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認罪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 作者:青田12138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49 章 認罪
次日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辰時的梆子聲剛響過三遍,乾元殿前的漢白玉台階上已經跪滿了崔氏門生。
崔遠山披頭散發地捧著先帝禦賜的丹書鐵券,額頭在青磚上磕出血印。他身後三十七個崔家官員齊聲高喊:“國公府構陷忠良,求陛下明鑒!”
葉明蹲在偏殿的朱漆柱子後頭,手裏擺弄著個琉璃瓶。瓶子裏泡著塊生鐵,正滋滋冒著氣泡——這是他連夜用硝酸做的硫化物檢測實驗。
隻見一個身材矮小、動作敏捷的小太監名叫旺財,正彎著腰小心翼翼地溜到葉明身邊。他壓低聲音問道:“三爺,太子殿下問您要的物證可都準備齊全了?”
葉明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不慌不忙地從寬大的衣袖中緩緩掏出一塊黑色的布料。那布料之上,沾染著一些暗紅色的鐵鏽,仿佛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葉明輕輕撫摸著這塊黑布,然後將它遞到旺財麵前,說道:“讓殿下瞧瞧這個就知道了。崔家運輸鐵礦所用的馬車,為了防止潮氣侵蝕,特地使用了來自漠北的毛氈來做防護。而在咱們這整個大慶朝,唯有兵部武庫裏才有三十匹這樣珍貴的料子呢!”
說罷,他還特意將那塊黑布抖動開來,隻見其角落處竟赫然有著一塊已經被燒焦的兵部火漆印記。
旺財見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喉嚨滾動間咽下了一大口唾沫,結結巴巴地說道:“這……這料子去年不是向朝廷呈報說是因為走水意外給燒光了麽?”
葉明微微一笑,臉上流露出一種胸有成竹的神情,他一邊繼續往身旁的琉璃瓶裏緩慢地滴落著幾滴酸性液體,一邊看著瓶內黃綠色的泡沫愈發洶湧地翻滾起來,口中迴應道:“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必須要一把火燒個幹淨,才能真正做到死無對證呀!”
緊接著,他轉頭看向旺財,語氣堅定地吩咐道:“你快去迴稟太子,告訴他等會兒我會以摔杯作為行動的信號。”
金碧輝煌的金鑾殿內,濃鬱的龍涎香氣如煙霧般嫋嫋升起,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然而,此刻這股原本應該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卻無法掩蓋住那一聲聲淒厲的哭嚎,仿佛一把把利劍直刺人的耳膜,讓人不禁心生煩躁。
隻見崔遠山涕淚橫流,麵容扭曲地哭喊著:“老臣一家三代皆對朝廷忠心耿耿啊!如今竟然遭此無妄之災,被一個乳臭未幹的黃口小兒汙蔑通敵叛國!陛下若是不信老臣所言,老臣寧願一頭撞死在這盤龍柱上,以證清白!”話音未落,他便掙紮著向前衝去,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好在兩旁的侍衛眼疾手快,迅速出手將其牢牢拉住,才避免了一場慘劇的發生。
而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太子李君澤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一揮手中的蟒紋袖袍,冷哼一聲道:“崔尚書,您這套苦肉計未免用得太過頻繁了吧?去年您那嫡孫強占民田、草菅人命之事鬧得沸沸揚揚,當時不也是如此這般尋死覓活嗎?怎麽,今年又故技重施了?”
太子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眾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而被當眾揭穿醜事的崔遠山則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禮部尚書張汝貞突然從隊列中跨步而出。他那張平日裏總是堆滿笑容的老臉上此刻卻是漲得通紅,顯然已是怒不可遏。
隻見他手指著殿外,大聲嗬斥道:“太子殿下,請您謹言慎行!崔大人掌管兵部已有二十餘載,期間曆經無數風雨,雖不敢說是功勳卓著,但起碼也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要說這通敵叛國之罪,怎會輕易落在他這樣一位忠臣頭上?反倒是那葉家小兒,整日遊手好閑、廝混於市井之間,誰能保證他不是被那些心懷叵測的番邦細作給收買利用了呢?”
