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
在這個時候,老爺子卻恰如其分的充當了和事佬的角色。
雖放低了身段,但言語中依然保持著長輩那種“道貌岸然”的語氣神態。坐到炕邊,貌似和藹的說道:“兒媳婦,剛剛是我兒子的不對,說話有點不講理,語氣也有點激動,再怎麽說,你今天也已經嫁到了我們家,看在我這個公公的麵子上,別和他一般見識。”
看著兒媳婦依然低著頭,老爺子繼續說著:“無論怎樣,今天也是你們兩口子的大喜日子,雖然我家條件一般,但咱怎麽說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不要因為這小件事傷了大家的和氣。”
可能覺得這個位置說話有點不太方便,老爺子便換了個位置麵對著兒媳婦,繼續給台階下:“兒媳婦,你看這樣行不行,今天太晚了,你先湊合一下,就穿上你的鞋下來,咱們一家人一起喝一杯喜酒,等明天天亮以後,你看還有啥要求,你們兩個人在商量著來。咋樣?”
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老爺子表達了三層意思。但表麵意思和實際意思完全不同。
第一句話表麵意思旨在道歉。其實是告訴母親始終是我家的兒媳婦,我是你的公公,是你的長輩。所以你一定要聽我的話。
第二句話一個“門當戶對”把這句話的真正意圖表達了出來,就是要告訴母親,咱們兩家都很窮,都是半斤八兩,你不要嫌棄我兒子窮,我兒子當然也不會嫌棄你窮。
第三句話就是告訴母親,今天你樂意不樂意,無論如何就這樣了。明天的事情明天你再去和我兒子商量,同不同意我兒子說了算。
為什麽會這麽解釋了三句話呢?其實是老爺子在迴自己家一個月以後,給母親寫了一封20多頁的親筆信,寄到了父親的工廠,自己一字一句解釋出來,讓自己的兒子親自“摔”到兒媳婦身上,原稿就不在這裏展示了,由我來照搬上去,而且還在信中把兒媳婦狠狠的罵了一頓。
信件原文的第一句話就是:兒媳婦(原文是直唿其名,這裏不解釋),讓長輩給你賠禮道歉,你不是個東西!
接著,就是把結婚當天晚上的事添油加醋的自述了一遍,還把他自己“委身”道歉的話字字句句逐一作出解釋,若是不清楚事實真相的人,定然能夠看出他“聲淚俱下”受了天大委屈的樣子。
還有過分的是,老爺子在信中還提出了唯一的家規:規定家族裏一切事務都由他說了算,必須經過他的批準。
比如說買一個盆,買一雙筷子,都必須寫信請示,經他同意後才可以采購。更有甚者,居然規定了每天的生活和飯菜標準不能超過老大(父親的親哥哥)家的生活水平。家裏的全部大事小事須由老爺子親自過問。
怕兒子的日子過得好?這是什麽破規矩!
那大俠自然是言聽計從。要是母親違反的話,必然會被享受那大俠的“老三樣”待遇。第一樣就是問候祖輩、至親;第二樣是胡攪蠻纏,搬弄是非,無中生有;第三樣便是“武力鎮壓”。
接到老爺子的信以後,母親大哭了三天三夜,僅存一點點對長輩的好感蕩然無存,以犧牲自己終身幸福為代價衡量了那大俠一家子卑劣的人品。
梨園古訓道: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本末倒置不外如是。
當局者迷。母親那個時候很年輕,結婚當晚僅憑借著公公幾句話,就覺得公公的人品還不錯,有這樣的老人,孩子也壞不到哪去,也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呢。而且到考慮到確實是自己的大喜日子,自然也要尊重老人家的意願。於是,便強顏歡笑的完成了新郎官給自己下達的第一個命令。
結婚第2天母親才知道,新婚的房子是租的。除了鋪蓋、桌子和若幹碗筷以外,連鍋都是借迴來的。
也許這就是結婚當日,娶親一直等到晚上的真正原因之一。
但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有了木已成舟的事實。再加上封建思想和姥爺的言傳身教,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家門兒女不得離婚”等思想的影響,即便日子過得再苦再難,受再大的委屈,也隻能忍氣吞聲,把光鮮的一麵展現給別人。
