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而廣袤的粵地,有一個被稱為三鬥漢的奇人。他並非出身於名門望族,亦非書香門第之後,隻是一個生於鄉野之間、長於市井之中的粗鄙之人。


    然而,他卻因其驚人的食量而在當地小有名氣。尋常之人,每餐不過數碗米飯便能果腹,而三鬥漢,每餐非得三鬥粟米下肚,方能有飽腹感。因其食量超大,眾人便戲謔地稱他為“三鬥漢”。


    三鬥漢不僅食量驚人,其身形更是魁梧壯碩。他身高一丈有餘,站在人群之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小山。他的身軀粗壯得令人咋舌,雙臂展開,仿佛能夠環抱蒼穹。那滿臉的胡須猶如茂密的叢林,肆意生長,在黝黑的麵龐上肆意蔓延。濃眉之下,一雙眼睛猶如深邃的幽潭,偶爾閃爍出的光芒,透露出他骨子裏的倔強與不羈。


    由於家境貧寒,三鬥漢沒有一技之長,無法依靠正常的勞作維持生計。無奈之下,他隻能在街市之上乞討為生。每日裏,他穿梭於大街小巷,伸出粗糙的大手,向過往的行人討要食物。然而,即便他如此努力,所討得的食物卻常常難以滿足他那巨大的食量。他常常餓著肚子,在街頭巷尾徘徊,眼神中透露出對食物的渴望與對生活的無奈。


    一日,三鬥漢流浪至惠州。這座繁華的城池,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三鬥漢被提督軍門外麵的熱鬧景象所吸引,不知不覺間來到了此處。隻見那軍門之前,兩座巨大的石獅威風凜凜地蹲守在兩旁,仿佛是兩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軍門的威嚴。


    三鬥漢看著這兩座石獅,心中突然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他大踏步上前,雙手緊緊抓住石獅的底座,大吼一聲,竟然將那沉重無比的石獅輕而易舉地提了起來。隨後,他如同一尊移動的鐵塔,雙手各拎著一隻石獅,旁若無人地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緩緩離去。


    此事很快便傳到了提督的耳中。提督聽聞後,大為震驚,心中對這個力大無窮的奇人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他立刻下令召見三鬥漢。三鬥漢聽聞提督召見,心中並無懼意,反而坦然自若地拎著兩隻石獅,再次來到了提督軍門之前。


    提督見狀,心中更是驚歎不已。他決定親自測試一下三鬥漢的力氣究竟有多大。於是,他命人在軍門之前的空地上,用五頭牛拉著一根粗壯的橫木,然後讓三鬥漢站在橫木的另一端,與五頭牛進行一場力量的較量。


    隨著提督一聲令下,執鞭之人狠狠地抽打在牛背上,五頭牛頓時奮力向前奔去。它們四蹄刨地,揚起陣陣塵土,牛脖子上的青筋暴起,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然而,三鬥漢卻穩穩地站在原地,雙腳如同生根一般,紋絲不動。他雙手緊緊握住橫木,臉上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那根橫木在他與五頭牛的拉扯之下,竟然連一寸都未能移動。


    提督目睹此景,不禁對三鬥漢的神力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奇人,若是能夠加以培養,日後必能成為軍中的一員猛將。於是,提督當場決定,賞賜給三鬥漢糧食,並將他招募入伍,讓他學習武藝。


    三鬥漢聽聞提督的決定,心中大喜。他深知,這是自己改變命運的一次絕佳機會。然而,他也知道自己的食量非比尋常,於是,他跪在提督麵前,誠懇地請求道:“小人食量極大,每餐需三鬥粟米方能飽腹。還望大人能夠加倍賜予我糧食,否則,小人難以維持體力,恐無法為大人效力。”提督見他所言屬實,且態度誠懇,便欣然應允了他的請求。


    自此以後,三鬥漢便開始了他在軍中的生涯。他跟隨軍中的教頭,學習各種武藝技能。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軍營之時,他便早早地起床,開始了艱苦的訓練。他練習騎馬射箭,揮舞長槍大刀,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然而,命運似乎總喜歡捉弄人。盡管三鬥漢擁有驚人的神力,但他在武藝方麵卻並無天賦。每當他騎上戰馬,那戰馬仿佛感受到了他的笨拙與不安,總是不聽使喚地四處亂竄,導致他屢屢從馬背上摔落下來。而在射箭之時,他雖然能夠輕鬆地拉開強弓,但其射出的箭矢卻總是偏離目標,難以命中靶心。


    就這樣,三鬥漢在軍中苦苦訓練了數年,卻始終未能在武藝上有所建樹。他的心中充滿了失落與沮喪,曾經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如今已漸漸化為泡影。


