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處宮門,四處都是耳目。
元琰詫異地挑了挑眉,手指下意識搓了搓。
霍雋深也驚訝道:“十一,有什麽我們不能聽的嗎?”
夏昕雅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哎呀,十一和五哥哥有悄悄話說,你跟我一車,走走走。”
九倉掀開了車簾,車內,元琰神色凝重地盯著她。
無憂抬眸望去,四目隔空相對。
親王規製的馬車高大而寬敞,她站在下方,一坐一站,像是隔了山海。
她看得出那雙桃花眼裏此刻布滿了疑惑,翻湧著諸多複雜的情緒,看得出有不讚同,似在無聲詢問你確定?
不愧是渾然天成的王者,隻是靜靜坐著,便散發著令人臣服的傲然。
不等元琰準許,無憂堅定而決然地點了下頭,“殿下,那我上車嘍。”
九倉一頭霧水,呆呆的等主子示意,九風生怕無憂後悔似的,立刻機靈地放下了杌凳。
無憂一腳踩上,望著那深不見底的黑眸忽然主動伸出了右手。
幽深深邃的眼眸震蕩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伸手。
為什麽偏偏是在他離開的時候?
偏偏在宮門口……
袖中的五指空攥了一下,猶豫片刻,還是起身,伸手接住了那隻白嫩小手。
終是舍不得讓那隻手落空。
生怕這一放,便再難牽住。
可他這一握,不知要給她帶來多少麻煩。
霍雋深一步三迴頭,陡然看見交握一起的兩隻手,腳下一頓,滿是驚愕。
剛要轉身,便被迴頭的夏昕雅薅拽衣袖,拖上車了。
上了車,無憂想要抽開手,微微動了動,方才頗顯猶豫的殿下反而不肯放了。
手腕稍稍用力,把她拽拉到身邊坐下。還未坐穩,那手又使壞地一拉,無憂一個趔趄,半個身子差點撲進他的懷裏。
“殿下!”
她羞惱地撐著他的胳膊,對上他灼熱又複雜的深眸,心如擂鼓,麵皮發熱,故作淡定地先移開了眼,緩緩坐正了。
馬車平穩啟動,這座位頗為舒服,鋪著一張厚厚的虎皮,憑感覺這虎皮下應當還鋪著軟墊。
明明是可以擺放長桌,可以躺平睡覺的寬敞之地,無憂此刻卻覺得好生擁擠,難以唿吸。
“上妝了?”
“嗯。”
這幾個月遠離風吹日曬,天生的雪膚漸漸養了迴來,毛躁發黃的頭發也養的烏黑柔亮,柔順地收在兩側。
英氣的嬌顏,隻薄撲一層脂粉,已明媚似陽,此刻多了三分羞澀,嫣紅的小嘴微微抿著。
“熬夜了?”
無憂本能地摸了摸小臉,抬眼問道:“很明顯嗎?”
望著那雙會吸人的靈動明眸,元琰的心怦怦直跳,輕笑著搓了搓她微微發涼的小手,強裝淡定:
“不是有話說嗎?怎麽不說話了?”
“您身體都養好了嗎?”
“不礙事。”
那便是沒養好,“路上顛簸,不可大意。”
“放心。”
元琰下意識捏了捏掌心的柔嫩,示意她不必擔心。
無憂壓下內心的悸動,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此行是殿下是自己要去的,還是君命不可違?”
“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主動請纓。”
濃淡相宜的遠山眉一皺,“我要聽您說。”
“是我主動的。”
無憂往外挪了挪屁股,偏轉過臉,盯著他:“您真的隻是緝倭寇嗎?”
“不然呢?”
“倭寇從太祖朝便存在了,花了大力氣清理,卻曆經三朝都沒能根除的勢力,必然是有極複雜的維係網。
肯定有通風報信的,很大可能內外勾結的、甚至官府也沆瀣一氣。
浙地,李氏,清白嗎?”
無憂知他時間寶貴,一鼓作氣,全說了出來。
深井般的幽眸刹那間波瀾壯闊,“你……”
聰明人他自小見得多了,聰明到這個份上的,委實少有。
烏漆明眸,不是想戳穿什麽,顯露聰明,換得什麽,滿眼都是在為他擔心。
壓下那一瞬的驚,如墨的凝重幻化成了一汪淺笑,閑著的手指刮了一下她眼下的黑青,“熬夜就是為了這個?”
