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義就是為戰爭而生的人才,在兩軍交戰的戰場上,展露出相當厲害的排兵布陣,單憑此項,稱之為“北方第一將”也不為過。
除此之外,鞠義的練兵也是一絕。隻要是鞠義訓練出來的士兵,必是精兵。
此時逃亡的這將近一萬的冀州軍,就是跟從鞠義多年的士兵。
雖然在逃亡,但這將近一萬的冀州軍也都排著整齊的隊列,並時刻保持著陣型。
這種部隊就是精兵,精銳的原因隻有四個字—訓練有素。
一個訓練有素的部隊,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攻擊力。
雖然此時已經看不到身後的追兵了,但鞠義臉上的表情還是十分凝重。
因為鞠義知道,奮武軍的騎兵已經出現在桑幹縣城下了。
那麽在代縣布局的人,定然會在代郡與涿郡之間的官路上布下埋伏。
隻是這埋伏的人馬是什麽樣的士兵,鞠義無法確定。
也正是這未知的事,才讓身為“北方第一將”的鞠義麵色凝重。
若這埋伏的人馬是奮武軍的那群鐵甲兵在加上弓箭手的話,那麽鞠義就要栽在這裏了;
若這埋伏的人馬是奮武軍的騎兵,那麽鞠義就會有一線生機,因為他提前準備的‘先手’,就是為了對付騎兵的。
......
扶羅韓帶領的一萬利刃軍,在接近午時之時,便已經到達了代郡與涿郡之間的官路上。
尋了一處善於騎兵衝鋒的位置之後,便一邊派出探馬打探消息,一邊令士兵們在原地休息一番,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
未時三刻多一點,也就是現在的下午兩點鍾左右。
扶羅韓手下的探馬來報:“在我們西方的道路上,出現一支袁紹軍的人馬,距離此處大約二十餘裏。正朝著此處急速行軍,但其隊形十分整齊,不像是逃亡之軍。”
扶羅韓聽完探馬的話後,完全沒有在意其最後說的話。便立即對著手下的勇士們下令道:“全體士兵上馬,麵對袁紹軍出擊,踏陣!殺敵!”
畢竟在扶羅韓的印象中,騎兵對戰步兵,尤其是對戰逃亡的步兵,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逃亡的士兵在扶羅韓的眼中,就是一隻隻待宰殺的‘羔羊’,沒有一絲能反抗的餘地。
故而對韓成的這次安排十分滿意。
其實,韓成對奮武軍中的各軍大體上是有分配的。
尖刀軍主要負責破陣;利刃軍主要負責追殺。
這樣的分配方法是有其原因的。
尖刀軍是由南匈奴族組成的,和大漢朝征戰了許多年,故而彼此之間很熟悉。對戰之時,很快地便能攻破大漢朝的軍陣,故而用於破陣再好不過。
而利刃軍是由鮮卑族組成的,不是很熟悉大漢朝的軍陣,但其多年在草原上馳騁,騎術甚佳,特別適合追殺敵軍。
命令下達之後,利刃軍的勇士們便朝著鞠義的軍隊飛奔而去。
......
待鞠義率領大軍繼續向前行進三裏之後,便聽到了奮武軍騎兵的馬蹄聲。
鞠義的心瞬間安定了下來—是騎兵,自己的生機出現了。
便當即下達命令:“全軍列陣迎敵。弓箭手在前,長槍兵護住左右,刀盾兵斷後。”
命令下達之後,便能遠遠地看到了最前方的利刃軍的身影了。
鞠義的命令讓士兵們在心中十分詫異:“這是什麽軍陣?麵對騎兵,將弓箭手放在最前麵,這是要送死嗎?”