    最終,他心灰意冷,不得不改任步兵。但在步兵隊伍中,他也未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依舊鬱鬱不得誌。無奈之下,他隻能選擇離開軍營,重新踏上了漂泊之路。


    離開惠州後,三鬥漢一路遊曆,來到了潮州。此時的潮州,正處於一片繁忙景象之中。原來,潮州的東門正在修建著名的湘子橋。


    這座曆史悠久的橋梁,乃是潮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橫跨江河兩岸,連接著潮州城與外界的交通要道。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部分橋洞已經坍塌,亟待修繕。


    三鬥漢來到湘子橋修建工地時,隻見工地上人山人海,工匠們忙碌地穿梭其中。他們架起了高大的天架,幾十個人齊心協力,試圖將一塊重達數噸的橋梁石拉上天架。


    那橋梁石長三丈有餘,寬厚皆達尺五,宛如一塊巨大的巨獸,靜靜地躺在地上,似乎在嘲笑著眾人的渺小與無力。


    幾十名工匠們喊著號子,使出了渾身解數,他們的臉龐漲得通紅,豆大的汗珠如雨點般從額頭滑落,滴落在腳下的土地上。然而,那塊橋梁石卻依舊紋絲不動,仿佛被大地緊緊地吸附住了一般。


    三鬥漢站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切。他看著那些工匠們的狼狽模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如此眾多之人,累得臉紅流汗,卻連一塊小小的石塊都拉不上去,真是可笑至極!”


    眾人聽聞三鬥漢的嘲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怒火。他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怒目而視,對著三鬥漢嗬斥道:“你這狂妄之徒,在此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來試試!”


    三鬥漢見眾人不服氣,也不生氣。他微微一笑,大踏步向前,來到橋梁石旁。他抬頭看了看那高大的天架,又低頭看了看腳下的巨石,眼中閃過一絲自信的光芒。


    隨後,他蹲下身子,雙手緊緊抓住橋梁石的一角,深吸一口氣,猛地發力。隻見他那粗壯的雙臂肌肉緊繃,猶如一條條蜿蜒的蟒蛇。隨著他一聲大吼,那塊巨大的橋梁石竟然緩緩地離開了地麵,向著天架上升去。


    眾人見狀,頓時驚得目瞪口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這個看似粗魯的漢子,竟然擁有如此驚人的神力。一時間,工地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緊張地注視著三鬥漢的一舉一動。


    三鬥漢卻絲毫不在意眾人的目光,他專注地操控著手中的巨石,一步一步地登上天架,將那塊橋梁石穩穩地放置在了預定的位置上。


    直到此時,眾人才如夢初醒,他們望著三鬥漢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敬畏與恐懼。剛才還對他怒目而視的工匠們,此刻雙腿忍不住地顫抖起來,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巨大的災難。


    湘子橋的橋洞原本有上百個,在辛卯年時,其中三個橋洞不幸坍塌。潮州郡丞範公心係百姓,為了修複這座橋梁,他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俸祿,倡導眾人共同參與修繕工作。


    當範公聽聞三鬥漢能夠獨自拉起巨石,且省時省力,心中大喜過望。他立刻找到三鬥漢,將修複剩餘橋洞的重任交給了他,並承諾事成之後,賞賜給他數十千錢。


    三鬥漢欣然接受了範公的委托。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憑借著自己的神力,一塊接一塊地將橋梁石拉上天架,成功地修複了剩餘的橋洞。他的出色表現,不僅大大縮短了工期,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眾人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嘲笑與質疑,變成了如今的敬佩與讚譽。


    終於,湘子橋修繕工程順利完工。範公如約賞賜給三鬥漢數十千錢。三鬥漢手捧著這筆豐厚的賞金,心中充滿了喜悅與自豪。他用這筆錢盡情地享受了一番,購買了大量的美食和美酒,盡情地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然而,三鬥漢生性豪放不羈,且缺乏理財的意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數十千錢便被他揮霍一空。錢花光之後,他又陷入了困境之中。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隻能再次踏上流浪之路。


    從此以後,三鬥漢便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有人說,他因為饑餓難耐,最終餓死在了澄江邊上。也有人說,他繼續遊曆四方,憑借著自己的神力,在世間留下了更多的傳奇故事。但無論如何,三鬥漢的名字,卻永遠地留在了粵地的曆史長河之中,成為了人們口中傳頌的傳奇人物。


    他的故事,仿佛一首悲歌,唱出了一個奇人在命運麵前的無奈與掙紮,也讓後人對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性百態,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感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間鬼事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林暮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林暮雪並收藏民間鬼事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