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雖然天地間萬籟俱寂,但兩萬人急速行軍的聲音,卻可聲傳百裏。


    馬蹄聲,鐵甲摩擦聲,紛雜的腳步聲,讓這個黎明,仿佛有低沉的驚雷滾過大地。


    雖已是早春二月,清晨的風還是寒涼刺骨。李信端坐馬上,看著麵前的大軍,急速向前行進。


    十日前,李信所部秦國東征北路大軍前軍,渡過黃河,以速進速戰的戰術,快速拿下離石。然後經由離石,翻過雞公山,直插晉中平原。


    李信雖然年輕,但承蒙君上賞識和王賁大哥親自提拔,直接被授命前軍前將。


    李信抬眼看了看東方已亮出一線的天際,把目光轉向不遠處的黑暗剪影的城池。


    作為快速突進的前軍,李信沒有讓北路主帥王賁失望。他迅速攻城奪地,接近太原時,他選擇繞開駐軍較多的晉陽,直取狼孟。


    從狼孟直插北部井陘關,再從井陘關突進至邯鄲的北方,這是一條秦趙大戰必爭之路。


    幾次戰役,在這條線路上,雙方勝負各半。桓齮曾以絕對兵力在這條戰線上,吃掉扈輒的十萬大軍;而李牧剛在去年,也是在這條戰線上,將秦軍十五萬大軍擊潰圍殲。


    但是李信的目標依然是要搶奪井陘關和這一條軍事戰略要線。


    眼前的城池不是很大,但卻堅固無比。狼孟三麵所臨深澗,隻有一麵向北的方向,可進可出。而正是這個u型向北的敞口,卻扼住了秦軍東進的咽喉。


    所以狼孟是李信必攻之地。


    李信的戰馬噴了個響鼻。他坐在馬上,扯了一下自己厚重的黑色披風,一身黑色重甲繃得他窄勁的腰身越發挺拔。黑色的頭盔上盔纓如墨,襯得年輕的小將俊美英武。


    他重甲的甲葉在晨光中,泛著森寒的漆黑金屬光澤,與同樣披著重甲的戰馬融為一體,仿佛一駕精致無比的攻擊戰車,蘊蓄著無盡的戰力。


    李信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大軍,將頭盔上的麵甲拉下來,遮住了下半張臉,隻露出狹長深邃的雙目,緊盯著隊伍行進的前方。


    他向前揮手,下命令道:“迅速進入戰鬥狀態。”


    旁邊的副將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將領,第一次跟隨這樣年輕的小將,心中不免盡是疑惑。


    “李將軍,我們難道不稍事休息?將士們已經連續趕路幾十裏。疲兵易敗。請李將軍三思。”


    李信在麵甲後輕笑了一聲,說道:“狼孟城裏的人也這麽想。但是你見過下山的猛虎還要歇個腳嗎?迅速攻城。”他下了最後的命令。


    當攻下狼孟的捷報傳到中軍大帳王賁的手中時,他身邊的蒙恬,作為此次北路大軍的右軍右帥,毫不驚訝自己這位好友的銳不可擋。


    一座小小的狼孟城恐怕連給李信做絆腳石的資格都沒有。


    王賁高興的拍了一下案幾,說道:“狼孟已破,全軍開拔,按計劃向前推進。”


    井陘關雖然易守難攻,但對於多次奪關搶隘的秦軍來說,攻破井陘關隻是時間的問題。


    李信大軍沿途並未做長時間的停留休整,一路邊戰邊攻,邊攻邊進,直撲井陘關。


    趙國邯鄲,武安君府邸。


    李牧清晨依然像往常一樣,練過一遍叱吒撼嶽槍,然後坐在庭院正中,仰頭看著頭頂越來越亮的天空。


    作為心神堅定的武將,他不想把時間花在猶疑困惑上。


    為什麽當整個朝廷都已得知,秦軍再次出動十五萬大軍從離石突進趙國邊境,開始了再一次的東征的時候,而他,這個作為前任抗秦主帥的上將軍,卻依然坐在武安君府邸的庭院裏,無所事事。


