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有一個擺設
我靠切切切當上太醫令 作者:神婆阿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從楊樹林中出來,院子裏已有幾個病患候著,相較於七夕之前,人少了很多。
桑落仍舊是隻看紅瓶。
沒有紅瓶的病患罵罵咧咧地:“走這麽遠,為何不看?我出銀子,你出藥。天底下還有開門做生意,挑客人的道理?”
倒是也有人替桑落說話:“各家有各家的規矩,再說看診治病,怎能當生意?桑大夫也是為了盡心為病患診治。”
那幾人也不服氣,哼了一聲:“這京城難道就這一家醫館有這什麽油嗎?”
“好幾家老字號都在賣呢,我不過是順道過來問問!有什麽了不起!”
“就是!走走走!去別家買!”
幾人還想讓拿著紅瓶的人一同離去,可誰手裏的紅瓶子不是花銀子買來的。那幾人吆喝半天,見沒有人願意跟著走,隻得拂袖而去。
替桑落說話的人還擔心桑落不開心,轉過頭來勸道:“桑大夫,切莫往心裏去,別家醫館要能做出藥油來早做了。他們仿您的藥,無異於東施之效顰,徒增笑柄罷了。”
豈料桑落正坐在桌案後埋頭寫著什麽,分毫沒有察覺這頭的喧鬧。
“桑大夫?”
桑落抬頭一看,竟是上次那個叫得殺豬般的儒生,問道:“這幾日感覺如何?”
儒生認認真真地行禮:“有勞桑大夫掛心,比之前好,可前日開始又感覺加重了些。”
昨日是七夕,他原本與佳人相約,可他這病讓他也不敢多在外逗留,兩人隻是吃了一點七彩涼羹,放了燈便散去了。
桑落嗯了一聲,將寫的紙條交給李小川,悄聲說了幾句話,李小川很快就出門去了。
她又轉頭對儒生說道:“這病要一個來月才能治好。你先去指診。”
第二次指診,儒生已經不像第一次那麽緊張,夏景程替他做完診治。桑落又給他開了幾劑前些日子製作的藥丸,叮囑他外用。
儒生鄭重其事地表達了幾番感激之情,行至門扉之側,忽又駐足,返迴堂內低聲詢問:“桑大夫,不知您能否看女子之病?”
桑落思量片刻說道:“我雖不擅長,但都是女子,興許我能幫上一些忙。”
“正是!”儒生複又坐在桑落麵前,低聲道,“她患病多年,一直不便診治。”
“何病?”
“我也不知。”儒生搖搖頭,“我問過她多次,她始終不肯說。”
桑落抬眼看他:“即便她來看診,我也不會告訴你。”
“桑大夫誤會吳某了,”儒生道,“我隻心疼她無處可尋醫問藥,若能治好,自然是好,若不能治好,我也是願意陪著她的。隻是想解開她心中之結。”
原來是有情人。
說得如此真摯,桑落卻沒有動容。
她從醫多年,見證過多少真摯的感情都消耗在病榻之前。金錢、光陰、精力,家庭。各種各樣的緣由。
她不信男人的話,但她願意見一見那個姑娘。
“我這幾日都在,你可以讓她挑申時之後來。”
女子看診要避開眾人,申時之後沒有病患,再是妥當不過。儒生雙眼亮著,站起來再次深深行禮:“多謝桑大夫。”
此事便過了。
卻說李小川得了桑落的手書,去了繡衣直使衙門。明明是盛夏,滿京城的人都在流汗,李小川一走到直使衙門正門那條街,就覺得冷嗖嗖的,汗毛都立起來了。
空蕩蕩的一條街,別說沒有一間鋪子,連一隻歇涼的鳥兒都看不見。石板路被當頭烈日烤得發白,仍舊讓人覺得陣陣發寒。
李小川年紀不大,圓圓的臉被曬得紅撲撲的,穿著一身灰布衣裳,走在路上,來來迴迴張望。
都說直使衙門這條街上能聽見犯人的喊聲,他豎著耳朵聽了好一陣,什麽動靜都沒聽見。他覺得這事就是個謠傳。
顏如玉他見過,沒有傳言的那麽可怖。長成那樣,根本可怖不起來。
他扯扯衣裳,敲了敲朱漆的大門。
這倒也有幾分稀奇。別的官衙大白天都開著門,怎麽到了直使衙門,卻大門緊閉呢?
敲了好一陣,才有一個繡使打開門,像看怪物似的看他:“找誰?”
