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世民思索的時候,一旁的房玄齡,聽到魏征的話後,忍不住開口道。
“陛下,臣對鄭國公的話,不敢苟同。
管子有雲,國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於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祿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業交接於君上也……
治國之術在於治,隻要陛下和朝廷掌握糧食,就算天底下百姓都富了,也不足為懼……”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很有意思。
魏征出身貧寒,幼年窮困潦倒,是真正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
而房玄齡是清河房氏出身,一出生就是世家子弟。
那時候,天下雖亂,但是房玄齡順風順水,沒有吃過苦。
一個出生貧寒,一個出生富貴,這樣兩個出身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對待強國富民,強國弱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上,出現了戲劇化的顛倒。
按道理,魏征窮苦出身,肯定應該要站在廣大窮苦百姓這邊。
而房玄齡,出身世家,肯定應該站在統治階級這一邊。
可是,就這麽兩個立場不一樣的人,居然各自說了立場不同的話語。
房玄齡直接用管仲的國蓄學說,懟了魏征的弱民篇。
魏征聽到房玄齡的話後,眼神中閃過一絲異彩,仿佛被激發了鬥誌。
魏征其人還真不怕有人和他辯論,越辯論,魏征隻會越興奮。
聽到房玄齡反駁的話語,魏征準備戰鬥一番,和房玄齡好好的辯一辯。
可是,魏征剛要辯駁的話語,還未出口,就聽到李世民開口道。
“行了,這個話題打住,不要說了。
如今八字還沒有一撇,討論富民,弱民這個話題太早了。
現如今,還是商量一下,如何將報告中的規劃,好好的應地適宜一番。
這份報告中規劃,還是有些問題的,一些地方還是有些不切實際。
想要做成這件事,需要好好的商量一番。”
李世民一看魏征滿臉鬥誌的表情,就知道魏征要幹嘛了!
李世民經常被魏征懟,懟的多了,一個眼神就知道魏征要幹嘛!
這可是李世民的甘露殿。
李世民可不想看到有魏征和房玄齡,在他的甘露殿中大噴口水。
隨著李世民的這句話,魏征隻能偃旗息鼓。
之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五人,開始一起商討修改林雨報告中的一些問題。
李世民看似有些不相信林雨的報告,但是,從召見長孫無忌五人來,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早就下定決心了。
畢竟,李世民和李孝恭一樣,也被林雨預估的千萬兩白銀收入給整得激動了。
長孫無忌五人中,除了魏征之外,和李世民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其他四人一邊討論,一邊都有了其他的心思。
這世間,什麽最珍貴?
錢!!!
無論現代還是唐代,錢永遠都是最珍貴,最不可缺少的。
人活著,除了吃飯,就是掙錢了。
掙錢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句話放在唐朝也是一樣。
唐朝已經初定,世道已經安穩了,大部分掙錢的行業,都已經被人占據了。
大唐生產力又很低下,想要搞一個新東西出來,那可是極其少見的。
當初林雨搞出來蒸餾酒,可以說是大唐近幾十年中,難得能掙錢的東西。
可惜的是,世家門閥從不會嫌錢多,看到林雨搞出來的‘醉仙人’,直接強取豪奪了。
甘露殿中的五個人,除了魏征之外,長孫無忌四人要不是世家,要不就是門閥,還有外戚和皇族。
長孫無忌四人背後都有家族,一大串族人,這些族人也是要吃喝拉撒,而且都是世家子弟,可不能隻填飽肚子就行,還要吃喝玩樂。
長孫無忌四人雖然都有各自掙錢的買賣,但是,這世界上的權貴,那個會嫌棄錢多?
權貴們雖然不會親自經商,但是,權貴們手底下都養著白手套一般的商人。
說起來,權貴們隻是明麵上不經商而已。
如果不經商掙錢,世家子弟拿什麽錢去青樓飲酒作樂?
沒有商人的孝敬,難道都去喝西北風不成?
長孫無忌是四人中最有錢的一位,因為長孫家族手中不僅有著鐵礦,還掌握著鹽行。
沒辦法,誰讓長孫無忌不僅和李世民一起長大,更是長孫皇後的哥哥呢!
不過,就算長孫無忌已經非常有錢了,和李世民一起商討林雨這份白糖行業報告時,還是忍不住想要插手進白糖行業掙錢的想法。
畢竟,看著千萬兩銀子的收益,誰能忍住不動心?
插手其中,不要說掙十分之一,就是百分之一,也有十萬兩銀子。
十萬兩,長孫家現如今的收入,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長孫無忌都動了這個心思,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房玄齡雖然剛才說著富國強民的思想,但是此刻的腦海中,也是不由得想到,要不要提前布局,參與白糖行業之中。
李孝恭和高士廉,也都一樣,都想要參與進去掙一筆錢。
長孫無忌四人有這個想法,並不奇怪。
世道本就是如此,最先知道消息的這群人,就是最先吃螃蟹的一群人。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也隻有他們的參與才能將白糖行業做起來。
如果沒有這群人參與,這份報告中規劃,根本推動不下去。
沒有利益推動,根本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更不要說做成一個行業。
當初林雨寫這份報告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先富帶動後富。
人家肯定是要吃肉的,吃到了肉,才能繼續做大做強下去。
林雨隻希望,等到權貴們吃到肉後,能給最下層的百姓喝點湯。
權貴門閥吃肉,窮苦百姓喝湯,這是林雨能接受的。
如果最後百姓連湯都喝不到的話,待到林雨勢力已成,未來一定會報複的,吃多少就給我吐出來多少。
這世間,本就是風水流輪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有道是,天理循壞,報應不爽!
