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細節,是在她倆離婚一年之後,我才陸陸續續知道的。
一開始的時候,我隻是聽見了媽媽對老龐無休止的謾罵;看見了媽媽一次又一次地把老龐推出門外。
我也曾試著阻攔過幾次,“有話好好說!”
卻都得到了媽媽相同的遷怒,“一邊待著去,沒你事!要不你跟著一起滾?”
為了哄他們,我還曾試著做過一頓飯。
排骨燉豆角,我的拿手菜。
媽媽卻說我的水放多了,豆角燉的都沒有“嚼頭”了。
雖然很久以前的“上一次”,她說的是,“你的水放的太少了,豆角都沒燉入味兒!”
麵對超難伺候的媽媽,我的積極性也再次遭受重擊。
做為媽媽的兒子,我自然非常憤怒於老龐的出軌與欺騙。
每當看見媽媽的傷心模樣,我都很想殺了這個“負心漢”!
但是,作為一個男人,我又很能理解老龐的行為與動機。
有哪個正常的人,會不需要一個宣泄負麵情緒的出口呢?
媽媽發泄工作壓力的方法,可以是罵我,或者是罵老龐。
那我們的呢?
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出軌。
一開始,我會相信,那是愛情。但後來,我也猜不透到底是什麽原因,老龐一直沒有對媽媽的諸多“無理”,選擇過“爆發”。
一次都沒有。
他倆鬧了沒多久,老龐便被媽媽態度堅決地掃地出門了。
雖然他偶爾還會迴來,以借口要帶我洗澡為名。
我已經是個半大小夥子了。老龐卻還用這個理由迴來,其實也挺幼稚的。
諷刺的是,媽媽每次都接受了他的幼稚。
更搞笑的是,搬到“豪宅”之後,因著地理的關係,老龐和當初的小龐一樣,都帶我去了那個隻接待“男賓”的洗浴中心。
而且,他倆也都會將我一個人丟在浴池玩水,然後自己去到包房裏,“逗留”很久。
我知道,老龐再也迴不去了。
同樣的,我也強烈地預感到,此刻我所“寄居”的這個“家”,又要散了。
在某個晚上,我曾專門為此事,與媽媽有過一次長談。
在我的那些,因為要擇機而變,所以記不清具體內容的發言裏,通篇都是對老龐的肯定。
無論他是懷有怎樣的目的,單從行為上來說,老龐對我媽媽的照顧,確實是無微不至的。
至少在他的麵前,我能夠看見,媽媽總可以活的像個孩子。
雖然,因為他的存在,我在媽媽的世界裏,常常顯得多餘。
可那又怎樣呢?
我本來就是多餘的。
孩子才不管勾心鬥角,隻要快樂的感受是真的,就好。
做一個可以被人費盡心思欺騙的人,又有何不妥?
在“唯物”的世界裏,人們還是希望可以“唯心”的活著。
所謂“活著”,不過是“受、想、行、識。”
“生命”的本質,不過是對抗死亡的過程。
在這個結果是必然的過程裏,還是要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好受一些才對。
真能做到“六根清淨”的,隻有死人。
當我與媽媽的那番談話,進入到一個隻能“沉默”的瓶頸時,老龐的敲門聲,突然“適時”的響起。
開門後,我見是他,便識相地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在那之前,與他簡短的四目相對間,我還分明感受到了,他對我投來的,名為“感激”的眼神。
原來,他在敲門之前,曾在“牆根”處“趴”了很久。
也就是說,我與媽媽的全部談話內容,他都聽了個一清二楚。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麽叫“隔牆有耳”。
更是第一次相信,原來真的會有偷聽別人說話的“卑鄙小人”。
我甚至有些後怕,如果我對於他的評價,沒有那麽多的中肯與讚賞的話,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呢?
因為他總會和別人提起這件事情,“我真的沒想到,孩子和‘緣’嘮了一個多小時,竟沒有說出我一個‘不’字!”
大家與媽媽反饋此事時,總會特意強調老龐說這句話時的神情。
“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當時的我,不禁十分好奇,一個偷聽別人說話長達一個小時時間的人,到底有什麽理由可“驕傲”的呢?