就在此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清亮而又爽朗的笑聲,宛如黃鶯出穀一般清脆悅耳。
緊接著,隻見葉明身姿挺拔地拎著一個晶瑩剔透、流光溢彩的琉璃瓶,大步流星地跨過了那高高的門檻。
他麵帶微笑,眼神明亮而銳利,直直地看向眾人,朗聲道:“張尚書這番話可真是有趣得緊啊!倘若我真有通敵之舉,為何不幹脆將那白酒的配方賣給漠北呢?要知道,聽聞那漠北之人最是喜愛烈酒,這樁買賣可比單純地倒賣鐵礦可要賺錢多了!”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朝堂之上瞬間變得喧鬧起來。滿朝的文武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其中有幾位身經百戰的武將更是忍不住偷偷地吞咽起口水來——畢竟葉家所釀造的“燒刀子”可是聲名遠揚,其酒液剛一入口便如同鋒利的刀刃劃過喉嚨一般刺激,然而迴味卻是醇厚悠長,堪稱極品中的極品。
“大膽!簡直就是放肆至極!”一旁的崔遠山氣得渾身發抖,他怒目圓睜,花白的胡子也隨著身體的顫抖而不停地抖動著。
隻見他猛地站起身來,對著葉明大聲嗬斥道:“朝堂之上,豈容你這等豎子在此信口雌黃、胡言亂語!陛下,老臣鬥膽懇請您立刻下令將此狂妄之徒杖斃,以正國法!”
坐在那高高龍椅之上的李雲軒見狀,隻是輕輕地抬起手來微微一揮。刹那間,原本嘈雜不堪的大殿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他緩緩地摩挲著戴在拇指上的那塊溫潤光滑的玉扳指,一雙深邃如海的眼眸則緊緊地盯著葉明手中所拿著的那個琉璃瓶,沉聲道:“葉明,你手上拿的是什麽?”
隻見葉明畢恭畢敬地彎下腰來,朝著上方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後說道:“啟奏陛下,此乃崔家走私生鐵的確鑿證據。”
說話間,他高高地舉起手中那透明如水晶般的琉璃瓶子,陽光灑落在上麵,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
然而此刻眾人矚目的焦點並非這瓶子本身,而是其中盛裝著的黃綠相間的泡沫。那些泡沫在清晨柔和的光線映照之下,顯得格外紮眼奪目。
葉明繼續解釋道:“眾所周知,漠北之地對於精鐵的需求極為迫切,他們急需用其鑄造鋒利無比的戰刀。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崔家所提供的所謂‘生鐵’竟然摻入了大量的硫磺成分。如此劣質的鐵塊所打造出來的兵器,質量之差簡直超乎想象。尤其是到了嚴寒的冬季,這些兵器隻要稍稍一碰觸便會應聲碎裂成無數碎片。”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工部侍郎突然間發出了一聲驚唿:“哎呀!原來如此,怪不得去年從邊關傳來加急快報,聲稱我軍將士們手中的刀劍不知何故竟會莫名其妙地紛紛斷裂!如今看來,定是與此事脫不了幹係呀!”
聽到這話,原本還強裝鎮定的崔遠山頓時慌了神,他氣得滿臉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一邊用力跺著腳,一邊大聲辯駁道:“你們這分明就是信口雌黃、血口噴人!哪有什麽證據能證明這瓶子裏的東西就是我們崔家所為?況且這等詭異的現象說不定是什麽妖法邪術所致,怎能輕易以此定罪於我崔家呢!”
就在此時,隻見葉明毫無征兆地快步走向崔遠山,眾人還未反應過來,就見他已然站在了崔遠山身前。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伸手一探,迅速抓住崔遠山腰間所佩戴的那塊玉佩,並用力一扯。那玉佩瞬間便被他扯離了崔遠山的身體,隨後被直接扔進了擺在一旁的瓶子之中。
隻聽得“咕咚”一聲悶響,玉佩落入瓶底。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原本鑲嵌在玉佩之上、閃爍著耀眼光芒的金絲,竟然像是遇到了天敵一般,與瓶中的某種物質產生了劇烈的反應。
刹那間,嘶嘶聲不絕於耳,縷縷白色煙霧從瓶口升騰而起,仿佛一條蜿蜒的白龍直衝天際。
而葉明則麵帶微笑,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待煙霧稍稍散去一些之後,他再次開口說道:“崔尚書啊,您這塊玉佩看起來可真是夠結實的呢!不過我倒是很好奇,不知道令孫周歲之時所收受的那件來自漠北的金鎖,是否也能經得起這般‘妖術’的考驗呢?”