步兵麵對戰騎兵衝鋒的軍陣,一般都是長槍兵或者刀盾兵在前,弓箭手在後。
這樣做,即能保證弓箭手的有效輸出,又能保護弓箭手,是對騎兵的衝鋒,所做的最好的防禦陣型。
這些兵都是鞠義親自訓練的,用起來之時,如臂揮使。
雖然他們的心中十分詫異,但他們還是按照鞠義的命令,擺出這樣的不可思議的軍陣。
當兩軍之間的距離還有兩裏之時,扶羅韓便讓手下的鮮卑勇士們加快了速度,對敵陣發起衝鋒。
因為速度越快,衝勁越大,騎兵的殺傷力也就越大。
正在此時,兩軍之間的道路兩旁殺出一支三千人的軍隊。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正是鞠義的‘先手’—‘先登營’。
這支突然出現的士兵趴在鞠義軍陣前,用盾牌護住自己的要害。
當扶羅韓的騎兵衝到隻距離他們幾十步的地方之時,便高高的躍起,砍殺騎兵。同時,他們身後的弓箭手也迅速的發射弓箭。
這一幕,曾經在界橋之戰中出現過,叱吒北方多年的公孫瓚被打敗了。
扶羅韓的消息不靈通,並不知道這迴事,也不知道步兵如此用,也是可以砍殺騎兵的。
一時間,扶羅韓手下的騎兵傷亡近五百餘人,並且隨著戰爭的進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擴大。
戰爭進行到這裏,鞠義的臉上才露出一絲微笑—總算自己的‘先手’沒有白費。
扶羅韓見前方的騎兵剛一接觸便有這麽大的傷亡,心在滴血啊!
但扶羅韓咬了咬牙,相信憑著自己手下的勇士,隻要破開最前麵的這個軍陣,衝到弓箭手麵前,那麽此戰必勝。
然而,事情並不像扶羅韓想的這樣。
這三千‘先登營’士兵作戰勇猛,不懼死亡,生生的擋住了扶羅韓手下一萬利刃軍的衝擊,為後麵的弓箭手們創造了極佳的射擊機會。
利刃軍的傷亡還在不斷的增加擴大。
正在鞠義準備摘取勝利的果實的時候,身後的探馬來報:“稟告將軍,桑幹縣城下的騎兵追上來了,距離這裏還有八裏。”
鞠義心中大驚:“怎麽這麽快?自己丟棄的後軍即使四散而逃,騎兵將他們斬殺也需要一番功夫啊,也不會這麽快啊。”
便趕緊對著身邊這一萬士兵下令道:“全軍衝鋒,斬殺攔路的騎兵,朝著涿郡方城縣的方向迅速行軍。到了方城縣之後,我們才有一線生機。”
此令下達之後,鞠義軍便朝著利刃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攻。
一時間,勢如破竹,奪路而逃。
而利刃軍在此戰中的傷亡不下四千餘人,扶羅韓被鞠義好好的上了一課。
待趙雲和劉豹率領手下騎兵和扶羅韓的軍隊匯合之時,知道了利刃軍的傷亡,心中大恨:“要是我們的速度能在快一點就好了。”
於是乎,三人兵和一處,朝著鞠義軍迅速追去。
在距離方城縣還有十裏之處,奮武軍的這兩萬騎兵已經可以看到鞠義軍的後軍了。
追上他們,隻需要很短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僅夠步兵前進一裏路的。
趙雲毫不猶疑的下令道:“全軍隨我衝鋒。”
當奮武軍的騎兵看到鞠義軍的同時,鞠義軍也能看到奮武軍。
‘先登營’的首領是鞠義在涼州時期的親兵隊長—鞠演。
鞠演知道:若沒有人斷後,這一萬多的冀州軍誰也跑不了,必死無疑。
便主動對著鞠義說道:“將軍,你們先走,我率領‘先登營’斷後。”
這是一個有死無生的結局。
鞠義於心不忍,但這又是此時此刻最好的辦法。
鞠義隻好麵色痛苦的說道:“兄弟,多謝了。”然後率領大軍迅速的朝著方城縣的方向而去。
而這三千‘先登營’在原地停下,為身後的兄弟們行斷後之舉。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
這也許是‘先登營’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的聲音了。
僅僅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奮武軍的騎兵便和‘先登營’接觸在一起了。
沒有了弓箭手在身後的射殺,‘先登營’對抗騎兵也變得十分吃力了。
趙雲看後,心道:“壯哉!又是三千名敢於斷後的勇士。”
三千‘先登營’士兵在兩萬騎兵大軍的洪流中,就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幾個衝鋒後,便恢複了正常。
鞠義趁此時間,率領剩下的軍隊進入了方城縣。
此戰對於鞠義來說,先勝後敗。
......
