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汭,這位淮西出身的傳奇人物,他年少時便胸懷壯誌,行俠仗義,卻也曾因一時衝動,醉酒之下失手殺人,從而惹下大禍。麵對仇家的緊緊追捕,成汭不得不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剃發為僧,以郭為姓,隱姓埋名於寺廟之中,以此來躲避風頭。這段經曆,無疑為他日後的人生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新唐書》中詳細記載了成汭接下來的命運轉折。他並未長久地沉淪於僧侶生涯,而是瞅準時機,混入了蔡州的賊寇之中。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智謀,他很快便得到了賊帥的賞識,被收為養子,並更名郭禹。在這段時間裏,成汭不僅學會了如何在亂世中生存,更積累了寶貴的軍事經驗和人脈資源。然而,他並未忘記自己的本姓,隻是在時機未到之時,選擇隱忍不發。


    終於,在漫長的逃亡與隱匿之後,成汭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唐僖宗朝期間,他憑借之前的積累,成功擔任了蔡州軍校的職務,並率領本郡兵馬駐守荊南。然而,他的性格卻成為了他仕途上的一把雙刃劍。成汭性格兇暴,行事往往不計後果,這讓他在軍中樹敵眾多。主帥因此對他心生忌憚,意圖加害。麵對這樣的危機,成汭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果斷地棄軍投奔了秭歸。


    在秭歸的日子裏,成汭經曆了一次生死考驗。某夜,一條巨蛇悄無聲息地纏住了他的身體,險些讓他喪命。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成汭卻表現得異常鎮定。他心中默念禱告:“如果我此生有所虧欠,那麽生死就由天命來決定吧。”或許是他的誠意感動了上蒼,不久之後,那條巨蛇竟然自行離開了。這次經曆讓成汭更加堅信自己命不該絕,也激發了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逃脫了巨蛇的糾纏後,成汭開始著手籌劃自己的未來。他占據了歸州,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招集散失流亡的人,訓練士兵,很快便組建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軍隊。這支軍隊雖然規模不大,但戰鬥力卻不容小覷。成汭率領他們沿著河流偷襲荊南,憑借著出色的戰術和士兵們的英勇奮戰,最終成功占據了這片土地。朝廷見狀,也不得不認可他的實力,隨即授予了他兵權。


    然而,荊州的現狀卻讓成汭心生憂慮。這裏曾經遭受過大盜的洗劫,居民所剩無幾,隻剩下十七戶人家。麵對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成汭沒有選擇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重建家園的重任。他安撫百姓,勵精圖治,大力發展商貿和農耕,致力於惠民養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荊州的經濟逐漸複蘇,人口也迅速增長。到了他晚年時,荊州的人口已經接近萬戶,成為了一方繁榮之地。


    然而,成汭的性格卻始終是他難以克服的弱點。他性格豪放暴躁,做事全憑個人意願,往往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同時,他還喜歡自我誇耀,逞口舌之快欺淩他人。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在官場和人際交往中樹敵眾多,也讓他深受有識之士的鄙視。盡管如此,成汭卻從未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他堅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確的,無論外界如何評價。


    在成汭的仕途生涯中,有一件事情讓他耿耿於懷。起初,澧州、朗州本屬於荊南的管轄範圍,但在乾寧年間,這兩州卻被土豪雷滿占據。成汭對此心有不甘,他上奏朝廷請求將這兩州割讓給自己,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然而,唐宰相徐彥若卻堅持不執行這一請求。這讓成汭感到十分憤怒和失望,他因此對徐彥若懷恨在心。


    當徐彥若出任南海鎮守,路過江陵時,成汭雖然表麵上熱情接待,但心中卻仍感不滿。在一次對飲之中,成汭終於忍不住談及了此事。他憤憤不平地說道:“我身為一方諸侯,自比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霸主。雷滿不過是一個偏遠州縣的小小草寇罷了,我為何不出兵討伐他,反而要怨恨朝廷呢?”徐彥若聽後,微微一笑,語重心長地說道:“您雖然勇猛善戰,但也不能忽視朝廷的威嚴和法度。雷滿雖然隻是個小角色,但他畢竟占據了澧州、朗州兩地,您若貿然出兵討伐,恐怕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更何況,您身為臣子,應該遵守朝廷的旨意,而不是意氣用事。”


    徐彥若的話讓成汭羞愧難當。他意識到自己雖然勇猛有餘,但在智慧和謀略上卻還有所欠缺。這次對話不僅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他對徐彥若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從此之後,成汭開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克製自己的脾氣和衝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汭的仕途也迎來了新的高峰。他累官至檢校太尉,被封為上穀郡王,成為了朝廷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他的命運卻並未因此而一帆風順。在楊行密率兵圍攻鄂州時,成汭出兵援救,卻遭遇了淮寇的猛烈反擊。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淮寇趁機放火焚燒了他的戰艦,成汭在混亂中投江而死,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成汭的逝世讓朝廷和百姓都感到深深的惋惜。他雖然在性格上有著諸多缺陷,但在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方麵卻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夏,太祖因成汭為王事而死,上表唐帝請求在荊門為他立廟,以表彰他的功績和忠誠。唐帝深感其誠,優詔批準了這一請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