聽到這話,崔遠山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因為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他的嫡孫滿月之際,的確曾收到過一份來自漠北商隊的厚禮。
而且這份禮物極其貴重,乃是一把純金打造的精美金鎖。然而,此事做得極為隱秘,就連他們家族內部知曉這件事的人,加起來也絕不超過三個。如今卻被葉明當眾提及,怎能不讓他心驚膽戰?
就在此時,隻見太子不緊不慢地抬起手來,恰到好處地連拍三下手掌。刹那間,一陣清脆而響亮的掌聲迴蕩在宮殿之中。
緊接著,從殿外猛然傳來一陣鐵鏈拖地時發出的嘩啦嘩啦聲響。眾人循聲望去,但見八個身披金色鎧甲、威風凜凜的侍衛正押解著一個身形魁梧的虯髯大漢緩緩步入殿內。
此人身形高大壯碩,滿臉絡腮胡子,其右側耳朵竟然缺失了半片,仔細一看,原來此人便是在漠北一帶赫赫有名的馬販子——哈魯。
“哈魯?”原本站得穩穩當當的崔遠山見狀,不禁臉色大變,身體不由自主地踉蹌後退幾步。
慌亂之間,他竟一下子撞翻了放置在禦史台上的燈架。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燈架倒地,上麵的油燈也隨之摔碎,濺起一地的火花和油漬。
“你……你不是早就已經命喪戈壁灘了嗎!”崔遠山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個本應死去之人。
那虯髯大漢突然張開嘴巴,用一口生硬無比的官話大聲吼叫起來:“好你個崔遠山啊!你居然敢賣給老子假鐵!當初咱們可是說好了的,要用三百車生鐵來換取五萬匹上好的戰馬。”
“可誰能想到,那些生鐵根本就不堪大用,老子們好不容易才鑄造成的寶刀,還沒等使用呢,刀刃就直接斷裂開來了!”
說到此處,他怒不可遏地一把扯開自己胸前的衣襟,露出一道觸目驚心、縱橫交錯的猙獰刀疤。
“你們知道這道傷疤是怎麽來的嗎?都是因為你們這些黑心商人賣的劣質生鐵,害得我們左賢王大發雷霆,一氣之下砍掉了足足十七個鐵匠匠人的腦袋!就連老子的這半隻耳朵,也是在那個時候被活生生地割掉的!”
一旁的張汝貞眼見形勢不妙,突然間像發了瘋似的猛撲上前,伸出雙手就要去掐住哈魯的脖頸。
口中還不停地叫嚷著:“你這蠻子休要在此信口雌黃!肯定是葉家花錢收買了你,故意前來誣陷我等!”
然而,未等她的手指碰到哈魯,太子卻身形一閃,如鬼魅般迅速移動到兩人中間,輕而易舉地便將張汝貞擋在了身後。
“張尚書何必如此急躁呢?”李君澤微微一笑,目光犀利地盯著張汝貞說道,“倒不如先解釋一下,兵部武庫裏的那些來自漠北的上等毛氈,為何會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崔家的運輸車隊之上吧?”
說話間,太子輕輕一抖手中的袖袍,一塊殘缺不全但依舊可以清晰辨認出其上燒焦火漆印記的布片飄然滑落出來,靜靜地躺在地上。
眼看著局勢逐漸失去控製,變得愈發混亂不堪,葉明麵色凝重,毫不猶豫地猛地將手中那精美的琉璃瓶狠狠地摔到地上。刹那間,伴隨著一聲清脆而又響亮的碎裂聲響徹整個大廳,在場眾人皆是心頭一震。
就在這清脆的碎裂聲還未完全消散之際,隻見十二名身著統一服飾的商會夥計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一般,迅速且有序地魚貫而入。他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金光閃閃、華麗無比的鎏金托盤,仿佛托盤中盛放著世間最為珍貴的寶物一般。
“陛下,請您過目。”葉明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地揭開覆蓋在托盤之上的那塊鮮豔如血的紅綢。隨著紅綢被輕輕掀開,下麵所隱藏之物也終於展現在眾人眼前——竟是一枚枚由極品翡翠精心雕琢而成的印章!這些印章個個晶瑩剔透、溫潤細膩。
葉明伸手拿起其中一枚刻著“張”字的印章,不緊不慢地說道:“就拿這枚來說吧,它恰好能夠與兵部的軍餉賬冊相對應。”
說罷,他轉頭看向一旁早已臉色蒼白如紙的張汝貞,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而此時的張汝貞,則像是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般,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次日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辰時的梆子聲剛響過三遍,乾元殿前的漢白玉台階上已經跪滿了崔氏門生。
崔遠山披頭散發地捧著先帝禦賜的丹書鐵券,額頭在青磚上磕出血印。他身後三十七個崔家官員齊聲高喊:“國公府構陷忠良,求陛下明鑒!”
