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兩人結拜後,蕭峰不久便告辭迴遼國了,阿朱自然也跟著迴去。我卻有忙不完的事情。


    進京的第五天,應趙煦皇帝邀請,我再次參加大宋朝的廷議。此次廷議一開始,趙煦便封我為大宋國師,級別在宰相之上,可以攜劍入朝,見官家行禮即可,不用跪拜。為示禮重,趙煦還親自安排宮人在他下首安排了我的位置。此事再次遭到宋朝士大夫的一致反對,不過反對無效,趙煦皇帝堅持明旨宣告天下,並當場免掉了呂大防、範純仁等人的宰執官職,貶為禦史大夫,同時在與我多番商議的基礎上,啟用章惇為相,在重新審核的基礎上恢複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考成法等新法。在我提議下,朝廷還頒布了團結令,要求朝臣必須放棄黨爭,以和為貴,團結一致,強兵富民,共同應對蠻族的侵擾,任何以黨爭為出發點的行為都會受到朝廷禁止和懲罰。


    這幾天,大宋官場上的地震可謂接二連三地發生,各種人事變動和任命讓人應接不暇,每次我上朝都會引發朝臣的側目。當我坐在趙煦官家的下首,看著下麵一大群怒目而視的大臣時便有些無語。


    今天,經過我與趙煦的提前商議,今天朝議討論的主題就是:遷都。


    站起來行禮後,我拋出了這個話題:“古今天下都會多矣,然論時宜地勢,盡善盡美皆不如洛陽。夫建都之要,一興勝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必三者備,而後可言建都。長安雖據形勢,而漕運艱難;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無險,四麵受敵。唯洛陽三善皆備。因此臣請陛下遷都洛陽。”


    此話一出,朝中安靜片刻,隨即嘩然。呂大防道:“國師此言差矣,遷都之事,關乎天下興亡,豈能兒戲。國師雖武冠三軍,然對國事畢竟生疏,遷都之事太祖朝曾經商議過,最後屬意汴京,成就我朝千年罕有的盛世,遠超漢唐,大宋享受汴梁之便多矣,豈能因為地利而輕言遷都。”


    範純仁也站出來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國師僅知地利之便而不顧洛陽民生凋敝的實際情況,且安邦固國在德不在險,國師不讀經書,妄提遷都,實在荒謬。”


    尚書右丞蘇轍道:“遷都洛陽需重新修建京邑、宮闕、郊廟、壁壘等帝都房舍,耗費巨大,不止百官反對,縱是天下百姓亦不會同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請陛下三思。”


    我抬頭看了看趙煦皇帝,他以目示我繼續發言,我於是敲了敲桌子,目視章惇道:“不知章大人以為如何?”


    章惇上前一步道:“啟稟陛下,國師之見高瞻遠矚,遷都洛陽或長安雖然一時困頓,然則造福大宋子孫萬代,隻要處置得當,必然可以順利進行。”


    我欣賞地看了他一眼道:“滿朝文武百官,隻有章惇大人目光深遠,又有實幹之才,不像司馬光、文彥博之流欺世盜名,隻知自己享樂,卻忘記天下百姓和身上的責任。章惇實有蕭何、子良之才,臣屬意章大人主理遷都之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趙煦道:“朕正有此意。”


    我繼續道:“諸位大臣請聽慕容仔細闡述遷都理由,再決定是否反對遷都。太祖曾經提議遷都,但是被太宗皇帝阻止,後來意外身故,才使遷都之事耽擱下來。當時太宗皇帝反對的理由是安邦在德不在險,治理天下修德固然很重要,但是治理天下有德就夠了嗎?孔子有德否?一生困頓奔波。太宗有德否?屢戰屢敗。真宗有德否?被迫簽下城下之盟。太祖當時就說“若以開封為都城,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結果不幸言中,當今大宋三冗之弊,冗兵尤為可慮。為了防守一馬平川的汴京,我朝不得不供養百萬禁軍,這不僅對百姓造成沉重負擔,也不利於軍隊戰力的提高。在我看來,白衣創立大宋盛世的太祖皇帝才是真正的高瞻遠祖,而太宗皇帝和幾代大臣沉迷於汴京富庶便利,才是真正的鼠目寸光。”


    頓了頓,我不理一幹君臣或詫異、或憤怒、或思索的目光,繼續道:“開封雖然四通八達、富甲天下,然而形勢渙散,防衛為難,西夏大遼均可輕易騎馬南下,兩三天便可到達京畿要地。隻有西遷,據山河之勝,去除冗兵,循周漢故事,方可安定天下。其實從地脈氣運來看,定都汴梁,不過小國寡民,僅有富家翁氣象,隻有長安洛陽才有雄霸天下的漢唐風骨。太宗的胸襟氣度始終不如太祖皇帝。在我看來,汴梁作為帝都,隻有亡國之都的命,始終沒有稱霸天下氣運。大宋想要長久,還是應該遷都,而且遷都之事,宜早不宜遲,我意以一年為期,章大人以為如何?”


