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檢查寶箱
穿越:我是老實農夫?你們想多了 作者:滿頭黑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晚在春香如八爪魚般緊緊抱住陳玉華酣睡中悄然消逝。
第二天的交易行會大廳內人頭攢動,交易櫃台牆壁上用於掛牌的區域被求購單占滿,不單是茶葉,其他貨物也為數眾多。
交易行會的官員應客商們的請求,允許他們私下商議交易價格,隻不過交易時必須有行會的執事在場辦理。
這個舉措能夠加快交易速度,也能解決因排隊而錯過最佳交易價格的弊端。
然而這個舉措並未發揮太大作用,隻因手裏有貨的人已沒幾人願意低價出售。
僅一個上午,茶葉求購價格相較於昨日最後的交易價格,總體已漲了一倍有餘。
就拿老蒲茶來說,到晌午交易行會下班時,求購價格已漲至一百四十三文每斤,卻是有價無市。
而金龜茶的價格更是誇張,求購價瘋漲至三十六兩每斤,都不帶小數點了,足足漲了將近兩倍,卻毫無交易量。
如今整個合水鎮碼頭的金龜茶大部分都在陳玉華手中,他不出貨,哪會有成交量?
這可把許多將目標瞄準金龜茶等高價值品種的人急壞了,高價值的品種才是賺錢的大頭。
金龜茶在大乾朝內的收購價格通常在十六兩銀子每斤左右,但合水鎮碼頭交易行會的曆史成交最高價卻達一百一十八兩每斤。
有那般高的利潤率,由不得那些手裏捏著巨額銀票的人不著急。
而低價位的茶葉相對而言利潤空間會低許多,賺錢靠的是量大,都是那些資金量少的人的目標。
畢竟海外客商不會和隻有小幾百斤低價品種茶的客商交易,那太費他們的精力。
陳玉華今天上午未曾出門,派了陳金奎改頭換麵去交易行會收集信息。
今天肯定並非最佳的出貨時機,他都懶得去,便將心思花在檢查東廂房那兩屋子的寶箱上。
陳玉華獨自一人反鎖在房間裏,用手電筒查看寶箱裏的物件。
經過將近一個時辰的檢查,他將所有箱子都查看了一遍,發現有四分之三的箱子裏裝的是銀錠,最大的重五十兩,也有其他規格的,總體應當超過十萬兩。
有八隻箱子裏裝的是金元寶,有五六千兩左右。大乾朝極為信奉佛教,因而金銀的兌換比例頗高,一般維持在 1:15 左右,這些金元寶差不多能折銀八九萬兩。
字畫占了六個大箱子,都是陳玉華不熟知之人的作品,他便略過不作評估。
有五個箱子裏裝的是珠寶,有比拇指還大且形狀極為圓潤的珍珠,肯定價值不菲,也有各色寶石,都被用金銀鑲嵌成各類首飾。陳玉華對此也無法估值,總歸是極為貴重,隻是不好拿出去變現。
最後剩下一個製作尤為精美的箱子,陳玉華原以為會是絕世寶物藏於其中,結果打開一看,頗感失望。
因為裏麵大多是地契,有良田好幾千畝,清陽縣的幾十個店鋪房契。這些對於當下的陳玉華而言,可謂一文不值。
他無法憑借手中的地契和房契前去接管那些田地和店鋪,否則就會與趙縣令的死有所關聯,隻能等過段時間,具備足夠實力後,再假借從他人手中購買的名義,去接管那些田地和店鋪。
而最後一份地契卻讓陳玉華陷入了兩難之境。
那份地契竟是陳氏宗族賣給趙縣令的鐵礦地契。
地契上並未標明是鐵礦,僅僅是一塊山地。
有了這份地契,陳玉華就能夠開采鐵礦。
陳玉華聽聞那處鐵礦自從崔氏的人被趕走後,至今一直無人開采。
那個趙縣令也隻是將地契收歸囊中後便不再理會,不知是何心思。
不過從鐵礦被荒廢這般長時間無人開采,陳玉華推測趙縣令未曾將鐵礦上報給陽江府府衙或者其他上級衙門。
陳玉華摸著下巴,思考著該如何處置這份地契。
“不如趁此次茶葉炒作分紅的機會,把鐵礦歸還給宗族,就說是他人用來抵貨款的。然後由宗族暗中開采鐵礦並加以冶煉。”
陳玉華仔細斟酌這個想法的可行性。
隻要朝廷不知這處鐵礦的存在,那麽這個想法便可行。
若是如此,出產的鐵再能夠煉成鋼鐵,日後必定能用得著。
也能夠煉成鋼筋,再建一個水泥廠,不但能夠掩蓋冶鐵,而且建房子就能夠用鋼筋混凝土了。
而煉鋼和燒水泥的工藝,陳玉華恰好在學習建築學的時候,都看過一些相關書籍,想要做到,應當不難。
想到煉鋼,陳玉華心頭頓時火熱起來。有了好鋼,是否能夠製造槍炮?
