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人頭滾滾
太子隻準我生娃,壓力有些大! 作者:喜歡山茶籽的慕雨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96章 人頭滾滾
堂上還是禦史開口,對,還是那位倒黴的頂缸禦史,不過這一次真的是康熙下的令了,而且這一次也不是彈劾明珠一人,而是好幾人,其中包含了吏部侍郎、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可以說幾乎遍布了朝堂上最有力度的關係網。
所有人用“你瘋了”的眼神看向那位禦史,不明白對方怎麽會這樣想不開,彈劾明珠的事情還沒有告一段落,這就又開始發大招了,而且他難道不清楚,他最近這段時間之所以活的好好的,全賴明珠大人還沒有定罪嗎?
這要是萬一明珠大人真的被定罪了,第一個跑不掉的可就是他了。在這麽危險的境地之中,對方還能有閑情逸致去彈劾別人?難道這個人的膽子已經大到可以通天了?
嗯?通天!想到這裏,原本還隻是有所懷疑的幾人又一次將眼神投向那位禦史,果然,在幾人的目光奸視下,對方的身體有了幾下不自覺的顫抖,不過很快就消失了。
這下子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哦,當然有,那就是為什麽這幾位被彈劾的大人在一瞬間就軟倒在地了呢?不明所以的幾人又開始將視線挪到那幾位被彈劾的人身上,絲毫沒有注意到皇上的眼神今日怎麽總是落在最前方的那位身上。
哦,還是有人注意到的,比如說胤礽。他上一世的時候,總是搞不清楚為什麽皇伯父臨終前不是支持自己,而是向皇阿瑪推薦老八,現在想來,是因為他們早就在暗中合作了,那個時候眼看大限將至,為了下一代的堂兄堂弟們,皇伯父心中肯定想要拚上一把,畢竟天下所有人都清楚,皇阿瑪和皇伯父的感情最是要好。
說來也是奇怪,按理來說,皇伯父和皇阿瑪感情那樣要好,但是皇伯父在麵對自己這個皇阿瑪最喜歡的兒子的時候,卻從來沒有表現出真實的熱情。當然,皇伯父對所有皇子都不熱情,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正常伯父的寒暄,從沒有超出框架之外。
現在迴頭想想,可不就是不對勁兒,既然他和皇阿瑪關係那樣親密,那麽愛屋及烏,怎麽著對他們這些小輩也應該是和藹可親的才是啊,或者說像皇叔那樣,有所偏好,喜歡哪幾個,不喜歡哪幾個,怎麽可能會有一碗水端平的時候呢?
等這一次的鹽案出來後,他終於明白怪異點在哪裏了,原來不是皇伯父不喜歡他們,而是皇伯父一直以來都很很討厭他們,不僅是他們,就是皇阿瑪也是皇伯父所痛恨之人。
接著他就聯想到了當年的皇位之爭,難道事實真的像老祖宗當年所說,皇瑪法問對皇位的想法,皇伯父主動請辭,還真心講出那句:“願意輔佐弟弟一生”?
不,那句話肯定是真心地,因為當時的他們太年幼了,很多手段和心理在大人麵前無所遁形,要是當年的皇伯父不是真心的,那麽老祖宗早就下手了,皇伯父不會長大。
這樣想的話,那麽就是說在時間的流逝中,皇伯父慢慢的產生了不甘心?所以後麵態度才會慢慢轉變,才會冒著這樣大的風險去做下這樣的事情?
胤礽覺得自己猜中了事情的真相,現在就看接下來皇阿瑪的操作了,是留下原諒還是早點解決不留遺患?
