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自從魏延來到東萊,不但消除了附近的匪患,連城裏的治安以及商業環境也繁榮起來。
中午時分,大街上的小商販又吆喝起來,賣菜的,賣點心的,路上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離府衙不遠處的一間酒樓上,酒菜上齊,有三人正一邊喝酒,一邊看著外麵,其樂融融。
“文長兄果然好手段,不過三個月,就將這匪患猖獗的東萊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小弟佩服啊。”陳群稱讚道。
“嗬嗬,長文過獎了,這隻不過是表麵的繁華,真要讓使老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才算是盡到了一個地方官的本份。”魏延微笑道。
魏延說的是心裏話,作為一個未來人,這種程度的繁榮自然不放在他的眼裏。
他有信心可以讓更多的人吃上飯,隻不過他來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一切還要慢慢來。
陳群旁邊的荀達隻是認真聽著兩人敘舊,始終沒有說話,這時眼神卻突然一亮,開口問道:“不知左將軍欲如何治理地方?”
魏延奇怪的看了荀達一眼。
他不久前寫信給陳群邀請他和郭嘉來東萊做客,實際上就是想拉攏他們,做自己的幕僚。
這些事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們都是聰明人,從字裏行間自然能猜出一二。
魏延本來也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陳群真的來了。
讓他感到遺憾的是,郭嘉已經去了冀州。
魏延恨不得去撞牆,他早就知道郭嘉開始是給袁紹打工,後來才去了曹操那裏,隻不過不知道具體時間,這才錯過了。
要是他能早一點邀請,說不定郭嘉會跟陳群一同前來。
郭嘉被稱為鬼才,能力自然是不必多說,錯失這樣一個人才,魏延心裏都要滴血了。
陳群雖然能力也很強,但是他主要體現在處理政務方麵,在謀略上是不能跟郭嘉相比的。
荀達是陳群的朋友,受陳群的邀請,一同來拜見魏延。
按理說陳群的朋友,應該也不是一般人,但是魏延絞盡腦汁也記不起有一個叫荀達的人。
姓荀的,又是穎川人氏,想來是穎川荀家的人吧?即便是籍籍無名,多少也應該有一些才能。
魏延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雖然他手下大將已經不少,但是他現在主要還是生養生息,待機而動,需要治理地方的人才,所以對這個荀達倒是很客氣。
“某當還地於民,施行屯田之法,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商業。”魏延脫口而出。
“那又如何屯田呢?”荀達繼續問道。
“某當在朝廷軍屯製的基礎上開設民屯,鼓勵百姓開荒,凡自主開荒之土地,三年免賦稅,官地亦分發到租戶手中,按每年收成多少,抽取一定比例……”魏延把自己想到的都說出來。
荀達聽的頻頻點頭,不時跟陳**換眼色。
待魏延說完,荀達突然起身躬身行了一個大禮。
“荀先生這是做什麽?”魏延連忙托住荀達的手,把他扶起來。
荀達感歎道:“左將軍仁愛愛民,屯田之法將使百姓受益,不知多少饑寒百姓,將因為這屯田之法填飽肚子,某在此替這一軍蒼生,感謝將軍的大恩。”
“先生過獎了,這不過是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想要施行下去,任重而道遠啊。”
“將軍謙虛了,此屯田之法,雖然算不得完善,隻要依照這個思路,逐步推行,逐步修改,推行下去也不是什麽難事。”
“荀先生有所不知,某初來乍到,手下人才短缺,若是平叛剿匪,某有大將無數,但是治理一方……唉……某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荀達看了陳群一眼,開口說道:“實不相瞞,某本名不叫荀達,而是荀攸,字公達。”
“什麽?你是荀攸?荀氏八龍之一的荀攸?”魏延大吃一驚。
荀攸笑著說道:“荀攸常聽長文稱讚將軍,此次隱瞞姓名也是為了一睹將軍真容,還請將軍勿怪啊。”
“荀先生說的哪裏話,某對先生仰慕已久啊。”魏延也笑著說道。
陳群拉著兩人重新入座,“你二人就不要如此客氣了。”
他又轉向魏延說道:“實不相瞞,某二人前來正是想在文長處某一個差事,不知文長肯收留否?”