    章惇振奮道:“國師剛才所言,雖然頗有無禮之處,但是句句皆為我大宋長遠考慮,所謂苦口良藥利於病,請陛下寬宥國師失禮之處。此外,一年為期雖然很趕,但是隻要諸位大臣齊心協力、用心籌措一下,將帝都建設分為二到三期,先建主要宮殿,相信一年遷都亦是可期。”


    趙煦苦笑道:“國師參政不久,言語失當在所難免,再說我朝素來不以言語罪大臣,朕怎會怪罪。既然國師和宰相均認為一年遷都可期,那麽諸位大臣便以此為目標,做好相應事務吧。朕命章惇主理遷都之事,諸位大臣必須全力配合,所需人員、經費和方案經過諸位大臣討論後立即執行。”


    散朝之後,諸位大臣依然是議論紛紛,三五成群地留在原地、麵色各異,有的說還是太後治國比較老成持重、有的說遷都之事實在荒誕不羈、還有的說治國當以德為先,更有的形色衝衝似乎要忙什麽大事,我聽著身後大臣的各種議論,慢悠悠地走出紫宸殿。


    快離開皇宮的時候,有人喚道“國師請慢走”,卻是章惇從身後追上了我,新任宰相章惇道:“國師走得好快,卻讓章惇好找,不知今日可有閑到我府中煮茶論道?順便讓章惇請教一番。”


    我微微笑道:“章惇大人有請,慕容自然有空,請。”


    到了章惇府上,下人奉上香茶後,我捧起飲了一口,不禁動容道:“茶味醇厚,蘭香繚繞,這似乎與普通團茶有異,不知來自何處?”


    章惇笑道:“國師好品味,這是老夫故鄉中的一種名茶,采自武夷山懸崖峭壁,名喚大紅袍,香氣清爽、入口甘爽怡人,因茶樹多長在懸崖峭壁之間,故茶中有獨特“岩韻”,頗受家鄉人喜愛,近來也有部分進貢到皇宮的。老夫時常想,雖然茶香妙不可言,但是若不能在有生之年驅逐蠻人、一統天下,那麽就是龍涎香遍地亦是聞之無味。”


    我捧著茶杯輕輕旋轉,淡淡道:“章大人所思亦是慕容所想,重開新法、富國強兵方是人間正道。隻不過當下我朝隱患重重,若不刮骨療毒,恐怕徒勞無功。”


    章惇道:“正要請教,今日國師提出遷都之議,章某雖然不反對,但還有不少疑慮,須知遷都關係甚大,耗費甚巨。若是國師肯領軍北上,則持劍殺敵,平滅大遼西夏應當不難,為何舍易取難,行此耗時良久之舉呢?”


    我頷首道:“章大人雖是當世人傑、有一代明相之姿,卻依然隻看到當前的形勢,卻考慮不夠長遠,我們作為帝國的最高執政者,應該更多考慮百年之後的事情,提前謀劃好全局工作,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永葆青春。就拿遷都一事來說,當前我朝太平無事,遷都不管從哪方麵看都不太劃算,但是考慮到我朝供養的八十萬禁軍和未來遊牧民族的入侵,我以為越早遷都就越好。況且遷都的困難隻是一時的,克服一下,卻能成就子孫萬代的基業,為什麽不去做呢?”


    頓了頓,我繼續道:“汴梁隻不過是個銷金窟和嬰兒的搖籃,帝國上下在這太平盛世的假象中迷失了自己,卻不知北方的敵人始終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南下牧馬。不僅是遷都,我還會對我朝的軍隊進行變動,提高戰力,讓我朝軍隊成為世界第一強軍。”


    章惇撫手歎道:“國師深謀遠慮非我等能及,章某願附國師驥尾,為我朝富國強兵、收複燕雲十六州而竭盡所能!”


    我微微笑道:“我朝強大離不開章丞相這樣務實能幹的人才,慕容雖然劍法超群,卻隻是一人的強大,隻有朝廷上下,從官府、軍隊到百姓都強大起來,齊心協力,才能重現漢唐帝國的不朽基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龍八部之慕容有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之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之炎並收藏天龍八部之慕容有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