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後。
成都丞相府,一名士兵身背簡囊報門而入,口中唿著白氣大喊:“漢中捷報!”
丞相府正堂之中,一位羽扇綸巾,玉麵鳳眼的中年男子,正盤膝坐於案前執筆而書,卻見他麵有鬱色,每每停筆便自喟歎。
錦帛之上開端寫著三個大字《出師表》,中年男子便是蜀漢丞相諸葛孔明,與先主劉備自隆中相遇,至今已有二十餘載,奈何先主已去,曾經共事的謀臣帥將今也所剩無幾,而興複漢室的宏願仍未完成,每思及此,孔明便心中生鬱,充滿不甘。
“報丞相,漢中捷報,陰平,武都二郡已被我軍攻下。”
孔明起身一掃愁容,撫須笑道:“好,好,來人,將捷報成書宣於城中。”
安排事畢,孔明又親自去了蜀漢皇宮麵見後主劉禪。
聽聞丞相所報劉禪沒有高興的表情流露,盯著高高的穹頂發出一聲歎息。
“相父可知,為何我聽聞捷報卻無喜色?”
孔明近前一步道:“陛下是否還在為先主之事傷懷?”
劉禪輕輕搖頭,“相父與先皇曾立隆中之誌,而今身已老態,壯誌未酬,卻仍為此嘔心力搏,實乃萬世之賢臣,可如今孫權稱帝,已成三國鼎立之局,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再對外出征實為不仁之舉啊!”
孔明聽聞劉禪此言眉頭緊鎖。
“可陛下要知道,就算我蜀國不求戰,魏吳二國兵強馬壯虎視眈眈,早晚也要攻我蜀地。”
劉禪擺手道“我蜀國據守巴蜀,土地肥沃,又有天險阻隔,若是休養生息,整治民生,定能福澤萬民,而連年征戰實乃勞民傷財之舉。況且自先帝和幾位叔伯離去,我軍氣勢也已大不如前,北伐之戰多有敗舉,而今形勢,還請相父你慎慮慎行啊。”
天色入暮,夜風幹冷,孔明披了棉袍在院中踱步,心中思索著白天劉禪所說的話。
其實劉禪的想法孔明也能理解,劉備已死,曾經的五虎上將也隻剩下趙子龍一人在家養老,將士之風確實大不如前,這可能也是輸多贏少的原因之一,可先帝自白帝托孤所留遺願更是不能違背,否則大去之後如何麵對。
孔明正自思忖間,突見夜空中一顆流星劃過,心中猛的咯噔一下,手中茶盞也掉落在地,鳳眼大睜口中喃喃自語:“將星傾墜,難道是。。。?”
宮中燈火闌珊,有宮人來報劉禪,言有急意:“稟告陛下,趙將軍快不行了,臨走前想見陛下一麵!”
“哪個趙將軍?”
“是虎威將軍趙子龍。”宮人解釋道
聽聞五虎上將的最後一員也將要離去,劉禪匆忙說道:“快快引路!”
宮人拱手道:“陛下稍等,外麵天寒,屬下去取披風。”
劉禪看了看外麵的夜色擺手道:“不必了,略有微寒,不要耽擱時間,現在就走!”