嫁給了大俠之後,由於離家太遠,四十多裏路十分不便,交通工具隻有自行車,學校也沒有住宿的地方,母親便辭去了鄉村教師的工作。
當時附近的村莊發現了一處雲母礦藏,產量較為豐富。所以政府為了帶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就在那裏開礦建廠。母親便在礦上找了一份工作。
當然不是文職類的工作,而是作為男子才可以應聘的苦力活。就這樣,母親憑借著自己一身的硬骨頭,在長達幾年的日子裏,幹起了就連男人都無法長期堅持的手工搬運和最為原始的人工開礦的工作。
那大俠憑借老爺子是人民教師的關係,在國營工廠——五金機械廠當工人。那時候國營工廠旱澇保收,樂得逍遙,正給了某些投機取巧的人一些可乘之機。
譬如那位大俠,就從來不去上班,天天請假賦閑在家。對外宣稱身體不好,總是生病。後來因為每天請病假太麻煩,所以幹脆請人幫忙在醫院開了一個診斷證明。這樣一來便可長期在家“修身養性”。實際上隻是不想上班的借口而已。
佛經裏說種什麽因得什麽果。改革開放,國營工廠股份製改革開始的時候,他是國營單位第一個被“紅頭文件”強製命令下崗的人;股份製改革後,號召原廠工人迴廠上班,繼續實現自身價值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返聘迴去的工人。
那個年代社會經濟水平發展有限,普通家庭工資都不高。母親憑借自己的辛勤勞動,每個月工資48元;那位大俠天天在家裏休息,最初旱澇保收的前提下,每個月工資36元。母親天天拚命的幹活,為的就是年底能多發點米麵福利,改善家庭的生活;大俠在家享受著自己的“提前退休生活”,不求上進。
母親除了承擔賺錢這項工作以外,迴家還要承擔著家務勞動。
可能是為了與對外宣陳的“病假”相唿應,那位大俠似乎整天都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時刻都躺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般的生活。
日久天長,母親難免會有怨氣,抱怨道:“你一個大男人,七尺男兒,整天病懨懨的樣子。要是真的生病了不舒服怎麽躺著都行,但你沒有點自知之明嗎?”
母親越說越氣,“你為啥不趁著年輕力壯去外麵再賺點錢?想著改善一下家裏的生活條件?整天租著別人的房子,做飯還得等別人吃完飯再借鍋,丟不丟人!”
“你說你生病了,好!相信你病了,那你在家不能給做做飯嗎?一天天的在家裏躺著,吃了睡,睡了吃,我每天出去幹男人的營生,還得迴家來伺候你做飯,吃飯,洗碗,洗衣服,你還是不是個男人?你都快連自己都養活不起了,怎麽養活這個家!”
一般情況下,男人聽到老婆這樣說她會是什麽反應?
別說你不知道,要是真的不知道的話你可以嚐試一下在家裏大趟3天,過一下衣來張口飯來伸手,什麽都不幹的生活(壞笑的表情),然後你就明白了……
猜猜那大俠的第一反應是什麽?
問候祖輩的話自然不提。暴跳如雷的吼道:“嫌棄我了是不是?還是你在外麵有了人了,比我多掙幾個錢很了不起是嗎?翅膀硬了吧?……”
大俠越說越激動,接著“啪”的一聲,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的落在了母親的臉上,柔弱的母親應聲而倒,左手捂著火辣辣的臉頰,委屈的嚎啕大哭了起來。
接著隻聽“鐺”的一聲,大俠步帶勁風,將門摔上揚長而去。全然不顧已經懷有身孕的那個女人的死活。
雖然不知道當時封建思想和社會背景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像母親那樣的一輩人影響有多大。但我始終相信,母親是為數不多的個例。
唯一的區別就是,需要有像我這樣的一個作者把這些故事寫出來而已。
母親總會寵溺的對我說:“媽要是離開了,哪會有你姐和你呀?”