魏延大喜過望,“哎呀,這可真是求之不得啊,某正愁屯田之法無法推行,今有長文相助,一切都妥了。”
三人推杯換盞,酒過三巡,荀攸一聲長歎,“今天下分崩離析,百姓苦不堪言,縱使東萊能成為一方樂土,於整個帝國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啊。”
陳群也是泫然欲泣,哀歎道:“董卓老賊劫持皇帝,倒行逆施,而何諸侯卻自相殘殺,爭搶地盤,又有誰考慮過百姓的死活?”
魏延不動聲色,隨口說道:“當今天下,唯有北方袁紹,汝南袁術,可與董卓爭鋒,若投靠二人,共謀大事,長文、公達以為如何?”
“哼!袁公路好大喜功,袁本初謀而無斷,狂兄弟不能相容,豈名主哉。”荀攸不屑的說道。
陳群也點頭,熱切的看著魏延說道:“某觀天下英雄,江東孫文台,譙縣曹孟德與明公爾,然孫文台不幸要逝,曹孟德屈居袁紹帳下,皆不如明公,明公雖暫居一隅之地,若待機而動,大事可期也。”
陳群一下子說到魏延的心坎裏了,他立刻兩眼放光,大聲說道:“若兩位先生不棄,某雖不才,願執三尺青鋒,立不世之功。”
陳群和荀攸離座而起,走到魏延身前跪倒,激動的說道:“我二人生逢亂世,本欲歸隱山林,然不忍埋沒一身所學,今明公有鴻鵠之誌,我等願效犬馬之勞,望明公不棄。”
“折煞我也,兩位先生快快請起,我等當共謀大事。”魏延將兩人扶起。
一下午的時間就在交談中過去,陳群、荀攸都是飽學之士,而魏延有超出這個時代的見識,很多時候,隻要魏延提出一個設想,兩人立馬會眼前一亮,他們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p>
自從魏延來到東萊,不但消除了附近的匪患,連城裏的治安以及商業環境也繁榮起來。
中午時分,大街上的小商販又吆喝起來,賣菜的,賣點心的,路上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離府衙不遠處的一間酒樓上,酒菜上齊,有三人正一邊喝酒,一邊看著外麵,其樂融融。
“文長兄果然好手段,不過三個月,就將這匪患猖獗的東萊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小弟佩服啊。”陳群稱讚道。
“嗬嗬,長文過獎了,這隻不過是表麵的繁華,真要讓使老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才算是盡到了一個地方官的本份。”魏延微笑道。
魏延說的是心裏話,作為一個未來人,這種程度的繁榮自然不放在他的眼裏。
他有信心可以讓更多的人吃上飯,隻不過他來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一切還要慢慢來。
陳群旁邊的荀達隻是認真聽著兩人敘舊,始終沒有說話,這時眼神卻突然一亮,開口問道:“不知左將軍欲如何治理地方?”
