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京都風雲終
太子隻準我生娃,壓力有些大! 作者:喜歡山茶籽的慕雨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26章 京都風雲終
八皇子胤禩當著所有人的麵,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辯解一句就直接被禦前侍衛給帶了出去,迎接他的將是無期限的禁足。同樣被帶出去的還有皇上剛剛提及的佟國維和馬齊,他們算是這一次皇上殺雞儆猴的兩隻雞,尤其是佟國維,直接就被迫退休,以後再想迴到朝堂是不可能了。
皇上的這一招可謂是厲害,佟國維哎,那是誰,那可是皇上的親舅舅,是佟半朝的佟家家主,宮裏佟妃娘娘的親阿瑪,就因為參與了立儲之事,今日既丟了麵子又丟了裏子。
皇上也是借著處罰佟國維來告誡所有人,一旦觸碰到禁區,母家和重臣都會動,更何況其他人了。
這也算是為在場所有大臣緊緊皮,讓他們伸出的小心思,又因為這事急忙縮迴了最裏麵。
就在眾人以為今日的早朝就這樣結束的時候,上首的康熙又丟下了一顆炸彈:“既然提及立儲之事,那麽折日不如撞日,朕今日就宣布,已經準備好了的人選吧。”
說完,康熙示意梁九功將早就準備好的聖旨拿出來宣讀,底下所有人的表情也隨之從震驚、激動,變成了迷茫、空白,到最後的不知所措以及還能這樣做的驚奇。
聖旨的大致意思也很簡單,就是你們不是要朕立儲嗎?朕立了,而且還是當著朝中重臣的麵立的,一式三份,滿蒙漢三文。
但是立儲歸立儲,名單朕現在不想公布,不僅如此,這立儲聖旨的其中一份還會放在這正大光明的牌匾後方,一經放入,不得取出。
除非朕百年殯天之後,那時候可以在朝臣的見證下取出這份聖旨,同時另外兩份也會一同出現,三份名字全部對上方為正統繼位。
康熙的這一手騷操作直接閃了在場所有人的腰,還以為皇上今日真的要公布儲君人選了,這種場合下,支持廉貝勒的人已經心如死灰,支持其他皇子的都已經殷殷切切盼著了,結果皇上隱藏了姓名。
這下子好了,迷茫了,所有人都不敢肯定了,也不敢胡亂下注了,儲君已經定下了,但是人選是誰,這誰也說不清楚說不明白啊。
眾人麵麵相覷,身在前排的幾位大佬卻是撫著胡須,心中暗歎妙、真妙,皇上走了一步好棋,這下子朝堂上至少要安靜個好幾年了,隻要當今身體沒有什麽大毛病,那麽這個時間期限還會往後無限期延長。
而且,皇子們以後也會收心老實下來,至少明麵上那些爭鬥不會有了。定下了儲君人選,這個眾所周知,現在也在眾人的注視下,梁九功親自扶梯,康熙將那份聖旨放在牌匾後麵的,可是誰能保證中途皇上不會更換名單呢?
而且這種更換儲君的方式還同時不會影響大清的運轉,因為儲君一直有,隻不過人選不確定而已,哪怕是更換儲君也不會產生朝廷動蕩。
今日下朝時間不算早,但是很多大臣們也沒有立馬就迴去休息,而是三三兩兩的約在一起,開個小包廂或者這個地方相聚。今日發生的事情對他們的衝擊不可謂不大,這關係到以後他們到底該如何做。
內心堅定的保皇黨們倒是沒什麽擔心的,該如何就如何,可是像他們這種最喜歡投機取巧,最想要從龍之功的,接下來該如何做,就是很迷茫了,不僅迷茫,選擇方向也定不下來,因為一旦出了差錯,那可就是一步錯步步錯了。
退朝後,康熙也沒有閑著,別看他剛剛在朝堂上大發雷霆,實際上他早就已經不生氣、過了那個點了,他今日更多的目的是了解到底有多少有異心的大臣。
事實證明,他這一次的謀略是成功的,同時又是失敗的。成功是因為,他的一條計策就認清了很多大臣的內心和嘴臉,失敗的同樣是這個原因,他沒想過自己現在的朝堂班子已經被滲透到了這個地步,緊緊跟在他身後的朝堂上不足三成。
這讓他想到了之前胤礽提起的啟用新人的計劃,現在看來,胤礽算是未雨綢繆了,朝堂上也是時候更換新鮮血液了,隊伍中也是時候清除這些年老體衰的,啟用年輕人了。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確定兩廣總督的人選,胤礽那邊已經來信說將石廷柱等亂臣賊子緝拿了,他也在盡力利用原有人員班底處理事務,但是這總督人選還是需要朝廷來確定,需要皇上下旨安排。
康熙今日還真的看好了人選,那個人就是胤礽早前的伴讀張廷玉。說來這個張廷玉,在他父親張英的榮光掩飾下,還真的是一點也不怎麽起眼,又加上一直沒有成婚,這幾年在朝堂上好像是一個小透明一樣。
