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西影廠合作項目
開局廢了四合院,扛著獵槍去下鄉 作者:都退後讓貧道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死腦筋,酒店是沒有電話嗎?一看情況不對不知道打電話?"
"就是就是,原本多好的機會,就這麽被浪費了,該當何罪?"
"我看啊,還是缺乏鍛煉,還是送到基層多跑跑吧。"
於是堂堂大主任肩負起了一線的工作重擔,在片場扛起了道具,讓這位受了無妄之災的主任欲哭無淚。
西影廠的發展曆程曲折很多,和其他幾個有名的大廠相比一直有差距。
別說和北影廠、上影廠或八一廠比了,就連和長春廠、峨眉廠以及珠江廠相比也不占優勢。
原本每年分到手的經費就沒別的大廠多,一些糟老頭子還自持權威,總想拿去拍一些老掉牙的東西。他們就如同帶著腳鐐跳舞的大象,老難了。
所以西影廠不得不更加的頑強,如同一位關中刀客一般,被生活硬生生的壓迫出了冒險精神。搞的領導不得不大膽啟用新人,還開啟了合拍片的先河。
全國最厲害的導演就是在西影成長起來的,李昊最喜歡的大話西遊上下兩部也是和西影廠合作拍攝的,由此不難看出西影廠的努力和曆任領導的開明。
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讓這些領導不得不開明,總歸人家是率先邁出了第一步,你不得不承認人家確實是冒了風險的。
這不,為了裏子幾位領導很舍得放下麵子。這天李昊正在佟家和佟小雅商量婚禮的安排,秦嶺在一旁當參謀。西影廠的幾位領導愣是打著賠禮道歉的名義,提著禮品賠著笑,跟著佟母進了門。
李昊有點愣神,未來丈母娘趕緊開口給李昊介紹。
李昊沒敢給人家甩臉子,畢竟丈母娘還不老,也特別喜歡自己的工作,所以不出意外,佟母還要在人家手下工作十多年呢,由不得自己不尊重。
幾位領導坐下後客氣了幾句,就開始吐槽西影廠的困難。話裏話外的意思很明顯,想要國外的先進設備,想要外匯,想要外出"拜師學藝"。
其實國內電影行業如今並沒有完全衰落,雖說影片的內容和風格有點跟不上時代了,但還不到生死存亡的境地。
畢竟如今還是錄像帶的天下,vcd碟片機都還沒有出現,港片才剛剛進入市場,奮起直追為時不晚。
要說國內電影市場也真是可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改製時亂了規矩。
版權得不到尊重,盜版橫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看正版書籍和電影甚至會被認為腦子有病。國外的電影再瘋狂湧入,國產電影想不死都難。
電影是宣傳陣地,港片和好萊塢電影橫行帶來的下場顯而易見。不說別的,就李昊上學那會兒看的香江黑幫片,就沒有起到什麽好作用。
那會兒李昊衣服袖子裏不放個鋼管或是板凳腿兒都不敢去上學,一群輟學混社會的小流氓堵著校門挨個欺負上學的學生,警察都管不過來。
李昊不是神仙,一些規則性的東西他管不了,但他可以帶個好頭,讓上麵的人看看,電影就算不花費天量的巨資也是可以拍好的。
李昊請幾位領導坐下,和他們簡單聊了聊。幾位領導頭腦很清楚,並不是上來就要錢,是真的想為國產電影的發展做點什麽。
如果他們隻想著要些經費,李昊看在佟小雅母親的份上也會給一些,但是後麵絕不會再搭理他們了。
但是人家如今更想利用李昊的影響力,去香江、去鷹醬學習和曆練,李昊這就不得不搭把手了。
電影是工業,如同一個水桶,無論哪一塊短板都會讓國產電影水平落後別人一大截。
李昊不太懂這個,但他懂得其中的道理,送幾個演員和導演出去壓根就沒用,所以他想聽聽幾位領導的意見。
幾位領導一聽李昊居然如此大手筆,這哪裏是讓他們去拜師啊?分明是讓他們借雞生蛋,高興得差點蹦起來。
這是他們連想都沒敢想的好事兒,但緊接著就開始為人選擔心了。
一部電影需要的人員不少,製片人、導演、執行導演、編劇、攝影師、錄音師、燈光師、舞美、化妝、服裝、剪輯師、特效、特技、財務等等,光是打雜的職位,細分下來就有好多種,再加上大小演員,可以說一個劇組就好比一個軍隊。
別看西影廠不小,也不敢說能同時搭起幾個劇組,他們的員工很多就跟佟母一樣,一專多能,身兼數職。
