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劉詢滿意的點點頭,轉過身來,看著霍光,道:“據報,月氏叛賊與羌胡合流,其數十五萬,猛攻令居!”
“北地騎士,已經馳援令居,大約明日下午便可以抵達令居外圍的障胡塞……”
障胡塞是漢軍在令居之後,所建立的一座軍塞,同時也可以看做是令居的保險。
此塞,距離令居大約三百裏,在後世的天祝縣境內,控扼著邊牆的另外一個要隘。
北地騎士若抵達此地,就差不多算是加入戰場了。
再加上,比北地騎士更早出發的隴右騎兵,令居一帶將會很快匯集大漢帝國曾經最強的兩支地方騎兵。
尤其是北地騎士們,那可是一直堪比後世歐陸中世紀的騎士階級的貴族地主。
有了這樣強大的援軍,隻要令居不失,那麽來犯的羌胡與月氏人,很快就要被漢軍的精銳圍毆了。
但,越是這樣,霍光就越擔心。
他想了想,小心的打好了腹稿後,道:“陛下,北地、隴右騎兵皆援令居,不知輪台方麵,貳師已經集結了多少兵力?”
上次廷議,劉詢和丞相劉屈氂就已經介紹過了都護鄭吉的戰略。
在令居,是堅守待援,依靠堅城,消耗羌胡,待援軍畢至,羌胡筋疲力盡,則精銳從兩翼包抄,直插黃河,斷其歸路,將羌胡與叛軍全數包圍在黃河以東,令居以西,烏鞘嶺以南的地區。
至於輪台方麵的戰略部署,則是以輪台為據點,吸引匈奴主力東犯後,漢軍趁機從玉門關、陽關進入樓蘭,循籍端水進入計示水流域,並張開兩翼,同時,居延漢軍出遮虜塞,走白龍堆,直指匈奴的天山北麓,吸引匈奴分兵後迅速南下,直趨尉黎、焉奢,斷輪台匈奴之後路。
同時,樓蘭方麵的漢軍則配合輪台守軍,對匈奴發起反擊。
爭取將匈奴主力盡可能的拖在輪台一帶,為居延漢軍的尉黎、焉奢攻勢創造有利戰機,並盡可能的讓匈奴人在輪台過冬。
這樣,隻需兩三個月,匈奴主力就要被凍死、餓死在輪台城一帶。
這個戰略部署,看上去確實很不錯。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輪台不能丟!
一旦輪台失守,匈奴主力就會被解放出來,那麽無論是從居延走白龍堆的漢軍,還是從樓蘭出籍端水的漢軍,都有可能被匈奴埋伏。
而匈奴人最擅長的就是埋伏了。
趙破奴匈河之敗,李廣利天山會戰先勝後敗,李陵兵團折戟浚稽山,全部是被埋伏後包圍的。
曆史上,李廣利兵團全軍覆沒,同樣是被埋伏包圍而慘遭殲滅!
西域地形也很適合打這種埋伏戰。
其山多,河多,湖泊多,地形複雜,山峽並立。
一個不小心,漢軍就可能會被狠狠咬一口。
劉詢聽著,卻是笑道:“卿擔心了?”
“愛卿不必多慮,都護鄭吉此番已經布置妥當,高闕軍和五原軍皆以馳援而去……河西四郡郡兵與民兵更是全部動員了起來,十餘萬大軍,兵分兩路,隻要輪台可以堅守半月,便大局已定!”
而匈奴人可以在半個月內拿下輪台嗎?
劉詢不認為!
他們連打個孤懸漠北的範夫人城都可能吃癟!
缺乏攻堅手段,隻能靠蟻附、挖牆根的方式,用人命來填堅城的溝壑。
別說半個月了,一個月匈奴人也動搖不了輪台的城牆!
更別提,戰前輪台就已經得到了加強。
霍光聽著,一下子就急了,趕忙道:“陛下,臣以為,都護鄭吉此刻當急速全力馳援輪台,不惜代價的將騎兵盡快支援過去!”
“不要去管天山北麓了……”
“因為臣以為,匈奴此番必會不惜代價,在最快速度攻陷輪台!”
劉詢一聽,樂了,要不是眼前之人乃是他的鷹楊將軍,剛剛打了漠北之戰迴來的大將,此刻他已經叫人趕人了。
即使如此,他也依然有些不開心,冷著臉問道:“卿何出此言?”