幾日後,袁紹率領十五萬大軍到達了涿郡方城縣。
聽到鞠義訴說事情的經過,袁紹麵無愧色。
隻在鞠義訴說結束之後,說了一句:“鞠義將軍做的不錯,賞黃金一千兩,並封其為方城縣候。”
韓成率領眾人到達了桑幹縣。
聽到趙雲等人將戰況大體說了一遍,便對著三人說道:“三位將軍辛苦了,此戰斬殺並俘虜了袁紹軍一萬多人,其中還有精銳的‘先登營’,三位將軍功不可沒。
待戰爭的數據統計出來之後,必然會論功行賞。”
三人誠惶誠恐的迴道:“主公,謬讚了!”但內心十分歡喜。
袁紹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幽州大戰的開始。
鞠義的失敗,雖然損失了兩萬大軍,讓雙方的兵力比變成了十六萬比五萬五,但並不影響大局,隻是對士兵的士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若想士氣如虹,必須要在贏迴一場。
故而袁紹和眾謀士們再次聚在一起,研究如何贏一場的計劃策略。
經過一下午的商量,眾謀士達成統一的共識:“趁桑幹縣剛剛經曆大戰之際,由四位將軍率領四支大軍從四個方向不分主次的同時進攻。爭取早日拿下桑幹縣城。”
畢竟人馬多,就要打出人馬多的優勢,要不然,豈不是浪費這數量眾多的人馬?
除此之外,鞠義的練兵也是一絕。隻要是鞠義訓練出來的士兵,必是精兵。
此時逃亡的這將近一萬的冀州軍,就是跟從鞠義多年的士兵。
雖然在逃亡,但這將近一萬的冀州軍也都排著整齊的隊列,並時刻保持著陣型。
這種部隊就是精兵,精銳的原因隻有四個字—訓練有素。
一個訓練有素的部隊,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攻擊力。
雖然此時已經看不到身後的追兵了,但鞠義臉上的表情還是十分凝重。
因為鞠義知道,奮武軍的騎兵已經出現在桑幹縣城下了。
那麽在代縣布局的人,定然會在代郡與涿郡之間的官路上布下埋伏。
隻是這埋伏的人馬是什麽樣的士兵,鞠義無法確定。
也正是這未知的事,才讓身為“北方第一將”的鞠義麵色凝重。
若這埋伏的人馬是奮武軍的那群鐵甲兵在加上弓箭手的話,那麽鞠義就要栽在這裏了;
若這埋伏的人馬是奮武軍的騎兵,那麽鞠義就會有一線生機,因為他提前準備的‘先手’,就是為了對付騎兵的。
......
扶羅韓帶領的一萬利刃軍,在接近午時之時,便已經到達了代郡與涿郡之間的官路上。
尋了一處善於騎兵衝鋒的位置之後,便一邊派出探馬打探消息,一邊令士兵們在原地休息一番,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
未時三刻多一點,也就是現在的下午兩點鍾左右。
扶羅韓手下的探馬來報:“在我們西方的道路上,出現一支袁紹軍的人馬,距離此處大約二十餘裏。正朝著此處急速行軍,但其隊形十分整齊,不像是逃亡之軍。”
扶羅韓聽完探馬的話後,完全沒有在意其最後說的話。便立即對著手下的勇士們下令道:“全體士兵上馬,麵對袁紹軍出擊,踏陣!殺敵!”