無憂不滿地嘟囔一聲,“殿下!我在說正經事!”
“就憑你這番話,換一個人,今日是別想離開了。你這顆小腦袋是怎麽長的呀,何時想到的?”
“前日在郡主府聽說您去抗倭,我慌得很……想為您做些什麽。
也是巧了,我三嬸是浙地人,她有一些浙地的地方誌。”
無憂從懷中掏出一遝紙,“這些是我覺得或許有用的,那幾個地方的地貌民情,還有世家間的關係。”
元琰這才鬆開了她的手,無憂見他翻看,補充道:
“寫的有些潦草,您湊合看。”
厚厚的一疊,不是她慣常寫的隸書、楷書,也不是行雲流水的行書,是連筆頗多、稍顯雜亂的字跡,一眼便可看出下筆之人的心亂急躁。
自斷後路是為了給他送這個?
心頭說不出的柔暖,“摘要都這麽厚,這是看了多少本啊。”
“八十七卷。”
元琰驚訝又心疼,心頭的漣漪壯闊起波,太多無法言語的情緒沉在心頭拔河,動搖的無以複加。
“兩天八十七卷?你一直沒睡覺?”
“睡了,昨夜睡了。沒關係的,我看書還算快。”
暫時把紙壓放在一旁,抓起她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覺地摩挲著,“我會認真看的,以後不許這樣熬了。”
寫時沒想太多,後知後覺的羞澀上湧,無憂輕輕嗯了一聲。
揉搓著她的小涼手,緩緩說起跟誰都不會主動提的打算,“沒錯,都被你看穿了,督導抗倭是真,趁機徹查內外勾結,也是真。
李家推先帝上位的那筆債,父皇遲早會清算的。”
無憂心頭一顫,“那殿下此行豈不是自斷羽翼?”
元琰沒有細說自己的難處,歎了口氣,“是不是覺得我很冷酷?”
“才不會!倘若李氏不清白,殿下去查,至少不會加害,換一個人,說不定能給李氏挖出罄竹難書的罪證。
郡主一知半解,都知道抗倭是吃苦不討好的事,殿下是賭上自己的清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可是,殿下的苦心,您外祖家會理解嗎?”
元琰詫異地挑了挑眉,手指下意識搓了搓。
霍雋深也驚訝道:“十一,有什麽我們不能聽的嗎?”
夏昕雅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哎呀,十一和五哥哥有悄悄話說,你跟我一車,走走走。”
九倉掀開了車簾,車內,元琰神色凝重地盯著她。
無憂抬眸望去,四目隔空相對。
親王規製的馬車高大而寬敞,她站在下方,一坐一站,像是隔了山海。
她看得出那雙桃花眼裏此刻布滿了疑惑,翻湧著諸多複雜的情緒,看得出有不讚同,似在無聲詢問你確定?
不愧是渾然天成的王者,隻是靜靜坐著,便散發著令人臣服的傲然。
不等元琰準許,無憂堅定而決然地點了下頭,“殿下,那我上車嘍。”
九倉一頭霧水,呆呆的等主子示意,九風生怕無憂後悔似的,立刻機靈地放下了杌凳。
無憂一腳踩上,望著那深不見底的黑眸忽然主動伸出了右手。
幽深深邃的眼眸震蕩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伸手。
為什麽偏偏是在他離開的時候?
偏偏在宮門口……
袖中的五指空攥了一下,猶豫片刻,還是起身,伸手接住了那隻白嫩小手。
終是舍不得讓那隻手落空。
生怕這一放,便再難牽住。
可他這一握,不知要給她帶來多少麻煩。
霍雋深一步三迴頭,陡然看見交握一起的兩隻手,腳下一頓,滿是驚愕。
剛要轉身,便被迴頭的夏昕雅薅拽衣袖,拖上車了。
上了車,無憂想要抽開手,微微動了動,方才頗顯猶豫的殿下反而不肯放了。
手腕稍稍用力,把她拽拉到身邊坐下。還未坐穩,那手又使壞地一拉,無憂一個趔趄,半個身子差點撲進他的懷裏。
“殿下!”
她羞惱地撐著他的胳膊,對上他灼熱又複雜的深眸,心如擂鼓,麵皮發熱,故作淡定地先移開了眼,緩緩坐正了。
馬車平穩啟動,這座位頗為舒服,鋪著一張厚厚的虎皮,憑感覺這虎皮下應當還鋪著軟墊。
明明是可以擺放長桌,可以躺平睡覺的寬敞之地,無憂此刻卻覺得好生擁擠,難以唿吸。
“上妝了?”
