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還未下車就感覺到了街上氣氛的變化,馬車剛拐入這條街,外麵就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她輕輕掀開簾子,不遠處果然烏泱泱一堆丫鬟婆子笑意盈盈地恭候著。
孟姨娘探頭望了望,嘴角不由上揚,難掩激動,“娘子,您瞧這陣仗排麵,都是來接您的。”
東宮若初也莞爾笑道,“無憂此番立了大功,給家裏掙足了麵子,應當如是。”
“來了來了!”
伴著陣陣興奮的唿喊聲,馬車緩緩停下。
她一露麵,就有小廝主動趴在地上,等她踩背。
幾個嬤嬤伸著手爭先恐後地想要攙扶無憂,個個喜逐顏開。
無憂彎腰出來,站定在馬車上,抬頭望著這個孟姨娘提了無數次的牌匾。
匾額之上,是太祖皇帝的禦筆朱砂,隻以書法看,太祖皇帝的字實在算不得好看。
可好看與否又有誰在意,這匾額就是最大的門麵,彰顯著國公府的底蘊。
視線緩緩下移,落在了那兩座威風八麵的石獅子上。
論雕工,比不上新貴府邸前栩栩如生的精刻,略顯粗獷。可這沒有過多修飾的古樸雕刻,自有一股老派深厚的莊嚴。
她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周圍人的心弦,眾人見她抬頭望,無不屏息以待,無人敢催。
她緩步走下,“為什麽放鞭炮?”
“老太君說,給姐兒接風,要聽個響才吉利。”
若是她迴府那日有這樣的待遇,那才算接風。出去不過八日,接哪門子的風,不過是炫耀給左鄰右舍看而已。
嬤嬤們見她麵上無喜色,趕緊說些讓她高興的事,“十一娘累了吧,老太君已經讓人把姐兒的東西都搬到芳菲園了。”
“芳菲園是咱府上風景最美的院子!”
“老爺親自在大堂等您歸來。”
“二爺三爺五爺都來給您接風了!”
無憂被簇擁著,所有人都興高采烈地說著高興事哄她開心,默契地給她空出一些空間,不至於碰到她受傷的手。
若初默默地跟在後麵,她還是第一次在國公府被這樣無視。
孟姨娘喜氣洋洋地跟著走,迴頭見若初似有落寞,怕她多想,欲扶著她走。
若初笑著搖了搖頭,默默挺直了脊背。
芳菲園曾是老太君唯一的掌上明珠四姐兒的住處。
那還是太宗朝時的事情,那一年四姐兒被太宗皇帝指給太子為正妃,也將國公府的輝煌榮耀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處。
自四娘子入主東宮,園子便被鎖了起來,已經二十多年不曾有人入住。
自仁明太子薨逝,國公府的恩寵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讓她搬進去芳菲園,對她的看重和期待不言而喻。
在大家族混飯吃的下人最會見風使舵,對她的態度也都熱絡恭敬到了極致。
一路走來,各種行禮迴避,無憂從未受過如此禮遇。
一家老小都在屋裏,連東宮禮都來了。
兩老端坐正前方,看到十一娘踏入小院,有些放鬆的軀幹坐直了一些。
男人坐一側,各房媳婦坐一側,各房的姐兒都在裏間候著,烏壓壓一堆人,搞得像三堂會審。
無憂舟車勞頓,一路顛簸,腰疼手疼。
掃了眼意料之中的大陣仗,無恐無喜,默默祈禱訓話趕緊結束。
“十一娘見過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三叔三嬸、四嬸、小叔小嬸。”
無憂聲音不大,淺淺福下身子行禮,便垂著眼眸站定,傷手壓在外麵放在腹前,看似恭敬地等著訓話。
她脊背挺直,不見半分瑟縮,儼然是最端莊的大家閨秀。
東宮禮到底是被太宗托孤做過顧命大臣的人,幾十載的官場沉浮,不怒自莊,自帶威嚴。
行宮之行,東宮無憂大放異彩,他雖未親眼瞧見,可逢人便聽誇讚,連太後都褒賞他孫女是個聰明的好苗子,稱讚他宣國公府教女有方。
這些突如其來的讚賞無異於平地驚雷,老太婆找了四個嬤嬤教她規矩,他略有耳聞。
在家眾人嫌,出門成英雄?
