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癸未朔日,春風拂麵,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這天,朱溫從河中歸來,他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閃爍著不可一世的光芒。自從中和初年歸附唐朝以來,他一步步攀升,如今已是權傾一時的人物。然而,他的野心並未止步,他渴望更多的權力,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臣服。


    “主公,此次歸來,是否意味著我們將有更大的行動?”一名親信低聲問道,語氣中帶著期待和敬畏。


    朱溫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河中隻是起點,太原才是我們的目標。傳令下去,派遣大將賀德倫、氏叔琮率領大軍,討伐太原!”他的聲音不高,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當月,賀德倫、氏叔琮等人領命而出,他們率領著大軍,如同狂風驟雨般向太原進發。氏叔琮等人選擇從太行路進入,他們知道這條路雖然艱險,但卻能直搗黃龍。而魏博都將張文恭則帶領一支軍隊從磁州新口進入,他們像是一把鋒利的刀,準備插入太原的腹地。


    葛從周也不甘落後,他帶領兗州、鄆州的軍隊從土門路進入,他們的步伐堅定,士氣高昂。洺州刺史張歸厚同樣不甘示弱,他帶領本軍從馬嶺進入,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太原。


    定州刺史王處直和晉州的侯言也紛紛加入這場戰役,他們分別從飛狐和陰地進入,他們的到來使得這場戰役更加撲朔迷離。


    然而,在這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的時候,澤州刺史李存璋卻選擇了放棄。他放棄了自己的郡城,逃迴了太原。他的這一舉動無疑給太原的守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氏叔琮率軍逼近潞州,他們的氣勢如虹,無人能擋。潞州節度使孟遷在麵對這股強大的勢力時,選擇了乞求投降。他的這一決定無疑給氏叔琮等人帶來了巨大的勝利。


    河東屯將李審建、王周在看到氏叔琮等人的強大實力後,也選擇了歸順。他們帶領一萬步兵、二千騎兵投降了氏叔琮。這使得氏叔琮的軍隊更加壯大,他們士氣高昂,準備一舉攻下太原。


    四月乙卯日,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石會關,他們駐紮在洞渦驛,準備向太原發起最後的攻擊。都將白奉國從井陘進入,他收複了承天軍,為大軍的前進掃清了障礙。


    張歸厚也帶領軍隊到達了遼州,他們的到來使得遼州刺史張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麵對這股強大的勢力時,張鄂選擇了迎接投降。他的這一決定無疑給大軍的士氣帶來了巨大的提振。


    氏叔琮在看到各路軍隊紛紛到來後,他知道攻下太原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他帶領大軍直逼太原城下。城中的守軍雖然時常派出精銳騎兵出戰,但在大軍的強大攻勢下,他們已經顯得十分危急。將士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們開始打算逃跑。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氏叔琮卻突然選擇了撤軍。原來是因為大軍的糧草不足,無法繼續支撐下去。這使得城中的守軍和將士們感到了一絲僥幸和慶幸。他們知道,這場戰役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未來的路還很長。


    “主公,為何在此刻撤軍?”一名將領不解地問道。


    氏叔琮沉吟片刻,目光深遠:“糧草不濟,此乃兵家大忌。我們雖然逼近太原,但若無糧草支撐,也難以持久。待糧草充足之日,再卷土重來也不遲。”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和堅定。


    大軍在撤軍的路上,士氣有些低落。然而,他們知道,這場戰役隻是暫時的失利,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相信,在氏叔琮的帶領下,他們一定能夠卷土重來,攻下太原。


    五月癸卯日,昭宗的一道任命打破了河中的寧靜。朱溫被兼任為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這道任命無疑是對朱溫權力和地位的肯定,也使得他在河中的地位更加穩固。


    六月庚申日,朱溫從大梁出發,他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他知道,這道任命隻是他權力之路的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他。


    丁卯日,朱溫抵達河中,他開始處理政務。他穿著素服走出郊外,拜祭已故節度使王重榮的墓。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懷念,他知道,自己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王重榮當年的提攜和恩德。


    “重榮兄,我來看你了。”朱溫的聲音低沉而充滿感情,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他知道,自己雖然已經成為了權傾一時的人物,但心中那份對舊日恩德的懷念卻永遠不會改變。


    不久之後,朱溫征召了王重榮的兒子王瓚為節度判官。他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延續和王重榮之間的情誼。同時,他也請前宰相張浚為王重榮撰寫墓碑。他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永遠銘記王重榮對自己的恩德。


    在河中的日子裏,朱溫時常會想起自己中和初年歸附唐朝以來的經曆。他一步步攀升,從一個小小的將領成為了如今的權臣。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王重榮當年的提攜和恩德。因此,他對於王重榮的懷念和感激之情也更加深厚。


    七月甲寅日,朱溫處理完河中的政務後,他準備返迴大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