畢竟在扶羅韓的印象中,騎兵對戰步兵,尤其是對戰逃亡的步兵,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逃亡的士兵在扶羅韓的眼中,就是一隻隻待宰殺的‘羔羊’,沒有一絲能反抗的餘地。
故而對韓成的這次安排十分滿意。
其實,韓成對奮武軍中的各軍大體上是有分配的。
尖刀軍主要負責破陣;利刃軍主要負責追殺。
這樣的分配方法是有其原因的。
尖刀軍是由南匈奴族組成的,和大漢朝征戰了許多年,故而彼此之間很熟悉。對戰之時,很快地便能攻破大漢朝的軍陣,故而用於破陣再好不過。
而利刃軍是由鮮卑族組成的,不是很熟悉大漢朝的軍陣,但其多年在草原上馳騁,騎術甚佳,特別適合追殺敵軍。
命令下達之後,利刃軍的勇士們便朝著鞠義的軍隊飛奔而去。
......
待鞠義率領大軍繼續向前行進三裏之後,便聽到了奮武軍騎兵的馬蹄聲。
鞠義的心瞬間安定了下來—是騎兵,自己的生機出現了。
便當即下達命令:“全軍列陣迎敵。弓箭手在前,長槍兵護住左右,刀盾兵斷後。”
命令下達之後,便能遠遠地看到了最前方的利刃軍的身影了。
鞠義的命令讓士兵們在心中十分詫異:“這是什麽軍陣?麵對騎兵,將弓箭手放在最前麵,這是要送死嗎?”
步兵麵對戰騎兵衝鋒的軍陣,一般都是長槍兵或者刀盾兵在前,弓箭手在後。
這樣做,即能保證弓箭手的有效輸出,又能保護弓箭手,是對騎兵的衝鋒,所做的最好的防禦陣型。
這些兵都是鞠義親自訓練的,用起來之時,如臂揮使。
雖然他們的心中十分詫異,但他們還是按照鞠義的命令,擺出這樣的不可思議的軍陣。
當兩軍之間的距離還有兩裏之時,扶羅韓便讓手下的鮮卑勇士們加快了速度,對敵陣發起衝鋒。
因為速度越快,衝勁越大,騎兵的殺傷力也就越大。
正在此時,兩軍之間的道路兩旁殺出一支三千人的軍隊。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正是鞠義的‘先手’—‘先登營’。
這支突然出現的士兵趴在鞠義軍陣前,用盾牌護住自己的要害。
當扶羅韓的騎兵衝到隻距離他們幾十步的地方之時,便高高的躍起,砍殺騎兵。同時,他們身後的弓箭手也迅速的發射弓箭。
這一幕,曾經在界橋之戰中出現過,叱吒北方多年的公孫瓚被打敗了。
扶羅韓的消息不靈通,並不知道這迴事,也不知道步兵如此用,也是可以砍殺騎兵的。
一時間,扶羅韓手下的騎兵傷亡近五百餘人,並且隨著戰爭的進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擴大。
戰爭進行到這裏,鞠義的臉上才露出一絲微笑—總算自己的‘先手’沒有白費。
扶羅韓見前方的騎兵剛一接觸便有這麽大的傷亡,心在滴血啊!