他難以置信,又受之有愧,他有太多想問的,又不知從哪兒說起。
那日感覺到這孩子對他看似柔順,實則不冷不熱的疏遠態度,又覺胸口發悶。
她救了貴妃,得了重賞!如此大的功勞,她竟是不言不語,分毫不漏,竟比他這個端了一輩子的老臣還沉得住氣。
其間疏離,東宮禮又如何不懂。
一時無人說話,長輩的威壓讓幾個做媳婦的都坐立不安。
東宮思玄這個親爹瞄著自個親爹愈發凝重的臉色,先開口挑錯,“說話有氣無力的,這才晌午,怎麽瞧著就萎靡不振了?”
“累的。”
“你說……”東宮思玄剛一開口,便被看不下去的老太君打斷。
“你這孩子,我們這些老骨頭還沒覺得累呢,你一個小丫頭知道什麽是累?”老太君輕斥了幾句,又堆著笑轉向東宮禮,“老爺,這孩子的規矩還在教,您擔著。”
東宮禮沒有挑禮,目光如炬地盯著無憂,“迴來的時候,怎麽沒說你同小侯爺和郡主一道讀書?”
“沒人問。”
皺紋滿布的老臉略顯不自在,也看出了無憂是誠心維持這個挑不出毛病又要氣人的調性,隻能自己找話問下去,“太後真把那塊從不離身的鳳凰玉佩賞給了你?”
“賞了玉佩,不知是否是祖父所說。”無憂一直保持著愛搭不理的淡然慵懶樣,不涼不熱的語調聽得滿堂微微冒火。
老太君忙追問,“給你的可是通體血紅的一塊玉?”
“好像是。”
老太君這般發問是想趁機炫耀她和太後相熟,被無憂的迴答淡淡潑了冷水,十分不悅。“什麽叫好像啊!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無憂言簡意賅,“孫女沒用過多少好東西,也沒見過貴物,萬一認錯了,豈不是鬧笑話?”
這麽重要的事,東宮禮早就打聽清楚了。老夫婦倆本就是明知故問,意在給小輩們看看他們與太後的交情,也意在強調玉佩的重要性。
都看出無憂不會配合了,互相使了個眼色,東宮禮斂起不悅,盡力擠出一個還算慈愛的笑容,“應該是了,太後隨身帶著的隻有那塊玉佩。玉佩呢?”
她輕輕掀開簾子,不遠處果然烏泱泱一堆丫鬟婆子笑意盈盈地恭候著。
孟姨娘探頭望了望,嘴角不由上揚,難掩激動,“娘子,您瞧這陣仗排麵,都是來接您的。”
東宮若初也莞爾笑道,“無憂此番立了大功,給家裏掙足了麵子,應當如是。”
“來了來了!”
伴著陣陣興奮的唿喊聲,馬車緩緩停下。
她一露麵,就有小廝主動趴在地上,等她踩背。
幾個嬤嬤伸著手爭先恐後地想要攙扶無憂,個個喜逐顏開。
無憂彎腰出來,站定在馬車上,抬頭望著這個孟姨娘提了無數次的牌匾。
匾額之上,是太祖皇帝的禦筆朱砂,隻以書法看,太祖皇帝的字實在算不得好看。
可好看與否又有誰在意,這匾額就是最大的門麵,彰顯著國公府的底蘊。
視線緩緩下移,落在了那兩座威風八麵的石獅子上。
論雕工,比不上新貴府邸前栩栩如生的精刻,略顯粗獷。可這沒有過多修飾的古樸雕刻,自有一股老派深厚的莊嚴。
她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周圍人的心弦,眾人見她抬頭望,無不屏息以待,無人敢催。
她緩步走下,“為什麽放鞭炮?”
“老太君說,給姐兒接風,要聽個響才吉利。”
若是她迴府那日有這樣的待遇,那才算接風。出去不過八日,接哪門子的風,不過是炫耀給左鄰右舍看而已。
嬤嬤們見她麵上無喜色,趕緊說些讓她高興的事,“十一娘累了吧,老太君已經讓人把姐兒的東西都搬到芳菲園了。”
“芳菲園是咱府上風景最美的院子!”
“老爺親自在大堂等您歸來。”
“二爺三爺五爺都來給您接風了!”
