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普修斯第一時間將慌亂不堪的伊莉希亞父親帶在身邊。在親衛隊的護送下,匆匆地騎上了備用馬匹,火速地撤離了戰爭的現場。
而後方那已然全盤潰敗的戰局他們又哪裏會在關心呢?伊莉希亞的父親顯然已經完全魂不守舍了。他哪裏不知道這一場戰鬥的失敗直接決定著他們這次合圍任務的失敗。
而合圍的失敗必然將導致伊莉希亞贖迴的難度成倍增加,甚至可以說是渺無希望。並且如今他大部分的家底和政治資源都已經耗盡在了這一場戰爭之中,顯然這一場仗就已經失去七八了。
倉皇撤退之時,伊莉希亞的父親望著身邊隨他們逃迴的士兵數量,不由的重重歎息。
沒想到自己在政壇上叱吒風雲那麽多年,到頭來卻是被一場真刀真槍的硬仗給打的再難翻身。
更何況在這麽一幫強人手中,誰還能夠將自己的女兒伊莉希亞搶迴來?指望格雷伯嗎?那無疑是癡人說夢。
一想到格雷伯他便怒不可遏起來,這個家夥似乎根本就沒有說任何的事情。在他的描述中起義軍根本沒有此時展現出來的強大。於眼前所看到秩序井然、裝備精良、戰意高昂的部隊,完全有著天壤之別。
甚至格雷伯所說的起義軍的命門連影子都沒有出現。縱觀整場戰鬥,哪裏看到那所謂的角鬥士軍團了?
而很明顯,這些身強力壯的角鬥士正是分散在了各個部隊的關鍵崗位之中。在騎兵和步兵之中起到了關鍵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這種緊密無間的配合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這麽說來,格雷伯從一開始就在撒一個彌天大謊了。
想明白這些情節的並不隻有他一個人,旁邊的賽普修思也已經猜明白了大概。但是他們實在不理解格雷伯撒謊的目的是為何,大家現在不都是同心協力去營救他的妻子嗎?
然而這個答案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因為他們已經快抵達自己的後方大營。看到巍峨雄壯的整片大營,他們的心也開始逐漸放下。營地之中依然有數千名士兵在進行著防守,雖然戰鬥力沒法與前線的士兵相比,可也聊勝於無。
至少現在他們的性命已經無憂,再慢慢等待收攏撤退而迴的士兵將領之後,他們依然還能形成一定的戰鬥力,隻不過整支部隊能不能再戰就是另一迴事情了。
正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心步履蹣跚的向大營行去之時,卻不想遇到了一個令他們出乎意料的熟人。
那雄赳赳氣昂昂的騎馬而來之人不正是他們腹誹半天的格雷伯嗎?
格雷伯顯然帶來了不少精銳的步騎,明晃晃的刀尖晃的他們膽戰心寒。塞浦修斯和伊莉希亞的父親從第一眼看到格雷伯出現之時便已覺得不妙。
這個家夥此時不應該在西線布置對起義軍的包圍圈嗎?這場戰的失敗,他根本不可能第一時間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可能瞬間移動到此處。
再加上戰前他的那一番彌天大謊,並且他們赫然發現這支部隊並沒有穿著羅瑪軍隊的製式鎧甲,而是如同起義軍一般的穿著東拚西湊雜牌裝備。
直到他們發現了馬匹背後那一麵分外醒目的旗幟,一麵斯巴達克斯起義軍的旗幟。這下他們也明白這旗幟顯然也是他們幾人的招魂番了。
那眼前這些揮刀霍霍之人便是要去他們性命了。
格雷伯露出了一個陰險的笑容。不知道是出於心虛還是什麽原因,他一言不發,在平淡的表情中,伸出了手指向了眼前的這一些殘兵敗將。
塞普修斯等人甚至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格雷伯的精銳騎兵給斬殺在了當場。
做完這一切之後,格雷伯迅速的處理掉了屍體,隨著騎兵們消失在了曠野之傷。隻可惜塞普修斯等人離自己的大軍營帳隻剩下半裏之遙了。可就是這半裏的距離就決定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等到營帳中的留守士兵們發現了情況不對,急急忙忙趕來之時,哪裏還有半點痕跡呀。他們自然而然的第一反應就是前線戰場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因為剛剛哨探清楚的發現敵方是斯巴達克斯起義軍的騎兵部隊。他們居然能掃蕩到這個地方,那隻能說明前線的失敗已經非常恐怖。