    如果放李牧去想這些朝廷中的細枝末節,實在讓他感到窒息難耐。他幹脆拋開腦中那如盤根錯節般的複雜因果關係,直接去思考這場戰役應當如何打。


    早有探馬來報,秦軍渡過黃河進入平原之後,分兵兩路。北路由王賁為主帥,直奔太原;南路由楊端和為主帥,正急速向邯鄲南撲來。


    兩路軍意圖明顯,無非是互為掎角之勢,南北夾擊的終極目標自然是邯鄲。


    李牧隨手從旁邊撿了個樹枝,在地上畫出了太行山大約的走向和幾條主要的河流,幾座主要的城池。然後他在兩個地方,重重地點了點。


    一個是邯鄲南,漳水南岸的鄴城;另一個依然是井陘關附近的幾座城池。


    他把目光放在井陘關右側不遠的一個手畫的略大些的圓圈上,那是井陘關附近屯兵最多的槁城。


    老將譚義在鎮守槁城。而且五天前,他已經把小女李落棠都尉派去了譚義手下。


    李牧再次抬頭望了望天空。那種窒息的感覺又一次襲來。周圍的高牆壓迫得他喘不上氣,他感覺身邊不斷流逝的時間就是趙國的生機和勝算。


    他深唿吸了一下,多麽希望能聞到北方草場的味道,那種自由馳騁的味道。但是現在,李牧沒有選擇,他隻能坐在這武安君府邸的庭院裏,默默的等待。


    老將譚義一夜未睡。早有探馬來報秦軍已經突破太原的狼孟縣直插向東北,目標必定是軍事必爭之地井陘關。


    這一宿譚義反複思量,但現在仍然在猶豫。如果按照李牧大將軍的方略,他應該按兵不動,守住槁城。可是,井陘關太重要了。


    井陘關鎮守人數不過幾千人,應當連秦軍的前軍都無法抵抗。


    天大亮的時候,譚義終於決定,親自帶八千人馬前去增援井陘關,而且要快,因為秦軍突擊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譚義點齊兵馬正要出發,就見都尉李落棠騎著她的快馬超光,衝了過來說道:“譚將軍,此時應堅守槁城,沒有上將軍命令不要出城。請將軍三思。”


    譚義冷靜的說道:“上將軍還被困在邯鄲城未接虎符。秦軍現還沒到,我需要親自增援布防,安排妥當了即刻返迴。否則等秦軍快速突破井陘關防線,可就晚了。”