無憂被簇擁著,所有人都興高采烈地說著高興事哄她開心,默契地給她空出一些空間,不至於碰到她受傷的手。
若初默默地跟在後麵,她還是第一次在國公府被這樣無視。
孟姨娘喜氣洋洋地跟著走,迴頭見若初似有落寞,怕她多想,欲扶著她走。
若初笑著搖了搖頭,默默挺直了脊背。
芳菲園曾是老太君唯一的掌上明珠四姐兒的住處。
那還是太宗朝時的事情,那一年四姐兒被太宗皇帝指給太子為正妃,也將國公府的輝煌榮耀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處。
自四娘子入主東宮,園子便被鎖了起來,已經二十多年不曾有人入住。
自仁明太子薨逝,國公府的恩寵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讓她搬進去芳菲園,對她的看重和期待不言而喻。
在大家族混飯吃的下人最會見風使舵,對她的態度也都熱絡恭敬到了極致。
一路走來,各種行禮迴避,無憂從未受過如此禮遇。
一家老小都在屋裏,連東宮禮都來了。
兩老端坐正前方,看到十一娘踏入小院,有些放鬆的軀幹坐直了一些。
男人坐一側,各房媳婦坐一側,各房的姐兒都在裏間候著,烏壓壓一堆人,搞得像三堂會審。
無憂舟車勞頓,一路顛簸,腰疼手疼。
掃了眼意料之中的大陣仗,無恐無喜,默默祈禱訓話趕緊結束。
“十一娘見過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三叔三嬸、四嬸、小叔小嬸。”
無憂聲音不大,淺淺福下身子行禮,便垂著眼眸站定,傷手壓在外麵放在腹前,看似恭敬地等著訓話。
她脊背挺直,不見半分瑟縮,儼然是最端莊的大家閨秀。
東宮禮到底是被太宗托孤做過顧命大臣的人,幾十載的官場沉浮,不怒自莊,自帶威嚴。
行宮之行,東宮無憂大放異彩,他雖未親眼瞧見,可逢人便聽誇讚,連太後都褒賞他孫女是個聰明的好苗子,稱讚他宣國公府教女有方。
這些突如其來的讚賞無異於平地驚雷,老太婆找了四個嬤嬤教她規矩,他略有耳聞。
在家眾人嫌,出門成英雄?
他難以置信,又受之有愧,他有太多想問的,又不知從哪兒說起。
那日感覺到這孩子對他看似柔順,實則不冷不熱的疏遠態度,又覺胸口發悶。
她救了貴妃,得了重賞!如此大的功勞,她竟是不言不語,分毫不漏,竟比他這個端了一輩子的老臣還沉得住氣。
其間疏離,東宮禮又如何不懂。
一時無人說話,長輩的威壓讓幾個做媳婦的都坐立不安。
東宮思玄這個親爹瞄著自個親爹愈發凝重的臉色,先開口挑錯,“說話有氣無力的,這才晌午,怎麽瞧著就萎靡不振了?”
“累的。”
“你說……”東宮思玄剛一開口,便被看不下去的老太君打斷。
“你這孩子,我們這些老骨頭還沒覺得累呢,你一個小丫頭知道什麽是累?”老太君輕斥了幾句,又堆著笑轉向東宮禮,“老爺,這孩子的規矩還在教,您擔著。”
東宮禮沒有挑禮,目光如炬地盯著無憂,“迴來的時候,怎麽沒說你同小侯爺和郡主一道讀書?”
“沒人問。”
皺紋滿布的老臉略顯不自在,也看出了無憂是誠心維持這個挑不出毛病又要氣人的調性,隻能自己找話問下去,“太後真把那塊從不離身的鳳凰玉佩賞給了你?”
“賞了玉佩,不知是否是祖父所說。”無憂一直保持著愛搭不理的淡然慵懶樣,不涼不熱的語調聽得滿堂微微冒火。
老太君忙追問,“給你的可是通體血紅的一塊玉?”
“好像是。”
老太君這般發問是想趁機炫耀她和太後相熟,被無憂的迴答淡淡潑了冷水,十分不悅。“什麽叫好像啊!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無憂言簡意賅,“孫女沒用過多少好東西,也沒見過貴物,萬一認錯了,豈不是鬧笑話?”
這麽重要的事,東宮禮早就打聽清楚了。老夫婦倆本就是明知故問,意在給小輩們看看他們與太後的交情,也意在強調玉佩的重要性。
都看出無憂不會配合了,互相使了個眼色,東宮禮斂起不悅,盡力擠出一個還算慈愛的笑容,“應該是了,太後隨身帶著的隻有那塊玉佩。玉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