在土樓式的房屋上麵架起防禦大炮,再輔以各種槍械,又有隨身超市作為後勤保障,他還懼怕大乾朝嗎?
倘若真能實現這些構想,那最為重要的是要組建一支忠心於自己的軍隊。隻要有足夠的部下,似乎橫掃整個世界都不成問題。
隻是自己要這般做嗎?
陳玉華有些頭疼了。不過想想自己連建造一座莊園都受到所謂的規矩限製之事,他便有了決定。
他把鐵礦地契單獨取出,這份地契在他心目中,已變得比那兩個房間裏的所有東西都更為重要。
晌午時分,陳金奎歸來向陳玉華匯報,並提交了一個本子。
本子是工坊裏用於記錄各種原料數據的空本子,如今上麵詳細記錄了各種茶葉每個時段的求購價和交易量。
“師父,依我的觀察,您說的那個手裏拿著折扇的公子哥似乎要瘋了,金龜茶的求購價格提到三十六兩就是他們的人掛的牌,而且是有多少買多少。”陳金奎說著還嘖嘖稱歎,“可真有錢啊!不過他們也隻收到兩百斤。他似乎恨不得將所有銀子都換成茶葉,所有茶葉的最高求購價幾乎都是他們的人掛出的,我看他下午應當會更瘋狂。”
陳玉華一邊看著手中的本子,一邊點頭,心裏甚是歡喜。他發覺陳金奎是個收集和分析情報的好苗子。
“不錯!”陳玉華在陳金奎肩膀上拍了一下,抖了抖手中的本子,“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很不錯,有空時我教你一些更為簡便的記錄方法和分析方法。”
陳金奎不知師父為何要教自己記錄方法和分析方法,反正師父所教的都是好的,學著便是。
第二天的交易行會大廳內人頭攢動,交易櫃台牆壁上用於掛牌的區域被求購單占滿,不單是茶葉,其他貨物也為數眾多。
交易行會的官員應客商們的請求,允許他們私下商議交易價格,隻不過交易時必須有行會的執事在場辦理。
這個舉措能夠加快交易速度,也能解決因排隊而錯過最佳交易價格的弊端。
然而這個舉措並未發揮太大作用,隻因手裏有貨的人已沒幾人願意低價出售。
僅一個上午,茶葉求購價格相較於昨日最後的交易價格,總體已漲了一倍有餘。
就拿老蒲茶來說,到晌午交易行會下班時,求購價格已漲至一百四十三文每斤,卻是有價無市。
而金龜茶的價格更是誇張,求購價瘋漲至三十六兩每斤,都不帶小數點了,足足漲了將近兩倍,卻毫無交易量。
如今整個合水鎮碼頭的金龜茶大部分都在陳玉華手中,他不出貨,哪會有成交量?
