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出發盤蛇溝
開局廢了四合院,扛著獵槍去下鄉 作者:都退後讓貧道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轉頭看向李昊,等待他發表意見。李昊當然沒有不同意的說法,他可是很想領略一下懸魂梯的奧秘,很幹脆的就點頭答應了。
做了決定以後,老胡開始清點大家的裝備。幾人是出來玩的,手邊能用得上的東西不多。除了幾個背包,和一些吃的喝的,就隻有一個工兵鏟和兩個手電筒算是有用的了。
正當老胡考慮去哪裏弄些裝備的時候,李昊放話了:"裝備的事兒交給我了,你們列個單子就行,我負責搞來。
老胡,大金牙,你們仔細迴憶迴憶家裏長輩們給你們說過的關於這方麵的知識。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咱們別衝動,考慮好了再動身,一頭紮進山裏才發現少了什麽東西可沒地兒去買。反正也不趕時間,等做好準備了再出發也不遲。"
老胡點頭應是,開始和大金牙商量著需要什麽東西,然後一一寫在紙上。胖子和李昊暫時沒有任務,打著哈欠迴屋睡覺去了。
第二天上午,老胡把單子拿給了李昊,李昊接過來揣兜裏就出去了。
迴來的時候李昊開了一輛212吉普車,車上載著大包小包。
老胡和胖子大喜過望,直誇李昊不愧是土豪,就是大氣。這下幾人不用再累死累活的扛著大包小包的去搭車進山了。
有了這輛車,隻要不是特別難以通行的地方都可以過去,能省幾人很大力氣。
胖子在縣圖書館買到一份詳細地圖,大金牙去菜市場買了兩隻大鵝。老胡買了一些壓縮餅幹和罐頭。
至此,物資裝備齊備,就等著出發了。
趕早不趕晚,幾人退了房,把行李存在老頭那裏,說是要去玩幾天,帶著不方便。
老頭以為他們是要去看魚骨廟,也沒疑心。當然,也可能是昨晚上他喝斷片了,完全忘了自己說過什麽。
車上坐四個人正好,那些大包小包的物資和裝車就得見縫插針了,搞的坐在後座上的胖子和大金牙還得抱著行李。好在準備的東西有輕有重,這才沒有被壓扁。
老胡負責開車,李昊拿著地圖充當人工導航,一路朝著龍嶺的方向開去。
龍嶺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區,由大大小小的土崗土坡組成,屬於秦嶺餘脈。
這裏地形和陝北那邊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植被茂盛,風景也還行,最起碼比陝北那邊要好很多。
地圖畢竟是死物,又沒有衛星定位,就算有李昊實時對照指揮,也難免走錯。
幾人幹脆遇到村莊和路人就詢問一下,以免多跑冤枉路。中午時分幾人終於到了附近,找了當地人詢問進山的路徑。
當地人對龍嶺的稱唿和縣城的人有所不同,都叫它盤蛇坡,這個名字是根據地形地貌起的,更為形象妥帖。
隻因這裏到處是彎彎繞繞的山穀,而且多深溝和地洞,地質條件不穩定,災害頻發,有些類似於那種喀斯特地貌。一層土殼子下麵可能就是深不見底的大洞,一腳上去踩塌了,下一秒可能整個人就再也找不見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一路開車一路打聽,終於在下午兩點多鍾的時候來到盤蛇坡山區外圍的一個小村子。
山裏不比外麵,不常有車,一群在村口玩耍的孩子追在車屁股後麵聞尾氣的味兒。
這事兒李昊也幹過,不知道為什麽,小時候的汽車尾氣怎麽就那麽好聞。而等自己有了車,聞見尾氣的味道就隻想吐。
這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沒必要急著進山,胖子和老胡在村裏打聽了一下,找到一家願意借宿的人家。
他家裏院子寬敞,能直接把車開進去,正好免得幾人卸車了。
小孩子們不甘心的圍著車,怯生生的,總想著摸摸這個新奇的車輛。李昊隻能祭出大招——發糖,一人給了幾顆水果糖,讓他們小心點別被撞到,小孩子們果然不再圍著了。
借宿的這家隻有老兩口,人很熱情,得知幾人還沒吃飯,連忙去和麵給幾人做飯。
飯菜很簡單,褲帶寬的麵條子,雞蛋和西紅柿炒的鹵子。配上黃瓜絲和油潑辣子,還用蒜臼子砸了些蒜泥。
蒜泥用香醋和香油調成蒜汁兒,往麵條上一澆,唿嚕嚕吃上一大碗,別提多過癮了。
吃過飯後幾個人沒事兒幹,就在院子裏轉悠,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兩口子聊著天兒。
"恁幾個後生是做啥滴嘛?怎麽來了額們這地界兒?"
