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的巨人威壓直到趙楷消失在眾人視野裏才徹底消散,而如今所有人除了對於此突然發時間的彷徨和錯愕,更多的是望向趙楷時眼神中發自內心的恐懼,哪怕是龍門境的小靈也不例外。
彭九跟上趙楷沒有多說什麽,隻是了然地拍了拍趙楷肩膀,趙楷再迴以一拳,這件路途上的突發事件也便被二人拋諸腦後,不再煩擾己心。
再去糾結該不該殺人毫無意義,畢竟人已經死了,若是讓趙楷再選擇一次,他依舊不會抑製自己的殺心,在那中忍無可忍的情形下,自己內心由此而來,順勢而為,循序漸進迸發出的意和氣,也即殺心是不能主觀阻擋的,否則便是違背本心。
當然了,更是沒有必要去阻擋,對方作死,那便要他死就是,忍無可忍便也不忍了,對方毫無保留的展現殺心,那就要做好承擔其他人殺心的準備,這本就是很基本的關聯道理。
隻是起因一旦種下,便要承擔後果,趙楷並不覺得隨之而來的後果會比違背本心帶來的震蕩漣漪沉重,所以便直接將史家二兄弟擊殺當場,說到底,還是那史家二兄弟看不清形勢,非要以卵擊石罷了。
彭九能夠感受到趙楷今日所行與以往的不同之處,雖然對這種感覺微微疑惑,但今日隻是哪怕趙楷做的有些過,但卻絕不會錯,所以他並不會就此事與趙楷發生嫌隙,相反他有些擔憂趙楷心性的變化,在他心裏趙楷不僅是兄弟、袍澤,更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後輩,相處起來讓人感覺十分地舒服。
二人就此再度上路,往封城而去,遠離冠軍營人馬的喧囂,之後當真是舒坦了不少。
封城,在其同樣威武雄壯的甕城之中,吳承熙身著便裝,坐在戰時往往都要在此下達第一命令的議事廳中,在他旁邊有副將正在緩緩稟報近日邊境戰況。
“將軍,近日邊境上的各處險要關隘,大奉或多或少都曾經派出精銳斥候和敢死先鋒進行騷擾試探,絲毫不憐惜精銳的犧牲,他們是在一個個試驗,想要找到我們布防中留存的破綻。”
副將身著重甲,低伏著身子,語氣神色俱都是恭敬異常,而吳承熙則依舊是那副風輕雲淡,甚至計較起來可謂吊兒郎當的姿態,隨意地聽著。
想當初趙楷第一次見到吳承熙的時候,這位深得楚帝信任的二十萬青狼軍統領,可還正在與一名美貌女子在房中纏綿悱惻呢。
隻要是認識,或者短暫與吳承熙相處過的人,都會覺得吳承熙是個瀟灑隨性的風流種子,要說那種嚴肅周正或者說統領之人本該信手拈來的壓迫感,大多數人則從未見吳承熙流露過,但是真正熟悉吳承熙的人,不管是敵人也好,友方也罷,他們都明白這個一直講究細水長流,內心從不起波瀾的人,體內藏著多麽可怕的城府。
“隻是頗為有意思的是,大奉對於我們封城這龍窯第一軍事重鎮反而隻是些小打小鬧,斥候騷擾甚至遠不如東西兩側一些小關隘來得激烈。常人看,或許會說一句很正常,但我們領兵的人一看也便知這種做法有多麽幼稚,難不成當今大奉蜀地的統帥當我們青狼軍是軟柿子不成,也太小看我們了吧”
吳承熙搖頭糾正道:“當今大奉的蜀地統帥,名為仲秋,傳聞當將軍以前還是個儒家夫子,自調任以來近十年一直與白家軍對峙,雖討不到好處,倒也不會陷入劣勢,是個難纏的對手。如今我們青狼軍這支後方部隊走上前線,人家可不是要好好把握住機會,大幹一場。”
“將軍您是說,他要趁機進攻我們封城,想必我們即將在此舉辦大比的消息也已經泄露,這就怪不得了。”
“兵行詭道,對方又是個老狐狸,不到圖窮匕見的那一刻,我們隻能說是盡力完善視野中的一切防禦布置,卻絕不能說對方一定會做出怎樣的行軍謀劃。”
那副將身形魁梧,相貌粗獷,四十多歲模樣,正是健壯有力的時候,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聽到自家統帥的教訓,連忙躬身道:“卑職記下了,定不會犯武斷之過。”
吳承熙笑嗬嗬地擺了擺手,絲毫沒有統帥的架子,底下的人卻不敢不恭敬。
“但是些許經驗我還是有的,隻能說仲秋那老狐狸大概率是真的要進攻我們封城,畢竟封城地理位置特殊,是龍窯邊境最為突出的關隘,可以是刺破敵陣的矛,也可當做防禦時反擊敵人的盾鋒。如今這麽好的機會,他要是不趁機來進攻封城,我都看不起他。”