虎威將軍府內燈火通明,虎威將軍趙子龍白發蒼蒼臥於榻上,榻前眾人麵目淒然,聽聞劉禪已至,眾人趕忙出門迎接。
“趙將軍現況如何?”劉嬋急切問道。
大兒子趙統抹去眼角淚水哽咽道:“家父已在彌留之際。”
劉禪隨眾人來到趙雲榻前,隻見昔日的常勝將軍已然白發皚皚,雞皮凹目,又想到曾經長阪坡上,這位將軍一人一馬在萬軍從中救出自己,是何等氣概,可一世英名今終是要離己而去,不覺悲從中來,哽咽落淚。
趙雲昏沉中感覺到有人撫掌而握,緩緩睜開雙眼就見到滿臉淚容的劉禪,想起身拜見,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將軍,你曾多次救我性命,又為我蜀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而今卻要離大家而去,我心中有萬般不舍啊!”劉嬋言道此處更是嚎啕大哭起來,受其感染,在旁眾人再也不能自已,頓時滿屋悲聲,燈火淒迷。
見眾人如此,趙雲用微弱的氣息勸慰道:“陛下不必如此,人終有一死,比起先帝和幾位兄長,老臣能夠壽終正寢,實乃萬般氣運,唯一放不下的,還是先帝遺願,本來有丞相輔佐,我自是不必擔心的,但陛下心存仁慈,不願征伐,這和丞相所執有所背衝,但老臣還是同意陛下的想法,休養生息,屯田養兵,方是為今大宜之道,等兵強馬壯,民生興旺,再興匡扶漢室之舉當有所成。”
一段話趙雲老將軍用了很長時間方才說完,眾人都靜靜傾聽,又見趙雲手臂顫巍從被中抽出,手中抓著一張紙封遞將過來。
“這是老臣勸慰丞相減少北伐的勸言,陛下可交由丞相。”
劉嬋接過紙封更發感佩:“先帝曾誇將軍仁義當先,有大臣局量,今方有深感,蜀國幸甚有將軍,天下幸甚有將軍!”
趙雲眯起雙眼,望向泛黃的層層帳幔,帳幔變成了青天白雲,變成了磐河邊殺聲震蕩的蘆葦,又變成了長阪橋前的焦灼悲唿。。。
恍惚間看到劉備騎著一匹白馬,旁邊又跟了一匹白馬,大聲喊道:子龍快來,今天天氣好,咱倆去隴上賽馬,這迴定要比比是我的的盧快,還是你的玉獅子快。
趙雲高興的想大聲喊句好,卻發現自己好似很久沒休息過了,累的隻剩下一絲氣力,隻好用微弱的聲音呢喃道:“主公。。。子龍。。。來了。”
眾人見到趙雲緩緩抬手隻輕輕念了句主公,雙眼一闔再也沒了聲息,便知是追隨先帝而去,頓時又是滿堂悲聲。
趙雲平生極少結交,也無知己好友,翌日前來為趙雲吊唁送行者,皆是後輩及朝中共事之人,正當眾人沉痛悼念之時,卻聽得靈堂之外悲聲傳來:“趙將軍,我來遲了!”
眾人望去,隻見一麵如冠玉,身著白裘的男子自門外匆匆而入,後又撲倒在靈柩前,埋頭嗚咽不止。
來人正是魏國太史令管輅。
管輅雖略有名聲,但在場眾人無一人識得,隻因這管輅每日裏隻愛鑽研星象術數,即便有所閑暇也隻有一個愛好,就是把酒鬥蛐蛐,別說是在蜀地,在魏國也無幾人見過。
眾人不識管輅,又見他一腔悲情正自酣暢釋放,便隻將詫異、好奇、不解的眼神都掃了過去。
孔明雖是在場資曆最深者,但他也隻聽說過管輅之名,並不識得忽然闖進來沉痛悲唿的人是誰,等管輅起身抹袖,孔明才走了過去。
“閣下可是趙將軍舊友?”
管輅揉了揉眼看向孔明拱手道:“你就是孔明先生吧,幸會!幸會!我乃魏國太史令管輅,與趙將軍神交已久,聽聞將軍離去,肝腸若焚,此來隻為送趙將軍最後一程。”
在旁眾人聞之悲然,孔明心中卻是吃了一驚。
要知道魏國都城遠在洛陽,距成都千裏之遙,坐最快的馬車也要半月之久,這管輅既然是魏國太史令,那趙將軍大去他是何時得知,又是如何從洛陽趕來的?傳言這管輅通星象知福禍,曾預言先帝落於白帝,難不成他早已知曉趙將軍將隕?那當真是神異非凡,就是不知他此次前來有何目的。
“來者是客,你既然已與趙將軍早有神交,那也算得上是朋友。“孔明邊說邊令人取來白布紮於管輅臂膀。
吊唁三日接下來便是入土為安,劉禪賜了大邑錦屏山為趙雲的魂歸之地,一路上眾人相扶相攜哭聲徹野,唯獨管輅一人雖麵沉悲痛,手中卻執了一根木棒在地上不停的勾劃,其他人沉於悲痛都沒有注意到,而孔明一直對管輅心有存疑,是以管輅的這番舉動都被孔明看了去。
因為禮數,葬禮隊伍是有序排列,孔明有心想放慢腳步,看看管輅在地上畫的什麽,卻又不能不尊禮數,迴頭看了好幾次管輅的動作,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便打消了念頭。
寒山意長在,又添豪傑塚。等眾人抬棺到達墓地時,幾個兵勇早已把墓葬挖好,因趙雲是北方人,所以墓坑是南北朝向,以應魂之寄往,但管輅卻以陰陽氣運為由,定說東西朝向方能蔭澤後世,隻因成都城就在東麵。子侄後輩們覺得此番有理,便又按東西朝向挖了墓穴,等祭禮完畢正要下棺時。
“等等!”