於是在留守將官的指揮下,他們開始禁閉大營收縮防禦,根本不敢做出任何出營增援的舉動。
賽普修斯的前線軍隊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如賽普修斯所料的那般徹底潰敗。由於羅瑪募兵製度的合理高效以及兵種配比的相對合理,他們這支部隊不管是戰是退都有了一定的空間。
在士氣全無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留一定的底線實力。再加上步兵戰陣的前排全是各地招募的老兵。他們互相之間充分信任配合緊密,即使在戰鬥力嚴重不如對方的情況下,卻依然能夠守穩戰線,不至於背一下鑿穿。
且戰且退之時,他們便有了較大的逃生空間。可哪裏想到騎兵部隊的潰敗居然如此迅速。
而同時隨著自己後方指揮官的撤退,這支部隊則徹底失去了戰鬥的意誌。即使老兵們經驗再豐富意誌再堅強,也沒有辦法在一場失去指揮的戰鬥中保全自己。
起義軍這邊則依然在金湛的全盤調度統一指揮之下高效的運轉著,哪邊出現了敵人的薄弱之處,便立馬指哪打哪,攻其要害。
很快羅瑪軍陣就已經疲於奔命,無法正常運轉了。接下來在擊敗賽普修斯騎兵部隊後的起義軍騎兵部隊趕來增援的時候,賽普修斯的步兵方陣的側翼就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整個戰陣開始變得千瘡百孔,再難組織起任何有效的防禦戰團了。
全麵的潰敗終於開始。
起義軍上下對於這一場戰鬥的重要性自然也了然於心。既然戰況要比他們預料的順利的多,那接下來便是痛打落水狗,奮起餘勇追窮寇了。
起義軍已經打過大大小小太多次勝仗了,可是在這種正麵戰場之上,與如此眾多的敵人展開正麵廝殺並戰而勝之,這種戰果帶來的信心和士氣提升是無可比擬的。
在這一戰中起義軍這一邊近乎所有的士兵都化為了複仇的天神,視殘兵敗將的羅瑪軍隊如無物,酣暢淋漓的追殺腳步根本就不可阻擋。
心裏紛紛想著,就這麽一幫家夥,還想著包圍自己嗎?那既然來了就沒有讓你們隨便離去的道理。
這曠日持久的追殺戰,一直打到了黃昏時分。鋪天蓋地的羅瑪士兵實在太多,起義軍這邊的人數也相對有限,自然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麵的殲敵。隻不過必須要從士氣上給對方予以最深刻、最沉重的打擊,讓他們徹底瓦解包圍他們的想法。
此時的塞普修斯軍隊剩餘人數恐怕已經遠不足萬人。倒是騎兵數量還殘存著不少,畢竟剛才那一場衝擊戰中,其後排的騎兵部隊根本來不及參戰,就已經潰敗逃散。因此算是他們之中保留最為完整的建製了。
而這支騎兵部隊倉皇逃竄之時卻發現自己的前方竟然出現了軍陣整齊,人數眾多的羅瑪大軍。這讓他們喜極而泣,激動的不能自已。
一看那雄雄而來的部隊不真是格雷伯將軍的隊伍嗎?
看到格雷伯的大軍,支持那些逃生的賽普修斯敗兵如同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紛紛投入了他的麾下。
而根據敗兵們所提供的情報,格雷伯也一路向南收攏著不斷前來的潰散兵士。直到格雷伯大軍終於與起義軍的追擊主力遙遙相望。
金湛那強大的視力自然第一時間發現了格雷伯軍隊的動向。根據眼前出現的部隊人數,格雷伯的主力看來都已經到來。
那這麽說的話,格雷伯根本就沒有去布置對他們的包圍圈。同時他也沒有任何參與這場正麵決戰的想法。否則的話,不會等戰鬥打了那麽久之後,他才這麽從容出現。
那麽此時格雷伯的真正目的或許真的並不簡單啊,或者說那是阿蘇爾的謀劃。說不定整個賽普修斯軍隊才是格雷伯真正的盤算啊。
什麽所謂的包圍計劃不過是瞞天過海的遮掩而已,有阿蘇爾在對麵的陣營中,金湛不由得不做起了最大膽的設想。
那現在起義軍就不得不收兵了。格雷伯顯然是以逸待勞了很久,自己方再進行追擊的話,無異於以疲憊之師戰全盛時期的敵人了。
於是起義軍全線將士在金湛的指揮下收住了向前追擊的腳步,快速的收攏迴來形成了整齊的戰陣,再次與格雷柏大軍對峙起來。
而格雷伯的軍隊在收容了大部分塞普修斯敗兵之後,整個部隊的規模也達到了一種恐怖的地步。目力所及之處,簡直無窮無盡、遮天蔽日。