康熙也是在這一次立儲爭議之事上注意到了這麽個小人物,別的不說,當時圍在張英身邊的可都是保皇黨,而據他所知,這些人能夠被說服,可全靠這張廷玉出的點子。
不過,這個人還是太過於年輕了,才年僅三十,突然授予總督的位置,恐怕朝廷上反對的人不在少數,思來想去,康熙決定這一次總督人選定為陳廷敬,張廷玉也隨即派過去作為副手。
等過兩年,時局穩定了,張廷玉最好在做點貢獻,到時候再將陳廷敬調任迴京,讓張廷玉直接從副職升為正職,就剛剛好。
遠在兩廣的胤礽可沒有想過自家皇阿瑪還會給自己一個這麽大的驚喜,他當然知道張廷玉的能耐,不然當年選擇伴讀的時候不會將他選入毓慶宮,這幾年之所以按著他的頭不讓往上升,就是很怕他卷入了奪嫡風波之中。
現在好了,儲君人選定下,朝廷暫時穩定了,皇上就直接給他升官了,不僅如此還直接將他調到胤礽剛剛理清幹淨的兩廣,這不正好是瞌睡來了有枕頭嗎?胤礽還在可惜自己現在不在京城,要不然這兩廣之地他也要插一手呢。
是啊,知道這地方好的人不在少數,眼看著兩廣這裏就像被犁了一遍一樣,剩下的基本都是聽從皇命的人,可以說,誰要是拔得頭籌來了這裏,那麽接下來這塊地方就是誰的了,很多人都想著努把力插人手進來了,可誰曾想皇上直接會安排宸元親王的人呢。
不過懊惱過後,他們又在內心說服自己,好歹是宸元親王這個沒有競爭力的人,不是其他皇子的後手,不然那就更讓人嘔血了,現在一切隻不過迴到了從前,大家都沒有機會,大家又都有機會。
京中消息傳到兩廣的時候,胤礽趕緊通知可以動身了,不日朝廷就會派人過來接手,他們也算是在這裏待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了,都有些想家了,更多的還想知道京城中具體發生的情況,雖說都有通信,知道結果,但是沒有知曉具體過程,這讓待在這裏的三位皇子心裏都癢癢的。
就這樣,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交接好工作後,胤礽辭別了自己的伴讀,三位皇子押著幾船的犯人向京城進發了。
八皇子胤禩當著所有人的麵,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辯解一句就直接被禦前侍衛給帶了出去,迎接他的將是無期限的禁足。同樣被帶出去的還有皇上剛剛提及的佟國維和馬齊,他們算是這一次皇上殺雞儆猴的兩隻雞,尤其是佟國維,直接就被迫退休,以後再想迴到朝堂是不可能了。
皇上的這一招可謂是厲害,佟國維哎,那是誰,那可是皇上的親舅舅,是佟半朝的佟家家主,宮裏佟妃娘娘的親阿瑪,就因為參與了立儲之事,今日既丟了麵子又丟了裏子。
皇上也是借著處罰佟國維來告誡所有人,一旦觸碰到禁區,母家和重臣都會動,更何況其他人了。
這也算是為在場所有大臣緊緊皮,讓他們伸出的小心思,又因為這事急忙縮迴了最裏麵。
就在眾人以為今日的早朝就這樣結束的時候,上首的康熙又丟下了一顆炸彈:“既然提及立儲之事,那麽折日不如撞日,朕今日就宣布,已經準備好了的人選吧。”
說完,康熙示意梁九功將早就準備好的聖旨拿出來宣讀,底下所有人的表情也隨之從震驚、激動,變成了迷茫、空白,到最後的不知所措以及還能這樣做的驚奇。
聖旨的大致意思也很簡單,就是你們不是要朕立儲嗎?朕立了,而且還是當著朝中重臣的麵立的,一式三份,滿蒙漢三文。
但是立儲歸立儲,名單朕現在不想公布,不僅如此,這立儲聖旨的其中一份還會放在這正大光明的牌匾後方,一經放入,不得取出。
除非朕百年殯天之後,那時候可以在朝臣的見證下取出這份聖旨,同時另外兩份也會一同出現,三份名字全部對上方為正統繼位。
康熙的這一手騷操作直接閃了在場所有人的腰,還以為皇上今日真的要公布儲君人選了,這種場合下,支持廉貝勒的人已經心如死灰,支持其他皇子的都已經殷殷切切盼著了,結果皇上隱藏了姓名。
這下子好了,迷茫了,所有人都不敢肯定了,也不敢胡亂下注了,儲君已經定下了,但是人選是誰,這誰也說不清楚說不明白啊。
眾人麵麵相覷,身在前排的幾位大佬卻是撫著胡須,心中暗歎妙、真妙,皇上走了一步好棋,這下子朝堂上至少要安靜個好幾年了,隻要當今身體沒有什麽大毛病,那麽這個時間期限還會往後無限期延長。
而且,皇子們以後也會收心老實下來,至少明麵上那些爭鬥不會有了。定下了儲君人選,這個眾所周知,現在也在眾人的注視下,梁九功親自扶梯,康熙將那份聖旨放在牌匾後麵的,可是誰能保證中途皇上不會更換名單呢?