對呀,我會永遠記得,是父母給了我生命……
母親是一個特別自強的人。不管生活狀態如何,窮,苦,日子艱難,隻是默默一人得不停的奮鬥著,努力著。
在我們姐弟倆年幼的時候,母親很少提及自己的心酸和苦悶,經常告誡我們的就是要努力學習,要努力奮鬥,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這和某位領導人提出的“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這一理念不謀而合。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她曆經了各種艱難困苦,但在奮鬥的路上始終沒有停歇,礦場,工地,賣鞋,刷盤,洗碗,廚師…
也許這就是母親對我人生的影響吧。
在這個時候,老爺子卻恰如其分的充當了和事佬的角色。
雖放低了身段,但言語中依然保持著長輩那種“道貌岸然”的語氣神態。坐到炕邊,貌似和藹的說道:“兒媳婦,剛剛是我兒子的不對,說話有點不講理,語氣也有點激動,再怎麽說,你今天也已經嫁到了我們家,看在我這個公公的麵子上,別和他一般見識。”
看著兒媳婦依然低著頭,老爺子繼續說著:“無論怎樣,今天也是你們兩口子的大喜日子,雖然我家條件一般,但咱怎麽說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不要因為這小件事傷了大家的和氣。”
可能覺得這個位置說話有點不太方便,老爺子便換了個位置麵對著兒媳婦,繼續給台階下:“兒媳婦,你看這樣行不行,今天太晚了,你先湊合一下,就穿上你的鞋下來,咱們一家人一起喝一杯喜酒,等明天天亮以後,你看還有啥要求,你們兩個人在商量著來。咋樣?”
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老爺子表達了三層意思。但表麵意思和實際意思完全不同。
第一句話表麵意思旨在道歉。其實是告訴母親始終是我家的兒媳婦,我是你的公公,是你的長輩。所以你一定要聽我的話。
第二句話一個“門當戶對”把這句話的真正意圖表達了出來,就是要告訴母親,咱們兩家都很窮,都是半斤八兩,你不要嫌棄我兒子窮,我兒子當然也不會嫌棄你窮。
第三句話就是告訴母親,今天你樂意不樂意,無論如何就這樣了。明天的事情明天你再去和我兒子商量,同不同意我兒子說了算。
為什麽會這麽解釋了三句話呢?其實是老爺子在迴自己家一個月以後,給母親寫了一封20多頁的親筆信,寄到了父親的工廠,自己一字一句解釋出來,讓自己的兒子親自“摔”到兒媳婦身上,原稿就不在這裏展示了,由我來照搬上去,而且還在信中把兒媳婦狠狠的罵了一頓。
信件原文的第一句話就是:兒媳婦(原文是直唿其名,這裏不解釋),讓長輩給你賠禮道歉,你不是個東西!
接著,就是把結婚當天晚上的事添油加醋的自述了一遍,還把他自己“委身”道歉的話字字句句逐一作出解釋,若是不清楚事實真相的人,定然能夠看出他“聲淚俱下”受了天大委屈的樣子。
還有過分的是,老爺子在信中還提出了唯一的家規:規定家族裏一切事務都由他說了算,必須經過他的批準。
比如說買一個盆,買一雙筷子,都必須寫信請示,經他同意後才可以采購。更有甚者,居然規定了每天的生活和飯菜標準不能超過老大(父親的親哥哥)家的生活水平。家裏的全部大事小事須由老爺子親自過問。
怕兒子的日子過得好?這是什麽破規矩!
那大俠自然是言聽計從。要是母親違反的話,必然會被享受那大俠的“老三樣”待遇。第一樣就是問候祖輩、至親;第二樣是胡攪蠻纏,搬弄是非,無中生有;第三樣便是“武力鎮壓”。
接到老爺子的信以後,母親大哭了三天三夜,僅存一點點對長輩的好感蕩然無存,以犧牲自己終身幸福為代價衡量了那大俠一家子卑劣的人品。
梨園古訓道: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本末倒置不外如是。
當局者迷。母親那個時候很年輕,結婚當晚僅憑借著公公幾句話,就覺得公公的人品還不錯,有這樣的老人,孩子也壞不到哪去,也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呢。而且到考慮到確實是自己的大喜日子,自然也要尊重老人家的意願。於是,便強顏歡笑的完成了新郎官給自己下達的第一個命令。
結婚第2天母親才知道,新婚的房子是租的。除了鋪蓋、桌子和若幹碗筷以外,連鍋都是借迴來的。
也許這就是結婚當日,娶親一直等到晚上的真正原因之一。
但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有了木已成舟的事實。再加上封建思想和姥爺的言傳身教,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家門兒女不得離婚”等思想的影響,即便日子過得再苦再難,受再大的委屈,也隻能忍氣吞聲,把光鮮的一麵展現給別人。