縱使是新勝之下士氣高昂到了極點的起義軍士兵們看到這樣龐大的規模,也不由得暗暗歎息啊。
而後方那已然全盤潰敗的戰局他們又哪裏會在關心呢?伊莉希亞的父親顯然已經完全魂不守舍了。他哪裏不知道這一場戰鬥的失敗直接決定著他們這次合圍任務的失敗。
而合圍的失敗必然將導致伊莉希亞贖迴的難度成倍增加,甚至可以說是渺無希望。並且如今他大部分的家底和政治資源都已經耗盡在了這一場戰爭之中,顯然這一場仗就已經失去七八了。
倉皇撤退之時,伊莉希亞的父親望著身邊隨他們逃迴的士兵數量,不由的重重歎息。
沒想到自己在政壇上叱吒風雲那麽多年,到頭來卻是被一場真刀真槍的硬仗給打的再難翻身。
更何況在這麽一幫強人手中,誰還能夠將自己的女兒伊莉希亞搶迴來?指望格雷伯嗎?那無疑是癡人說夢。
一想到格雷伯他便怒不可遏起來,這個家夥似乎根本就沒有說任何的事情。在他的描述中起義軍根本沒有此時展現出來的強大。於眼前所看到秩序井然、裝備精良、戰意高昂的部隊,完全有著天壤之別。
甚至格雷伯所說的起義軍的命門連影子都沒有出現。縱觀整場戰鬥,哪裏看到那所謂的角鬥士軍團了?
而很明顯,這些身強力壯的角鬥士正是分散在了各個部隊的關鍵崗位之中。在騎兵和步兵之中起到了關鍵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這種緊密無間的配合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這麽說來,格雷伯從一開始就在撒一個彌天大謊了。
想明白這些情節的並不隻有他一個人,旁邊的賽普修思也已經猜明白了大概。但是他們實在不理解格雷伯撒謊的目的是為何,大家現在不都是同心協力去營救他的妻子嗎?
然而這個答案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因為他們已經快抵達自己的後方大營。看到巍峨雄壯的整片大營,他們的心也開始逐漸放下。營地之中依然有數千名士兵在進行著防守,雖然戰鬥力沒法與前線的士兵相比,可也聊勝於無。
至少現在他們的性命已經無憂,再慢慢等待收攏撤退而迴的士兵將領之後,他們依然還能形成一定的戰鬥力,隻不過整支部隊能不能再戰就是另一迴事情了。
正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心步履蹣跚的向大營行去之時,卻不想遇到了一個令他們出乎意料的熟人。
那雄赳赳氣昂昂的騎馬而來之人不正是他們腹誹半天的格雷伯嗎?
格雷伯顯然帶來了不少精銳的步騎,明晃晃的刀尖晃的他們膽戰心寒。塞浦修斯和伊莉希亞的父親從第一眼看到格雷伯出現之時便已覺得不妙。
這個家夥此時不應該在西線布置對起義軍的包圍圈嗎?這場戰的失敗,他根本不可能第一時間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可能瞬間移動到此處。
再加上戰前他的那一番彌天大謊,並且他們赫然發現這支部隊並沒有穿著羅瑪軍隊的製式鎧甲,而是如同起義軍一般的穿著東拚西湊雜牌裝備。
直到他們發現了馬匹背後那一麵分外醒目的旗幟,一麵斯巴達克斯起義軍的旗幟。這下他們也明白這旗幟顯然也是他們幾人的招魂番了。
那眼前這些揮刀霍霍之人便是要去他們性命了。
格雷伯露出了一個陰險的笑容。不知道是出於心虛還是什麽原因,他一言不發,在平淡的表情中,伸出了手指向了眼前的這一些殘兵敗將。
塞普修斯等人甚至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格雷伯的精銳騎兵給斬殺在了當場。
做完這一切之後,格雷伯迅速的處理掉了屍體,隨著騎兵們消失在了曠野之傷。隻可惜塞普修斯等人離自己的大軍營帳隻剩下半裏之遙了。可就是這半裏的距離就決定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等到營帳中的留守士兵們發現了情況不對,急急忙忙趕來之時,哪裏還有半點痕跡呀。他們自然而然的第一反應就是前線戰場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因為剛剛哨探清楚的發現敵方是斯巴達克斯起義軍的騎兵部隊。他們居然能掃蕩到這個地方,那隻能說明前線的失敗已經非常恐怖。
於是在留守將官的指揮下,他們開始禁閉大營收縮防禦,根本不敢做出任何出營增援的舉動。
