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過後,曹操的大本營已經破敗的不像樣子了。
黃忠等人並沒有搜索到夏侯淵的蹤跡,故而隻能帶著不甘心,隨著趙雲以及三萬青龍軍迴歸屯留縣。
迴歸之路,也不是那麽好走的,趙雲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在前方探路。
萬一打探到曹操軍的蹤跡,立即撤退。
雖然青龍軍很厲害,但也扛不住曹操軍此時的怒火啊。
當曹操帶領大軍小心謹慎的離開之後,韓成才鬆了一口氣。
這場戲,不好演啊!
雖然在後世的書上,曾經看到過諸葛亮唱的‘空城計’的這一段。
但輪到自身,還是十分緊張的。
城下可是六萬大軍在看著啊,萬一被誰看出了馬腳,城裏的這點兵馬還真不夠抵擋的。
與此同時,韓成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當時的處境。
但凡是有一點點辦法,也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啊。
這不是智力超群,這就是在玩命啊!
......
謀士,一方勢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作用,高於武將。
若把一方主公的手下勢力比作成一個人的話,謀士是‘大腦’;武將是‘四肢’;士兵是‘骨頭’;老百姓是‘肉’和‘血’。
筆下龍蛇走,胸中成錦繡。
兩方勢力的謀士的交鋒,就是兩方勢力麵對的最最危險的事情。
勇猛無敵的武將,也許能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經過一番身先士卒、浴血奮戰之後,也許會帶領士兵,獲得一場大戰的勝利。
而謀士卻不一樣,他們不需要衝鋒陷陣,但是他們一個計策的成功,就能造成數以千萬計的傷亡。
這一次大戰,趙雲等人燒了曹操的糧草,曹操不得不退兵。
對奮武軍來說,這是一場勝戰。
但這其中環環相扣的‘連環計’,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韓成,李儒,司馬懿三人的共同謀劃。
當然,李儒的付出占得比重大了一些。
李儒為司馬懿查漏補缺,韓成為李儒查漏補缺。
李儒是關鍵。
此次大戰的經過,也被後世的兵書列為經典的“連環計”的典範案例。
此戰的目的是為了讓曹操退兵,但司馬懿和李儒的意見不同。
當時,司馬懿提出的是通過‘誘敵深入’之計和‘內外夾擊’之計,讓曹操軍大敗,然後退兵。
找一身形和韓成十分相似之人,偽裝成韓成,假裝接受漢獻帝的命令,帶領一支人馬,直奔太原縣而去。
曹操等人收到韓成北去的消息之後,必然會以為在太原縣的婁圭成事了。
而屯留縣內,就會是曹操等人預想的‘群將無首’的樣子。
諸將間誰也不聽誰的調令,故而無法形成穩定的防禦線。
曹操軍則可借此機會,拿下屯留縣!
這是‘誘敵深入’之計。
待曹操軍攻城,奮武軍猛烈抵擋一番之後,便做一副不敵的樣子,讓一部分軍隊退出城去,但是在城內,留下了大量伏兵。
待曹操軍入城之後,城內的軍隊發動,城外的軍隊調過頭來,內外夾擊,將曹操軍殲滅在這屯留縣城內。
這是‘內外夾擊’之計。
司馬懿的這兩個計策,可謂說是不錯的連環計,對待一般的諸侯,大多數的時候都會成功的。
但對待擁有頂級謀士郭嘉和賈詡的曹操,就顯得有點稚嫩了。
讓三個智絕超群的‘家夥’中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於是乎,善於洞察人心的李儒便將司馬懿的計劃作了一番修改,然後加進了自己的想法,變成了‘誘敵深入’、‘拖延敵軍’、‘偷襲大營’三計。
對‘誘敵深入’之計是補充了兩點。
一,韓成不能立即出發,哪怕是偽裝的人,也不能立即出發。
因為韓成不僅是當朝大將軍,而且還是奮武軍的主將。
漢獻帝在韓成的心中,沒有奮武軍重要。
若韓成因為大義,不得不迴太原縣。
定然不會立即出發,最少要等一天以上。
而且為了安全起見,趁夜離去才是最保險的計劃。
二,將‘誘敵深入’之計強化一下,但需要黃忠以及‘天龍衛隊’的配合了。
需要他們憑著高超的箭術,隻放迴一個重傷的探馬;並將屯留縣周圍的所有的曹操軍的探馬,全部掃清。
放迴一個探馬的目的,是為了激起曹操的戰意。
為什麽會激起曹操的戰意呢?
原因正是郭嘉。
郭嘉此時僅僅隻有二十多歲。
這個時候的男人,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年輕氣盛的人,就會有一個特點—不服輸。
即使情況十分惡化,但還是想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搏一搏。
畢竟萬一成了呢?