魏延奇怪的看了荀達一眼。
他不久前寫信給陳群邀請他和郭嘉來東萊做客,實際上就是想拉攏他們,做自己的幕僚。
這些事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們都是聰明人,從字裏行間自然能猜出一二。
魏延本來也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陳群真的來了。
讓他感到遺憾的是,郭嘉已經去了冀州。
魏延恨不得去撞牆,他早就知道郭嘉開始是給袁紹打工,後來才去了曹操那裏,隻不過不知道具體時間,這才錯過了。
要是他能早一點邀請,說不定郭嘉會跟陳群一同前來。
郭嘉被稱為鬼才,能力自然是不必多說,錯失這樣一個人才,魏延心裏都要滴血了。
陳群雖然能力也很強,但是他主要體現在處理政務方麵,在謀略上是不能跟郭嘉相比的。
荀達是陳群的朋友,受陳群的邀請,一同來拜見魏延。
按理說陳群的朋友,應該也不是一般人,但是魏延絞盡腦汁也記不起有一個叫荀達的人。
姓荀的,又是穎川人氏,想來是穎川荀家的人吧?即便是籍籍無名,多少也應該有一些才能。
魏延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雖然他手下大將已經不少,但是他現在主要還是生養生息,待機而動,需要治理地方的人才,所以對這個荀達倒是很客氣。
“某當還地於民,施行屯田之法,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商業。”魏延脫口而出。
“那又如何屯田呢?”荀達繼續問道。
“某當在朝廷軍屯製的基礎上開設民屯,鼓勵百姓開荒,凡自主開荒之土地,三年免賦稅,官地亦分發到租戶手中,按每年收成多少,抽取一定比例……”魏延把自己想到的都說出來。
荀達聽的頻頻點頭,不時跟陳**換眼色。
待魏延說完,荀達突然起身躬身行了一個大禮。
“荀先生這是做什麽?”魏延連忙托住荀達的手,把他扶起來。
荀達感歎道:“左將軍仁愛愛民,屯田之法將使百姓受益,不知多少饑寒百姓,將因為這屯田之法填飽肚子,某在此替這一軍蒼生,感謝將軍的大恩。”
“先生過獎了,這不過是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想要施行下去,任重而道遠啊。”
“將軍謙虛了,此屯田之法,雖然算不得完善,隻要依照這個思路,逐步推行,逐步修改,推行下去也不是什麽難事。”
“荀先生有所不知,某初來乍到,手下人才短缺,若是平叛剿匪,某有大將無數,但是治理一方……唉……某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荀達看了陳群一眼,開口說道:“實不相瞞,某本名不叫荀達,而是荀攸,字公達。”
“什麽?你是荀攸?荀氏八龍之一的荀攸?”魏延大吃一驚。
荀攸笑著說道:“荀攸常聽長文稱讚將軍,此次隱瞞姓名也是為了一睹將軍真容,還請將軍勿怪啊。”
“荀先生說的哪裏話,某對先生仰慕已久啊。”魏延也笑著說道。
陳群拉著兩人重新入座,“你二人就不要如此客氣了。”
他又轉向魏延說道:“實不相瞞,某二人前來正是想在文長處某一個差事,不知文長肯收留否?”
魏延大喜過望,“哎呀,這可真是求之不得啊,某正愁屯田之法無法推行,今有長文相助,一切都妥了。”
三人推杯換盞,酒過三巡,荀攸一聲長歎,“今天下分崩離析,百姓苦不堪言,縱使東萊能成為一方樂土,於整個帝國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啊。”
陳群也是泫然欲泣,哀歎道:“董卓老賊劫持皇帝,倒行逆施,而何諸侯卻自相殘殺,爭搶地盤,又有誰考慮過百姓的死活?”
魏延不動聲色,隨口說道:“當今天下,唯有北方袁紹,汝南袁術,可與董卓爭鋒,若投靠二人,共謀大事,長文、公達以為如何?”
“哼!袁公路好大喜功,袁本初謀而無斷,狂兄弟不能相容,豈名主哉。”荀攸不屑的說道。
陳群也點頭,熱切的看著魏延說道:“某觀天下英雄,江東孫文台,譙縣曹孟德與明公爾,然孫文台不幸要逝,曹孟德屈居袁紹帳下,皆不如明公,明公雖暫居一隅之地,若待機而動,大事可期也。”
陳群一下子說到魏延的心坎裏了,他立刻兩眼放光,大聲說道:“若兩位先生不棄,某雖不才,願執三尺青鋒,立不世之功。”
陳群和荀攸離座而起,走到魏延身前跪倒,激動的說道:“我二人生逢亂世,本欲歸隱山林,然不忍埋沒一身所學,今明公有鴻鵠之誌,我等願效犬馬之勞,望明公不棄。”
“折煞我也,兩位先生快快請起,我等當共謀大事。”魏延將兩人扶起。
一下午的時間就在交談中過去,陳群、荀攸都是飽學之士,而魏延有超出這個時代的見識,很多時候,隻要魏延提出一個設想,兩人立馬會眼前一亮,他們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