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的家族聚會舉行完後的第二天,
鄭元書房,鄭元對著一旁的三弟鄭讓說道:“三弟,我觀曹操,韓成皆非池中之物,然曹操雖然在汴水大敗,但已經名滿天下,投奔他的定有不少謀士猛將;
爭霸天下這種事情,沒有萬無一失的,我想讓你安排家族中的部分商人,對韓成可進行一些必要的幫助。
若曹操能成事,這些商人就不是我鄭家之人,是他們自己的私自行為;若韓成能成事,則這幾個商人就是我鄭家和韓成之間的連線。
這樣無論如何,我鄭家必然是最後的得利者。
至於袁紹公孫瓚孔融之流,我鄭家眾人可在其手下任職,為其效力。但必要時刻,為了家族利益,可犧牲一些。”
.....
徐榮帶領兵馬追逐曹操二十裏,快到酸棗時,見實在追不上曹操才罷休。
遂安排人馬迴滎陽城報信:讓滎陽城守軍李蒙帶著糧食輜重和自己一起趕去長安。
結果收到了滎陽城被冀州軍韓成占領的消息。
又見諸侯聯盟軍直奔滎陽城而來,時間緊迫,隻能放棄滎陽城,率領大軍直奔長安,追董卓去了。
......
聽到冀州軍韓成占領了滎陽城,盟主袁紹也沒什麽表情,隨便安排了一個諸侯駐守滎陽城,便下令大軍直奔洛陽而去。
迴到大帳中,對著郭圖大吼道:“你的計謀呢?”
郭圖知道袁紹的脾氣,隻能態度端正的說道:“是屬下考慮不周,請主公責罰。”
“算了,也不該你事,是韓成這個小子太滑頭。這次責罰先記著,下不為例。”
郭圖的計劃是派人將曹操及韓成追董卓的消息傳遞給滎陽的西涼軍,讓滎陽的西涼軍出兵,借他們之手斬殺曹操和韓成。
如果韓成和曹操逃了,就在鄴城造謠韓成投奔曹操,韓馥生性多謀無斷,定不會讓韓成再領軍,韓馥自斷一臂,方便袁紹以後取冀州,可謂是一石打兩鳥之計。
結果,韓成沒有和曹操兵合一處。曹操在汴水中了埋伏大敗,反而便宜了韓成,用計策騙出了滎陽城中守軍,以極低的代價占領了滎陽城,在聯盟中大大的露了一次臉。
不出一日,諸侯大軍開到洛陽城下,按照規定,各諸侯率軍進入洛陽,所得之物,各憑運氣。
是夜,江東軍孫堅的手下在皇宮的一個破井中,找到了一具宮女屍體,意外的發現了宮女屍體上的傳國玉璽。
第二日,孫堅便早早的告辭袁紹,迴江東去了。
結果,不知怎地,孫堅得傳國玉璽的消息在聯盟軍中飛速傳開,袁紹召孫堅迴來說明這件事,孫堅不聽,率軍直奔江東而去。
袁紹氣不過:傳國玉璽這種東西,不應是盟主才配擁有的,自己是盟主,孫堅卻不獻上來,完全沒把自己這個盟主放在眼中。竟然還敢私自占有,我問他要,他竟然還敢拒絕逃跑,是不知道我袁家的勢力有多大啊?哼,我得不到,你孫堅也休想得到。
遂昭告天下,孫堅得傳國玉璽之事,導致孫堅在荊州過江迴江東時,和荊州牧劉表開戰,被劉表手下黃祖射死。
......