“那麽將軍,不如將青狼軍大比換個位置舉辦,這樣的話各營青年才俊也就不會有折損的風險,而我們也可以專心致誌地應對接下來有可能進行的攻防戰。”
“撤銷大比隻是下策。”
“那不如我們調派更多人手,明麵上還是如今的模樣,背地裏我們可以在多處設伏,同時加固各地防禦,以此來應對大奉即將掀起的風暴。”
“這樣單純地加固防禦也隻是中策而已。至於上策,說起來倒也簡單,無非將計就計四個字,他們既然要進攻我們封城,那麽我們就讓他們有來無迴。”
“將...將軍,這上策風險太大了些,先不說封城對龍窯邊境線有多重要,隻說那些即將到來的各營的年輕俊彥,哪個不是我青狼軍的寶貝。
將軍,您不是說戰場上要多講究中正平和,切莫太過依賴於險招嗎?平日非至穩之兵,必不可輕用險著;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輕用奇謀。這還是您交給我的道理,如今我們立足未穩,平日青狼軍中雖也不乏短兵相接的小戰事,但終究還是較為緩和的後方戰線,而且如今我們還要帶上幾十萬道府甲兵的拖累,還望將軍再多多思量一番。”
吳承熙拍了拍副將肩膀,先是誇讚道:“不錯,長進了很多呀。”
接著,他收斂起了笑容,神色少有的嚴肅道:“如果是往前推或者是往後走幾年,我都會在中下兩策當中選,絕不考慮上策,但如今我們青狼軍立足未穩,必須要有一場足夠振奮軍心的大勝來穩住陣腳,不然的話,慢慢磨合,哪怕我們始終能夠盡力維持原狀,但漸漸下去我大楚龍窯邊軍便會在大奉不斷騷擾進攻的強度下適應,到時候缺少了進取之心,我們便會逐漸比大奉蜀地邊軍矮上一頭。”
“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時間了,你很清楚,我們青狼軍在這龍窯州戍守邊關,麵對的不隻是大奉邊軍的壓迫,還有大楚內裏的各方爭鬥,我們必須要盡快適應完成,否則便難以抽出精力,去清除白家在龍窯州布下的各處暗棋了。”
那副將點了點頭,他跟吳承熙雖然年齡沒差幾歲,卻是正經的師徒關係,故而對其十分尊敬和忠誠,他自然也是楚帝一派的親信嫡係,對於這些個內幕,他完全知曉。
“我聽說曲煌已經在紫陽城碰過兩次壁了,以往我沒覺得玲瓏閣有多強勢,如今白陌一走,玲瓏閣主動跳了出來,我才知道之前一直小瞧了他們。”
“玲瓏閣隻能先靠曲煌的甲申帳拖一拖了。”吳承熙重新坐迴了椅子上,輕輕拍了拍自己雙肩,副將立刻會意,上前認認真真地開始為自家統帥捏肩敲背,手法熟練,明顯不是第一次了。
等揉的舒服了,吳承熙便也站起身來,伸了伸腿腳,廳內也就他們兩人,倒是毫無顧及,吳承熙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一般,繼續說道:“六國將亂了,我們進攻燕趙聯盟隻是個開場。
大奉這些年一直是諸子百家爭鬥的主戰場,雖然他們也乘著這個東風,在許多方麵進入了全盛階段,但也由此埋下了不少隱患,比如六年前的墨家浩劫,風波之下墨家大受其害,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在大奉的各處布置幾乎全線崩潰,而近年來大奉又開始崇尚法家,陰陽家等,反而是百年前最為興盛的儒家開始走向沒落。這就導致人心不齊,皇權動搖,乃是禍亂的先兆。
至於距離我們最遠的大魏反而是最好糊弄的,當朝魏帝,雖然不至於昏聵,卻無雄主風範,守城有餘,開拓不足,在這大爭之世毫無優勢可言。
至於大渝國,一直有女子武神坐鎮倒是安享太平,但近些年妖魔兩界好似受到了某種召喚,大規模陷入狂亂的突襲事件都已經發生了數次,他們那裏深處蠻荒邊界,正是動蕩不安的時候,那些個俱是出自遠古魔神血脈的妖魔兩族,雖然一直以來同樣爭鬥不休,但如今竟能一致對外,開始對人族進行反撲。
除此之外,近年來我總是感覺天地中始終存在的靈力和靈質正在朝著某種極端的方向傾斜,很是...莫名其妙。
這最後兩點反而是我最擔心的地方。”
那名副將不敢插話,這種層麵的知識見解,他可以認真仔細地聽,也可以暗中好好記下,但絕對不能態度隨意,時常議論。
