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話不多說,輪到了那位女士開講故事。我們幾個還都挺期待她可以講出來一個怎麽樣的故事呢。
短暫的思考和醞釀後,她講了一個“古鏡”的故事,這是在她家裏的書房中發生的。
林女士的丈夫早些年很喜歡買各種古玩,也算是與他喜歡收藏報紙的愛好交相唿應吧,不過這個愛好他可沒有少買假貨。
在她丈夫某一次出差之後,帶迴來了一麵銅鏡。
找人去鑒定了一下,銅鏡看紋路應該是正經的老貨,但是鏡麵被磨的鋥光瓦亮,猶如新的一般。在鏡子前麵晃晃,確實是能夠照出自己的人影,清晰可見。
想來應該是它的某一任主人或者古董販子人為的清理過,不過也有可能是傳承有序或者一直在使用。
當時買迴來的時候,家裏的人對這次買的東西似乎還都挺滿意的。
帶迴家後,他們就把這麵鏡子放在了書房的桌子上一個用來擺放普洱茶餅的架子上,坐在寬大的實木書桌後麵,正好能看到桌子上的鏡子,隻需要稍微的晃晃腦袋,便可以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臉。
說話那是某一天的晚上,大概是晚上八點多,此時的林女士正坐在書桌後麵閱讀她這段時間收來的報紙。
突然,她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看著她,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正在被一個躲藏在陰暗處的人窺伺一樣。
她剛開始也並未多想,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種感覺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越來越強烈了。
平日裏,林女士也在其他喜歡收藏舊報紙的人那裏聽說過一些“靈異事件”,於是她下意識的開始在這一張張泛黃的報紙之間尋找有沒有什麽東西。經過一番尋找後卻一無所獲,那種有人正在盯著她看的感覺並沒有消失,反而……反而變得愈加的強烈。
她能感覺到,那個視線似乎就緊緊的盯著自己的頭頂位置。
該不會是家裏來了什麽不速之客吧!
林女士壯著膽子,檢查了書房的櫃子,裏麵一如往常的堆滿了各種報紙。
那再去看看窗簾後麵。
在她走向窗簾的時候,突然刮起一陣風來,吹的那窗簾布有些顫動,給緊張的林女士嚇了一跳。但最後還是用力扯了一把窗簾,沒有什麽事發生,窗簾後麵什麽都沒有,隻是有風從沒有關上的窗戶縫裏不停的灌進來。
也許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林女士想著,又迴到了書桌後麵,那種被注視的感覺並未消失掉,她也無心在看下去了,於是收拾了一下東西,就離開了書房。
接下來的幾天裏,凡是家裏有人坐在書桌後麵,就會有那種令人不愉快的感覺,有個視線剛好停留在頭頂上,盯得人心裏發毛,可是一旦離開了書房,那這種感覺又會立即消失掉。
又這樣過了幾天,家裏人似乎都形成了一種默契,盡可能的不去書房,即便是去了書房也盡量不坐到書桌後麵。
可是總是會出意外的,那天林女士的兒子出門跟朋友們喝酒喝到很晚,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迴來之後就躡手躡腳的走進書房,準備給銅鏡拍個照。
可能是為了跟其他人炫耀吧。
坐在書桌後麵拿起手機找好一個角度,再仔細的看看銅鏡,銅鏡看起來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它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裏,在白書房那明亮的白色燈光的照耀下,散發著淡淡的光澤,仿佛自帶一種神秘的氣息。
他看著鏡子裏舉著手機的自己,感覺有些怪怪的,但是又說不上來哪裏奇怪,而那種被注視的感覺也十分的強烈。
隨著他按下了拍照鍵,這種不適感也隨之到達了頂點,不過此時對於他來說,喝醉酒的不適感痛苦優先級可能更高。
在他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後,仔細看了看手機裏麵的照片。這照片,怎麽感覺那麽奇怪呢?