一開始,我還以為老龐是在誇我。
直到我越發的了解了“人性”以後,才終於明白,他其實是在借我之口,證明著自己曾經的付出。
那天晚上,他來待了沒多大一會兒,便再次被媽媽趕了出去。
媽媽始終過不去心裏那道坎,她說她覺得“惡心”。
下一次,我們三人的同框,是幾日後的一個早晨。我本來是背著書包,準備去上學的。
卻在開門時,再度發現了門口的老龐。
我將他迎了進來,自己卻沒有走出去。
媽媽躺在床上,他站在門口,我返身迴來,坐到了正對床尾的沙發上。
在這座“豪宅”裏,我的房間雖然縮小到了隻有八平米。但媽媽與老龐的房間,卻擴大到了足有八十平米!
我沒有理會媽媽對我關於“你為什麽還不快點死去上學?”的質問。
也沒有理會仍在門口站著,進退無據的老龐。
我坐在那裏,閉目凝神,平複著心中正不斷起伏的“波瀾”。
長久的壓抑,連日來的折磨,使我很想要快點結束這一切。
我特別想對媽媽說一句,“門口站著的這個人,你要是真不喜歡他了,麻煩你就不要讓他再來敲你家的門了好嗎?每次都讓我開門,待一會兒又給人攆走。然後下次來敲門,你還是讓我去開!到底是在折騰什麽呢?”
我更想對老龐說一句:“你他媽的要是真牛逼,你就別總被攆走!你倒是進來啊!在門口站著算什麽能耐啊?等著別人往裏請呢?”
我當然沒有這麽說。
但我還是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如果你們真的把我當成是這個家的一份子,並且還會考慮我的感受的話,我想說我才剛有了一個‘家’的感覺。不希望看著‘它’再次被人為的‘摧毀’,而我卻什麽都做不了。如果我能為你們做些什麽,挽迴這個‘家庭破裂’的結局,希望你們能夠想清楚,並且第一時間告訴我。讓我做什麽都可以,隻要你們說。”
一開始的時候,我隻是聽見了媽媽對老龐無休止的謾罵;看見了媽媽一次又一次地把老龐推出門外。
我也曾試著阻攔過幾次,“有話好好說!”
卻都得到了媽媽相同的遷怒,“一邊待著去,沒你事!要不你跟著一起滾?”
為了哄他們,我還曾試著做過一頓飯。
排骨燉豆角,我的拿手菜。
媽媽卻說我的水放多了,豆角燉的都沒有“嚼頭”了。
雖然很久以前的“上一次”,她說的是,“你的水放的太少了,豆角都沒燉入味兒!”
麵對超難伺候的媽媽,我的積極性也再次遭受重擊。
做為媽媽的兒子,我自然非常憤怒於老龐的出軌與欺騙。
每當看見媽媽的傷心模樣,我都很想殺了這個“負心漢”!
但是,作為一個男人,我又很能理解老龐的行為與動機。
有哪個正常的人,會不需要一個宣泄負麵情緒的出口呢?
媽媽發泄工作壓力的方法,可以是罵我,或者是罵老龐。
那我們的呢?
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出軌。
一開始,我會相信,那是愛情。但後來,我也猜不透到底是什麽原因,老龐一直沒有對媽媽的諸多“無理”,選擇過“爆發”。
一次都沒有。
他倆鬧了沒多久,老龐便被媽媽態度堅決地掃地出門了。
雖然他偶爾還會迴來,以借口要帶我洗澡為名。
我已經是個半大小夥子了。老龐卻還用這個理由迴來,其實也挺幼稚的。
諷刺的是,媽媽每次都接受了他的幼稚。
更搞笑的是,搬到“豪宅”之後,因著地理的關係,老龐和當初的小龐一樣,都帶我去了那個隻接待“男賓”的洗浴中心。
而且,他倆也都會將我一個人丟在浴池玩水,然後自己去到包房裏,“逗留”很久。
我知道,老龐再也迴不去了。
同樣的,我也強烈地預感到,此刻我所“寄居”的這個“家”,又要散了。
在某個晚上,我曾專門為此事,與媽媽有過一次長談。
在我的那些,因為要擇機而變,所以記不清具體內容的發言裏,通篇都是對老龐的肯定。
無論他是懷有怎樣的目的,單從行為上來說,老龐對我媽媽的照顧,確實是無微不至的。
至少在他的麵前,我能夠看見,媽媽總可以活的像個孩子。
雖然,因為他的存在,我在媽媽的世界裏,常常顯得多餘。
可那又怎樣呢?