他並不知道的是,自己這種謹小慎微,堅持實幹,不善空談的性格也正是吳承熙著重栽培他的原因。
彭九跟上趙楷沒有多說什麽,隻是了然地拍了拍趙楷肩膀,趙楷再迴以一拳,這件路途上的突發事件也便被二人拋諸腦後,不再煩擾己心。
再去糾結該不該殺人毫無意義,畢竟人已經死了,若是讓趙楷再選擇一次,他依舊不會抑製自己的殺心,在那中忍無可忍的情形下,自己內心由此而來,順勢而為,循序漸進迸發出的意和氣,也即殺心是不能主觀阻擋的,否則便是違背本心。
當然了,更是沒有必要去阻擋,對方作死,那便要他死就是,忍無可忍便也不忍了,對方毫無保留的展現殺心,那就要做好承擔其他人殺心的準備,這本就是很基本的關聯道理。
隻是起因一旦種下,便要承擔後果,趙楷並不覺得隨之而來的後果會比違背本心帶來的震蕩漣漪沉重,所以便直接將史家二兄弟擊殺當場,說到底,還是那史家二兄弟看不清形勢,非要以卵擊石罷了。
彭九能夠感受到趙楷今日所行與以往的不同之處,雖然對這種感覺微微疑惑,但今日隻是哪怕趙楷做的有些過,但卻絕不會錯,所以他並不會就此事與趙楷發生嫌隙,相反他有些擔憂趙楷心性的變化,在他心裏趙楷不僅是兄弟、袍澤,更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後輩,相處起來讓人感覺十分地舒服。
二人就此再度上路,往封城而去,遠離冠軍營人馬的喧囂,之後當真是舒坦了不少。
封城,在其同樣威武雄壯的甕城之中,吳承熙身著便裝,坐在戰時往往都要在此下達第一命令的議事廳中,在他旁邊有副將正在緩緩稟報近日邊境戰況。
“將軍,近日邊境上的各處險要關隘,大奉或多或少都曾經派出精銳斥候和敢死先鋒進行騷擾試探,絲毫不憐惜精銳的犧牲,他們是在一個個試驗,想要找到我們布防中留存的破綻。”
副將身著重甲,低伏著身子,語氣神色俱都是恭敬異常,而吳承熙則依舊是那副風輕雲淡,甚至計較起來可謂吊兒郎當的姿態,隨意地聽著。
想當初趙楷第一次見到吳承熙的時候,這位深得楚帝信任的二十萬青狼軍統領,可還正在與一名美貌女子在房中纏綿悱惻呢。
隻要是認識,或者短暫與吳承熙相處過的人,都會覺得吳承熙是個瀟灑隨性的風流種子,要說那種嚴肅周正或者說統領之人本該信手拈來的壓迫感,大多數人則從未見吳承熙流露過,但是真正熟悉吳承熙的人,不管是敵人也好,友方也罷,他們都明白這個一直講究細水長流,內心從不起波瀾的人,體內藏著多麽可怕的城府。
“隻是頗為有意思的是,大奉對於我們封城這龍窯第一軍事重鎮反而隻是些小打小鬧,斥候騷擾甚至遠不如東西兩側一些小關隘來得激烈。常人看,或許會說一句很正常,但我們領兵的人一看也便知這種做法有多麽幼稚,難不成當今大奉蜀地的統帥當我們青狼軍是軟柿子不成,也太小看我們了吧”
吳承熙搖頭糾正道:“當今大奉的蜀地統帥,名為仲秋,傳聞當將軍以前還是個儒家夫子,自調任以來近十年一直與白家軍對峙,雖討不到好處,倒也不會陷入劣勢,是個難纏的對手。如今我們青狼軍這支後方部隊走上前線,人家可不是要好好把握住機會,大幹一場。”
“將軍您是說,他要趁機進攻我們封城,想必我們即將在此舉辦大比的消息也已經泄露,這就怪不得了。”
“兵行詭道,對方又是個老狐狸,不到圖窮匕見的那一刻,我們隻能說是盡力完善視野中的一切防禦布置,卻絕不能說對方一定會做出怎樣的行軍謀劃。”
那副將身形魁梧,相貌粗獷,四十多歲模樣,正是健壯有力的時候,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聽到自家統帥的教訓,連忙躬身道:“卑職記下了,定不會犯武斷之過。”
吳承熙笑嗬嗬地擺了擺手,絲毫沒有統帥的架子,底下的人卻不敢不恭敬。
“但是些許經驗我還是有的,隻能說仲秋那老狐狸大概率是真的要進攻我們封城,畢竟封城地理位置特殊,是龍窯邊境最為突出的關隘,可以是刺破敵陣的矛,也可當做防禦時反擊敵人的盾鋒。如今這麽好的機會,他要是不趁機來進攻封城,我都看不起他。”
“那麽將軍,不如將青狼軍大比換個位置舉辦,這樣的話各營青年才俊也就不會有折損的風險,而我們也可以專心致誌地應對接下來有可能進行的攻防戰。”