在他不斷的放大照片之後,照片裏的“自己”居然在對著自己笑,雖然被手機擋住之後隻有半張臉,可那有限的麵容上,自己的嘴角已經彎曲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那是平時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的。
一種特殊的詭異感瞬間就彌漫在了他的周圍。
而伴隨著這種詭異感而來的,則是一種陌生感,在某一個恍惚的瞬間,他感覺到鏡子裏這個人並不是他自己,隻是某種迷惑著他的東西產生的虛影而已。
放下手機,他緊緊的盯著銅鏡,感覺酒已經醒了一半了。
而就在他的注視下,鏡子裏的他突然嘴角一咧,露出了一個可不得笑容,嘴往上麵使勁的翹著,兩隻眼也瞪得老大,這些東西拚在平日裏最為熟悉的一張臉上,把他剩下的一點酒勁也給嚇沒了。
“啊!”
伴隨著一聲尖叫,接下來是手機吊在地上的聲音,他人也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
這一下子也驚醒了正在隔壁房間睡覺的林女士和丈夫,但等兩個人匆匆趕來,一家人再一起看向鏡子的時候,鏡子裏的那個詭異的笑臉已經消失了。
鏡子還是那個鏡子,人畜無害的躺在那裏,光澤依舊。
安撫了好一陣子,林女士的兒子才把氣捋順了,把剛剛自己看到了什麽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堅持說這個銅鏡有問題。
他們兩個又輪流的坐在書桌後的椅子上,而那鏡子剛好能照到他們的頭,一天讓人聯想到這些天自己在書房裏感受到的那種被盯著腦袋注視的詭異經曆,也覺得這個鏡子不對。
當天晚上就把這個鏡子從桌子上收了起來,第二天抓緊時間通過人脈去找能解決這個事的人。
至於解決的過程,她講的很簡略,總之,到最後這件事兒花了不少錢是解決了,花的錢甚至都超過了當時買這個銅鏡的價格。
自此之後,這個鏡子也被他們用一個特製的錦盒裝了起來,再也不敢輕易拿出來。時至今日,那個鏡子依然與那些被他淘汰下來的沒有價值的舊報紙堆在書房裏的某個小角落中,繼續等待著曆史的前進。
這個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那麽接下來就到了最後一個人,李一舟講故事了。
短暫的思考和醞釀後,她講了一個“古鏡”的故事,這是在她家裏的書房中發生的。
林女士的丈夫早些年很喜歡買各種古玩,也算是與他喜歡收藏報紙的愛好交相唿應吧,不過這個愛好他可沒有少買假貨。
在她丈夫某一次出差之後,帶迴來了一麵銅鏡。
找人去鑒定了一下,銅鏡看紋路應該是正經的老貨,但是鏡麵被磨的鋥光瓦亮,猶如新的一般。在鏡子前麵晃晃,確實是能夠照出自己的人影,清晰可見。
想來應該是它的某一任主人或者古董販子人為的清理過,不過也有可能是傳承有序或者一直在使用。
當時買迴來的時候,家裏的人對這次買的東西似乎還都挺滿意的。
帶迴家後,他們就把這麵鏡子放在了書房的桌子上一個用來擺放普洱茶餅的架子上,坐在寬大的實木書桌後麵,正好能看到桌子上的鏡子,隻需要稍微的晃晃腦袋,便可以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的臉。
說話那是某一天的晚上,大概是晚上八點多,此時的林女士正坐在書桌後麵閱讀她這段時間收來的報紙。
突然,她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看著她,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正在被一個躲藏在陰暗處的人窺伺一樣。
她剛開始也並未多想,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種感覺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越來越強烈了。
平日裏,林女士也在其他喜歡收藏舊報紙的人那裏聽說過一些“靈異事件”,於是她下意識的開始在這一張張泛黃的報紙之間尋找有沒有什麽東西。經過一番尋找後卻一無所獲,那種有人正在盯著她看的感覺並沒有消失,反而……反而變得愈加的強烈。
她能感覺到,那個視線似乎就緊緊的盯著自己的頭頂位置。
該不會是家裏來了什麽不速之客吧!