做人做事,都要留一線。
“陛下,臣對鄭國公的話,不敢苟同。
管子有雲,國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於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祿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於用,是皆以其事業交接於君上也……
治國之術在於治,隻要陛下和朝廷掌握糧食,就算天底下百姓都富了,也不足為懼……”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很有意思。
魏征出身貧寒,幼年窮困潦倒,是真正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
而房玄齡是清河房氏出身,一出生就是世家子弟。
那時候,天下雖亂,但是房玄齡順風順水,沒有吃過苦。
一個出生貧寒,一個出生富貴,這樣兩個出身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對待強國富民,強國弱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上,出現了戲劇化的顛倒。
按道理,魏征窮苦出身,肯定應該要站在廣大窮苦百姓這邊。
而房玄齡,出身世家,肯定應該站在統治階級這一邊。
可是,就這麽兩個立場不一樣的人,居然各自說了立場不同的話語。
房玄齡直接用管仲的國蓄學說,懟了魏征的弱民篇。
魏征聽到房玄齡的話後,眼神中閃過一絲異彩,仿佛被激發了鬥誌。
魏征其人還真不怕有人和他辯論,越辯論,魏征隻會越興奮。
聽到房玄齡反駁的話語,魏征準備戰鬥一番,和房玄齡好好的辯一辯。
可是,魏征剛要辯駁的話語,還未出口,就聽到李世民開口道。
“行了,這個話題打住,不要說了。
如今八字還沒有一撇,討論富民,弱民這個話題太早了。
現如今,還是商量一下,如何將報告中的規劃,好好的應地適宜一番。
這份報告中規劃,還是有些問題的,一些地方還是有些不切實際。
想要做成這件事,需要好好的商量一番。”
李世民一看魏征滿臉鬥誌的表情,就知道魏征要幹嘛了!
李世民經常被魏征懟,懟的多了,一個眼神就知道魏征要幹嘛!
這可是李世民的甘露殿。
李世民可不想看到有魏征和房玄齡,在他的甘露殿中大噴口水。
隨著李世民的這句話,魏征隻能偃旗息鼓。
之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五人,開始一起商討修改林雨報告中的一些問題。
李世民看似有些不相信林雨的報告,但是,從召見長孫無忌五人來,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早就下定決心了。
畢竟,李世民和李孝恭一樣,也被林雨預估的千萬兩白銀收入給整得激動了。
長孫無忌五人中,除了魏征之外,和李世民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其他四人一邊討論,一邊都有了其他的心思。
這世間,什麽最珍貴?
錢!!!
無論現代還是唐代,錢永遠都是最珍貴,最不可缺少的。
人活著,除了吃飯,就是掙錢了。
掙錢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句話放在唐朝也是一樣。
唐朝已經初定,世道已經安穩了,大部分掙錢的行業,都已經被人占據了。
大唐生產力又很低下,想要搞一個新東西出來,那可是極其少見的。
當初林雨搞出來蒸餾酒,可以說是大唐近幾十年中,難得能掙錢的東西。
可惜的是,世家門閥從不會嫌錢多,看到林雨搞出來的‘醉仙人’,直接強取豪奪了。
甘露殿中的五個人,除了魏征之外,長孫無忌四人要不是世家,要不就是門閥,還有外戚和皇族。
長孫無忌四人背後都有家族,一大串族人,這些族人也是要吃喝拉撒,而且都是世家子弟,可不能隻填飽肚子就行,還要吃喝玩樂。
長孫無忌四人雖然都有各自掙錢的買賣,但是,這世界上的權貴,那個會嫌棄錢多?
權貴們雖然不會親自經商,但是,權貴們手底下都養著白手套一般的商人。
說起來,權貴們隻是明麵上不經商而已。
如果不經商掙錢,世家子弟拿什麽錢去青樓飲酒作樂?
沒有商人的孝敬,難道都去喝西北風不成?
長孫無忌是四人中最有錢的一位,因為長孫家族手中不僅有著鐵礦,還掌握著鹽行。
沒辦法,誰讓長孫無忌不僅和李世民一起長大,更是長孫皇後的哥哥呢!
不過,就算長孫無忌已經非常有錢了,和李世民一起商討林雨這份白糖行業報告時,還是忍不住想要插手進白糖行業掙錢的想法。
畢竟,看著千萬兩銀子的收益,誰能忍住不動心?
插手其中,不要說掙十分之一,就是百分之一,也有十萬兩銀子。
十萬兩,長孫家現如今的收入,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長孫無忌都動了這個心思,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房玄齡雖然剛才說著富國強民的思想,但是此刻的腦海中,也是不由得想到,要不要提前布局,參與白糖行業之中。
李孝恭和高士廉,也都一樣,都想要參與進去掙一筆錢。
長孫無忌四人有這個想法,並不奇怪。
世道本就是如此,最先知道消息的這群人,就是最先吃螃蟹的一群人。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也隻有他們的參與才能將白糖行業做起來。
如果沒有這群人參與,這份報告中規劃,根本推動不下去。
沒有利益推動,根本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更不要說做成一個行業。
當初林雨寫這份報告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先富帶動後富。
人家肯定是要吃肉的,吃到了肉,才能繼續做大做強下去。
林雨隻希望,等到權貴們吃到肉後,能給最下層的百姓喝點湯。
權貴門閥吃肉,窮苦百姓喝湯,這是林雨能接受的。
如果最後百姓連湯都喝不到的話,待到林雨勢力已成,未來一定會報複的,吃多少就給我吐出來多少。
這世間,本就是風水流輪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有道是,天理循壞,報應不爽!
做人做事,都要留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