    “可是……”,李落棠還要再勸,譚義一揮手,右手將馬鞍橋上掛著的長臂大刀摘了下來,輕輕向前一揮,已經帶領著八千人開拔了。


    李落棠沒有辦法,隻得帶領自己的親衛小隊迅速跟上,隨譚義將軍前往井陘關一線增援。


    可是譚義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低估了李信的速度。


    李信馬不停蹄,作為最快速反應的前軍,迅速突入了井陘,並以突擊戰的方式,用極快的速度拿下井陘關。後麵的幾個如土門關一樣的小關口,更不在話下。


    等到譚義的增援大軍趕到的時候,李信已經攻克了鹿泉,正在向番吾城發起進攻。


    李信得到探報有趙軍前來增援。他微偏過頭朝東南方望了一眼,細細的想了想。


    如果不及時迎戰,秦軍的前軍將會腹背受敵;或者如果待趙軍與番禺一線的趙國守軍會合,將會形成一條連接槁城的防線,阻礙秦軍大部隊的前進。


    所以李信當機立斷,親自帶領一萬人,直接迎戰趙軍的增援部隊。


    此時天光大亮,又是一個晴好的早春。晨風中,已經有了絲絲迴轉的春暖。那些幹枯的柳條已經變得嫩黃,眼看就是要發新芽的時節。


    譚義的大軍踏著依然還未返青的枯黃白草快速像井陘關方向行軍。突然就聽見前方鼓聲大動。再行進一裏路,就見遠處一片旌旗招展,秦軍整齊列隊擋在了前方。


    老將譚義心中一驚,果然還是晚了。他目光銳利的看向秦軍,推斷這應該就是秦軍的前軍。秦字大旗下,帥字旗上一個“李”字,在風中獵獵飄揚。


    聽說了,秦軍最年輕的小將,李信。“還是個乳臭味幹的娃娃吧?”譚義心想,撇了一下嘴角。他倒不是輕視敵帥,隻不過是更加自信於自己幾十年的沙場經驗。


    譚義迅速指揮趙軍調整隊形,前進的隊形改為防守加進攻的攻守陣型。最前麵是重甲戰車,後麵是弓箭手,兩側則是趙軍速度最快的騎兵大隊。


    李落棠立馬在老將譚義的身後,心中有隱隱的擔憂。果然秦軍趁我軍馳援未穩,在此堵截。而且顯然從戰力人數上,趙軍並不占上風。


    如此曠野作戰,雖然是在趙國的土地上,趙軍占有主場優勢,可仍然沒有絕對的勝算把握。


    李信從頭盔的麵甲上方看過去。趙軍軍陣嚴謹,正中間盾牌陣後麵一輛主戰車上,是一位須發已白的老將軍。李信在麵甲後麵發出了一聲輕笑。


    然後他一字一頓地命令道:“列隊迎敵。”