林女士壯著膽子,檢查了書房的櫃子,裏麵一如往常的堆滿了各種報紙。
那再去看看窗簾後麵。
在她走向窗簾的時候,突然刮起一陣風來,吹的那窗簾布有些顫動,給緊張的林女士嚇了一跳。但最後還是用力扯了一把窗簾,沒有什麽事發生,窗簾後麵什麽都沒有,隻是有風從沒有關上的窗戶縫裏不停的灌進來。
也許真的是自己想多了,林女士想著,又迴到了書桌後麵,那種被注視的感覺並未消失掉,她也無心在看下去了,於是收拾了一下東西,就離開了書房。
接下來的幾天裏,凡是家裏有人坐在書桌後麵,就會有那種令人不愉快的感覺,有個視線剛好停留在頭頂上,盯得人心裏發毛,可是一旦離開了書房,那這種感覺又會立即消失掉。
又這樣過了幾天,家裏人似乎都形成了一種默契,盡可能的不去書房,即便是去了書房也盡量不坐到書桌後麵。
可是總是會出意外的,那天林女士的兒子出門跟朋友們喝酒喝到很晚,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迴來之後就躡手躡腳的走進書房,準備給銅鏡拍個照。
可能是為了跟其他人炫耀吧。
坐在書桌後麵拿起手機找好一個角度,再仔細的看看銅鏡,銅鏡看起來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它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裏,在白書房那明亮的白色燈光的照耀下,散發著淡淡的光澤,仿佛自帶一種神秘的氣息。
他看著鏡子裏舉著手機的自己,感覺有些怪怪的,但是又說不上來哪裏奇怪,而那種被注視的感覺也十分的強烈。
隨著他按下了拍照鍵,這種不適感也隨之到達了頂點,不過此時對於他來說,喝醉酒的不適感痛苦優先級可能更高。
在他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後,仔細看了看手機裏麵的照片。這照片,怎麽感覺那麽奇怪呢?
在他不斷的放大照片之後,照片裏的“自己”居然在對著自己笑,雖然被手機擋住之後隻有半張臉,可那有限的麵容上,自己的嘴角已經彎曲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那是平時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的。
一種特殊的詭異感瞬間就彌漫在了他的周圍。
而伴隨著這種詭異感而來的,則是一種陌生感,在某一個恍惚的瞬間,他感覺到鏡子裏這個人並不是他自己,隻是某種迷惑著他的東西產生的虛影而已。
放下手機,他緊緊的盯著銅鏡,感覺酒已經醒了一半了。
而就在他的注視下,鏡子裏的他突然嘴角一咧,露出了一個可不得笑容,嘴往上麵使勁的翹著,兩隻眼也瞪得老大,這些東西拚在平日裏最為熟悉的一張臉上,把他剩下的一點酒勁也給嚇沒了。
“啊!”
伴隨著一聲尖叫,接下來是手機吊在地上的聲音,他人也差點從椅子上滑下去。
這一下子也驚醒了正在隔壁房間睡覺的林女士和丈夫,但等兩個人匆匆趕來,一家人再一起看向鏡子的時候,鏡子裏的那個詭異的笑臉已經消失了。
鏡子還是那個鏡子,人畜無害的躺在那裏,光澤依舊。
安撫了好一陣子,林女士的兒子才把氣捋順了,把剛剛自己看到了什麽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堅持說這個銅鏡有問題。
他們兩個又輪流的坐在書桌後的椅子上,而那鏡子剛好能照到他們的頭,一天讓人聯想到這些天自己在書房裏感受到的那種被盯著腦袋注視的詭異經曆,也覺得這個鏡子不對。
當天晚上就把這個鏡子從桌子上收了起來,第二天抓緊時間通過人脈去找能解決這個事的人。
至於解決的過程,她講的很簡略,總之,到最後這件事兒花了不少錢是解決了,花的錢甚至都超過了當時買這個銅鏡的價格。
自此之後,這個鏡子也被他們用一個特製的錦盒裝了起來,再也不敢輕易拿出來。時至今日,那個鏡子依然與那些被他淘汰下來的沒有價值的舊報紙堆在書房裏的某個小角落中,繼續等待著曆史的前進。
這個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那麽接下來就到了最後一個人,李一舟講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