不知何時管輅已走到了墓穴旁,將手中的木棒插在土裏,對著趙雲的棺材拜了拜,又從懷中取出毛筆和一張紫色紙條,在上麵隨意勾勒了幾筆,轉頭對趙統等親屬道:
“趙將軍乃當今天下少有的英雄,死後不應受冥府餘厄之苦,這張清魄符可保佑趙將軍陰路暢行,早入輪迴。”說罷便將符紙呈給了趙統。
趙統接過符紙半信半疑,但這種迷信手段大都是種心意寄托,信則有不信則無,父親已去,信也無妨。
“感謝管先生一片好意,不知這符紙如何使用?”
“隻需貼在棺木頭部即可。”管輅解釋道
棺木上油漆尚粘,趙統便將符紙貼在了頭部,在一片哭聲中,棺槨下葬掩土,墳起碑立,上書:蜀漢虎威將軍趙子龍墓。
墳塋剛起,頭頂便撥雲見日,管輅和孔明皆仰頭觀望,管輅似有所悟,仰頸發出一陣哈哈大笑,準備下山的眾人皆怒目而視,更有人責斥匹夫如此不懂禮數,唯有孔明一人眉頭微縮拈指掐算。
成都丞相府,一名士兵身背簡囊報門而入,口中唿著白氣大喊:“漢中捷報!”
丞相府正堂之中,一位羽扇綸巾,玉麵鳳眼的中年男子,正盤膝坐於案前執筆而書,卻見他麵有鬱色,每每停筆便自喟歎。
錦帛之上開端寫著三個大字《出師表》,中年男子便是蜀漢丞相諸葛孔明,與先主劉備自隆中相遇,至今已有二十餘載,奈何先主已去,曾經共事的謀臣帥將今也所剩無幾,而興複漢室的宏願仍未完成,每思及此,孔明便心中生鬱,充滿不甘。
“報丞相,漢中捷報,陰平,武都二郡已被我軍攻下。”
孔明起身一掃愁容,撫須笑道:“好,好,來人,將捷報成書宣於城中。”
安排事畢,孔明又親自去了蜀漢皇宮麵見後主劉禪。
聽聞丞相所報劉禪沒有高興的表情流露,盯著高高的穹頂發出一聲歎息。
“相父可知,為何我聽聞捷報卻無喜色?”
孔明近前一步道:“陛下是否還在為先主之事傷懷?”
劉禪輕輕搖頭,“相父與先皇曾立隆中之誌,而今身已老態,壯誌未酬,卻仍為此嘔心力搏,實乃萬世之賢臣,可如今孫權稱帝,已成三國鼎立之局,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再對外出征實為不仁之舉啊!”
孔明聽聞劉禪此言眉頭緊鎖。
“可陛下要知道,就算我蜀國不求戰,魏吳二國兵強馬壯虎視眈眈,早晚也要攻我蜀地。”
劉禪擺手道“我蜀國據守巴蜀,土地肥沃,又有天險阻隔,若是休養生息,整治民生,定能福澤萬民,而連年征戰實乃勞民傷財之舉。況且自先帝和幾位叔伯離去,我軍氣勢也已大不如前,北伐之戰多有敗舉,而今形勢,還請相父你慎慮慎行啊。”
天色入暮,夜風幹冷,孔明披了棉袍在院中踱步,心中思索著白天劉禪所說的話。
其實劉禪的想法孔明也能理解,劉備已死,曾經的五虎上將也隻剩下趙子龍一人在家養老,將士之風確實大不如前,這可能也是輸多贏少的原因之一,可先帝自白帝托孤所留遺願更是不能違背,否則大去之後如何麵對。
孔明正自思忖間,突見夜空中一顆流星劃過,心中猛的咯噔一下,手中茶盞也掉落在地,鳳眼大睜口中喃喃自語:“將星傾墜,難道是。。。?”