賽普修斯的前線軍隊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如賽普修斯所料的那般徹底潰敗。由於羅瑪募兵製度的合理高效以及兵種配比的相對合理,他們這支部隊不管是戰是退都有了一定的空間。
在士氣全無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留一定的底線實力。再加上步兵戰陣的前排全是各地招募的老兵。他們互相之間充分信任配合緊密,即使在戰鬥力嚴重不如對方的情況下,卻依然能夠守穩戰線,不至於背一下鑿穿。
且戰且退之時,他們便有了較大的逃生空間。可哪裏想到騎兵部隊的潰敗居然如此迅速。
而同時隨著自己後方指揮官的撤退,這支部隊則徹底失去了戰鬥的意誌。即使老兵們經驗再豐富意誌再堅強,也沒有辦法在一場失去指揮的戰鬥中保全自己。
起義軍這邊則依然在金湛的全盤調度統一指揮之下高效的運轉著,哪邊出現了敵人的薄弱之處,便立馬指哪打哪,攻其要害。
很快羅瑪軍陣就已經疲於奔命,無法正常運轉了。接下來在擊敗賽普修斯騎兵部隊後的起義軍騎兵部隊趕來增援的時候,賽普修斯的步兵方陣的側翼就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整個戰陣開始變得千瘡百孔,再難組織起任何有效的防禦戰團了。
全麵的潰敗終於開始。
起義軍上下對於這一場戰鬥的重要性自然也了然於心。既然戰況要比他們預料的順利的多,那接下來便是痛打落水狗,奮起餘勇追窮寇了。
起義軍已經打過大大小小太多次勝仗了,可是在這種正麵戰場之上,與如此眾多的敵人展開正麵廝殺並戰而勝之,這種戰果帶來的信心和士氣提升是無可比擬的。
在這一戰中起義軍這一邊近乎所有的士兵都化為了複仇的天神,視殘兵敗將的羅瑪軍隊如無物,酣暢淋漓的追殺腳步根本就不可阻擋。
心裏紛紛想著,就這麽一幫家夥,還想著包圍自己嗎?那既然來了就沒有讓你們隨便離去的道理。
這曠日持久的追殺戰,一直打到了黃昏時分。鋪天蓋地的羅瑪士兵實在太多,起義軍這邊的人數也相對有限,自然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麵的殲敵。隻不過必須要從士氣上給對方予以最深刻、最沉重的打擊,讓他們徹底瓦解包圍他們的想法。
此時的塞普修斯軍隊剩餘人數恐怕已經遠不足萬人。倒是騎兵數量還殘存著不少,畢竟剛才那一場衝擊戰中,其後排的騎兵部隊根本來不及參戰,就已經潰敗逃散。因此算是他們之中保留最為完整的建製了。
而這支騎兵部隊倉皇逃竄之時卻發現自己的前方竟然出現了軍陣整齊,人數眾多的羅瑪大軍。這讓他們喜極而泣,激動的不能自已。
一看那雄雄而來的部隊不真是格雷伯將軍的隊伍嗎?
看到格雷伯的大軍,支持那些逃生的賽普修斯敗兵如同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紛紛投入了他的麾下。
而根據敗兵們所提供的情報,格雷伯也一路向南收攏著不斷前來的潰散兵士。直到格雷伯大軍終於與起義軍的追擊主力遙遙相望。
金湛那強大的視力自然第一時間發現了格雷伯軍隊的動向。根據眼前出現的部隊人數,格雷伯的主力看來都已經到來。
那這麽說的話,格雷伯根本就沒有去布置對他們的包圍圈。同時他也沒有任何參與這場正麵決戰的想法。否則的話,不會等戰鬥打了那麽久之後,他才這麽從容出現。
那麽此時格雷伯的真正目的或許真的並不簡單啊,或者說那是阿蘇爾的謀劃。說不定整個賽普修斯軍隊才是格雷伯真正的盤算啊。
什麽所謂的包圍計劃不過是瞞天過海的遮掩而已,有阿蘇爾在對麵的陣營中,金湛不由得不做起了最大膽的設想。
那現在起義軍就不得不收兵了。格雷伯顯然是以逸待勞了很久,自己方再進行追擊的話,無異於以疲憊之師戰全盛時期的敵人了。
於是起義軍全線將士在金湛的指揮下收住了向前追擊的腳步,快速的收攏迴來形成了整齊的戰陣,再次與格雷柏大軍對峙起來。
而格雷伯的軍隊在收容了大部分塞普修斯敗兵之後,整個部隊的規模也達到了一種恐怖的地步。目力所及之處,簡直無窮無盡、遮天蔽日。
縱使是新勝之下士氣高昂到了極點的起義軍士兵們看到這樣龐大的規模,也不由得暗暗歎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