“大人,小民李小川,有要事求見指揮使大人。”
那人更怪異了,打量了他一陣,才說:“等著。”
過了好一陣,朱漆大門旁五十步,有一道小門開了。
知樹站出來。李小川立刻就認出他來了,跑著迎過去:“大——大人,怎麽見指揮使大人還要從這小門走?”
知樹腿長,步子大,走在前麵說了一句什麽。
李小川小短腿跟不上,跑了好幾步追問:“什麽?”
知樹一駐足,平靜無波地道:“直使衙門,罪犯和屍首才從正門進。”
像是為了應景,也不知哪裏傳來一陣淒厲的叫喊聲。
李小川想起那夜跟知樹刷地磚時看到的屍首,頓時後脊生寒,臉色也變了。謹慎地跟在知樹身後,穿過一條長長的甬道,路過好多扇雕花的門。終於見到了顏如玉。
顏如玉正閱讀著卷宗。
屋內不算明亮,日光透過窗欞灑在他絳紫的彘獸雲鶴袍上,胸前用金珠釘的獸眼與鶴眼閃著犀利的光。
知樹道:“大人,李小川到了。”
顏如玉抬起頭:“何事?”
桑落說一日查出來,還真是一日。不過她比自己想象的膽大,竟讓李小川找到這裏來。但仔細想想也隻有李小川最合適。他既知道知樹的身份,又與自己有過幾麵之緣。
李小川將桑落的手書遞給知樹呈了上去。
顏如玉看著看著,臉就沉下來。
她說這些藥論理是用於男子迴陽的,三夫人一個女子根本用不著,除非這個藥還有別的用途,又提到那一屋子老鼠,所以想再去蝶山莊子裏看一看。
顏如玉一口否了。他算是看出來了,她根本不是想去查藥,而是覬覦那一屋子老鼠,想要弄迴去試藥。隻淡淡應一句:“莫非她嫌她命太長了?”
李小川也覺得沒有繡使庇佑,再探莊子簡直是死路一條。
知樹送走李小川,又迴來站在門外,顏如玉正在伏案疾書,待他寫完,知樹才道:“公子,桑大夫所說不無道理。”
顏如玉自然也知道桑落所說有道理。
三夫人養那麽多個麵首,哪裏用得上迴陽之藥?
這個藥會給誰?
這麽大費周章,一定不是普通的關係。
顏如玉再次打開肅國公府的卷宗。
成立繡衣直使後,繡使將京城皇親貴胄,文武百官的家宅內外之事盡數歸集於案牘庫,這是他必須要成為繡衣指揮使的緣由之一。
肅國公娶有一妻三妾。三夫人是第二個小妾,因於國有功,先帝給她封了誥命,肅國公死後,國公府一直是三夫人當家,自然是要想方設法地要自己兒子襲爵。
肅國公的子嗣並不多,除了正室育有一子一女,三夫人隻生了一個兒子。
正室的兒子娶妻納妾好幾年,依舊無所出,這其中多半也有三夫人的手筆。
三夫人的兒子也已到了成親的年紀,這兩年一直在挑姑娘遞畫像,也不知是不是權貴們打心眼瞧不上三夫人的做派,這婚事始終未成。
三夫人為了襲爵,著急替她兒子延續血脈,走歪門邪道也不無可能。
顏如玉合上卷宗,問知樹:“餘承呢?”
“餘大人帶了幾個人去查輕語樓了。”
顏如玉站起來:“此事一旦查清楚,輕語樓必然易主,你安排個曉字輩的人,務必接過來。”
曉字輩不屬於鶴喙樓,而是公子自己的暗衛。看來公子是另有打算了。知樹凜然而立:“是。”
門外跑來一個小繡使,恭敬地站在遠處:“指揮使大人,宮裏來人傳話,說太妃召您進宮。”
待人退下,知樹道:“公子,太妃恐怕要問您聖人伴讀的人選。”
太妃要從各家勳貴挑出幾個孩子,給聖人做伴讀。繡使的消息紛遝而至,與天子同窗,何等榮耀,各家內宅是打得頭破血流,其中也有肅國公府。
顏如玉過目不忘,早已將各家卷宗的內容銘記於心。
以至於進了宮,太妃提起各家,他皆對答如流:
“鎮國公家有三子,年齡合適的是二房的鍾離博文,學識好些的是三房的鍾離圖瑞。國公喜愛博文,而夫人與三房近一些。”
“大將軍家的長孫汪司南,十七女汪司晴年齡和學識都不錯,尤其汪司晴騎射、書畫皆精湛。似乎大將軍想要十八女入宮。這幾日正鬧得厲害。”
“肅國公府呢?”太妃問道。
顏如玉目光一頓:“啟稟太妃,肅國公府僅二男一女。長子早已過了伴讀的年齡。”
聖人坐在旁邊,握著太妃的手,聲音雖稚嫩,但說話清晰有力:“次子呢?”