另一麵,韓馥在洛陽沒有收獲什麽,便告別袁紹,早早的帶領冀州軍迴冀州了。
韓成因為立功,升任為奮武將軍,韓馥允許其統兵一萬五千,人馬不足可自主募兵,並駐守常山郡。
可別看這奮武將軍,雖然是個雜號將軍,但是意義非凡。
雜號將軍的稱號,主要跟隨其用途而設定,或以其所領部隊(如驍騎)命名,或因奉行的任務(如討寇)命名,甚至或因童謠,隨立名目。
奮武,意為用武力爭取,可見韓馥對武力的期望,以及對韓成的信任。
奮武將軍雖然比不上征西將軍,征東將軍這種朝廷冊封的正派將軍,但是雜號將軍也是將軍。將軍,就可開府,自立成軍,自設長史,司馬,從事等。
這是韓馥對韓成的一種獎賞,更是一種信任,或者說更是一種對韓氏家族的保護。
迴到自己軍營,眾人迎了上來,大家先是對韓成恭喜了一番:韓成智取滎陽城的功績,雖然沒昭告天下,但經過劉家之嘴,也在軍中大肆宣揚;再加上韓成被封奮武將軍,可自立成軍,軍中眾人皆可升職,遂軍中眾人皆大喜。
接下來,韓成進行一係列升職,將從滎陽帶迴來的一千五百俘虜打散,編入原來的軍中,再募兵三千餘人。並且將原來軍中的以及繳獲的,還有劉氏購買的馬匹,湊到一起,除去老馬,劣馬,傷馬,形成騎兵,共計兩千五百餘名,稱之為青龍營。
又升黃忠為校尉,選出軍中臂力超人,善於射箭者三千餘名,組成強弓營。審配任總幕僚,領導軍中所有從事。張郃,魏延皆升任為軍司馬,行校尉之權,統領剩餘人馬。另軍中表現優異者,升軍候,都伯不計。
另一方,袁紹因為是討伐董卓的盟主,在加上其“四世三公”的顯赫身世,不少世家大族派遣子弟爭相投奔,僅僅一個渤海郡,已承擔不起袁紹的野心,遂按照手下的計劃,圖謀天下之重資的冀州。
手下幕僚逢紀勸袁紹起兵攻打冀州,袁紹躊躇不絕,拿不定主意。
逢紀說道:”取冀州簡單,主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韓馥部將麴義持才驕狂,早就對韓馥不滿,可安排一能說善道者,令之反叛韓馥,我們與之結盟。取冀州後,以主公的聲名遠播,定可穩穩壓住並收服此人。
第二步,暗中與北平太守公孫瓚相約,讓他舉兵南襲冀州。事成之後,我們兩方平分冀州。
第三步,待公孫瓚大軍一動,韓馥必然驚慌失措,我們兵出渤海郡,再趁機派遣韓馥信任且能言善辯的人去和韓馥說明利害關係,不怕他不讓出冀州來。”
袁紹一聽,高興大唿道:“此計可行。”
遂下令手下能言善道者去往公孫瓚以及鞠義處遊說。
鄭元書房,鄭元對著一旁的三弟鄭讓說道:“三弟,我觀曹操,韓成皆非池中之物,然曹操雖然在汴水大敗,但已經名滿天下,投奔他的定有不少謀士猛將;
爭霸天下這種事情,沒有萬無一失的,我想讓你安排家族中的部分商人,對韓成可進行一些必要的幫助。
若曹操能成事,這些商人就不是我鄭家之人,是他們自己的私自行為;若韓成能成事,則這幾個商人就是我鄭家和韓成之間的連線。
這樣無論如何,我鄭家必然是最後的得利者。
至於袁紹公孫瓚孔融之流,我鄭家眾人可在其手下任職,為其效力。但必要時刻,為了家族利益,可犧牲一些。”
.....
徐榮帶領兵馬追逐曹操二十裏,快到酸棗時,見實在追不上曹操才罷休。
遂安排人馬迴滎陽城報信:讓滎陽城守軍李蒙帶著糧食輜重和自己一起趕去長安。
結果收到了滎陽城被冀州軍韓成占領的消息。
又見諸侯聯盟軍直奔滎陽城而來,時間緊迫,隻能放棄滎陽城,率領大軍直奔長安,追董卓去了。
......
聽到冀州軍韓成占領了滎陽城,盟主袁紹也沒什麽表情,隨便安排了一個諸侯駐守滎陽城,便下令大軍直奔洛陽而去。
迴到大帳中,對著郭圖大吼道:“你的計謀呢?”