“撤銷大比隻是下策。”
“那不如我們調派更多人手,明麵上還是如今的模樣,背地裏我們可以在多處設伏,同時加固各地防禦,以此來應對大奉即將掀起的風暴。”
“這樣單純地加固防禦也隻是中策而已。至於上策,說起來倒也簡單,無非將計就計四個字,他們既然要進攻我們封城,那麽我們就讓他們有來無迴。”
“將...將軍,這上策風險太大了些,先不說封城對龍窯邊境線有多重要,隻說那些即將到來的各營的年輕俊彥,哪個不是我青狼軍的寶貝。
將軍,您不是說戰場上要多講究中正平和,切莫太過依賴於險招嗎?平日非至穩之兵,必不可輕用險著;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輕用奇謀。這還是您交給我的道理,如今我們立足未穩,平日青狼軍中雖也不乏短兵相接的小戰事,但終究還是較為緩和的後方戰線,而且如今我們還要帶上幾十萬道府甲兵的拖累,還望將軍再多多思量一番。”
吳承熙拍了拍副將肩膀,先是誇讚道:“不錯,長進了很多呀。”
接著,他收斂起了笑容,神色少有的嚴肅道:“如果是往前推或者是往後走幾年,我都會在中下兩策當中選,絕不考慮上策,但如今我們青狼軍立足未穩,必須要有一場足夠振奮軍心的大勝來穩住陣腳,不然的話,慢慢磨合,哪怕我們始終能夠盡力維持原狀,但漸漸下去我大楚龍窯邊軍便會在大奉不斷騷擾進攻的強度下適應,到時候缺少了進取之心,我們便會逐漸比大奉蜀地邊軍矮上一頭。”
“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時間了,你很清楚,我們青狼軍在這龍窯州戍守邊關,麵對的不隻是大奉邊軍的壓迫,還有大楚內裏的各方爭鬥,我們必須要盡快適應完成,否則便難以抽出精力,去清除白家在龍窯州布下的各處暗棋了。”
那副將點了點頭,他跟吳承熙雖然年齡沒差幾歲,卻是正經的師徒關係,故而對其十分尊敬和忠誠,他自然也是楚帝一派的親信嫡係,對於這些個內幕,他完全知曉。
“我聽說曲煌已經在紫陽城碰過兩次壁了,以往我沒覺得玲瓏閣有多強勢,如今白陌一走,玲瓏閣主動跳了出來,我才知道之前一直小瞧了他們。”
“玲瓏閣隻能先靠曲煌的甲申帳拖一拖了。”吳承熙重新坐迴了椅子上,輕輕拍了拍自己雙肩,副將立刻會意,上前認認真真地開始為自家統帥捏肩敲背,手法熟練,明顯不是第一次了。
等揉的舒服了,吳承熙便也站起身來,伸了伸腿腳,廳內也就他們兩人,倒是毫無顧及,吳承熙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一般,繼續說道:“六國將亂了,我們進攻燕趙聯盟隻是個開場。
大奉這些年一直是諸子百家爭鬥的主戰場,雖然他們也乘著這個東風,在許多方麵進入了全盛階段,但也由此埋下了不少隱患,比如六年前的墨家浩劫,風波之下墨家大受其害,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在大奉的各處布置幾乎全線崩潰,而近年來大奉又開始崇尚法家,陰陽家等,反而是百年前最為興盛的儒家開始走向沒落。這就導致人心不齊,皇權動搖,乃是禍亂的先兆。
至於距離我們最遠的大魏反而是最好糊弄的,當朝魏帝,雖然不至於昏聵,卻無雄主風範,守城有餘,開拓不足,在這大爭之世毫無優勢可言。
至於大渝國,一直有女子武神坐鎮倒是安享太平,但近些年妖魔兩界好似受到了某種召喚,大規模陷入狂亂的突襲事件都已經發生了數次,他們那裏深處蠻荒邊界,正是動蕩不安的時候,那些個俱是出自遠古魔神血脈的妖魔兩族,雖然一直以來同樣爭鬥不休,但如今竟能一致對外,開始對人族進行反撲。
除此之外,近年來我總是感覺天地中始終存在的靈力和靈質正在朝著某種極端的方向傾斜,很是...莫名其妙。
這最後兩點反而是我最擔心的地方。”
那名副將不敢插話,這種層麵的知識見解,他可以認真仔細地聽,也可以暗中好好記下,但絕對不能態度隨意,時常議論。
他並不知道的是,自己這種謹小慎微,堅持實幹,不善空談的性格也正是吳承熙著重栽培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