“次子乃三夫人所生,年紀也偏大了,今年十七。”
說是伴讀,其實更多的是替聖人挑將來的近臣。要一碗水端平,論長幼,論地位,論聲望,論容貌。總之,兒女多的家中,少不了一番頭破血流,爾虞我詐。
聖人有些愁,說道:“這樣選,恐怕會出人命。實非朕之本意。顏大人不如給各家兩個名額。”
顏如玉搖搖頭,說道:“聖人仁善,天資聰穎,將來必成一代明君。隻是……”
他略頓了頓,才又說道:“聖人一舉一動皆關乎天下民生社稷,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沙場帶兵臨敵,若有半分疏忽,則全軍覆沒。
故而聖人身邊,隻能留精銳去糟粕。各家推選一人,不論何種方法,此人或長於心計,或長於手段,或長於容貌、才華,更或者此人乃吮癰之流,那也是吮癰之輩的佼佼者。”
顏如玉話音一落,見太妃正若有所思地望著自己,他躬身道:“微臣妄言,還請太妃恕罪。”
太妃唇畔梨渦漸深:“想不到玉公子還有這樣的見識。讓你做繡衣指揮使,頗有些屈才呢。”
她本是將門之女,又久居深宮,自然明白顏如玉這番話是何等的深刻。民間常以勇敢賢良論長短,殊不知朝堂比沙場更爾虞我詐兇險萬分,豈能僅以賢良治國?
聖人不光要用賢臣,更要用奸臣,佞臣。
而顏如玉……
到底是什麽臣?
她抬了抬手指,葉姑姑會意地帶了十幾個小內官進來。一水的八九歲的光景。
“哀家正頭疼選書房侍奉的內官,顏大人不妨替哀家和聖人看看?”
小內官們跪在地上行禮。
顏如玉一眼就看到了元寶。看來他的幹爹胡內官沒少花錢通融。
顏如玉說道:“都不錯,聖人挑個合眼緣的就好。”
他的目光在元寶身上流連得略久了一些。太妃也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不動聲色地待顏如玉離開了,才讓葉姑姑去調來元寶的記檔。
——
桑子楠和桑林生連著好幾日不曾迴家,桑林生隻遣了個學徒迴來報信說去了一個貴人家裏看診。
桑陸生與桑落沒有半分起疑。
這幾日不少人拿著官府的文書來問能否淨身。宮裏處處缺人,出的銀子從十兩漲到了十五兩。
秋暑未過,此時淨身極其危險,桑陸生根本不敢接,怎麽也要等到八月十五以後才能做。桑落也急於找到從蛇根木中提取麻醉成分的方法,若真成功了,這些孩子至少能做到“無痛切雞”。
醫者,改變不了他人的命運,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他們的痛苦。
連著幾日,醫館的病患漸漸減少,桑落原準備與夏景程好好研究蛇根木和給莫星河的新藥的劑量與成分,那日申時一過,丹溪堂的門響了。
桑落猜著是吳姓儒生口中所提到的那個姑娘,隻是沒想到門一開,還是有些出乎意料。
那姑娘身量不高,又戴著帷帽,身形圓潤,骨骼也結實,粗聲粗氣地說道:“我找桑大夫。”
桑落關上門:“我就是。敢問姑娘可是吳公子的朋友?”
那姑娘走路帶風,一進院子就圍著院子打量了好幾圈:“你們怎麽在這麽偏僻的地方開堂坐診?”
“畢竟我是女子,女子坐堂就有諸多不便。”
那姑娘身子有些僵,頂著帷帽的腦袋轉了過來,衝著桑落道:“桑大夫,我來之前特地打聽過你,你很有些意思。我決定讓你替我看診。”
這口氣真大。好像是恩賜一般。
“姑娘哪裏不好?不妨到內堂單獨說。”桑落引著她進了內堂,轉身淨手,準備好工具,再轉身過來,這姑娘仍戴著帷帽,可她已經將裙擺撩了起來,褻褲褪到膝下。
“你能治嗎?”