朝堂上還正因為那位禦史的彈劾開始討論聲漸起,慢慢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那幾位官員可不是光杆司令,京城的水很深,誰家還沒有個親戚,這不不願意相信地方有問題的官員與認定對方不清白的兩方很快一個有心一個有意的吵了起來。
康熙坐在上首,沒有阻攔的意思,或者說他在釣魚,想看看等會還能不能跳出點什麽大人物。
領導什麽態度,決定了下麵什麽樣的氛圍,見到康熙不阻止,有心人誤以為皇上也不信,那麽他們的底氣就來了。吵架麽,都是文官,不帶怕的,沒有證據,光憑著鼻子下麵的那張嘴,誰不會說呢,再說了這事要不是禦史彈劾,在朝堂上眾人理都不帶理的。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相信禦史的嘴,雖說達不到舌戰群雄,但是將幾個文官引經據典說到啞口無言還是不難的。
自己這方人被欺負,他們能夠幹看著,見到那禦史戰鬥力這樣強,瞬間激起了勝負欲,接著有更多人下場,禦史台一看,這能忍?自己人被那麽多人欺負,他們也不是軟柿子好吧,遂也擼擼袖子下場了。
也就是三兩分鍾的事情,朝堂成為了亂哄哄的菜市場,這群大臣們也化身為菜市場大媽,雙方你來我往好不起勁。絲毫沒有發現真正的大佬們沒有一個下場的,就是立在朝堂上的皇子們也隻是靜靜地站在一邊,沒有插嘴的意思。
康熙衝著一旁靜立的梁九功點了下頭,接著在梁九功的示意下兩個小太監抬過來一個箱子,然後放在了幾位尚書大人麵前。
這動靜不算小,更何況所有人其實都在關注皇上那邊的情況,見此情形,很快所有人都收斂了起來,靜靜的看著擺放在幾位大佬麵前的黑色箱子。
梁九功親自拿出鑰匙打開,然後對著幾位尚書大人一拱手:“還請各位大人查驗,這些都是從江南帶迴來的證據,以及涉及鹽案的人員名單。”
大殿內瞬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要是說之前他們還想這禦史台毫無證據隨意汙蔑大臣,他們需要維持正義。梁九功這個“鹽”字一出,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不對,能夠當官,且有上朝資格的沒有一個是笨人,什麽東西能碰,什麽東西不能碰,可是刻在骨子裏的。
就比如說這個鹽,能夠經手參與的必然是皇上的心腹,且還有層層監管的。可就是這樣嚴密的控製之下,居然還有人想要插手,在皇帝的麵前伸手偷東西。可真是罪大惡極啊,這樣的人不處置不死,誰死?
六部尚書傳閱的速度很快,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之後,基本將證據瀏覽了一遍,幾人對視一眼,跪地請求皇上嚴辦涉案人員。
見到頂頭的上司們都點頭同意了,底下人懸著的心終於死了,所有人都默認了那幾人的下場,將中間空了出來,遠離了那幾人。這時候別說什麽親戚了,就是他們的親阿瑪過來了,也是會大義滅親的。
康熙終於開口:“梁九功,宣旨。”
梁九功出列,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日查明xxx涉嫌江南鹽案一事,經過徹查證據確鑿,朝堂上無異議,現判處族裏女人充入教坊司,十歲以上男丁全部斬立決,十歲以下三千裏徒刑,以後凡事遇見大赦,赦無可赦。欽此。”
朝堂眾人沒有絲毫遲疑,全部跪地:“謹遵聖命,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梁九功:“退朝!”
堂上還是禦史開口,對,還是那位倒黴的頂缸禦史,不過這一次真的是康熙下的令了,而且這一次也不是彈劾明珠一人,而是好幾人,其中包含了吏部侍郎、戶部侍郎、兵部侍郎,可以說幾乎遍布了朝堂上最有力度的關係網。
所有人用“你瘋了”的眼神看向那位禦史,不明白對方怎麽會這樣想不開,彈劾明珠的事情還沒有告一段落,這就又開始發大招了,而且他難道不清楚,他最近這段時間之所以活的好好的,全賴明珠大人還沒有定罪嗎?
這要是萬一明珠大人真的被定罪了,第一個跑不掉的可就是他了。在這麽危險的境地之中,對方還能有閑情逸致去彈劾別人?難道這個人的膽子已經大到可以通天了?
嗯?通天!想到這裏,原本還隻是有所懷疑的幾人又一次將眼神投向那位禦史,果然,在幾人的目光奸視下,對方的身體有了幾下不自覺的顫抖,不過很快就消失了。
這下子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哦,當然有,那就是為什麽這幾位被彈劾的大人在一瞬間就軟倒在地了呢?不明所以的幾人又開始將視線挪到那幾位被彈劾的人身上,絲毫沒有注意到皇上的眼神今日怎麽總是落在最前方的那位身上。
哦,還是有人注意到的,比如說胤礽。他上一世的時候,總是搞不清楚為什麽皇伯父臨終前不是支持自己,而是向皇阿瑪推薦老八,現在想來,是因為他們早就在暗中合作了,那個時候眼看大限將至,為了下一代的堂兄堂弟們,皇伯父心中肯定想要拚上一把,畢竟天下所有人都清楚,皇阿瑪和皇伯父的感情最是要好。
說來也是奇怪,按理來說,皇伯父和皇阿瑪感情那樣要好,但是皇伯父在麵對自己這個皇阿瑪最喜歡的兒子的時候,卻從來沒有表現出真實的熱情。當然,皇伯父對所有皇子都不熱情,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正常伯父的寒暄,從沒有超出框架之外。
現在迴頭想想,可不就是不對勁兒,既然他和皇阿瑪關係那樣親密,那麽愛屋及烏,怎麽著對他們這些小輩也應該是和藹可親的才是啊,或者說像皇叔那樣,有所偏好,喜歡哪幾個,不喜歡哪幾個,怎麽可能會有一碗水端平的時候呢?