葉明蹲在偏殿的朱漆柱子後頭,手裏擺弄著個琉璃瓶。瓶子裏泡著塊生鐵,正滋滋冒著氣泡——這是他連夜用硝酸做的硫化物檢測實驗。
隻見一個身材矮小、動作敏捷的小太監名叫旺財,正彎著腰小心翼翼地溜到葉明身邊。他壓低聲音問道:“三爺,太子殿下問您要的物證可都準備齊全了?”
葉明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不慌不忙地從寬大的衣袖中緩緩掏出一塊黑色的布料。那布料之上,沾染著一些暗紅色的鐵鏽,仿佛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葉明輕輕撫摸著這塊黑布,然後將它遞到旺財麵前,說道:“讓殿下瞧瞧這個就知道了。崔家運輸鐵礦所用的馬車,為了防止潮氣侵蝕,特地使用了來自漠北的毛氈來做防護。而在咱們這整個大慶朝,唯有兵部武庫裏才有三十匹這樣珍貴的料子呢!”
說罷,他還特意將那塊黑布抖動開來,隻見其角落處竟赫然有著一塊已經被燒焦的兵部火漆印記。
旺財見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喉嚨滾動間咽下了一大口唾沫,結結巴巴地說道:“這……這料子去年不是向朝廷呈報說是因為走水意外給燒光了麽?”
葉明微微一笑,臉上流露出一種胸有成竹的神情,他一邊繼續往身旁的琉璃瓶裏緩慢地滴落著幾滴酸性液體,一邊看著瓶內黃綠色的泡沫愈發洶湧地翻滾起來,口中迴應道:“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必須要一把火燒個幹淨,才能真正做到死無對證呀!”
緊接著,他轉頭看向旺財,語氣堅定地吩咐道:“你快去迴稟太子,告訴他等會兒我會以摔杯作為行動的信號。”
金碧輝煌的金鑾殿內,濃鬱的龍涎香氣如煙霧般嫋嫋升起,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然而,此刻這股原本應該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卻無法掩蓋住那一聲聲淒厲的哭嚎,仿佛一把把利劍直刺人的耳膜,讓人不禁心生煩躁。
隻見崔遠山涕淚橫流,麵容扭曲地哭喊著:“老臣一家三代皆對朝廷忠心耿耿啊!如今竟然遭此無妄之災,被一個乳臭未幹的黃口小兒汙蔑通敵叛國!陛下若是不信老臣所言,老臣寧願一頭撞死在這盤龍柱上,以證清白!”話音未落,他便掙紮著向前衝去,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好在兩旁的侍衛眼疾手快,迅速出手將其牢牢拉住,才避免了一場慘劇的發生。
而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太子李君澤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一揮手中的蟒紋袖袍,冷哼一聲道:“崔尚書,您這套苦肉計未免用得太過頻繁了吧?去年您那嫡孫強占民田、草菅人命之事鬧得沸沸揚揚,當時不也是如此這般尋死覓活嗎?怎麽,今年又故技重施了?”
太子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眾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而被當眾揭穿醜事的崔遠山則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禮部尚書張汝貞突然從隊列中跨步而出。他那張平日裏總是堆滿笑容的老臉上此刻卻是漲得通紅,顯然已是怒不可遏。
隻見他手指著殿外,大聲嗬斥道:“太子殿下,請您謹言慎行!崔大人掌管兵部已有二十餘載,期間曆經無數風雨,雖不敢說是功勳卓著,但起碼也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要說這通敵叛國之罪,怎會輕易落在他這樣一位忠臣頭上?反倒是那葉家小兒,整日遊手好閑、廝混於市井之間,誰能保證他不是被那些心懷叵測的番邦細作給收買利用了呢?”