嫁給了大俠之後,由於離家太遠,四十多裏路十分不便,交通工具隻有自行車,學校也沒有住宿的地方,母親便辭去了鄉村教師的工作。
當時附近的村莊發現了一處雲母礦藏,產量較為豐富。所以政府為了帶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就在那裏開礦建廠。母親便在礦上找了一份工作。
當然不是文職類的工作,而是作為男子才可以應聘的苦力活。就這樣,母親憑借著自己一身的硬骨頭,在長達幾年的日子裏,幹起了就連男人都無法長期堅持的手工搬運和最為原始的人工開礦的工作。
那大俠憑借老爺子是人民教師的關係,在國營工廠——五金機械廠當工人。那時候國營工廠旱澇保收,樂得逍遙,正給了某些投機取巧的人一些可乘之機。
譬如那位大俠,就從來不去上班,天天請假賦閑在家。對外宣稱身體不好,總是生病。後來因為每天請病假太麻煩,所以幹脆請人幫忙在醫院開了一個診斷證明。這樣一來便可長期在家“修身養性”。實際上隻是不想上班的借口而已。
佛經裏說種什麽因得什麽果。改革開放,國營工廠股份製改革開始的時候,他是國營單位第一個被“紅頭文件”強製命令下崗的人;股份製改革後,號召原廠工人迴廠上班,繼續實現自身價值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返聘迴去的工人。
那個年代社會經濟水平發展有限,普通家庭工資都不高。母親憑借自己的辛勤勞動,每個月工資48元;那位大俠天天在家裏休息,最初旱澇保收的前提下,每個月工資36元。母親天天拚命的幹活,為的就是年底能多發點米麵福利,改善家庭的生活;大俠在家享受著自己的“提前退休生活”,不求上進。
母親除了承擔賺錢這項工作以外,迴家還要承擔著家務勞動。
可能是為了與對外宣陳的“病假”相唿應,那位大俠似乎整天都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時刻都躺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般的生活。
日久天長,母親難免會有怨氣,抱怨道:“你一個大男人,七尺男兒,整天病懨懨的樣子。要是真的生病了不舒服怎麽躺著都行,但你沒有點自知之明嗎?”
母親越說越氣,“你為啥不趁著年輕力壯去外麵再賺點錢?想著改善一下家裏的生活條件?整天租著別人的房子,做飯還得等別人吃完飯再借鍋,丟不丟人!”
“你說你生病了,好!相信你病了,那你在家不能給做做飯嗎?一天天的在家裏躺著,吃了睡,睡了吃,我每天出去幹男人的營生,還得迴家來伺候你做飯,吃飯,洗碗,洗衣服,你還是不是個男人?你都快連自己都養活不起了,怎麽養活這個家!”
一般情況下,男人聽到老婆這樣說她會是什麽反應?
別說你不知道,要是真的不知道的話你可以嚐試一下在家裏大趟3天,過一下衣來張口飯來伸手,什麽都不幹的生活(壞笑的表情),然後你就明白了……
猜猜那大俠的第一反應是什麽?
問候祖輩的話自然不提。暴跳如雷的吼道:“嫌棄我了是不是?還是你在外麵有了人了,比我多掙幾個錢很了不起是嗎?翅膀硬了吧?……”
大俠越說越激動,接著“啪”的一聲,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的落在了母親的臉上,柔弱的母親應聲而倒,左手捂著火辣辣的臉頰,委屈的嚎啕大哭了起來。
接著隻聽“鐺”的一聲,大俠步帶勁風,將門摔上揚長而去。全然不顧已經懷有身孕的那個女人的死活。
雖然不知道當時封建思想和社會背景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像母親那樣的一輩人影響有多大。但我始終相信,母親是為數不多的個例。
唯一的區別就是,需要有像我這樣的一個作者把這些故事寫出來而已。
母親總會寵溺的對我說:“媽要是離開了,哪會有你姐和你呀?”
對呀,我會永遠記得,是父母給了我生命……
母親是一個特別自強的人。不管生活狀態如何,窮,苦,日子艱難,隻是默默一人得不停的奮鬥著,努力著。
在我們姐弟倆年幼的時候,母親很少提及自己的心酸和苦悶,經常告誡我們的就是要努力學習,要努力奮鬥,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這和某位領導人提出的“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這一理念不謀而合。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她曆經了各種艱難困苦,但在奮鬥的路上始終沒有停歇,礦場,工地,賣鞋,刷盤,洗碗,廚師…
也許這就是母親對我人生的影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