桑落一看。
她竟然有個“擺設”!
桑落仍舊是隻看紅瓶。
沒有紅瓶的病患罵罵咧咧地:“走這麽遠,為何不看?我出銀子,你出藥。天底下還有開門做生意,挑客人的道理?”
倒是也有人替桑落說話:“各家有各家的規矩,再說看診治病,怎能當生意?桑大夫也是為了盡心為病患診治。”
那幾人也不服氣,哼了一聲:“這京城難道就這一家醫館有這什麽油嗎?”
“好幾家老字號都在賣呢,我不過是順道過來問問!有什麽了不起!”
“就是!走走走!去別家買!”
幾人還想讓拿著紅瓶的人一同離去,可誰手裏的紅瓶子不是花銀子買來的。那幾人吆喝半天,見沒有人願意跟著走,隻得拂袖而去。
替桑落說話的人還擔心桑落不開心,轉過頭來勸道:“桑大夫,切莫往心裏去,別家醫館要能做出藥油來早做了。他們仿您的藥,無異於東施之效顰,徒增笑柄罷了。”
豈料桑落正坐在桌案後埋頭寫著什麽,分毫沒有察覺這頭的喧鬧。
“桑大夫?”
桑落抬頭一看,竟是上次那個叫得殺豬般的儒生,問道:“這幾日感覺如何?”
儒生認認真真地行禮:“有勞桑大夫掛心,比之前好,可前日開始又感覺加重了些。”
昨日是七夕,他原本與佳人相約,可他這病讓他也不敢多在外逗留,兩人隻是吃了一點七彩涼羹,放了燈便散去了。
桑落嗯了一聲,將寫的紙條交給李小川,悄聲說了幾句話,李小川很快就出門去了。
她又轉頭對儒生說道:“這病要一個來月才能治好。你先去指診。”
第二次指診,儒生已經不像第一次那麽緊張,夏景程替他做完診治。桑落又給他開了幾劑前些日子製作的藥丸,叮囑他外用。
儒生鄭重其事地表達了幾番感激之情,行至門扉之側,忽又駐足,返迴堂內低聲詢問:“桑大夫,不知您能否看女子之病?”
桑落思量片刻說道:“我雖不擅長,但都是女子,興許我能幫上一些忙。”
“正是!”儒生複又坐在桑落麵前,低聲道,“她患病多年,一直不便診治。”
“何病?”
“我也不知。”儒生搖搖頭,“我問過她多次,她始終不肯說。”
桑落抬眼看他:“即便她來看診,我也不會告訴你。”
“桑大夫誤會吳某了,”儒生道,“我隻心疼她無處可尋醫問藥,若能治好,自然是好,若不能治好,我也是願意陪著她的。隻是想解開她心中之結。”
原來是有情人。
說得如此真摯,桑落卻沒有動容。
她從醫多年,見證過多少真摯的感情都消耗在病榻之前。金錢、光陰、精力,家庭。各種各樣的緣由。
她不信男人的話,但她願意見一見那個姑娘。
“我這幾日都在,你可以讓她挑申時之後來。”
女子看診要避開眾人,申時之後沒有病患,再是妥當不過。儒生雙眼亮著,站起來再次深深行禮:“多謝桑大夫。”
此事便過了。
卻說李小川得了桑落的手書,去了繡衣直使衙門。明明是盛夏,滿京城的人都在流汗,李小川一走到直使衙門正門那條街,就覺得冷嗖嗖的,汗毛都立起來了。
空蕩蕩的一條街,別說沒有一間鋪子,連一隻歇涼的鳥兒都看不見。石板路被當頭烈日烤得發白,仍舊讓人覺得陣陣發寒。
李小川年紀不大,圓圓的臉被曬得紅撲撲的,穿著一身灰布衣裳,走在路上,來來迴迴張望。
都說直使衙門這條街上能聽見犯人的喊聲,他豎著耳朵聽了好一陣,什麽動靜都沒聽見。他覺得這事就是個謠傳。
顏如玉他見過,沒有傳言的那麽可怖。長成那樣,根本可怖不起來。
他扯扯衣裳,敲了敲朱漆的大門。
這倒也有幾分稀奇。別的官衙大白天都開著門,怎麽到了直使衙門,卻大門緊閉呢?
敲了好一陣,才有一個繡使打開門,像看怪物似的看他:“找誰?”