就在此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清亮而又爽朗的笑聲,宛如黃鶯出穀一般清脆悅耳。
緊接著,隻見葉明身姿挺拔地拎著一個晶瑩剔透、流光溢彩的琉璃瓶,大步流星地跨過了那高高的門檻。
他麵帶微笑,眼神明亮而銳利,直直地看向眾人,朗聲道:“張尚書這番話可真是有趣得緊啊!倘若我真有通敵之舉,為何不幹脆將那白酒的配方賣給漠北呢?要知道,聽聞那漠北之人最是喜愛烈酒,這樁買賣可比單純地倒賣鐵礦可要賺錢多了!”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朝堂之上瞬間變得喧鬧起來。滿朝的文武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其中有幾位身經百戰的武將更是忍不住偷偷地吞咽起口水來——畢竟葉家所釀造的“燒刀子”可是聲名遠揚,其酒液剛一入口便如同鋒利的刀刃劃過喉嚨一般刺激,然而迴味卻是醇厚悠長,堪稱極品中的極品。
“大膽!簡直就是放肆至極!”一旁的崔遠山氣得渾身發抖,他怒目圓睜,花白的胡子也隨著身體的顫抖而不停地抖動著。
隻見他猛地站起身來,對著葉明大聲嗬斥道:“朝堂之上,豈容你這等豎子在此信口雌黃、胡言亂語!陛下,老臣鬥膽懇請您立刻下令將此狂妄之徒杖斃,以正國法!”
坐在那高高龍椅之上的李雲軒見狀,隻是輕輕地抬起手來微微一揮。刹那間,原本嘈雜不堪的大殿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他緩緩地摩挲著戴在拇指上的那塊溫潤光滑的玉扳指,一雙深邃如海的眼眸則緊緊地盯著葉明手中所拿著的那個琉璃瓶,沉聲道:“葉明,你手上拿的是什麽?”
隻見葉明畢恭畢敬地彎下腰來,朝著上方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後說道:“啟奏陛下,此乃崔家走私生鐵的確鑿證據。”
說話間,他高高地舉起手中那透明如水晶般的琉璃瓶子,陽光灑落在上麵,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
然而此刻眾人矚目的焦點並非這瓶子本身,而是其中盛裝著的黃綠相間的泡沫。那些泡沫在清晨柔和的光線映照之下,顯得格外紮眼奪目。
葉明繼續解釋道:“眾所周知,漠北之地對於精鐵的需求極為迫切,他們急需用其鑄造鋒利無比的戰刀。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崔家所提供的所謂‘生鐵’竟然摻入了大量的硫磺成分。如此劣質的鐵塊所打造出來的兵器,質量之差簡直超乎想象。尤其是到了嚴寒的冬季,這些兵器隻要稍稍一碰觸便會應聲碎裂成無數碎片。”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工部侍郎突然間發出了一聲驚唿:“哎呀!原來如此,怪不得去年從邊關傳來加急快報,聲稱我軍將士們手中的刀劍不知何故竟會莫名其妙地紛紛斷裂!如今看來,定是與此事脫不了幹係呀!”
聽到這話,原本還強裝鎮定的崔遠山頓時慌了神,他氣得滿臉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一邊用力跺著腳,一邊大聲辯駁道:“你們這分明就是信口雌黃、血口噴人!哪有什麽證據能證明這瓶子裏的東西就是我們崔家所為?況且這等詭異的現象說不定是什麽妖法邪術所致,怎能輕易以此定罪於我崔家呢!”
就在此時,隻見葉明毫無征兆地快步走向崔遠山,眾人還未反應過來,就見他已然站在了崔遠山身前。
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伸手一探,迅速抓住崔遠山腰間所佩戴的那塊玉佩,並用力一扯。那玉佩瞬間便被他扯離了崔遠山的身體,隨後被直接扔進了擺在一旁的瓶子之中。
隻聽得“咕咚”一聲悶響,玉佩落入瓶底。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原本鑲嵌在玉佩之上、閃爍著耀眼光芒的金絲,竟然像是遇到了天敵一般,與瓶中的某種物質產生了劇烈的反應。
刹那間,嘶嘶聲不絕於耳,縷縷白色煙霧從瓶口升騰而起,仿佛一條蜿蜒的白龍直衝天際。
而葉明則麵帶微笑,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待煙霧稍稍散去一些之後,他再次開口說道:“崔尚書啊,您這塊玉佩看起來可真是夠結實的呢!不過我倒是很好奇,不知道令孫周歲之時所收受的那件來自漠北的金鎖,是否也能經得起這般‘妖術’的考驗呢?”