胖子隨口胡謅,"我們是過來看看多年未見的戰友,順便四處玩玩,沒啥正經事。這不是聽說這附近有個魚骨廟很奇特麽?就過來看看。"
"魚骨廟看看沒事兒,可不敢再往山裏麵亂走,那些地方就連我們本地人沒事兒也不去,到處都是天然的陷阱。
我家兒子就是因為家裏的一隻羊丟了,他去找羊,一去就沒再迴來,留我們兩口子相依為命,連個養老送終的人都沒有。
要不是鄰裏鄰居們幫襯著,唉~額們兩口子真不知道該咋活嘞。"
幾人這才知道他們借宿的房間原來是兩口子意外逝去的兒子的,看著老兩口眼淚汪汪的,不由心生同情。
老胡還專門多給兩口子一百塊錢,感動的兩口子幹恩萬謝的,直說遇到了好人。
這時候在院子裏轉悠的大金牙給老胡和李昊打了個眼色,示意他們去看牆角的一個拴馬樁。
這個拴馬樁可有點兒年頭了,石頭被韁繩磨出深深的凹痕。
大金牙拍著拴馬樁,小聲的說:"爺們,看來咱們找對地方了。別看這玩意兒磨得不成樣子了,依稀還能看出點兒模樣。這是墓碑上的神獸啊!名字叫樂猁,唐代風格。"
"唐代?"老胡眼睛一亮,低聲道:“這麽說來就對上了,這山裏肯定有文章。”
這時,那家主人看到他們圍在拴馬樁旁,走過來說:“怎麽?對這東西好奇?這玩意兒可是個老物件了,隻在我家用來拴牲口就好些年咯。
聽老一輩講,這山裏好像埋著一座西周的大墓,詭異的很,時不時就有人被它迷住。運氣好的還能被救迴來,運氣不好可就慘了。"
"不會吧?這個獸頭明明是唐代的風格啊?怎麽會是西周墓?"大金牙一臉疑惑,不過卻沒有貿然出聲詢問。
老胡和胖子交換了個眼神,又在院子裏轉悠開了,他們要仔細探查一番這個院兒,看看有沒有其他線索。
做了決定以後,老胡開始清點大家的裝備。幾人是出來玩的,手邊能用得上的東西不多。除了幾個背包,和一些吃的喝的,就隻有一個工兵鏟和兩個手電筒算是有用的了。
正當老胡考慮去哪裏弄些裝備的時候,李昊放話了:"裝備的事兒交給我了,你們列個單子就行,我負責搞來。
老胡,大金牙,你們仔細迴憶迴憶家裏長輩們給你們說過的關於這方麵的知識。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咱們別衝動,考慮好了再動身,一頭紮進山裏才發現少了什麽東西可沒地兒去買。反正也不趕時間,等做好準備了再出發也不遲。"
老胡點頭應是,開始和大金牙商量著需要什麽東西,然後一一寫在紙上。胖子和李昊暫時沒有任務,打著哈欠迴屋睡覺去了。
第二天上午,老胡把單子拿給了李昊,李昊接過來揣兜裏就出去了。
迴來的時候李昊開了一輛212吉普車,車上載著大包小包。
老胡和胖子大喜過望,直誇李昊不愧是土豪,就是大氣。這下幾人不用再累死累活的扛著大包小包的去搭車進山了。
有了這輛車,隻要不是特別難以通行的地方都可以過去,能省幾人很大力氣。
胖子在縣圖書館買到一份詳細地圖,大金牙去菜市場買了兩隻大鵝。老胡買了一些壓縮餅幹和罐頭。
至此,物資裝備齊備,就等著出發了。
趕早不趕晚,幾人退了房,把行李存在老頭那裏,說是要去玩幾天,帶著不方便。
老頭以為他們是要去看魚骨廟,也沒疑心。當然,也可能是昨晚上他喝斷片了,完全忘了自己說過什麽。
車上坐四個人正好,那些大包小包的物資和裝車就得見縫插針了,搞的坐在後座上的胖子和大金牙還得抱著行李。好在準備的東西有輕有重,這才沒有被壓扁。
老胡負責開車,李昊拿著地圖充當人工導航,一路朝著龍嶺的方向開去。
龍嶺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區,由大大小小的土崗土坡組成,屬於秦嶺餘脈。
這裏地形和陝北那邊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植被茂盛,風景也還行,最起碼比陝北那邊要好很多。
