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命運坎坷,荊棘苦難;無論喜悅悲愁,酸甜苦辣。時間總會不經意的將一切撫平。
歲月如同旋轉的磨盤,在時間的推動下磨練著人的身體和意誌。終究,將生活中的一切艱難困苦漸漸的磨成粉末融合在柴米油鹽的點滴當中。
10月懷胎,眨眼而過,母親順利的產下一名女嬰,那就是我的姐姐小薇。
母愛是神聖的、無私的。都說每個小生命是上帝賜予女性一生之中最珍貴的禮物,無關於性別。而且,這個小生命也是夫妻感情的調和劑、升溫劑,是夫妻生命的結晶,能夠讓每一對夫妻的感情在婚姻的基礎上走得更遠,更持久。
從發現身體中孕育了一個小生命的那刻起,再到肚子一天一天的慢慢變大,小生命偶爾會在肚子裏,翻翻身,踢踢腿,伸伸手,動動腳,每個細節都能使母親這個當事人的幸福指數爆表,更別說這個小生命的呱呱墜地了。
這時我家已經在大姨的幫助下,審批了一塊宅基地蓋房子。
父親在母親“苦口婆心”的勸說和持續引導下,終於從思想上適度解開了對老爺子“言聽計從”的枷鎖,把家中的積蓄買了房梁,木頭,水泥,沙子等建築材料用作蓋幾間自己的房子。當然,這個枷鎖僅僅是思想上的。
可是這又能有多少呢?滿打滿算連蓋半間房子的材料都不夠。
還好母親是一個很有先見之明的行動派。早在未懷孕之前,就早已有了蓋一處房子的規劃。
為了節省成本,借著周末的休息日,母親從距家約1公裏的山上往家裏搬運泥土。
上午用獨輪車搬運,下午和泥,連續趕工,大概用半年的時間,做了2000多個土坯。其實按照每個月8天的周末休息時間來講,也就是50天左右的時間。
老一輩人都知道,20世紀90年代以前,農村蓋房子的主要材料便是土坯,類似於現在使用磚窯燒製的小塊紅磚,但它比磚頭大得多,重得多。長度約50公分,寬約30公分,厚度約10公分,一個土坯40斤左右。蓋房子用紅磚砌牆的時候,把土坯夾砌在兩堵紅磚牆麵的中間,主要用於房屋的保暖,和現在樓房的保溫層作用差不多。
現如今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很難再見到自己親自動手蓋房子的,而且對於90後00後的孩子們更難見得到,而且很難想象究竟是怎麽迴事。
這裏要解釋一下,2000多個土坯到底是個什麽概念呢?
意味著一個成年女性需要每天運送800公斤泥土,相當於成人每天負重50公斤越野20公裏!斷斷續續一個多月的時間,累計運送40噸泥土!有當兵經曆或者是常參加馬拉鬆的朋友定然能夠理解這是多麽大的運動量。
一個女性包攬了如此大的工程量在當時同樣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是為了理想和目標奮鬥的母親,著實的一個女漢子。
有人肯定會問,此刻大俠哪去了?還用問,睡覺唄!靠做夢來行俠仗義!為什麽不幫忙呢?也隻有醒著的時候在旁邊說些風涼話罷了:
“女人沒有個女人的樣子,實在沒事幹去洗洗炭吧!”
“脫這麽多土坯有個毛用,你能蓋個金鑾殿嗎?”
“看你那個熊樣,連個土坯都搬不動!”
“你一個女人周末也不懂得迴家,瞎逑忙個什麽勁?”
“老子餓了,什麽時候給老子做飯?”
……
母親對自己丈夫的這些嘲笑、侮辱和謾罵均以無言的行動來反擊,讓父親的所有挑釁如拳擊棉花般無著力處,所有爆發點消散於無形。
所有的材料都齊備了能蓋房子嗎?當然不能!蓋房子的人工費用仍需要240元!
古語有雲,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不無道理。
此時家中已經入不敷出了。
怎麽辦?
百般無奈,母親和父親商量,共同走訪親朋好友,目的隻有一個——借錢,硬著頭皮也要把房子蓋起來。
母親挨家挨戶向所有親朋好友東拚西湊借了200元錢。拿著錢的母親頓時鬆了口氣,心想:“隻剩下40元錢了,那愣小子讓他家親戚隨便湊湊肯定沒問題!新房有望啦!”
