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到屯子
開局廢了四合院,扛著獵槍去下鄉 作者:都退後讓貧道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昊知道去往屯子的路遠,肯定會很累,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他怎麽也沒想到能有這麽遠,這麽累。
翻山越嶺說的就是他們現在走的路,時不時的還要越過山間的溪流山澗。關鍵是老彭他們幾個常年在山裏生活的漢子步伐極快,一開始李昊還能勉強跟得上,時間一久就受不了了。
踩著腳下一軟一軟的厚厚一層落葉,李昊隻感覺肩膀上的背包越來越重,腿越來越酸,跟灌了鉛一樣,邁動一步都困難。老彭趕忙讓杜鐵山幫李昊背著背包,李昊這才感覺好點,強忍著腿腳的酸疼跟上他們的腳步。
走到下午兩點的時候,幾人走到一處山坡腳下,這裏有一個小窩棚,是屯子裏的人外出或是打獵時臨時歇腳的地方。東北管這種建築叫地窨子,是一種半地下的建築物,因為用料簡單加上保暖性也好,深得當地人喜愛!
地窨子的門被幾根原木嚴嚴實實的封著,老彭說是怕黑瞎子鑽進去冬眠。把地窨子的門打開,老彭在裏麵放了一些鹽和醬油等調料,還在一個瓦罐裏放了一些豆子和幾把米。
等冬天他們打獵的時候,天太晚趕不迴屯子可以住在這裏,有落了難的人經過時也可以用裏麵的物資救命。
李昊趁著他們忙活的時候休息了一會兒,緩了口氣。等老彭他們重新封好門,幾人就牽著牲口又踏上了迴屯子的路。
李昊越走越慢,到了最後老彭幹脆讓那個叫韓柱子的漢子用繩子捆在李昊腰上拽著他走,總算是在太陽落山時翻過了最後一座小山坡,趕迴了屯子。
李昊趁著天邊最後一道光亮,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小屯子。
十來座茅草頂木刻楞,錯落有致的散布在山穀間地勢稍高的平地上。此時正是做晚飯的時候,炊煙嫋嫋,雞犬相聞,一派寧靜安詳的世外桃源風光。
屯子旁邊不遠就是一條小河,河水不大,說是溪流也不算錯,這時候岸邊都已經掛著一層薄薄的冰碴了。李昊不由得好奇,不是說二道河麽?怎麽隻有一條小河?
屯子旁邊是不多的田地,左一小塊、右一小塊的。山裏就是這樣,因地製宜,哪裏平坦就在哪裏開上一塊地。產量就別指望了,能不被野生動物霍霍幹淨就算是不錯了。
河上有個簡易的木橋,連通兩岸。說是橋,其實就是幾根原木,連個欄杆都沒有,隻比獨木橋要好點。幾人踏上木橋,倒是挺穩當的,三兩步就來到了對岸,朝著屯子裏走去。
剛到屯子口,幾條大狗迎了上來,見到李昊這個生人,發出嗚嗚的低吼,像是在警告李昊不要靠近,嚇得李昊腿更僵了。
老彭領著狗子在李昊身上聞了聞,算是讓它們認識一下新人,以後碰見了不要咬這個家夥,然後就把狗子們趕開了,領著李昊往屯子裏走。
外出買東西可是大事,見幾人迴來,屯子裏鄉親們都圍了過來。主要也是山裏的生活太過於單調枯燥,屁大點的事大家夥也喜歡看個熱鬧。
今天屯子裏可算是有了可以討論的話題了,一個京城姓李的知青居然跑來了自己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可是大新聞,應該夠大家夥嘮上好久了。
山裏的人家都很熱情好客,當得知李昊以後要在這生活,都不顧得領取給自己家捎的東西了,紛紛邀請李昊去自家吃飯。
"李知青,上俺們家唄!我給你燉麅子吃啊?"
"吃啥麅子啊!?我家剛整來點哈士蟆,正是好吃的時候,上俺們家吧!"
"俺們家寬敞,炕上能睡得下,上俺們家住吧!"
過去東北農村很多家庭一家子都住一個炕上,簾子一拉就能住幾輩人。也不知道晚上兩口子辦事時會不會尷尬,反正要是李昊的話,他還是想分開睡。
估計這也跟經濟和物資條件有關,大家都不富裕,哪來的錢蓋那麽多的房子呢?而且取暖時也更費燃料,長達半年的寒冷可是需要海量的木柴來應對的!