宮中燈火闌珊,有宮人來報劉禪,言有急意:“稟告陛下,趙將軍快不行了,臨走前想見陛下一麵!”
“哪個趙將軍?”
“是虎威將軍趙子龍。”宮人解釋道
聽聞五虎上將的最後一員也將要離去,劉禪匆忙說道:“快快引路!”
宮人拱手道:“陛下稍等,外麵天寒,屬下去取披風。”
劉禪看了看外麵的夜色擺手道:“不必了,略有微寒,不要耽擱時間,現在就走!”
虎威將軍府內燈火通明,虎威將軍趙子龍白發蒼蒼臥於榻上,榻前眾人麵目淒然,聽聞劉禪已至,眾人趕忙出門迎接。
“趙將軍現況如何?”劉嬋急切問道。
大兒子趙統抹去眼角淚水哽咽道:“家父已在彌留之際。”
劉禪隨眾人來到趙雲榻前,隻見昔日的常勝將軍已然白發皚皚,雞皮凹目,又想到曾經長阪坡上,這位將軍一人一馬在萬軍從中救出自己,是何等氣概,可一世英名今終是要離己而去,不覺悲從中來,哽咽落淚。
趙雲昏沉中感覺到有人撫掌而握,緩緩睜開雙眼就見到滿臉淚容的劉禪,想起身拜見,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將軍,你曾多次救我性命,又為我蜀國立下過汗馬功勞,而今卻要離大家而去,我心中有萬般不舍啊!”劉嬋言道此處更是嚎啕大哭起來,受其感染,在旁眾人再也不能自已,頓時滿屋悲聲,燈火淒迷。
見眾人如此,趙雲用微弱的氣息勸慰道:“陛下不必如此,人終有一死,比起先帝和幾位兄長,老臣能夠壽終正寢,實乃萬般氣運,唯一放不下的,還是先帝遺願,本來有丞相輔佐,我自是不必擔心的,但陛下心存仁慈,不願征伐,這和丞相所執有所背衝,但老臣還是同意陛下的想法,休養生息,屯田養兵,方是為今大宜之道,等兵強馬壯,民生興旺,再興匡扶漢室之舉當有所成。”
一段話趙雲老將軍用了很長時間方才說完,眾人都靜靜傾聽,又見趙雲手臂顫巍從被中抽出,手中抓著一張紙封遞將過來。
“這是老臣勸慰丞相減少北伐的勸言,陛下可交由丞相。”
劉嬋接過紙封更發感佩:“先帝曾誇將軍仁義當先,有大臣局量,今方有深感,蜀國幸甚有將軍,天下幸甚有將軍!”
趙雲眯起雙眼,望向泛黃的層層帳幔,帳幔變成了青天白雲,變成了磐河邊殺聲震蕩的蘆葦,又變成了長阪橋前的焦灼悲唿。。。
恍惚間看到劉備騎著一匹白馬,旁邊又跟了一匹白馬,大聲喊道:子龍快來,今天天氣好,咱倆去隴上賽馬,這迴定要比比是我的的盧快,還是你的玉獅子快。
趙雲高興的想大聲喊句好,卻發現自己好似很久沒休息過了,累的隻剩下一絲氣力,隻好用微弱的聲音呢喃道:“主公。。。子龍。。。來了。”
眾人見到趙雲緩緩抬手隻輕輕念了句主公,雙眼一闔再也沒了聲息,便知是追隨先帝而去,頓時又是滿堂悲聲。
趙雲平生極少結交,也無知己好友,翌日前來為趙雲吊唁送行者,皆是後輩及朝中共事之人,正當眾人沉痛悼念之時,卻聽得靈堂之外悲聲傳來:“趙將軍,我來遲了!”