但終究事與願違,現實的“骨感”總是和想法的“豐滿”南轅北轍。
父親同樣也走遍了他那些所謂的親朋好友,當然包括老爺子、兩個妹妹和一個哥哥。空手而歸不說,而且還帶迴來老爺子的一句話:“錢是要留著給老大蓋新房子用的。給你們借走老大怎麽辦?不能給你們借!”
老爺子這句話狠狠的傷了父親的心。
老大有房還要想著攢錢蓋新房,我們沒房,想要蓋新房還得看你們的臉色,生活條件還不能超過老大……哼!以後絕不登你家的門!
當然,事實證明,對父親來說,血脈傳承的力量的確是不可估量的,一家人永遠都是一家人,媳婦,永遠都是外人!
無論母親如何責備,埋怨老爺子的冷漠,埋怨哥哥、妹妹們的自私,埋怨世態炎涼……自始至終,父親一句話都沒說。這一次,父親似乎終於站在了母親的這一邊。
古語有雲: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我更喜歡郭德綱老師對類似情況的詮釋:窮苦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八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劍戟,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更何況是父親這位自詡為大俠的英雄好漢呢?
由於當時購買的蓋房物料,均是按照三間正房材料所采購。僅僅因為40元錢手工費差額,迫於無奈,隻好用蓋正房的材料蓋了一間比預想當中小40平米,高度矮1.5米的小南房。
所以,這個小南方唯一的優點就是牆壁的厚度,是正常房屋厚度的2倍。缺點顯而易見,平米小,房子矮,全年無光照,成本高。
蓋完小南房之後,材料還富餘很多,於是乎就用剩餘的材料在原先蓋正房的地方,連著南房兩側圍起來一個空蕩蕩的大院子,也就是之前提到養雞和兔子的地方。
不管怎樣,好歹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輾轉反側的考慮租房過居無定所的日子了。
對於全家來說,這是一件理所當然大喜事。
更為重要的是,這間小南方對母親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蓋房的地皮是母親請她的姐姐幫著審批下來的,蓋房的物料都是母親精心挑選的,蓋房子的手工費是母親借的,當然,千萬別忘了那40噸的土坯!那是母親一點一點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脫坯”脫出來的!母親對她的珍惜程度可想而知。她自始至終都對這件事情很驕傲,因為這間小房子是她親手蓋起來的,傾盡了母親許多許多的心血凝結而成的!
父親在整件事情當中,除了借錢無果和瀟灑入住之外,什麽力都沒有出。這當然不妨礙他對整件事情的張冠李戴和自我吹捧,對外宣稱便是以上一切都是他的功勞,也許是維護一個男人的自尊心吧,事實上呢?
日久見人心,誰,都不是傻子。
我們一家,在這個小房子裏一住便是20餘年。
姐姐出生以後,姥姥就住到我家,照顧母親,順便幫母親帶孩子。這就是趙本山老師小品中所說的,“伺候月子”。
“坐月子”是孕婦產後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休養。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禮記內則》中稱之為“月內”。距今2000餘年曆史。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
老一輩人講,生孩子相當於女人“重生”一次。月子“坐”好了,身體元氣恢複的好,在以後的日子裏,身體也不會有什麽大毛病,甚至可能會改善體質,將生孩子之前的隱疾或疾病根治。若是月子“坐”的不好,那月子期間身體上所受的各種委屈和負擔都在今後的日子裏,或形成或大或小的疾病,伴隨一生。
母親“被實踐”證明,這是事實。
姐姐出生的那一年。國營工廠旱澇保收的體製越來越走下坡路,父親所在的五金機械廠便是如此。之前那病休在家拿工資的日子早已不複存在。隻好硬著頭皮去工廠裏上班,繼續當工人。
這個時候,不管在天主教堂念多久的經,祈多久的福,許多少個願,相信萬能的天主對這個現實中的“阿鬥”同樣也無能為力。
一個過慣了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在家休息還有工資拿的“閑雲野鶴”般日子的人,突然讓他接受工廠單位的束縛和強製勞動,起早貪黑賺的錢和“病休”在家時候的一樣多,他的心理和身體上能接受嗎?