大家都想李昊去自己家做客,有些性子急嘴又笨的,直接就上來動手拽了。好在老彭及時製止了大家的熱情,讓李昊今天先去自己家,其他的等明天再說。
老彭家在屯子中央,院門口有個大梨樹,這時候已經落光了葉子,隻剩光禿禿的樹枝。樹上有個老大的喜鵲窩,兩隻喜鵲趁著天色還沒完全黑,在樹上來迴蹦噠打鬧。
他家的房子稍微大一點,有三間房,院子裏還有一個柴火棚子。柴火棚子也是牲口圈,那頭大黑驢就是老彭家的。
房子前麵是被一圈籬笆圈起來的院子,院子裏麵除了一條進出的路和一個旱廁就是菜園子了。
老彭讓他兒子牽著驢,他家小閨女領著幾個侄兒侄女簇擁著李昊,興高采烈的一起往家走。
這時候李昊才知道老彭年齡其實不算大,今年才五十出頭!也不知道為啥那麽顯老,連胡子都花白了。
老彭家裏的和兩個兒媳婦原本在屋裏做飯,聽到外麵的動靜,趕忙出來查看,隻見自家孩子擁簇著一個身穿灰色工裝棉衣的高大青年,跟在老彭身後進了院。
"媽!"
"奶奶!"
"快來啊!"
"奶奶快來,咱家來且了!"
老彭家裏的連忙招唿人:"唉呀媽呀!快進來快進來,屋裏暖和,這是誰家的大小子啊!長得真壯實……"
"媽,這是李知青……"
"京城來的呢!奶奶!"
"嗯呐!衣服真好看,齊整的……"
"快,坐炕上歇歇腳,這一路過來累壞了吧?"
老彭作為一家之主發話了:"趕緊給李知青倒點水,這一路可是差點沒把孩子給累趴嘍!咱這地方的路,嘿嘿,外人可走不慣……"
老彭家的兒媳婦,連忙去給李昊倒了一大碗水,還給他抓了一把鬆子和一把不知名的果幹兒。遞上煙笸籮,裏麵放著煙葉、裁好的報紙和火柴,讓李昊卷煙抽。
李昊也沒過多客氣,他確實是渴壞了,端著大碗小口小口的喝著熱水。煙倒是沒抽,他這會兒嗓子快冒煙了,還抽煙?
老彭的兩個兒子把李昊的東西卸下來搬進來,幾個孩子正圍著李昊,嘰嘰喳喳的問著各種問題……
"你姓李?叫個知青?"
"你家是京城的?那你見過毛主席麽?"
"你多大了?"
"你會講故事不?"
"你的衣服是公家發的嗎?我能摸摸不?"
一連串的問題讓李昊都不知道該迴答哪個了!
老彭揮揮手,"去去去,人家李知青正累著呢,別影響別人兒休息,去一邊玩去!"說著脫鞋上炕盤腿坐下,從煙口袋裏捏出旱煙按在煙袋鍋裏,湊在油燈上點著"吧唧吧唧"的抽了起來。
翻山越嶺說的就是他們現在走的路,時不時的還要越過山間的溪流山澗。關鍵是老彭他們幾個常年在山裏生活的漢子步伐極快,一開始李昊還能勉強跟得上,時間一久就受不了了。
踩著腳下一軟一軟的厚厚一層落葉,李昊隻感覺肩膀上的背包越來越重,腿越來越酸,跟灌了鉛一樣,邁動一步都困難。老彭趕忙讓杜鐵山幫李昊背著背包,李昊這才感覺好點,強忍著腿腳的酸疼跟上他們的腳步。
走到下午兩點的時候,幾人走到一處山坡腳下,這裏有一個小窩棚,是屯子裏的人外出或是打獵時臨時歇腳的地方。東北管這種建築叫地窨子,是一種半地下的建築物,因為用料簡單加上保暖性也好,深得當地人喜愛!
地窨子的門被幾根原木嚴嚴實實的封著,老彭說是怕黑瞎子鑽進去冬眠。把地窨子的門打開,老彭在裏麵放了一些鹽和醬油等調料,還在一個瓦罐裏放了一些豆子和幾把米。
等冬天他們打獵的時候,天太晚趕不迴屯子可以住在這裏,有落了難的人經過時也可以用裏麵的物資救命。
李昊趁著他們忙活的時候休息了一會兒,緩了口氣。等老彭他們重新封好門,幾人就牽著牲口又踏上了迴屯子的路。
李昊越走越慢,到了最後老彭幹脆讓那個叫韓柱子的漢子用繩子捆在李昊腰上拽著他走,總算是在太陽落山時翻過了最後一座小山坡,趕迴了屯子。
李昊趁著天邊最後一道光亮,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小屯子。
十來座茅草頂木刻楞,錯落有致的散布在山穀間地勢稍高的平地上。此時正是做晚飯的時候,炊煙嫋嫋,雞犬相聞,一派寧靜安詳的世外桃源風光。
屯子旁邊不遠就是一條小河,河水不大,說是溪流也不算錯,這時候岸邊都已經掛著一層薄薄的冰碴了。李昊不由得好奇,不是說二道河麽?怎麽隻有一條小河?