    秦軍最前方是重甲戰車,兩側是重甲騎兵。而他們的前帥李信卻是重盔重甲,一人獨騎立馬整個列陣的最前方,如同蓄勢待發的寶劍那劍尖上最鋒利的劍芒。


    他背部肌肉繃緊,腰板挺直,全身穩定下沉,慢慢的舉起了右手。當他的右手掌在空中猛的一握拳,戰鼓擂響了。


    秦軍的第一次衝鋒開始了。譚義也隨即發起了第一次衝鋒。


    趙軍和秦軍在開闊的平原上作戰,輕騎兵對上重騎兵顯然不占優勢,所以譚義指揮趙軍的輕騎兵,盡量繞開秦軍的重騎兵而殺向後方的步兵。


    但是秦軍的強弩實在太厲害了,壓製著趙軍無法快速前進。趙軍的弓箭射殺雖然密集,但殺傷力不及秦軍的強弩。兩番射殺下來,進攻中的優劣慢慢的顯現出來。


    秦軍鼓聲大振,而趙軍也旌旗搖動,喊殺震天。雙方連續發起進攻。衝鋒中一片混戰,趙軍的輕騎傷亡慘重。


    此時老將軍譚義隻身挺立在戰車上,兩眼變得通紅。他知道這樣打下去對趙軍不利,


    可是現在,已經沒有撤退的可能。平原上撤退與送死無異。


    所以他隻能推動己方戰團,不斷和秦軍做出硬碰硬的戰鬥。隻有將秦軍壓製住,令秦軍舉步不前,趙軍才有撤退,或者是迂迴與就近城池的趙軍會合的可能性。


    譚義滿臉凝重,握著長柄大刀的手,青筋暴露。他是去年在戰鬥中負了重傷,目前還未完全恢複。但老將的那種勢不可擋的威勢,卻從未消減過一分。


    一直立馬未動的李信微微眯起他深邃的雙眼。秦軍幾次衝鋒,都遭到趙軍的頑強抵抗,如此戰力消耗也是不小。


    李信將馬向前帶了一下。馬的前蹄在地上刨了兩下。旁邊的副將剛要喊“李將軍”,李信的這匹馬,已經毫無征兆地一躍而出,飛速加入了衝鋒的隊伍,向趙軍突進而去。


    身後的幾名副將完全沒料到,主帥身先士卒衝上了戰線,隻好匆忙催馬跟了上去。


    李信夾在秦軍的衝鋒隊伍中,一馬當先,越騎越快,重盔重甲宛如墨黑的箭簇向趙軍急射而出。


    譚義在高大戰車上,也已經看到了對方的主帥小將如離弦之箭般向己方衝來。他迅速指揮弓弩手,快速放箭。可是,箭雨的阻滯沒有湊效。


    李信在馬上撥打雕翎,竟極快地穿過了一片箭雨,突到了趙軍戰陣的近前。這時就見他從背後摘下彎弓,極其迅速的抽出三支箭,挽弓搭箭,以一個快到讓人無法反應的速度,連射了三箭。


    李信的眼睛鎖住了譚義。他的三箭全是取譚義的要害。一箭眉心、一箭咽喉,一箭胸膛。這三箭快如疾風,迅如閃電。


    皆因為他獨騎縱馬的衝鋒,已經大大縮短了射程距離,所以這三箭實在是太近、太快,勢不可擋。


    不過李信的三箭射得太過專注,沒有注意到的是,在譚義老將的身後,李落棠用極快的速度摘下彎弓,向李信迅速還擊,也射出了連珠三箭。


    李信射完箭之後,剛要撥馬掉頭,便聽到破空之聲向自己襲來。他心知不好,急速向馬鞍下藏去。


    幾支極快的雕翎箭仍然擦著他的身體,射了過來,其中一箭在他躲閃不及下,正中了他的大腿。三箭過後,又有箭雨飛來,李信迅速撥開飛箭,猛迴頭朝譚義望去。


    然後,他在麵甲後大喊了一聲:“成了!”因為他看到他射出的三箭中,有一箭正中了譚義的咽喉。那支羽箭透脖頸而出。


    老將軍譚義沒有倒。


    雖然那支箭擊穿脖頸時,鮮血瞬間噴湧。譚義老將軍用他的長柄大刀,柱住了戰車甲板,身形未倒。那一瞬間,譚義看見了漫天飛雪。


    他感覺咽喉的火辣辣如飲醇酒。隻有最烈的酒才能在縱馬草原時抵禦塞北草原的寒冷。


    雪大如席。碧草蒼穹。


    李落棠撲上前去扶住老將軍,隻聽得老將軍在咽喉中咕嚕幾聲,瞪著眼睛,已經是氣絕身亡了。


    李落棠悲憤不可名狀,抬眼瞪去,隻見那重甲的敵國小將,已經腿上帶著一隻雕翎箭返迴了陣營。


    李落棠和副將一起把譚義老將軍抬下戰車,然後她對副將說:“請繼續指揮戰鬥,不能後退,不然老將軍就白死了。”


    說完,她衝到幾步外戰鼓之前,一推趙國擂鼓的兵士,奪過鼓槌,開始咚咚的敲響了進攻的戰鼓。


    鼓聲震動著李落棠的心脈。她眼中噙淚,卻在盡力用眼中燃燒的怒火將眼淚蒸騰殆盡。緊咬下唇,李落棠努力穩住雙手,讓她從小就熟悉的勇往直前的鼓點更加堅定激昂。


    李信返迴秦軍軍陣,抬眼迴望,才注意到那射了自己一箭的竟然是個女將。他吩咐副官:“給我去查查,那個趙國的女將是誰。”


    雙方繼續激戰,直到李信得到準確消息,他派出的進攻番吾城的那部分部隊,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城門已破。


    李信這時才揮了揮手,鳴金收兵,迅速集中兵力進軍番吾。


    而此時趙國方麵傷亡慘重,繼續窮追猛打,已經是不可能。趙軍隻能清點戰場,迅速退迴了槁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蟄之寶蓋流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至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至酉並收藏龍蟄之寶蓋流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