不勞而獲的日子當然舒服,但那也是消磨意誌和虛耗人生的開端。
工廠的日子占去了大部分時間,當然,包括去教堂祈福的時間。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除了在家裏“行俠仗義”之外,大俠什麽都不會。
之前的老師傅已經都升級為車間主任,不用繼續下車間工作。有能力帶徒弟的師傅全都是比他年齡小的人。他會低頭向年輕人學習技術嗎?他會向那些在他眼中“乳臭未幹”的毛孩子學習文化嗎?從他對待自己妻子的樣子就能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
他隻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破罐子破摔下去,應付一天算一天。在家人麵前耍耍“小聰明”罷了。
歲月如同旋轉的磨盤,在時間的推動下磨練著人的身體和意誌。終究,將生活中的一切艱難困苦漸漸的磨成粉末融合在柴米油鹽的點滴當中。
10月懷胎,眨眼而過,母親順利的產下一名女嬰,那就是我的姐姐小薇。
母愛是神聖的、無私的。都說每個小生命是上帝賜予女性一生之中最珍貴的禮物,無關於性別。而且,這個小生命也是夫妻感情的調和劑、升溫劑,是夫妻生命的結晶,能夠讓每一對夫妻的感情在婚姻的基礎上走得更遠,更持久。
從發現身體中孕育了一個小生命的那刻起,再到肚子一天一天的慢慢變大,小生命偶爾會在肚子裏,翻翻身,踢踢腿,伸伸手,動動腳,每個細節都能使母親這個當事人的幸福指數爆表,更別說這個小生命的呱呱墜地了。
這時我家已經在大姨的幫助下,審批了一塊宅基地蓋房子。
父親在母親“苦口婆心”的勸說和持續引導下,終於從思想上適度解開了對老爺子“言聽計從”的枷鎖,把家中的積蓄買了房梁,木頭,水泥,沙子等建築材料用作蓋幾間自己的房子。當然,這個枷鎖僅僅是思想上的。
可是這又能有多少呢?滿打滿算連蓋半間房子的材料都不夠。
還好母親是一個很有先見之明的行動派。早在未懷孕之前,就早已有了蓋一處房子的規劃。
為了節省成本,借著周末的休息日,母親從距家約1公裏的山上往家裏搬運泥土。
上午用獨輪車搬運,下午和泥,連續趕工,大概用半年的時間,做了2000多個土坯。其實按照每個月8天的周末休息時間來講,也就是50天左右的時間。
老一輩人都知道,20世紀90年代以前,農村蓋房子的主要材料便是土坯,類似於現在使用磚窯燒製的小塊紅磚,但它比磚頭大得多,重得多。長度約50公分,寬約30公分,厚度約10公分,一個土坯40斤左右。蓋房子用紅磚砌牆的時候,把土坯夾砌在兩堵紅磚牆麵的中間,主要用於房屋的保暖,和現在樓房的保溫層作用差不多。
現如今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很難再見到自己親自動手蓋房子的,而且對於90後00後的孩子們更難見得到,而且很難想象究竟是怎麽迴事。
這裏要解釋一下,2000多個土坯到底是個什麽概念呢?
意味著一個成年女性需要每天運送800公斤泥土,相當於成人每天負重50公斤越野20公裏!斷斷續續一個多月的時間,累計運送40噸泥土!有當兵經曆或者是常參加馬拉鬆的朋友定然能夠理解這是多麽大的運動量。
一個女性包攬了如此大的工程量在當時同樣是難以想象的。
這就是為了理想和目標奮鬥的母親,著實的一個女漢子。
有人肯定會問,此刻大俠哪去了?還用問,睡覺唄!靠做夢來行俠仗義!為什麽不幫忙呢?也隻有醒著的時候在旁邊說些風涼話罷了:
“女人沒有個女人的樣子,實在沒事幹去洗洗炭吧!”
“脫這麽多土坯有個毛用,你能蓋個金鑾殿嗎?”
“看你那個熊樣,連個土坯都搬不動!”
“你一個女人周末也不懂得迴家,瞎逑忙個什麽勁?”
“老子餓了,什麽時候給老子做飯?”
……
母親對自己丈夫的這些嘲笑、侮辱和謾罵均以無言的行動來反擊,讓父親的所有挑釁如拳擊棉花般無著力處,所有爆發點消散於無形。
所有的材料都齊備了能蓋房子嗎?當然不能!蓋房子的人工費用仍需要240元!
古語有雲,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不無道理。
此時家中已經入不敷出了。
怎麽辦?
百般無奈,母親和父親商量,共同走訪親朋好友,目的隻有一個——借錢,硬著頭皮也要把房子蓋起來。
母親挨家挨戶向所有親朋好友東拚西湊借了200元錢。拿著錢的母親頓時鬆了口氣,心想:“隻剩下40元錢了,那愣小子讓他家親戚隨便湊湊肯定沒問題!新房有望啦!”
但終究事與願違,現實的“骨感”總是和想法的“豐滿”南轅北轍。
父親同樣也走遍了他那些所謂的親朋好友,當然包括老爺子、兩個妹妹和一個哥哥。空手而歸不說,而且還帶迴來老爺子的一句話:“錢是要留著給老大蓋新房子用的。給你們借走老大怎麽辦?不能給你們借!”