而且這種更換儲君的方式還同時不會影響大清的運轉,因為儲君一直有,隻不過人選不確定而已,哪怕是更換儲君也不會產生朝廷動蕩。
今日下朝時間不算早,但是很多大臣們也沒有立馬就迴去休息,而是三三兩兩的約在一起,開個小包廂或者這個地方相聚。今日發生的事情對他們的衝擊不可謂不大,這關係到以後他們到底該如何做。
內心堅定的保皇黨們倒是沒什麽擔心的,該如何就如何,可是像他們這種最喜歡投機取巧,最想要從龍之功的,接下來該如何做,就是很迷茫了,不僅迷茫,選擇方向也定不下來,因為一旦出了差錯,那可就是一步錯步步錯了。
退朝後,康熙也沒有閑著,別看他剛剛在朝堂上大發雷霆,實際上他早就已經不生氣、過了那個點了,他今日更多的目的是了解到底有多少有異心的大臣。
事實證明,他這一次的謀略是成功的,同時又是失敗的。成功是因為,他的一條計策就認清了很多大臣的內心和嘴臉,失敗的同樣是這個原因,他沒想過自己現在的朝堂班子已經被滲透到了這個地步,緊緊跟在他身後的朝堂上不足三成。
這讓他想到了之前胤礽提起的啟用新人的計劃,現在看來,胤礽算是未雨綢繆了,朝堂上也是時候更換新鮮血液了,隊伍中也是時候清除這些年老體衰的,啟用年輕人了。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確定兩廣總督的人選,胤礽那邊已經來信說將石廷柱等亂臣賊子緝拿了,他也在盡力利用原有人員班底處理事務,但是這總督人選還是需要朝廷來確定,需要皇上下旨安排。
康熙今日還真的看好了人選,那個人就是胤礽早前的伴讀張廷玉。說來這個張廷玉,在他父親張英的榮光掩飾下,還真的是一點也不怎麽起眼,又加上一直沒有成婚,這幾年在朝堂上好像是一個小透明一樣。
康熙也是在這一次立儲爭議之事上注意到了這麽個小人物,別的不說,當時圍在張英身邊的可都是保皇黨,而據他所知,這些人能夠被說服,可全靠這張廷玉出的點子。
不過,這個人還是太過於年輕了,才年僅三十,突然授予總督的位置,恐怕朝廷上反對的人不在少數,思來想去,康熙決定這一次總督人選定為陳廷敬,張廷玉也隨即派過去作為副手。
等過兩年,時局穩定了,張廷玉最好在做點貢獻,到時候再將陳廷敬調任迴京,讓張廷玉直接從副職升為正職,就剛剛好。
遠在兩廣的胤礽可沒有想過自家皇阿瑪還會給自己一個這麽大的驚喜,他當然知道張廷玉的能耐,不然當年選擇伴讀的時候不會將他選入毓慶宮,這幾年之所以按著他的頭不讓往上升,就是很怕他卷入了奪嫡風波之中。
現在好了,儲君人選定下,朝廷暫時穩定了,皇上就直接給他升官了,不僅如此還直接將他調到胤礽剛剛理清幹淨的兩廣,這不正好是瞌睡來了有枕頭嗎?胤礽還在可惜自己現在不在京城,要不然這兩廣之地他也要插一手呢。
是啊,知道這地方好的人不在少數,眼看著兩廣這裏就像被犁了一遍一樣,剩下的基本都是聽從皇命的人,可以說,誰要是拔得頭籌來了這裏,那麽接下來這塊地方就是誰的了,很多人都想著努把力插人手進來了,可誰曾想皇上直接會安排宸元親王的人呢。
不過懊惱過後,他們又在內心說服自己,好歹是宸元親王這個沒有競爭力的人,不是其他皇子的後手,不然那就更讓人嘔血了,現在一切隻不過迴到了從前,大家都沒有機會,大家又都有機會。
京中消息傳到兩廣的時候,胤礽趕緊通知可以動身了,不日朝廷就會派人過來接手,他們也算是在這裏待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了,都有些想家了,更多的還想知道京城中具體發生的情況,雖說都有通信,知道結果,但是沒有知曉具體過程,這讓待在這裏的三位皇子心裏都癢癢的。
就這樣,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交接好工作後,胤礽辭別了自己的伴讀,三位皇子押著幾船的犯人向京城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