而且這是往外麵送人,這個年代國內外收入差距那麽大,他們還得有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的思想準備。
李昊見他們頭腦都很清楚,也很明白他們的顧慮,於是幹脆自己當惡人,直接給他們設置了幾條規矩。
"首先是演員,我一個不要!表演方麵的老師倒是必不可少。
其次是導演,要嚴格限製數量。
這次合作主要幫扶對象集中在幕後人員,比如攝影、燈光、錄音、剪輯、服裝、化妝、道具、特技、特效,和類似於這種向來不受觀眾們重視,卻又必不可少、急需提升技術水平的工種,多多益善。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職位,那就是編劇。劇本是基礎,是一部電影的核心,這個一定要重視。
所有的這些職位,優先考慮年輕人。
年輕人頭腦靈活,學東西快,身體素質也跟得上,免得這邊學成了,迴來就不得不退休了。
再一個是這些年輕人的思想方麵,一定要經得住考驗,頭腦得清醒。
別我花了錢還費了精力,卻給我弄來一群二五仔,被有心人一忽悠,就忘了吃誰的飯長大的,昧著良心摸黑國內。
如果我發現有這種不是真心想要國內好的,不是真心想要國產電影好的,我會讓他們把吃了我的加倍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加倍給我還迴來。
所以,你們考慮人選的時候要寧缺毋濫,免得到時候說我下手狠辣,不給你們這些領導麵子。"
幾個領導臉色都有些凝重,他們何嚐不知道要注意這方麵,可人心隔肚皮,還特別善變,他們怎麽就敢保證把人送出去了他們就不會變?
李昊打了一棍子,當然也會給個甜棗。
"我在香江也是有影視公司的,就是沒怎麽重視過。如果你們能找到合適的人選,安排進劇組去學習對我來說小事兒一樁,甚至我還可以給他們專門開幾部戲鍛煉鍛煉。
包括去好萊塢學習,沒有公司我可以收購個公司,這對我來說完全是小問題。
所以,還得你們多費心,等找到合適的人選了聯係我秘書,他們會負責安排。
另外有一點,咱們禮尚往來,我幫了你們,你們是不是也得幫幫我?"
李昊一指坐在旁邊的秦嶺,"我這位朋友是歌唱演員,過去是省歌舞團的,最近沒什麽事做。你們廠能不能幫忙安排個臨時工,讓她去你們單位上一段時間班,怎麽樣?"
"就是就是,原本多好的機會,就這麽被浪費了,該當何罪?"
"我看啊,還是缺乏鍛煉,還是送到基層多跑跑吧。"
於是堂堂大主任肩負起了一線的工作重擔,在片場扛起了道具,讓這位受了無妄之災的主任欲哭無淚。
西影廠的發展曆程曲折很多,和其他幾個有名的大廠相比一直有差距。
別說和北影廠、上影廠或八一廠比了,就連和長春廠、峨眉廠以及珠江廠相比也不占優勢。
原本每年分到手的經費就沒別的大廠多,一些糟老頭子還自持權威,總想拿去拍一些老掉牙的東西。他們就如同帶著腳鐐跳舞的大象,老難了。
所以西影廠不得不更加的頑強,如同一位關中刀客一般,被生活硬生生的壓迫出了冒險精神。搞的領導不得不大膽啟用新人,還開啟了合拍片的先河。
全國最厲害的導演就是在西影成長起來的,李昊最喜歡的大話西遊上下兩部也是和西影廠合作拍攝的,由此不難看出西影廠的努力和曆任領導的開明。
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讓這些領導不得不開明,總歸人家是率先邁出了第一步,你不得不承認人家確實是冒了風險的。
這不,為了裏子幾位領導很舍得放下麵子。這天李昊正在佟家和佟小雅商量婚禮的安排,秦嶺在一旁當參謀。西影廠的幾位領導愣是打著賠禮道歉的名義,提著禮品賠著笑,跟著佟母進了門。
李昊有點愣神,未來丈母娘趕緊開口給李昊介紹。
李昊沒敢給人家甩臉子,畢竟丈母娘還不老,也特別喜歡自己的工作,所以不出意外,佟母還要在人家手下工作十多年呢,由不得自己不尊重。
幾位領導坐下後客氣了幾句,就開始吐槽西影廠的困難。話裏話外的意思很明顯,想要國外的先進設備,想要外匯,想要外出"拜師學藝"。
其實國內電影行業如今並沒有完全衰落,雖說影片的內容和風格有點跟不上時代了,但還不到生死存亡的境地。
畢竟如今還是錄像帶的天下,vcd碟片機都還沒有出現,港片才剛剛進入市場,奮起直追為時不晚。
要說國內電影市場也真是可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改製時亂了規矩。