霍光趕忙解釋:“臣聽說,大鴻臚已經向陛下報告了,匈奴單於狐鹿姑曾任命其日逐王先賢憚為左賢王的事情?”
“嗯?”劉詢奇道:“怎麽了?”
“陛下有所不知……”霍光歎了口氣,道:“匈奴日逐王先賢憚,乃是匈奴故左賢王之子、匈奴故單於且鞮侯之弟,當初,句犁湖單於卒於軍中,且鞮侯遠在漠北,適時恰逢大雪,且鞮侯不能至,於是匈奴貴族以為且鞮侯病而不能至,於是乃擁立其弟為單於,其弟立數日,且鞮侯率兵至,兩軍對峙之際,其弟策馬出,退單於之位,以讓且鞮侯,且鞮侯大為感動,乃立誓曰:必令吾弟為單於,乃立之為左賢王……於是此人在匈奴,得美譽曰:漠北泰伯……”
劉詢聽著點點頭,這個故事他也聽說過,當初還感慨過:不料夷狄亦有忠信之人!
但事後就沒有怎麽關心了,狐鹿姑即位之初,他還曾問過大鴻臚:此乃匈奴泰伯乎?
得到的迴答是否定的,那位匈奴泰伯已死。
這讓劉詢唏噓不已,曾說過:“使其即位,朕或會遣使以賀!”
不管怎麽說,漢匈敵對歸敵對,但這種價值觀,這種禮讓兄弟的‘義行’,在如今乃是普世價值!
至少在漢家君臣眼裏如此。
霍光接著說道:“陛下,如今這位日逐王,便是當初那位泰伯的嫡子,初且鞮侯以天地之誓,必立左賢王,使左賢王薨,也必立其後,不料左賢王早亡,且鞮侯便撕毀承諾,立其子先賢憚為日逐王,以狐鹿姑為左賢王……更放其於西域,匈奴從此便陷入了內訌之中,再不複當初!”
“此曲沃代翼之故事也!”劉詢笑著做出了點評。
旋即他又嚴肅了起來,對於中國的正治家來說,他們最大最寶貴的遺產就是先賢留下來的史書與故事。
祖宗們,花了數千年時間,向子孫後代表演了各種稱王稱霸的細節與過程,又害怕子孫們不學好,於是又親自表演了種種作死的教程。
就差沒有手把手的教了。
雖然,偶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的感歎,但隻要能吸取曆史教訓,規避前人所犯的錯誤,哪怕是中庸之主,也可以中興國家。
劉詢自是立刻就明白了霍光的意思。
相比較曲沃代翼延綿六十七年,數代人的較量。
如今匈奴這不過十餘年的恩怨情仇,不足一提。
但……
現在,小宗卻已經有了克大宗的勢頭。
你問大宗會不會答應?
必然不會!
特別是那些與狐鹿姑走的密切的貴族們,怕是沒有一個人會同意並期待這位日逐王入主單於庭。
假如先賢憚強行登基,恐怕內戰立刻就要爆發!
故而,先賢憚必須先拿出成績來折服其內部的那些不服的家夥。
春秋時期,諸侯欲霸,要做什麽?
恆公尊王攘夷之後,基本上曆代霸主都得做個樣子,舉行諸侯盟會,對周劉詢表示尊崇,然後做做驅逐夷狄的事情。
匈奴人,大概率也會如此!
換而言之……
輪台在先賢憚眼裏,恐怕就不止是一個城市了。
它已經上升到了正治高度,是其能否順利即位的關鍵!
為了單於寶座,恐怕先賢憚沒有什麽不敢犧牲的!
醒悟到這一點,劉詢的臉色,刹那間就變了。
若匈奴人不惜代價,不惜犧牲,拿人命日夜不停的攻擊輪台,以輪台的城牆結構,恐怕撐不了多久的!
畢竟,輪台城隻是一個孤懸在外的飛地,一個漢軍安插在西域腹地的釘子。
雖然經營了十餘年,但終究隻是一個飛地。
在戰略地位上,遠不如居延、玉門、陽關,甚至比不上樓蘭。
在過去,輪台是可以放棄的。
所以,其城牆並沒有采用居延城的黃膠土夯土法,更別提像長安、太原這樣的磚石結構了。
它隻是一個簡單的夯土建築,用的是版築法。
城牆也不算很高,匈奴人隻要舍得死人,拿人命來填,死個一兩萬人,屍體就可以堆磊到一定高度了。
況且,匈奴也並不是完全不懂攻堅。
曆史上,他們曾多次攻陷漢軍要塞。
而且是經營百餘年的要塞!