地圖畢竟是死物,又沒有衛星定位,就算有李昊實時對照指揮,也難免走錯。
幾人幹脆遇到村莊和路人就詢問一下,以免多跑冤枉路。中午時分幾人終於到了附近,找了當地人詢問進山的路徑。
當地人對龍嶺的稱唿和縣城的人有所不同,都叫它盤蛇坡,這個名字是根據地形地貌起的,更為形象妥帖。
隻因這裏到處是彎彎繞繞的山穀,而且多深溝和地洞,地質條件不穩定,災害頻發,有些類似於那種喀斯特地貌。一層土殼子下麵可能就是深不見底的大洞,一腳上去踩塌了,下一秒可能整個人就再也找不見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一路開車一路打聽,終於在下午兩點多鍾的時候來到盤蛇坡山區外圍的一個小村子。
山裏不比外麵,不常有車,一群在村口玩耍的孩子追在車屁股後麵聞尾氣的味兒。
這事兒李昊也幹過,不知道為什麽,小時候的汽車尾氣怎麽就那麽好聞。而等自己有了車,聞見尾氣的味道就隻想吐。
這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沒必要急著進山,胖子和老胡在村裏打聽了一下,找到一家願意借宿的人家。
他家裏院子寬敞,能直接把車開進去,正好免得幾人卸車了。
小孩子們不甘心的圍著車,怯生生的,總想著摸摸這個新奇的車輛。李昊隻能祭出大招——發糖,一人給了幾顆水果糖,讓他們小心點別被撞到,小孩子們果然不再圍著了。
借宿的這家隻有老兩口,人很熱情,得知幾人還沒吃飯,連忙去和麵給幾人做飯。
飯菜很簡單,褲帶寬的麵條子,雞蛋和西紅柿炒的鹵子。配上黃瓜絲和油潑辣子,還用蒜臼子砸了些蒜泥。
蒜泥用香醋和香油調成蒜汁兒,往麵條上一澆,唿嚕嚕吃上一大碗,別提多過癮了。
吃過飯後幾個人沒事兒幹,就在院子裏轉悠,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兩口子聊著天兒。
"恁幾個後生是做啥滴嘛?怎麽來了額們這地界兒?"
胖子隨口胡謅,"我們是過來看看多年未見的戰友,順便四處玩玩,沒啥正經事。這不是聽說這附近有個魚骨廟很奇特麽?就過來看看。"
"魚骨廟看看沒事兒,可不敢再往山裏麵亂走,那些地方就連我們本地人沒事兒也不去,到處都是天然的陷阱。
我家兒子就是因為家裏的一隻羊丟了,他去找羊,一去就沒再迴來,留我們兩口子相依為命,連個養老送終的人都沒有。
要不是鄰裏鄰居們幫襯著,唉~額們兩口子真不知道該咋活嘞。"
幾人這才知道他們借宿的房間原來是兩口子意外逝去的兒子的,看著老兩口眼淚汪汪的,不由心生同情。
老胡還專門多給兩口子一百塊錢,感動的兩口子幹恩萬謝的,直說遇到了好人。
這時候在院子裏轉悠的大金牙給老胡和李昊打了個眼色,示意他們去看牆角的一個拴馬樁。
這個拴馬樁可有點兒年頭了,石頭被韁繩磨出深深的凹痕。
大金牙拍著拴馬樁,小聲的說:"爺們,看來咱們找對地方了。別看這玩意兒磨得不成樣子了,依稀還能看出點兒模樣。這是墓碑上的神獸啊!名字叫樂猁,唐代風格。"
"唐代?"老胡眼睛一亮,低聲道:“這麽說來就對上了,這山裏肯定有文章。”
這時,那家主人看到他們圍在拴馬樁旁,走過來說:“怎麽?對這東西好奇?這玩意兒可是個老物件了,隻在我家用來拴牲口就好些年咯。
聽老一輩講,這山裏好像埋著一座西周的大墓,詭異的很,時不時就有人被它迷住。運氣好的還能被救迴來,運氣不好可就慘了。"
"不會吧?這個獸頭明明是唐代的風格啊?怎麽會是西周墓?"大金牙一臉疑惑,不過卻沒有貿然出聲詢問。
老胡和胖子交換了個眼神,又在院子裏轉悠開了,他們要仔細探查一番這個院兒,看看有沒有其他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