版權得不到尊重,盜版橫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看正版書籍和電影甚至會被認為腦子有病。國外的電影再瘋狂湧入,國產電影想不死都難。
電影是宣傳陣地,港片和好萊塢電影橫行帶來的下場顯而易見。不說別的,就李昊上學那會兒看的香江黑幫片,就沒有起到什麽好作用。
那會兒李昊衣服袖子裏不放個鋼管或是板凳腿兒都不敢去上學,一群輟學混社會的小流氓堵著校門挨個欺負上學的學生,警察都管不過來。
李昊不是神仙,一些規則性的東西他管不了,但他可以帶個好頭,讓上麵的人看看,電影就算不花費天量的巨資也是可以拍好的。
李昊請幾位領導坐下,和他們簡單聊了聊。幾位領導頭腦很清楚,並不是上來就要錢,是真的想為國產電影的發展做點什麽。
如果他們隻想著要些經費,李昊看在佟小雅母親的份上也會給一些,但是後麵絕不會再搭理他們了。
但是人家如今更想利用李昊的影響力,去香江、去鷹醬學習和曆練,李昊這就不得不搭把手了。
電影是工業,如同一個水桶,無論哪一塊短板都會讓國產電影水平落後別人一大截。
李昊不太懂這個,但他懂得其中的道理,送幾個演員和導演出去壓根就沒用,所以他想聽聽幾位領導的意見。
幾位領導一聽李昊居然如此大手筆,這哪裏是讓他們去拜師啊?分明是讓他們借雞生蛋,高興得差點蹦起來。
這是他們連想都沒敢想的好事兒,但緊接著就開始為人選擔心了。
一部電影需要的人員不少,製片人、導演、執行導演、編劇、攝影師、錄音師、燈光師、舞美、化妝、服裝、剪輯師、特效、特技、財務等等,光是打雜的職位,細分下來就有好多種,再加上大小演員,可以說一個劇組就好比一個軍隊。
別看西影廠不小,也不敢說能同時搭起幾個劇組,他們的員工很多就跟佟母一樣,一專多能,身兼數職。
而且這是往外麵送人,這個年代國內外收入差距那麽大,他們還得有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的思想準備。
李昊見他們頭腦都很清楚,也很明白他們的顧慮,於是幹脆自己當惡人,直接給他們設置了幾條規矩。
"首先是演員,我一個不要!表演方麵的老師倒是必不可少。
其次是導演,要嚴格限製數量。
這次合作主要幫扶對象集中在幕後人員,比如攝影、燈光、錄音、剪輯、服裝、化妝、道具、特技、特效,和類似於這種向來不受觀眾們重視,卻又必不可少、急需提升技術水平的工種,多多益善。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職位,那就是編劇。劇本是基礎,是一部電影的核心,這個一定要重視。
所有的這些職位,優先考慮年輕人。
年輕人頭腦靈活,學東西快,身體素質也跟得上,免得這邊學成了,迴來就不得不退休了。
再一個是這些年輕人的思想方麵,一定要經得住考驗,頭腦得清醒。
別我花了錢還費了精力,卻給我弄來一群二五仔,被有心人一忽悠,就忘了吃誰的飯長大的,昧著良心摸黑國內。
如果我發現有這種不是真心想要國內好的,不是真心想要國產電影好的,我會讓他們把吃了我的加倍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加倍給我還迴來。
所以,你們考慮人選的時候要寧缺毋濫,免得到時候說我下手狠辣,不給你們這些領導麵子。"
幾個領導臉色都有些凝重,他們何嚐不知道要注意這方麵,可人心隔肚皮,還特別善變,他們怎麽就敢保證把人送出去了他們就不會變?
李昊打了一棍子,當然也會給個甜棗。
"我在香江也是有影視公司的,就是沒怎麽重視過。如果你們能找到合適的人選,安排進劇組去學習對我來說小事兒一樁,甚至我還可以給他們專門開幾部戲鍛煉鍛煉。
包括去好萊塢學習,沒有公司我可以收購個公司,這對我來說完全是小問題。
所以,還得你們多費心,等找到合適的人選了聯係我秘書,他們會負責安排。
另外有一點,咱們禮尚往來,我幫了你們,你們是不是也得幫幫我?"
李昊一指坐在旁邊的秦嶺,"我這位朋友是歌唱演員,過去是省歌舞團的,最近沒什麽事做。你們廠能不能幫忙安排個臨時工,讓她去你們單位上一段時間班,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