這可把許多將目標瞄準金龜茶等高價值品種的人急壞了,高價值的品種才是賺錢的大頭。
金龜茶在大乾朝內的收購價格通常在十六兩銀子每斤左右,但合水鎮碼頭交易行會的曆史成交最高價卻達一百一十八兩每斤。
有那般高的利潤率,由不得那些手裏捏著巨額銀票的人不著急。
而低價位的茶葉相對而言利潤空間會低許多,賺錢靠的是量大,都是那些資金量少的人的目標。
畢竟海外客商不會和隻有小幾百斤低價品種茶的客商交易,那太費他們的精力。
陳玉華今天上午未曾出門,派了陳金奎改頭換麵去交易行會收集信息。
今天肯定並非最佳的出貨時機,他都懶得去,便將心思花在檢查東廂房那兩屋子的寶箱上。
陳玉華獨自一人反鎖在房間裏,用手電筒查看寶箱裏的物件。
經過將近一個時辰的檢查,他將所有箱子都查看了一遍,發現有四分之三的箱子裏裝的是銀錠,最大的重五十兩,也有其他規格的,總體應當超過十萬兩。
有八隻箱子裏裝的是金元寶,有五六千兩左右。大乾朝極為信奉佛教,因而金銀的兌換比例頗高,一般維持在 1:15 左右,這些金元寶差不多能折銀八九萬兩。
字畫占了六個大箱子,都是陳玉華不熟知之人的作品,他便略過不作評估。
有五個箱子裏裝的是珠寶,有比拇指還大且形狀極為圓潤的珍珠,肯定價值不菲,也有各色寶石,都被用金銀鑲嵌成各類首飾。陳玉華對此也無法估值,總歸是極為貴重,隻是不好拿出去變現。
最後剩下一個製作尤為精美的箱子,陳玉華原以為會是絕世寶物藏於其中,結果打開一看,頗感失望。
因為裏麵大多是地契,有良田好幾千畝,清陽縣的幾十個店鋪房契。這些對於當下的陳玉華而言,可謂一文不值。
他無法憑借手中的地契和房契前去接管那些田地和店鋪,否則就會與趙縣令的死有所關聯,隻能等過段時間,具備足夠實力後,再假借從他人手中購買的名義,去接管那些田地和店鋪。
而最後一份地契卻讓陳玉華陷入了兩難之境。
那份地契竟是陳氏宗族賣給趙縣令的鐵礦地契。
地契上並未標明是鐵礦,僅僅是一塊山地。
有了這份地契,陳玉華就能夠開采鐵礦。
陳玉華聽聞那處鐵礦自從崔氏的人被趕走後,至今一直無人開采。
那個趙縣令也隻是將地契收歸囊中後便不再理會,不知是何心思。
不過從鐵礦被荒廢這般長時間無人開采,陳玉華推測趙縣令未曾將鐵礦上報給陽江府府衙或者其他上級衙門。
陳玉華摸著下巴,思考著該如何處置這份地契。
“不如趁此次茶葉炒作分紅的機會,把鐵礦歸還給宗族,就說是他人用來抵貨款的。然後由宗族暗中開采鐵礦並加以冶煉。”
陳玉華仔細斟酌這個想法的可行性。
隻要朝廷不知這處鐵礦的存在,那麽這個想法便可行。
若是如此,出產的鐵再能夠煉成鋼鐵,日後必定能用得著。
也能夠煉成鋼筋,再建一個水泥廠,不但能夠掩蓋冶鐵,而且建房子就能夠用鋼筋混凝土了。
而煉鋼和燒水泥的工藝,陳玉華恰好在學習建築學的時候,都看過一些相關書籍,想要做到,應當不難。
想到煉鋼,陳玉華心頭頓時火熱起來。有了好鋼,是否能夠製造槍炮?
在土樓式的房屋上麵架起防禦大炮,再輔以各種槍械,又有隨身超市作為後勤保障,他還懼怕大乾朝嗎?
倘若真能實現這些構想,那最為重要的是要組建一支忠心於自己的軍隊。隻要有足夠的部下,似乎橫掃整個世界都不成問題。
隻是自己要這般做嗎?
陳玉華有些頭疼了。不過想想自己連建造一座莊園都受到所謂的規矩限製之事,他便有了決定。
他把鐵礦地契單獨取出,這份地契在他心目中,已變得比那兩個房間裏的所有東西都更為重要。
晌午時分,陳金奎歸來向陳玉華匯報,並提交了一個本子。
本子是工坊裏用於記錄各種原料數據的空本子,如今上麵詳細記錄了各種茶葉每個時段的求購價和交易量。
“師父,依我的觀察,您說的那個手裏拿著折扇的公子哥似乎要瘋了,金龜茶的求購價格提到三十六兩就是他們的人掛的牌,而且是有多少買多少。”陳金奎說著還嘖嘖稱歎,“可真有錢啊!不過他們也隻收到兩百斤。他似乎恨不得將所有銀子都換成茶葉,所有茶葉的最高求購價幾乎都是他們的人掛出的,我看他下午應當會更瘋狂。”
陳玉華一邊看著手中的本子,一邊點頭,心裏甚是歡喜。他發覺陳金奎是個收集和分析情報的好苗子。
“不錯!”陳玉華在陳金奎肩膀上拍了一下,抖了抖手中的本子,“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很不錯,有空時我教你一些更為簡便的記錄方法和分析方法。”
陳金奎不知師父為何要教自己記錄方法和分析方法,反正師父所教的都是好的,學著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