郭圖知道袁紹的脾氣,隻能態度端正的說道:“是屬下考慮不周,請主公責罰。”
“算了,也不該你事,是韓成這個小子太滑頭。這次責罰先記著,下不為例。”
郭圖的計劃是派人將曹操及韓成追董卓的消息傳遞給滎陽的西涼軍,讓滎陽的西涼軍出兵,借他們之手斬殺曹操和韓成。
如果韓成和曹操逃了,就在鄴城造謠韓成投奔曹操,韓馥生性多謀無斷,定不會讓韓成再領軍,韓馥自斷一臂,方便袁紹以後取冀州,可謂是一石打兩鳥之計。
結果,韓成沒有和曹操兵合一處。曹操在汴水中了埋伏大敗,反而便宜了韓成,用計策騙出了滎陽城中守軍,以極低的代價占領了滎陽城,在聯盟中大大的露了一次臉。
不出一日,諸侯大軍開到洛陽城下,按照規定,各諸侯率軍進入洛陽,所得之物,各憑運氣。
是夜,江東軍孫堅的手下在皇宮的一個破井中,找到了一具宮女屍體,意外的發現了宮女屍體上的傳國玉璽。
第二日,孫堅便早早的告辭袁紹,迴江東去了。
結果,不知怎地,孫堅得傳國玉璽的消息在聯盟軍中飛速傳開,袁紹召孫堅迴來說明這件事,孫堅不聽,率軍直奔江東而去。
袁紹氣不過:傳國玉璽這種東西,不應是盟主才配擁有的,自己是盟主,孫堅卻不獻上來,完全沒把自己這個盟主放在眼中。竟然還敢私自占有,我問他要,他竟然還敢拒絕逃跑,是不知道我袁家的勢力有多大啊?哼,我得不到,你孫堅也休想得到。
遂昭告天下,孫堅得傳國玉璽之事,導致孫堅在荊州過江迴江東時,和荊州牧劉表開戰,被劉表手下黃祖射死。
......
另一麵,韓馥在洛陽沒有收獲什麽,便告別袁紹,早早的帶領冀州軍迴冀州了。
韓成因為立功,升任為奮武將軍,韓馥允許其統兵一萬五千,人馬不足可自主募兵,並駐守常山郡。
可別看這奮武將軍,雖然是個雜號將軍,但是意義非凡。
雜號將軍的稱號,主要跟隨其用途而設定,或以其所領部隊(如驍騎)命名,或因奉行的任務(如討寇)命名,甚至或因童謠,隨立名目。
奮武,意為用武力爭取,可見韓馥對武力的期望,以及對韓成的信任。
奮武將軍雖然比不上征西將軍,征東將軍這種朝廷冊封的正派將軍,但是雜號將軍也是將軍。將軍,就可開府,自立成軍,自設長史,司馬,從事等。
這是韓馥對韓成的一種獎賞,更是一種信任,或者說更是一種對韓氏家族的保護。
迴到自己軍營,眾人迎了上來,大家先是對韓成恭喜了一番:韓成智取滎陽城的功績,雖然沒昭告天下,但經過劉家之嘴,也在軍中大肆宣揚;再加上韓成被封奮武將軍,可自立成軍,軍中眾人皆可升職,遂軍中眾人皆大喜。
接下來,韓成進行一係列升職,將從滎陽帶迴來的一千五百俘虜打散,編入原來的軍中,再募兵三千餘人。並且將原來軍中的以及繳獲的,還有劉氏購買的馬匹,湊到一起,除去老馬,劣馬,傷馬,形成騎兵,共計兩千五百餘名,稱之為青龍營。
又升黃忠為校尉,選出軍中臂力超人,善於射箭者三千餘名,組成強弓營。審配任總幕僚,領導軍中所有從事。張郃,魏延皆升任為軍司馬,行校尉之權,統領剩餘人馬。另軍中表現優異者,升軍候,都伯不計。
另一方,袁紹因為是討伐董卓的盟主,在加上其“四世三公”的顯赫身世,不少世家大族派遣子弟爭相投奔,僅僅一個渤海郡,已承擔不起袁紹的野心,遂按照手下的計劃,圖謀天下之重資的冀州。
手下幕僚逢紀勸袁紹起兵攻打冀州,袁紹躊躇不絕,拿不定主意。
逢紀說道:”取冀州簡單,主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韓馥部將麴義持才驕狂,早就對韓馥不滿,可安排一能說善道者,令之反叛韓馥,我們與之結盟。取冀州後,以主公的聲名遠播,定可穩穩壓住並收服此人。
第二步,暗中與北平太守公孫瓚相約,讓他舉兵南襲冀州。事成之後,我們兩方平分冀州。
第三步,待公孫瓚大軍一動,韓馥必然驚慌失措,我們兵出渤海郡,再趁機派遣韓馥信任且能言善辯的人去和韓馥說明利害關係,不怕他不讓出冀州來。”
袁紹一聽,高興大唿道:“此計可行。”
遂下令手下能言善道者去往公孫瓚以及鞠義處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