“大人,小民李小川,有要事求見指揮使大人。”
那人更怪異了,打量了他一陣,才說:“等著。”
過了好一陣,朱漆大門旁五十步,有一道小門開了。
知樹站出來。李小川立刻就認出他來了,跑著迎過去:“大——大人,怎麽見指揮使大人還要從這小門走?”
知樹腿長,步子大,走在前麵說了一句什麽。
李小川小短腿跟不上,跑了好幾步追問:“什麽?”
知樹一駐足,平靜無波地道:“直使衙門,罪犯和屍首才從正門進。”
像是為了應景,也不知哪裏傳來一陣淒厲的叫喊聲。
李小川想起那夜跟知樹刷地磚時看到的屍首,頓時後脊生寒,臉色也變了。謹慎地跟在知樹身後,穿過一條長長的甬道,路過好多扇雕花的門。終於見到了顏如玉。
顏如玉正閱讀著卷宗。
屋內不算明亮,日光透過窗欞灑在他絳紫的彘獸雲鶴袍上,胸前用金珠釘的獸眼與鶴眼閃著犀利的光。
知樹道:“大人,李小川到了。”
顏如玉抬起頭:“何事?”
桑落說一日查出來,還真是一日。不過她比自己想象的膽大,竟讓李小川找到這裏來。但仔細想想也隻有李小川最合適。他既知道知樹的身份,又與自己有過幾麵之緣。
李小川將桑落的手書遞給知樹呈了上去。
顏如玉看著看著,臉就沉下來。
她說這些藥論理是用於男子迴陽的,三夫人一個女子根本用不著,除非這個藥還有別的用途,又提到那一屋子老鼠,所以想再去蝶山莊子裏看一看。
顏如玉一口否了。他算是看出來了,她根本不是想去查藥,而是覬覦那一屋子老鼠,想要弄迴去試藥。隻淡淡應一句:“莫非她嫌她命太長了?”
李小川也覺得沒有繡使庇佑,再探莊子簡直是死路一條。
知樹送走李小川,又迴來站在門外,顏如玉正在伏案疾書,待他寫完,知樹才道:“公子,桑大夫所說不無道理。”
顏如玉自然也知道桑落所說有道理。
三夫人養那麽多個麵首,哪裏用得上迴陽之藥?
這個藥會給誰?
這麽大費周章,一定不是普通的關係。
顏如玉再次打開肅國公府的卷宗。
成立繡衣直使後,繡使將京城皇親貴胄,文武百官的家宅內外之事盡數歸集於案牘庫,這是他必須要成為繡衣指揮使的緣由之一。
肅國公娶有一妻三妾。三夫人是第二個小妾,因於國有功,先帝給她封了誥命,肅國公死後,國公府一直是三夫人當家,自然是要想方設法地要自己兒子襲爵。
肅國公的子嗣並不多,除了正室育有一子一女,三夫人隻生了一個兒子。
正室的兒子娶妻納妾好幾年,依舊無所出,這其中多半也有三夫人的手筆。
三夫人的兒子也已到了成親的年紀,這兩年一直在挑姑娘遞畫像,也不知是不是權貴們打心眼瞧不上三夫人的做派,這婚事始終未成。
三夫人為了襲爵,著急替她兒子延續血脈,走歪門邪道也不無可能。
顏如玉合上卷宗,問知樹:“餘承呢?”
“餘大人帶了幾個人去查輕語樓了。”
顏如玉站起來:“此事一旦查清楚,輕語樓必然易主,你安排個曉字輩的人,務必接過來。”
曉字輩不屬於鶴喙樓,而是公子自己的暗衛。看來公子是另有打算了。知樹凜然而立:“是。”
門外跑來一個小繡使,恭敬地站在遠處:“指揮使大人,宮裏來人傳話,說太妃召您進宮。”
待人退下,知樹道:“公子,太妃恐怕要問您聖人伴讀的人選。”
太妃要從各家勳貴挑出幾個孩子,給聖人做伴讀。繡使的消息紛遝而至,與天子同窗,何等榮耀,各家內宅是打得頭破血流,其中也有肅國公府。
顏如玉過目不忘,早已將各家卷宗的內容銘記於心。
以至於進了宮,太妃提起各家,他皆對答如流:
“鎮國公家有三子,年齡合適的是二房的鍾離博文,學識好些的是三房的鍾離圖瑞。國公喜愛博文,而夫人與三房近一些。”
“大將軍家的長孫汪司南,十七女汪司晴年齡和學識都不錯,尤其汪司晴騎射、書畫皆精湛。似乎大將軍想要十八女入宮。這幾日正鬧得厲害。”
“肅國公府呢?”太妃問道。
顏如玉目光一頓:“啟稟太妃,肅國公府僅二男一女。長子早已過了伴讀的年齡。”
聖人坐在旁邊,握著太妃的手,聲音雖稚嫩,但說話清晰有力:“次子呢?”