屯子旁邊是不多的田地,左一小塊、右一小塊的。山裏就是這樣,因地製宜,哪裏平坦就在哪裏開上一塊地。產量就別指望了,能不被野生動物霍霍幹淨就算是不錯了。
河上有個簡易的木橋,連通兩岸。說是橋,其實就是幾根原木,連個欄杆都沒有,隻比獨木橋要好點。幾人踏上木橋,倒是挺穩當的,三兩步就來到了對岸,朝著屯子裏走去。
剛到屯子口,幾條大狗迎了上來,見到李昊這個生人,發出嗚嗚的低吼,像是在警告李昊不要靠近,嚇得李昊腿更僵了。
老彭領著狗子在李昊身上聞了聞,算是讓它們認識一下新人,以後碰見了不要咬這個家夥,然後就把狗子們趕開了,領著李昊往屯子裏走。
外出買東西可是大事,見幾人迴來,屯子裏鄉親們都圍了過來。主要也是山裏的生活太過於單調枯燥,屁大點的事大家夥也喜歡看個熱鬧。
今天屯子裏可算是有了可以討論的話題了,一個京城姓李的知青居然跑來了自己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可是大新聞,應該夠大家夥嘮上好久了。
山裏的人家都很熱情好客,當得知李昊以後要在這生活,都不顧得領取給自己家捎的東西了,紛紛邀請李昊去自家吃飯。
"李知青,上俺們家唄!我給你燉麅子吃啊?"
"吃啥麅子啊!?我家剛整來點哈士蟆,正是好吃的時候,上俺們家吧!"
"俺們家寬敞,炕上能睡得下,上俺們家住吧!"
過去東北農村很多家庭一家子都住一個炕上,簾子一拉就能住幾輩人。也不知道晚上兩口子辦事時會不會尷尬,反正要是李昊的話,他還是想分開睡。
估計這也跟經濟和物資條件有關,大家都不富裕,哪來的錢蓋那麽多的房子呢?而且取暖時也更費燃料,長達半年的寒冷可是需要海量的木柴來應對的!
大家都想李昊去自己家做客,有些性子急嘴又笨的,直接就上來動手拽了。好在老彭及時製止了大家的熱情,讓李昊今天先去自己家,其他的等明天再說。
老彭家在屯子中央,院門口有個大梨樹,這時候已經落光了葉子,隻剩光禿禿的樹枝。樹上有個老大的喜鵲窩,兩隻喜鵲趁著天色還沒完全黑,在樹上來迴蹦噠打鬧。
他家的房子稍微大一點,有三間房,院子裏還有一個柴火棚子。柴火棚子也是牲口圈,那頭大黑驢就是老彭家的。
房子前麵是被一圈籬笆圈起來的院子,院子裏麵除了一條進出的路和一個旱廁就是菜園子了。
老彭讓他兒子牽著驢,他家小閨女領著幾個侄兒侄女簇擁著李昊,興高采烈的一起往家走。
這時候李昊才知道老彭年齡其實不算大,今年才五十出頭!也不知道為啥那麽顯老,連胡子都花白了。
老彭家裏的和兩個兒媳婦原本在屋裏做飯,聽到外麵的動靜,趕忙出來查看,隻見自家孩子擁簇著一個身穿灰色工裝棉衣的高大青年,跟在老彭身後進了院。
"媽!"
"奶奶!"
"快來啊!"
"奶奶快來,咱家來且了!"
老彭家裏的連忙招唿人:"唉呀媽呀!快進來快進來,屋裏暖和,這是誰家的大小子啊!長得真壯實……"
"媽,這是李知青……"
"京城來的呢!奶奶!"
"嗯呐!衣服真好看,齊整的……"
"快,坐炕上歇歇腳,這一路過來累壞了吧?"
老彭作為一家之主發話了:"趕緊給李知青倒點水,這一路可是差點沒把孩子給累趴嘍!咱這地方的路,嘿嘿,外人可走不慣……"
老彭家的兒媳婦,連忙去給李昊倒了一大碗水,還給他抓了一把鬆子和一把不知名的果幹兒。遞上煙笸籮,裏麵放著煙葉、裁好的報紙和火柴,讓李昊卷煙抽。
李昊也沒過多客氣,他確實是渴壞了,端著大碗小口小口的喝著熱水。煙倒是沒抽,他這會兒嗓子快冒煙了,還抽煙?
老彭的兩個兒子把李昊的東西卸下來搬進來,幾個孩子正圍著李昊,嘰嘰喳喳的問著各種問題……
"你姓李?叫個知青?"
"你家是京城的?那你見過毛主席麽?"
"你多大了?"
"你會講故事不?"
"你的衣服是公家發的嗎?我能摸摸不?"
一連串的問題讓李昊都不知道該迴答哪個了!
老彭揮揮手,"去去去,人家李知青正累著呢,別影響別人兒休息,去一邊玩去!"說著脫鞋上炕盤腿坐下,從煙口袋裏捏出旱煙按在煙袋鍋裏,湊在油燈上點著"吧唧吧唧"的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