天下任,丈夫肩。
有些人生來就注定要扛起重擔,即使再重,扛不起,壓彎了腰,也要扛。
他陶黎便是如此,此刻開始,他放下了肩上的至親摯愛,扛起了家仇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