老爺子這句話狠狠的傷了父親的心。
老大有房還要想著攢錢蓋新房,我們沒房,想要蓋新房還得看你們的臉色,生活條件還不能超過老大……哼!以後絕不登你家的門!
當然,事實證明,對父親來說,血脈傳承的力量的確是不可估量的,一家人永遠都是一家人,媳婦,永遠都是外人!
無論母親如何責備,埋怨老爺子的冷漠,埋怨哥哥、妹妹們的自私,埋怨世態炎涼……自始至終,父親一句話都沒說。這一次,父親似乎終於站在了母親的這一邊。
古語有雲: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我更喜歡郭德綱老師對類似情況的詮釋:窮苦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八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劍戟,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更何況是父親這位自詡為大俠的英雄好漢呢?
由於當時購買的蓋房物料,均是按照三間正房材料所采購。僅僅因為40元錢手工費差額,迫於無奈,隻好用蓋正房的材料蓋了一間比預想當中小40平米,高度矮1.5米的小南房。
所以,這個小南方唯一的優點就是牆壁的厚度,是正常房屋厚度的2倍。缺點顯而易見,平米小,房子矮,全年無光照,成本高。
蓋完小南房之後,材料還富餘很多,於是乎就用剩餘的材料在原先蓋正房的地方,連著南房兩側圍起來一個空蕩蕩的大院子,也就是之前提到養雞和兔子的地方。
不管怎樣,好歹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輾轉反側的考慮租房過居無定所的日子了。
對於全家來說,這是一件理所當然大喜事。
更為重要的是,這間小南方對母親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蓋房的地皮是母親請她的姐姐幫著審批下來的,蓋房的物料都是母親精心挑選的,蓋房子的手工費是母親借的,當然,千萬別忘了那40噸的土坯!那是母親一點一點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脫坯”脫出來的!母親對她的珍惜程度可想而知。她自始至終都對這件事情很驕傲,因為這間小房子是她親手蓋起來的,傾盡了母親許多許多的心血凝結而成的!
父親在整件事情當中,除了借錢無果和瀟灑入住之外,什麽力都沒有出。這當然不妨礙他對整件事情的張冠李戴和自我吹捧,對外宣稱便是以上一切都是他的功勞,也許是維護一個男人的自尊心吧,事實上呢?
日久見人心,誰,都不是傻子。
我們一家,在這個小房子裏一住便是20餘年。
姐姐出生以後,姥姥就住到我家,照顧母親,順便幫母親帶孩子。這就是趙本山老師小品中所說的,“伺候月子”。
“坐月子”是孕婦產後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休養。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禮記內則》中稱之為“月內”。距今2000餘年曆史。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
老一輩人講,生孩子相當於女人“重生”一次。月子“坐”好了,身體元氣恢複的好,在以後的日子裏,身體也不會有什麽大毛病,甚至可能會改善體質,將生孩子之前的隱疾或疾病根治。若是月子“坐”的不好,那月子期間身體上所受的各種委屈和負擔都在今後的日子裏,或形成或大或小的疾病,伴隨一生。
母親“被實踐”證明,這是事實。
姐姐出生的那一年。國營工廠旱澇保收的體製越來越走下坡路,父親所在的五金機械廠便是如此。之前那病休在家拿工資的日子早已不複存在。隻好硬著頭皮去工廠裏上班,繼續當工人。
這個時候,不管在天主教堂念多久的經,祈多久的福,許多少個願,相信萬能的天主對這個現實中的“阿鬥”同樣也無能為力。
一個過慣了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在家休息還有工資拿的“閑雲野鶴”般日子的人,突然讓他接受工廠單位的束縛和強製勞動,起早貪黑賺的錢和“病休”在家時候的一樣多,他的心理和身體上能接受嗎?
不勞而獲的日子當然舒服,但那也是消磨意誌和虛耗人生的開端。
工廠的日子占去了大部分時間,當然,包括去教堂祈福的時間。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除了在家裏“行俠仗義”之外,大俠什麽都不會。
之前的老師傅已經都升級為車間主任,不用繼續下車間工作。有能力帶徒弟的師傅全都是比他年齡小的人。他會低頭向年輕人學習技術嗎?他會向那些在他眼中“乳臭未幹”的毛孩子學習文化嗎?從他對待自己妻子的樣子就能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
他隻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破罐子破摔下去,應付一天算一天。在家人麵前耍耍“小聰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