我本來就是多餘的。
孩子才不管勾心鬥角,隻要快樂的感受是真的,就好。
做一個可以被人費盡心思欺騙的人,又有何不妥?
在“唯物”的世界裏,人們還是希望可以“唯心”的活著。
所謂“活著”,不過是“受、想、行、識。”
“生命”的本質,不過是對抗死亡的過程。
在這個結果是必然的過程裏,還是要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好受一些才對。
真能做到“六根清淨”的,隻有死人。
當我與媽媽的那番談話,進入到一個隻能“沉默”的瓶頸時,老龐的敲門聲,突然“適時”的響起。
開門後,我見是他,便識相地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在那之前,與他簡短的四目相對間,我還分明感受到了,他對我投來的,名為“感激”的眼神。
原來,他在敲門之前,曾在“牆根”處“趴”了很久。
也就是說,我與媽媽的全部談話內容,他都聽了個一清二楚。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麽叫“隔牆有耳”。
更是第一次相信,原來真的會有偷聽別人說話的“卑鄙小人”。
我甚至有些後怕,如果我對於他的評價,沒有那麽多的中肯與讚賞的話,又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呢?
因為他總會和別人提起這件事情,“我真的沒想到,孩子和‘緣’嘮了一個多小時,竟沒有說出我一個‘不’字!”
大家與媽媽反饋此事時,總會特意強調老龐說這句話時的神情。
“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當時的我,不禁十分好奇,一個偷聽別人說話長達一個小時時間的人,到底有什麽理由可“驕傲”的呢?
一開始,我還以為老龐是在誇我。
直到我越發的了解了“人性”以後,才終於明白,他其實是在借我之口,證明著自己曾經的付出。
那天晚上,他來待了沒多大一會兒,便再次被媽媽趕了出去。
媽媽始終過不去心裏那道坎,她說她覺得“惡心”。
下一次,我們三人的同框,是幾日後的一個早晨。我本來是背著書包,準備去上學的。
卻在開門時,再度發現了門口的老龐。
我將他迎了進來,自己卻沒有走出去。
媽媽躺在床上,他站在門口,我返身迴來,坐到了正對床尾的沙發上。
在這座“豪宅”裏,我的房間雖然縮小到了隻有八平米。但媽媽與老龐的房間,卻擴大到了足有八十平米!
我沒有理會媽媽對我關於“你為什麽還不快點死去上學?”的質問。
也沒有理會仍在門口站著,進退無據的老龐。
我坐在那裏,閉目凝神,平複著心中正不斷起伏的“波瀾”。
長久的壓抑,連日來的折磨,使我很想要快點結束這一切。
我特別想對媽媽說一句,“門口站著的這個人,你要是真不喜歡他了,麻煩你就不要讓他再來敲你家的門了好嗎?每次都讓我開門,待一會兒又給人攆走。然後下次來敲門,你還是讓我去開!到底是在折騰什麽呢?”
我更想對老龐說一句:“你他媽的要是真牛逼,你就別總被攆走!你倒是進來啊!在門口站著算什麽能耐啊?等著別人往裏請呢?”
我當然沒有這麽說。
但我還是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如果你們真的把我當成是這個家的一份子,並且還會考慮我的感受的話,我想說我才剛有了一個‘家’的感覺。不希望看著‘它’再次被人為的‘摧毀’,而我卻什麽都做不了。如果我能為你們做些什麽,挽迴這個‘家庭破裂’的結局,希望你們能夠想清楚,並且第一時間告訴我。讓我做什麽都可以,隻要你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