“嗯。”
這幾個月遠離風吹日曬,天生的雪膚漸漸養了迴來,毛躁發黃的頭發也養的烏黑柔亮,柔順地收在兩側。
英氣的嬌顏,隻薄撲一層脂粉,已明媚似陽,此刻多了三分羞澀,嫣紅的小嘴微微抿著。
“熬夜了?”
無憂本能地摸了摸小臉,抬眼問道:“很明顯嗎?”
望著那雙會吸人的靈動明眸,元琰的心怦怦直跳,輕笑著搓了搓她微微發涼的小手,強裝淡定:
“不是有話說嗎?怎麽不說話了?”
“您身體都養好了嗎?”
“不礙事。”
那便是沒養好,“路上顛簸,不可大意。”
“放心。”
元琰下意識捏了捏掌心的柔嫩,示意她不必擔心。
無憂壓下內心的悸動,深吸一口氣,定了定心神:“此行是殿下是自己要去的,還是君命不可違?”
“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主動請纓。”
濃淡相宜的遠山眉一皺,“我要聽您說。”
“是我主動的。”
無憂往外挪了挪屁股,偏轉過臉,盯著他:“您真的隻是緝倭寇嗎?”
“不然呢?”
“倭寇從太祖朝便存在了,花了大力氣清理,卻曆經三朝都沒能根除的勢力,必然是有極複雜的維係網。
肯定有通風報信的,很大可能內外勾結的、甚至官府也沆瀣一氣。
浙地,李氏,清白嗎?”
無憂知他時間寶貴,一鼓作氣,全說了出來。
深井般的幽眸刹那間波瀾壯闊,“你……”
聰明人他自小見得多了,聰明到這個份上的,委實少有。
烏漆明眸,不是想戳穿什麽,顯露聰明,換得什麽,滿眼都是在為他擔心。
壓下那一瞬的驚,如墨的凝重幻化成了一汪淺笑,閑著的手指刮了一下她眼下的黑青,“熬夜就是為了這個?”
無憂不滿地嘟囔一聲,“殿下!我在說正經事!”
“就憑你這番話,換一個人,今日是別想離開了。你這顆小腦袋是怎麽長的呀,何時想到的?”
“前日在郡主府聽說您去抗倭,我慌得很……想為您做些什麽。
也是巧了,我三嬸是浙地人,她有一些浙地的地方誌。”
無憂從懷中掏出一遝紙,“這些是我覺得或許有用的,那幾個地方的地貌民情,還有世家間的關係。”
元琰這才鬆開了她的手,無憂見他翻看,補充道:
“寫的有些潦草,您湊合看。”
厚厚的一疊,不是她慣常寫的隸書、楷書,也不是行雲流水的行書,是連筆頗多、稍顯雜亂的字跡,一眼便可看出下筆之人的心亂急躁。
自斷後路是為了給他送這個?
心頭說不出的柔暖,“摘要都這麽厚,這是看了多少本啊。”
“八十七卷。”
元琰驚訝又心疼,心頭的漣漪壯闊起波,太多無法言語的情緒沉在心頭拔河,動搖的無以複加。
“兩天八十七卷?你一直沒睡覺?”
“睡了,昨夜睡了。沒關係的,我看書還算快。”
暫時把紙壓放在一旁,抓起她放在膝上的手,不自覺地摩挲著,“我會認真看的,以後不許這樣熬了。”
寫時沒想太多,後知後覺的羞澀上湧,無憂輕輕嗯了一聲。
揉搓著她的小涼手,緩緩說起跟誰都不會主動提的打算,“沒錯,都被你看穿了,督導抗倭是真,趁機徹查內外勾結,也是真。
李家推先帝上位的那筆債,父皇遲早會清算的。”
無憂心頭一顫,“那殿下此行豈不是自斷羽翼?”
元琰沒有細說自己的難處,歎了口氣,“是不是覺得我很冷酷?”
“才不會!倘若李氏不清白,殿下去查,至少不會加害,換一個人,說不定能給李氏挖出罄竹難書的罪證。
郡主一知半解,都知道抗倭是吃苦不討好的事,殿下是賭上自己的清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可是,殿下的苦心,您外祖家會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