說到這裏,韓成表示不同意。
畢竟在後世中,在韓成所知道的年輕人中,就有一群不一樣的人。
他們都有一個特別的特點—服輸。
他們的比賽,代表著國家。
但他們在每場比賽輸了之後,總是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不足之處’,然後在下一場比賽中,繼續輸。
然而對此,他們並沒有任何恥辱之心,反而沾沾自喜。
若有人對他們評頭論足,他們甚至能發出—‘你行你上’的言論。
故而韓成對著李儒問道:“文優,為什麽郭嘉一定會選擇反擊的方式呢?”
李儒麵色詫異,心道:“這用問?”
但想了一陣兒,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原因來解釋。
而一旁的司馬懿對著韓成說出了原因:“氣節!郭嘉的氣節決定著他必須要反擊。”
而將屯留縣周圍的所有的曹操軍的探馬全部掃清的目的,是為了下一步‘拖延敵軍’之計的實施。
李儒否定了司馬懿的‘內外夾擊’之計,改成了‘拖延敵軍’之計。
主要是因為曹操的疑心太重了,‘內外夾擊’之計定然不會奏效!
反而很容易被曹操利用,反過來將計就計,導致屯留縣真的淪陷。
既然‘內外夾擊’之計不能用了,但也不等白白的隻使用‘誘敵深入’之計啊。
若隻有‘誘敵深入’這孤零零的一計的話,那就不是算計曹操,而是算計韓成了。
至於李儒的‘拖延敵軍’之計和‘偷襲大營’之計,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屯留縣的奮武軍先抵擋一番,然後全數退出屯留縣,以屯留縣城內的百姓來拖住曹操軍。
然後趁著曹操的大軍在屯留縣之際,讓趙雲等人率領青龍軍,突襲曹操大本營。
分糧放俘虜,放火燒大營。
韓成聽後,立即表現出了自己絕對不同意的立場。
韓成的理由是:
“我們的奮武軍,是保護老百姓的,隻要有一個奮武軍的士兵在,就不會置百姓於險境而不顧。
拖延敵軍的目的是趁著曹操的大軍在屯留縣城之際,讓趙雲等人率領青龍軍,突襲曹操大本營。
分掉糧食,放火燒掉大本營。
若按照李儒的想法,就會置屯留縣的百姓於險境。
因為曹操在屯留縣內看到大本營處的大火,必然會惱羞成怒。
一怒之下的曹操,很有可能讓徐州的‘屠城’一幕再次上演。”
對於百姓的愛護之情,李儒是不如韓成的萬分之一的。
故而李儒才會想出這樣的計謀。
對李儒來講,隻要曹操能退兵,一個屯留縣的百姓算什麽?
當年諸侯討伐董卓,整個洛陽的百姓不是說丟棄就丟棄了。
無非是多一個罵名,但也無妨,習慣就好了!
故而在韓成說出自己的理由之後,李儒沉默不語。
好像在等待著韓成的‘高招’。
韓成呢,也確實沒讓李儒失望。
因為韓成看到了司馬懿,想出了一個非常巧妙地拖延敵軍的計策—‘空城計’。
這是陽謀,赤裸裸的陽謀!
你曹操不是懷疑我韓成埋伏你嗎?
無妨,我不裝了,我光明正大的埋伏你。
先是嘲諷你,讓你怒發衝冠,選擇攻城。
然後待郭嘉和賈詡阻止你之時,我把士兵們叫上來,讓大家都看看。
而且我還讓你摸不清我的虛實,想退兵,不甘心;想進攻,摸不清虛實之前不敢。
待你曹操摸清情況了,大本營沒有了。
李儒聽後,不由地稱讚一聲:“高啊!”
但這時,韓成對著李儒問道:“文優啊,我還有個疑問?
你的計策將郭嘉算計進去了,但沒算計賈詡啊!
賈詡可不是郭嘉這樣的年輕人啊。
他會看破我們的計劃的。”
李儒嘿嘿一笑,迴道:“賈詡啊,雖然能力超群,但在這個時候,不用算計他。
因為他這個人,有一個缺點,太能‘明哲保身’了。
他剛剛歸順曹操,就算他能看透我們的計劃,若曹操有反對的意見,他也絕對不會堅持的。對他來說,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韓成恍然大悟:一個能善始善終的謀士,怎能同時具備著‘銳氣’呢?