但扶羅韓咬了咬牙,相信憑著自己手下的勇士,隻要破開最前麵的這個軍陣,衝到弓箭手麵前,那麽此戰必勝。
然而,事情並不像扶羅韓想的這樣。
這三千‘先登營’士兵作戰勇猛,不懼死亡,生生的擋住了扶羅韓手下一萬利刃軍的衝擊,為後麵的弓箭手們創造了極佳的射擊機會。
利刃軍的傷亡還在不斷的增加擴大。
正在鞠義準備摘取勝利的果實的時候,身後的探馬來報:“稟告將軍,桑幹縣城下的騎兵追上來了,距離這裏還有八裏。”
鞠義心中大驚:“怎麽這麽快?自己丟棄的後軍即使四散而逃,騎兵將他們斬殺也需要一番功夫啊,也不會這麽快啊。”
便趕緊對著身邊這一萬士兵下令道:“全軍衝鋒,斬殺攔路的騎兵,朝著涿郡方城縣的方向迅速行軍。到了方城縣之後,我們才有一線生機。”
此令下達之後,鞠義軍便朝著利刃軍發起了猛烈的反攻。
一時間,勢如破竹,奪路而逃。
而利刃軍在此戰中的傷亡不下四千餘人,扶羅韓被鞠義好好的上了一課。
待趙雲和劉豹率領手下騎兵和扶羅韓的軍隊匯合之時,知道了利刃軍的傷亡,心中大恨:“要是我們的速度能在快一點就好了。”
於是乎,三人兵和一處,朝著鞠義軍迅速追去。
在距離方城縣還有十裏之處,奮武軍的這兩萬騎兵已經可以看到鞠義軍的後軍了。
追上他們,隻需要很短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僅夠步兵前進一裏路的。
趙雲毫不猶疑的下令道:“全軍隨我衝鋒。”
當奮武軍的騎兵看到鞠義軍的同時,鞠義軍也能看到奮武軍。
‘先登營’的首領是鞠義在涼州時期的親兵隊長—鞠演。
鞠演知道:若沒有人斷後,這一萬多的冀州軍誰也跑不了,必死無疑。
便主動對著鞠義說道:“將軍,你們先走,我率領‘先登營’斷後。”
這是一個有死無生的結局。
鞠義於心不忍,但這又是此時此刻最好的辦法。
鞠義隻好麵色痛苦的說道:“兄弟,多謝了。”然後率領大軍迅速的朝著方城縣的方向而去。
而這三千‘先登營’在原地停下,為身後的兄弟們行斷後之舉。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
這也許是‘先登營’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的聲音了。
僅僅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奮武軍的騎兵便和‘先登營’接觸在一起了。
沒有了弓箭手在身後的射殺,‘先登營’對抗騎兵也變得十分吃力了。
趙雲看後,心道:“壯哉!又是三千名敢於斷後的勇士。”
三千‘先登營’士兵在兩萬騎兵大軍的洪流中,就像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幾個衝鋒後,便恢複了正常。
鞠義趁此時間,率領剩下的軍隊進入了方城縣。
此戰對於鞠義來說,先勝後敗。
......
幾日後,袁紹率領十五萬大軍到達了涿郡方城縣。
聽到鞠義訴說事情的經過,袁紹麵無愧色。
隻在鞠義訴說結束之後,說了一句:“鞠義將軍做的不錯,賞黃金一千兩,並封其為方城縣候。”
韓成率領眾人到達了桑幹縣。
聽到趙雲等人將戰況大體說了一遍,便對著三人說道:“三位將軍辛苦了,此戰斬殺並俘虜了袁紹軍一萬多人,其中還有精銳的‘先登營’,三位將軍功不可沒。
待戰爭的數據統計出來之後,必然會論功行賞。”
三人誠惶誠恐的迴道:“主公,謬讚了!”但內心十分歡喜。
袁紹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幽州大戰的開始。
鞠義的失敗,雖然損失了兩萬大軍,讓雙方的兵力比變成了十六萬比五萬五,但並不影響大局,隻是對士兵的士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若想士氣如虹,必須要在贏迴一場。
故而袁紹和眾謀士們再次聚在一起,研究如何贏一場的計劃策略。
經過一下午的商量,眾謀士達成統一的共識:“趁桑幹縣剛剛經曆大戰之際,由四位將軍率領四支大軍從四個方向不分主次的同時進攻。爭取早日拿下桑幹縣城。”
畢竟人馬多,就要打出人馬多的優勢,要不然,豈不是浪費這數量眾多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