等這一次的鹽案出來後,他終於明白怪異點在哪裏了,原來不是皇伯父不喜歡他們,而是皇伯父一直以來都很很討厭他們,不僅是他們,就是皇阿瑪也是皇伯父所痛恨之人。
接著他就聯想到了當年的皇位之爭,難道事實真的像老祖宗當年所說,皇瑪法問對皇位的想法,皇伯父主動請辭,還真心講出那句:“願意輔佐弟弟一生”?
不,那句話肯定是真心地,因為當時的他們太年幼了,很多手段和心理在大人麵前無所遁形,要是當年的皇伯父不是真心的,那麽老祖宗早就下手了,皇伯父不會長大。
這樣想的話,那麽就是說在時間的流逝中,皇伯父慢慢的產生了不甘心?所以後麵態度才會慢慢轉變,才會冒著這樣大的風險去做下這樣的事情?
胤礽覺得自己猜中了事情的真相,現在就看接下來皇阿瑪的操作了,是留下原諒還是早點解決不留遺患?
朝堂上還正因為那位禦史的彈劾開始討論聲漸起,慢慢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那幾位官員可不是光杆司令,京城的水很深,誰家還沒有個親戚,這不不願意相信地方有問題的官員與認定對方不清白的兩方很快一個有心一個有意的吵了起來。
康熙坐在上首,沒有阻攔的意思,或者說他在釣魚,想看看等會還能不能跳出點什麽大人物。
領導什麽態度,決定了下麵什麽樣的氛圍,見到康熙不阻止,有心人誤以為皇上也不信,那麽他們的底氣就來了。吵架麽,都是文官,不帶怕的,沒有證據,光憑著鼻子下麵的那張嘴,誰不會說呢,再說了這事要不是禦史彈劾,在朝堂上眾人理都不帶理的。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相信禦史的嘴,雖說達不到舌戰群雄,但是將幾個文官引經據典說到啞口無言還是不難的。
自己這方人被欺負,他們能夠幹看著,見到那禦史戰鬥力這樣強,瞬間激起了勝負欲,接著有更多人下場,禦史台一看,這能忍?自己人被那麽多人欺負,他們也不是軟柿子好吧,遂也擼擼袖子下場了。
也就是三兩分鍾的事情,朝堂成為了亂哄哄的菜市場,這群大臣們也化身為菜市場大媽,雙方你來我往好不起勁。絲毫沒有發現真正的大佬們沒有一個下場的,就是立在朝堂上的皇子們也隻是靜靜地站在一邊,沒有插嘴的意思。
康熙衝著一旁靜立的梁九功點了下頭,接著在梁九功的示意下兩個小太監抬過來一個箱子,然後放在了幾位尚書大人麵前。
這動靜不算小,更何況所有人其實都在關注皇上那邊的情況,見此情形,很快所有人都收斂了起來,靜靜的看著擺放在幾位大佬麵前的黑色箱子。
梁九功親自拿出鑰匙打開,然後對著幾位尚書大人一拱手:“還請各位大人查驗,這些都是從江南帶迴來的證據,以及涉及鹽案的人員名單。”
大殿內瞬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要是說之前他們還想這禦史台毫無證據隨意汙蔑大臣,他們需要維持正義。梁九功這個“鹽”字一出,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不對,能夠當官,且有上朝資格的沒有一個是笨人,什麽東西能碰,什麽東西不能碰,可是刻在骨子裏的。
就比如說這個鹽,能夠經手參與的必然是皇上的心腹,且還有層層監管的。可就是這樣嚴密的控製之下,居然還有人想要插手,在皇帝的麵前伸手偷東西。可真是罪大惡極啊,這樣的人不處置不死,誰死?
六部尚書傳閱的速度很快,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之後,基本將證據瀏覽了一遍,幾人對視一眼,跪地請求皇上嚴辦涉案人員。
見到頂頭的上司們都點頭同意了,底下人懸著的心終於死了,所有人都默認了那幾人的下場,將中間空了出來,遠離了那幾人。這時候別說什麽親戚了,就是他們的親阿瑪過來了,也是會大義滅親的。
康熙終於開口:“梁九功,宣旨。”
梁九功出列,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日查明xxx涉嫌江南鹽案一事,經過徹查證據確鑿,朝堂上無異議,現判處族裏女人充入教坊司,十歲以上男丁全部斬立決,十歲以下三千裏徒刑,以後凡事遇見大赦,赦無可赦。欽此。”
朝堂眾人沒有絲毫遲疑,全部跪地:“謹遵聖命,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梁九功:“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