此連環計看似簡單,但需要謀算的地方很多。
不是一般勢力就能施展出來的。
在謀劃的其中,還有情報營的功勞。
若不是他們的打探,如何能算計年輕氣盛的郭嘉、‘明哲保身’的賈詡以及生性多疑的曹操。
謀士者,算人性格,謀人心思,缺一不可啊。
此戰最後的結果之所以是奮武軍的謀士的勝利,主要還是他們贏在奮武軍的消息靈通上,而非智力之勝。
黃忠等人並沒有搜索到夏侯淵的蹤跡,故而隻能帶著不甘心,隨著趙雲以及三萬青龍軍迴歸屯留縣。
迴歸之路,也不是那麽好走的,趙雲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在前方探路。
萬一打探到曹操軍的蹤跡,立即撤退。
雖然青龍軍很厲害,但也扛不住曹操軍此時的怒火啊。
當曹操帶領大軍小心謹慎的離開之後,韓成才鬆了一口氣。
這場戲,不好演啊!
雖然在後世的書上,曾經看到過諸葛亮唱的‘空城計’的這一段。
但輪到自身,還是十分緊張的。
城下可是六萬大軍在看著啊,萬一被誰看出了馬腳,城裏的這點兵馬還真不夠抵擋的。
與此同時,韓成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當時的處境。
但凡是有一點點辦法,也不敢冒這麽大的風險啊。
這不是智力超群,這就是在玩命啊!
......
謀士,一方勢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作用,高於武將。
若把一方主公的手下勢力比作成一個人的話,謀士是‘大腦’;武將是‘四肢’;士兵是‘骨頭’;老百姓是‘肉’和‘血’。
筆下龍蛇走,胸中成錦繡。
兩方勢力的謀士的交鋒,就是兩方勢力麵對的最最危險的事情。
勇猛無敵的武將,也許能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經過一番身先士卒、浴血奮戰之後,也許會帶領士兵,獲得一場大戰的勝利。
而謀士卻不一樣,他們不需要衝鋒陷陣,但是他們一個計策的成功,就能造成數以千萬計的傷亡。
這一次大戰,趙雲等人燒了曹操的糧草,曹操不得不退兵。
對奮武軍來說,這是一場勝戰。
但這其中環環相扣的‘連環計’,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韓成,李儒,司馬懿三人的共同謀劃。
當然,李儒的付出占得比重大了一些。
李儒為司馬懿查漏補缺,韓成為李儒查漏補缺。
李儒是關鍵。
此次大戰的經過,也被後世的兵書列為經典的“連環計”的典範案例。
此戰的目的是為了讓曹操退兵,但司馬懿和李儒的意見不同。
當時,司馬懿提出的是通過‘誘敵深入’之計和‘內外夾擊’之計,讓曹操軍大敗,然後退兵。
找一身形和韓成十分相似之人,偽裝成韓成,假裝接受漢獻帝的命令,帶領一支人馬,直奔太原縣而去。
曹操等人收到韓成北去的消息之後,必然會以為在太原縣的婁圭成事了。
而屯留縣內,就會是曹操等人預想的‘群將無首’的樣子。
諸將間誰也不聽誰的調令,故而無法形成穩定的防禦線。
曹操軍則可借此機會,拿下屯留縣!
這是‘誘敵深入’之計。
待曹操軍攻城,奮武軍猛烈抵擋一番之後,便做一副不敵的樣子,讓一部分軍隊退出城去,但是在城內,留下了大量伏兵。
待曹操軍入城之後,城內的軍隊發動,城外的軍隊調過頭來,內外夾擊,將曹操軍殲滅在這屯留縣城內。
這是‘內外夾擊’之計。
司馬懿的這兩個計策,可謂說是不錯的連環計,對待一般的諸侯,大多數的時候都會成功的。
但對待擁有頂級謀士郭嘉和賈詡的曹操,就顯得有點稚嫩了。
讓三個智絕超群的‘家夥’中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於是乎,善於洞察人心的李儒便將司馬懿的計劃作了一番修改,然後加進了自己的想法,變成了‘誘敵深入’、‘拖延敵軍’、‘偷襲大營’三計。
對‘誘敵深入’之計是補充了兩點。
一,韓成不能立即出發,哪怕是偽裝的人,也不能立即出發。
因為韓成不僅是當朝大將軍,而且還是奮武軍的主將。
漢獻帝在韓成的心中,沒有奮武軍重要。
若韓成因為大義,不得不迴太原縣。
定然不會立即出發,最少要等一天以上。
而且為了安全起見,趁夜離去才是最保險的計劃。
二,將‘誘敵深入’之計強化一下,但需要黃忠以及‘天龍衛隊’的配合了。
需要他們憑著高超的箭術,隻放迴一個重傷的探馬;並將屯留縣周圍的所有的曹操軍的探馬,全部掃清。
放迴一個探馬的目的,是為了激起曹操的戰意。
為什麽會激起曹操的戰意呢?
原因正是郭嘉。
郭嘉此時僅僅隻有二十多歲。
這個時候的男人,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年輕氣盛的人,就會有一個特點—不服輸。
即使情況十分惡化,但還是想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搏一搏。
畢竟萬一成了呢?
