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瞳,字子明,福州人士,生於唐朝中晚期。鹹通末年,科舉之路對於無數寒門子弟而言,既是夢想的起點,也是命運的轉折點。謝瞳,這位來自東南之隅的青年才俊,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赴京趕考的長途。長安,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都城,見證了無數士子的榮耀與落寞。然而,命運似乎對謝瞳開了個玩笑,連續三年的科舉考試,他都未能如願以償,那份金榜題名的榮耀似乎總是遙不可及。


    但謝瞳並未因此氣餒,他深知,真正的才學不僅僅體現在一紙試卷上,更在於能否在亂世中尋得一方天地,施展自己的抱負。廣明初年,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席卷了整個大唐帝國——黃巢之亂。黃巢,這位出身草莽的梟雄,以雷霆萬鈞之勢攻占了長安,一時間,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謝瞳做出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決定——投靠太祖。太祖,一位慧眼識珠、雄才大略的領袖,對於謝瞳的加入,表現出了極大的歡迎。自此,謝瞳成為了太祖身邊不可或缺的智囊,幾乎每日都陪伴左右,為其出謀劃策,共謀大業。


    當太祖占據同州,意圖在此地站穩腳跟,擴展勢力時,謝瞳被委以重任,擔任了關鍵職位。然而,好景不長,太祖在與河中的軍隊交戰時,遭遇了連續的挫敗。麵對這樣的困境,太祖心急如焚,接連上書黃巢請求援兵,卻未曾料到,這些求救的信件竟被黃巢的偽右軍都尉孟楷私自扣留,未予上報。這一舉動,無疑讓太祖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在這緊要關頭,謝瞳展現出了他非凡的政治敏銳和深邃的戰略眼光。他深知,繼續依附於黃巢,前景堪憂;而適時地尋求新的出路,或許能夠扭轉乾坤。於是,他找到太祖,一番肺腑之言,直擊要害:“黃巢雖擁兵數十萬,乘唐朝長期安定、民不習戰之機,趁勢而起,攻陷兩京,但其竊據偽號,用人不當,已失人心。今將軍勇猛無雙,在外浴血奮戰,而孟楷卻專事阻撓,使您的奏章無法上達天聽,您在下麵受製於平庸之輩,無法自主決斷,此乃國家破亡之兆。況且,唐朝土德未衰,外援四集,漕運暢通,日日以收複失地為己任,將軍宜早做打算。”


    太祖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深知謝瞳所言非虛,自己心中也早有此意,隻是未曾有人如此直白地點出。他拍案而起,豪邁地說:“吾意已決,子明之言,正合吾心,吾複何疑!”次日,太祖便果斷行動,誅殺了偽監軍使,率全軍歸順了河中的王重榮。


    王重榮對太祖的歸順表示了極大的歡迎,並上表朝廷,推薦謝瞳為檢校屯田員外郎,賜緋衣,命其出使蜀地。這一任命,不僅是對謝瞳才能的認可,更是對他忠誠與智慧的獎賞。唐僖宗聞訊後,大為高興,親自召見謝瞳,諮詢國事,賞賜豐厚,並因其功勞授予他朝散大夫、太子率更令的官職,賜紫衣,任命其為陵州刺史。


    謝瞳在陵州的治理,展現了他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深厚的民本思想。他勤政愛民,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得陵州在短短一年內便煥然一新,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文化都有了顯著的提升。一年後,謝瞳改任檢校右散騎常侍、通州刺史,他在新的崗位上同樣表現出色,四次考核均獲佳績,政績斐然。


    秋天,任期結束的謝瞳前往蜀地覲見皇帝,太祖派人隆重迎接,足見其在太祖心中的地位之重要。龍紀二年,謝瞳抵達東京(洛陽),太祖對他的接待更加熱情,不僅賜給他府邸和別墅,還贈予千金,並上表推薦他為亳州團練使兼太清宮副使,加封檢校工部尚書。這份榮譽,不僅是對謝瞳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他忠誠與貢獻的高度讚揚。


    然而,謝瞳並未因此滿足,他深知,真正的戰場不在朝堂之上,而在那烽火連天的前線。那年冬天,太祖出征淮南,路過亳州,謝瞳主動請纓,請求留在太祖的幕府中效力。太祖深感其誠,上表推薦他為宣義軍節度副使,並讓他擔任兩使留後。這一任命,意味著謝瞳將承擔起更加艱巨的任務,也預示著他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


    在滑州(宣義軍所在地)的十三年裏,謝瞳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厚的民本情懷,使得部內人口增加了約五萬戶,兵力也壯大了數千人。他治理有方,經濟繁榮,軍力強盛,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擁護和朝廷的高度評價。因此,他屢次升遷,直至大中大夫、檢校右仆射的職位,成為了唐朝末年一位舉足輕重的官員。


    然而,英雄也有遲暮之時。謝瞳在滑州度過了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歲月,也在這裏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離世,對於太祖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對於滑州的百姓而言,更是失去了一位深受愛戴的父母官。開平初年(公元907年),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和忠誠,追贈他為司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