“次子乃三夫人所生,年紀也偏大了,今年十七。”
說是伴讀,其實更多的是替聖人挑將來的近臣。要一碗水端平,論長幼,論地位,論聲望,論容貌。總之,兒女多的家中,少不了一番頭破血流,爾虞我詐。
聖人有些愁,說道:“這樣選,恐怕會出人命。實非朕之本意。顏大人不如給各家兩個名額。”
顏如玉搖搖頭,說道:“聖人仁善,天資聰穎,將來必成一代明君。隻是……”
他略頓了頓,才又說道:“聖人一舉一動皆關乎天下民生社稷,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沙場帶兵臨敵,若有半分疏忽,則全軍覆沒。
故而聖人身邊,隻能留精銳去糟粕。各家推選一人,不論何種方法,此人或長於心計,或長於手段,或長於容貌、才華,更或者此人乃吮癰之流,那也是吮癰之輩的佼佼者。”
顏如玉話音一落,見太妃正若有所思地望著自己,他躬身道:“微臣妄言,還請太妃恕罪。”
太妃唇畔梨渦漸深:“想不到玉公子還有這樣的見識。讓你做繡衣指揮使,頗有些屈才呢。”
她本是將門之女,又久居深宮,自然明白顏如玉這番話是何等的深刻。民間常以勇敢賢良論長短,殊不知朝堂比沙場更爾虞我詐兇險萬分,豈能僅以賢良治國?
聖人不光要用賢臣,更要用奸臣,佞臣。
而顏如玉……
到底是什麽臣?
她抬了抬手指,葉姑姑會意地帶了十幾個小內官進來。一水的八九歲的光景。
“哀家正頭疼選書房侍奉的內官,顏大人不妨替哀家和聖人看看?”
小內官們跪在地上行禮。
顏如玉一眼就看到了元寶。看來他的幹爹胡內官沒少花錢通融。
顏如玉說道:“都不錯,聖人挑個合眼緣的就好。”
他的目光在元寶身上流連得略久了一些。太妃也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不動聲色地待顏如玉離開了,才讓葉姑姑去調來元寶的記檔。
——
桑子楠和桑林生連著好幾日不曾迴家,桑林生隻遣了個學徒迴來報信說去了一個貴人家裏看診。
桑陸生與桑落沒有半分起疑。
這幾日不少人拿著官府的文書來問能否淨身。宮裏處處缺人,出的銀子從十兩漲到了十五兩。
秋暑未過,此時淨身極其危險,桑陸生根本不敢接,怎麽也要等到八月十五以後才能做。桑落也急於找到從蛇根木中提取麻醉成分的方法,若真成功了,這些孩子至少能做到“無痛切雞”。
醫者,改變不了他人的命運,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他們的痛苦。
連著幾日,醫館的病患漸漸減少,桑落原準備與夏景程好好研究蛇根木和給莫星河的新藥的劑量與成分,那日申時一過,丹溪堂的門響了。
桑落猜著是吳姓儒生口中所提到的那個姑娘,隻是沒想到門一開,還是有些出乎意料。
那姑娘身量不高,又戴著帷帽,身形圓潤,骨骼也結實,粗聲粗氣地說道:“我找桑大夫。”
桑落關上門:“我就是。敢問姑娘可是吳公子的朋友?”
那姑娘走路帶風,一進院子就圍著院子打量了好幾圈:“你們怎麽在這麽偏僻的地方開堂坐診?”
“畢竟我是女子,女子坐堂就有諸多不便。”
那姑娘身子有些僵,頂著帷帽的腦袋轉了過來,衝著桑落道:“桑大夫,我來之前特地打聽過你,你很有些意思。我決定讓你替我看診。”
這口氣真大。好像是恩賜一般。
“姑娘哪裏不好?不妨到內堂單獨說。”桑落引著她進了內堂,轉身淨手,準備好工具,再轉身過來,這姑娘仍戴著帷帽,可她已經將裙擺撩了起來,褻褲褪到膝下。
“你能治嗎?”
桑落一看。
她竟然有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