說到這裏,韓成表示不同意。
畢竟在後世中,在韓成所知道的年輕人中,就有一群不一樣的人。
他們都有一個特別的特點—服輸。
他們的比賽,代表著國家。
但他們在每場比賽輸了之後,總是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不足之處’,然後在下一場比賽中,繼續輸。
然而對此,他們並沒有任何恥辱之心,反而沾沾自喜。
若有人對他們評頭論足,他們甚至能發出—‘你行你上’的言論。
故而韓成對著李儒問道:“文優,為什麽郭嘉一定會選擇反擊的方式呢?”
李儒麵色詫異,心道:“這用問?”
但想了一陣兒,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原因來解釋。
而一旁的司馬懿對著韓成說出了原因:“氣節!郭嘉的氣節決定著他必須要反擊。”
而將屯留縣周圍的所有的曹操軍的探馬全部掃清的目的,是為了下一步‘拖延敵軍’之計的實施。
李儒否定了司馬懿的‘內外夾擊’之計,改成了‘拖延敵軍’之計。
主要是因為曹操的疑心太重了,‘內外夾擊’之計定然不會奏效!
反而很容易被曹操利用,反過來將計就計,導致屯留縣真的淪陷。
既然‘內外夾擊’之計不能用了,但也不等白白的隻使用‘誘敵深入’之計啊。
若隻有‘誘敵深入’這孤零零的一計的話,那就不是算計曹操,而是算計韓成了。
至於李儒的‘拖延敵軍’之計和‘偷襲大營’之計,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屯留縣的奮武軍先抵擋一番,然後全數退出屯留縣,以屯留縣城內的百姓來拖住曹操軍。
然後趁著曹操的大軍在屯留縣之際,讓趙雲等人率領青龍軍,突襲曹操大本營。
分糧放俘虜,放火燒大營。
韓成聽後,立即表現出了自己絕對不同意的立場。
韓成的理由是:
“我們的奮武軍,是保護老百姓的,隻要有一個奮武軍的士兵在,就不會置百姓於險境而不顧。
拖延敵軍的目的是趁著曹操的大軍在屯留縣城之際,讓趙雲等人率領青龍軍,突襲曹操大本營。
分掉糧食,放火燒掉大本營。
若按照李儒的想法,就會置屯留縣的百姓於險境。
因為曹操在屯留縣內看到大本營處的大火,必然會惱羞成怒。
一怒之下的曹操,很有可能讓徐州的‘屠城’一幕再次上演。”
對於百姓的愛護之情,李儒是不如韓成的萬分之一的。
故而李儒才會想出這樣的計謀。
對李儒來講,隻要曹操能退兵,一個屯留縣的百姓算什麽?
當年諸侯討伐董卓,整個洛陽的百姓不是說丟棄就丟棄了。
無非是多一個罵名,但也無妨,習慣就好了!
故而在韓成說出自己的理由之後,李儒沉默不語。
好像在等待著韓成的‘高招’。
韓成呢,也確實沒讓李儒失望。
因為韓成看到了司馬懿,想出了一個非常巧妙地拖延敵軍的計策—‘空城計’。
這是陽謀,赤裸裸的陽謀!
你曹操不是懷疑我韓成埋伏你嗎?
無妨,我不裝了,我光明正大的埋伏你。
先是嘲諷你,讓你怒發衝冠,選擇攻城。
然後待郭嘉和賈詡阻止你之時,我把士兵們叫上來,讓大家都看看。
而且我還讓你摸不清我的虛實,想退兵,不甘心;想進攻,摸不清虛實之前不敢。
待你曹操摸清情況了,大本營沒有了。
李儒聽後,不由地稱讚一聲:“高啊!”
但這時,韓成對著李儒問道:“文優啊,我還有個疑問?
你的計策將郭嘉算計進去了,但沒算計賈詡啊!
賈詡可不是郭嘉這樣的年輕人啊。
他會看破我們的計劃的。”
李儒嘿嘿一笑,迴道:“賈詡啊,雖然能力超群,但在這個時候,不用算計他。
因為他這個人,有一個缺點,太能‘明哲保身’了。
他剛剛歸順曹操,就算他能看透我們的計劃,若曹操有反對的意見,他也絕對不會堅持的。對他來說,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韓成恍然大悟:一個能善始善終的謀士,怎能同時具備著‘銳氣’呢?
此連環計看似簡單,但需要謀算的地方很多。
不是一般勢力就能施展出來的。
在謀劃的其中,還有情報營的功勞。
若不是他們的打探,如何能算計年輕氣盛的郭嘉、‘明哲保身’的賈詡以及生性多疑的曹操。
謀士者,算人性格,謀人心思,缺一不可啊。
此戰最後的結果之所以是奮武軍的謀士的勝利,主要還是他們贏在奮武軍的消息靈通上,而非智力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