聽到這話,崔遠山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因為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他的嫡孫滿月之際,的確曾收到過一份來自漠北商隊的厚禮。
而且這份禮物極其貴重,乃是一把純金打造的精美金鎖。然而,此事做得極為隱秘,就連他們家族內部知曉這件事的人,加起來也絕不超過三個。如今卻被葉明當眾提及,怎能不讓他心驚膽戰?
就在此時,隻見太子不緊不慢地抬起手來,恰到好處地連拍三下手掌。刹那間,一陣清脆而響亮的掌聲迴蕩在宮殿之中。
緊接著,從殿外猛然傳來一陣鐵鏈拖地時發出的嘩啦嘩啦聲響。眾人循聲望去,但見八個身披金色鎧甲、威風凜凜的侍衛正押解著一個身形魁梧的虯髯大漢緩緩步入殿內。
此人身形高大壯碩,滿臉絡腮胡子,其右側耳朵竟然缺失了半片,仔細一看,原來此人便是在漠北一帶赫赫有名的馬販子——哈魯。
“哈魯?”原本站得穩穩當當的崔遠山見狀,不禁臉色大變,身體不由自主地踉蹌後退幾步。
慌亂之間,他竟一下子撞翻了放置在禦史台上的燈架。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燈架倒地,上麵的油燈也隨之摔碎,濺起一地的火花和油漬。
“你……你不是早就已經命喪戈壁灘了嗎!”崔遠山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個本應死去之人。
那虯髯大漢突然張開嘴巴,用一口生硬無比的官話大聲吼叫起來:“好你個崔遠山啊!你居然敢賣給老子假鐵!當初咱們可是說好了的,要用三百車生鐵來換取五萬匹上好的戰馬。”
“可誰能想到,那些生鐵根本就不堪大用,老子們好不容易才鑄造成的寶刀,還沒等使用呢,刀刃就直接斷裂開來了!”
說到此處,他怒不可遏地一把扯開自己胸前的衣襟,露出一道觸目驚心、縱橫交錯的猙獰刀疤。
“你們知道這道傷疤是怎麽來的嗎?都是因為你們這些黑心商人賣的劣質生鐵,害得我們左賢王大發雷霆,一氣之下砍掉了足足十七個鐵匠匠人的腦袋!就連老子的這半隻耳朵,也是在那個時候被活生生地割掉的!”
一旁的張汝貞眼見形勢不妙,突然間像發了瘋似的猛撲上前,伸出雙手就要去掐住哈魯的脖頸。
口中還不停地叫嚷著:“你這蠻子休要在此信口雌黃!肯定是葉家花錢收買了你,故意前來誣陷我等!”
然而,未等她的手指碰到哈魯,太子卻身形一閃,如鬼魅般迅速移動到兩人中間,輕而易舉地便將張汝貞擋在了身後。
“張尚書何必如此急躁呢?”李君澤微微一笑,目光犀利地盯著張汝貞說道,“倒不如先解釋一下,兵部武庫裏的那些來自漠北的上等毛氈,為何會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崔家的運輸車隊之上吧?”
說話間,太子輕輕一抖手中的袖袍,一塊殘缺不全但依舊可以清晰辨認出其上燒焦火漆印記的布片飄然滑落出來,靜靜地躺在地上。
眼看著局勢逐漸失去控製,變得愈發混亂不堪,葉明麵色凝重,毫不猶豫地猛地將手中那精美的琉璃瓶狠狠地摔到地上。刹那間,伴隨著一聲清脆而又響亮的碎裂聲響徹整個大廳,在場眾人皆是心頭一震。
就在這清脆的碎裂聲還未完全消散之際,隻見十二名身著統一服飾的商會夥計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一般,迅速且有序地魚貫而入。他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金光閃閃、華麗無比的鎏金托盤,仿佛托盤中盛放著世間最為珍貴的寶物一般。
“陛下,請您過目。”葉明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地揭開覆蓋在托盤之上的那塊鮮豔如血的紅綢。隨著紅綢被輕輕掀開,下麵所隱藏之物也終於展現在眾人眼前——竟是一枚枚由極品翡翠精心雕琢而成的印章!這些印章個個晶瑩剔透、溫潤細膩。
葉明伸手拿起其中一枚刻著“張”字的印章,不緊不慢地說道:“就拿這枚來說吧,它恰好能夠與兵部的軍餉賬冊相對應。”
說罷,他轉頭看向一旁早已臉色蒼白如紙的張汝貞,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而此時的張汝貞,則像是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般,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