眾人望去,隻見一麵如冠玉,身著白裘的男子自門外匆匆而入,後又撲倒在靈柩前,埋頭嗚咽不止。
來人正是魏國太史令管輅。
管輅雖略有名聲,但在場眾人無一人識得,隻因這管輅每日裏隻愛鑽研星象術數,即便有所閑暇也隻有一個愛好,就是把酒鬥蛐蛐,別說是在蜀地,在魏國也無幾人見過。
眾人不識管輅,又見他一腔悲情正自酣暢釋放,便隻將詫異、好奇、不解的眼神都掃了過去。
孔明雖是在場資曆最深者,但他也隻聽說過管輅之名,並不識得忽然闖進來沉痛悲唿的人是誰,等管輅起身抹袖,孔明才走了過去。
“閣下可是趙將軍舊友?”
管輅揉了揉眼看向孔明拱手道:“你就是孔明先生吧,幸會!幸會!我乃魏國太史令管輅,與趙將軍神交已久,聽聞將軍離去,肝腸若焚,此來隻為送趙將軍最後一程。”
在旁眾人聞之悲然,孔明心中卻是吃了一驚。
要知道魏國都城遠在洛陽,距成都千裏之遙,坐最快的馬車也要半月之久,這管輅既然是魏國太史令,那趙將軍大去他是何時得知,又是如何從洛陽趕來的?傳言這管輅通星象知福禍,曾預言先帝落於白帝,難不成他早已知曉趙將軍將隕?那當真是神異非凡,就是不知他此次前來有何目的。
“來者是客,你既然已與趙將軍早有神交,那也算得上是朋友。“孔明邊說邊令人取來白布紮於管輅臂膀。
吊唁三日接下來便是入土為安,劉禪賜了大邑錦屏山為趙雲的魂歸之地,一路上眾人相扶相攜哭聲徹野,唯獨管輅一人雖麵沉悲痛,手中卻執了一根木棒在地上不停的勾劃,其他人沉於悲痛都沒有注意到,而孔明一直對管輅心有存疑,是以管輅的這番舉動都被孔明看了去。
因為禮數,葬禮隊伍是有序排列,孔明有心想放慢腳步,看看管輅在地上畫的什麽,卻又不能不尊禮數,迴頭看了好幾次管輅的動作,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便打消了念頭。
寒山意長在,又添豪傑塚。等眾人抬棺到達墓地時,幾個兵勇早已把墓葬挖好,因趙雲是北方人,所以墓坑是南北朝向,以應魂之寄往,但管輅卻以陰陽氣運為由,定說東西朝向方能蔭澤後世,隻因成都城就在東麵。子侄後輩們覺得此番有理,便又按東西朝向挖了墓穴,等祭禮完畢正要下棺時。
“等等!”
不知何時管輅已走到了墓穴旁,將手中的木棒插在土裏,對著趙雲的棺材拜了拜,又從懷中取出毛筆和一張紫色紙條,在上麵隨意勾勒了幾筆,轉頭對趙統等親屬道:
“趙將軍乃當今天下少有的英雄,死後不應受冥府餘厄之苦,這張清魄符可保佑趙將軍陰路暢行,早入輪迴。”說罷便將符紙呈給了趙統。
趙統接過符紙半信半疑,但這種迷信手段大都是種心意寄托,信則有不信則無,父親已去,信也無妨。
“感謝管先生一片好意,不知這符紙如何使用?”
“隻需貼在棺木頭部即可。”管輅解釋道
棺木上油漆尚粘,趙統便將符紙貼在了頭部,在一片哭聲中,棺槨下葬掩土,墳起碑立,上書:蜀漢虎威將軍趙子龍墓。
墳塋剛起,頭頂便撥雲見日,管輅和孔明皆仰頭觀望,管輅似有所悟,仰頸發出一陣哈哈大笑,準備下山的眾人皆怒目而視,更有人責斥匹夫如此不懂禮數,唯有孔明一人眉頭微縮拈指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