雁門、太原、磐石都曾陷落過。
“立刻去叫尚書令來……”劉詢馬上就道,話音未落他就改口道:“不,馬上派人去通知少府卿,現在立刻派輕騎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晝夜不休,趕往玉門,通知車騎將軍,立刻援救輪台!”
現在整個棋局的關鍵,就在輪台了。
輪台的得失,關乎勝負。
若李廣利不馬上去救,可能來不及了。
馬上就有著宦官領命而去,劉詢卻是冷靜下來,看著霍光,道:“即使如此,朕恐怕也來不及了……”
從長安至玉門關,少說也有數千裏,過去,軍報從玉門傳到長安,最快的速度也花了五天。
一般情況下,這個速度需要八天。
八天……
八天後,恐怕就算劉德立刻出發,輪台那邊也來不及了。
而若輪台一失,鄭吉的部署,就將成為漢軍的一個大坑!
居延、玉門、陽關,三路大軍分成六路並進,任意一路都有可能落入匈奴人的陷阱!
想到這裏,劉詢就看著自己麵前的霍光,想了良久,終於問道:“卿認為誰可以去河西走一趟?”
“河西?”霍光搖了搖頭,道:“陛下,就算背生雙翅,也來不及啊!”
“況且,如今大戰當前,臣認為貿然派將進入河西,恐引軍心動搖……”
劉詢聽著,笑了一聲,心中對霍光的這個迴答無比滿意。
因為,他其實隻是在測試霍光而已。
他豈能想不到河西路遠,除非神仙,不然根本無法及時趕到!
而且,河西大軍素來在李廣利控製下,各部的校尉、都尉,基本都和李廣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若貿然空降一個帶著斧鉞的大將過去,恐怕仗還沒打,漢軍內部已然亂成了一鍋粥!
到時候,別說打贏匈奴了,自己不崩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卿有什麽好的意見嗎?”劉詢問道。
“臣愚以為,若輪台提前陷落,河西軍就該立刻撤兵!”霍光恭身說道:“慈不掌兵,壁虎尚且知道斷尾求生,何況人乎?”
“嗯……”劉詢沉思片刻,然後堅定的搖了搖頭,道:“卿所言雖然不錯,然則……”
“若匈奴奪我輪台,而朕與朝堂,坐視輪台軍民為匈奴所戮……”天子正色的看著霍光,以從未有過的鄭重神色道:“朕有何麵目,安坐宣室殿上,受天下萬國萬民尊崇?”
“自古天子者,敬天保民而已,天子之職,唯在敬天保民!”
“太宗訓曰: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君之所存,唯賴生民!若無萬民,天子不如夷狄一酋長也,此魏文侯之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老劉家在別的地方,或許很糟糕。
譬如小雞肚腸,譬如天性涼薄,譬如喜歡過河拆橋。
但在正治上,卻一直很清醒,姿態也素來擺的很高。
曆代天子詔書之中,提及次數和頻率最多的,就是‘民’,幾乎所有詔書,哪怕是任命大臣和冊封貴族的詔命裏,也能找到叮囑和訓誡其‘安民’‘保民’‘教民’的內容。
這是因為劉氏的法統,來源於高帝斬白蛇起義和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這是根,經過漢太宗劉恆的鞏固、發展以及先帝孝景皇帝的培植,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劉氏統治十三州的依據之一。
所以,無論如何,哪怕是吃虧,劉氏也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招牌。
就像當初,衛滿朝鮮挑釁,當時的天子孝武皇帝立刻勃然大怒,置匈奴於不顧,發動大軍滅之。
也如當年,大宛人自恃遠離漢疆,便殺辱漢使。
於是,貳師大軍跨越萬裏而伐之。
那些當初自鳴得意的大宛貴族和他們的國王的腦袋,紛紛被自己人割下來,送到了長安。
何況,還是與死敵世仇匈奴之間的戰爭?
退兵?不可能的!
對天子來說,這個事情,隻有
一個解決方案——加大力度!
他也隻會向都護鄭吉下達一個命令——加大力度!
無論如何,漢家軍人的血不能白流!
不管怎樣,匈奴人必須付出代價!
這就是他——大漢天子,漢太宗孝文皇帝的重重孫子,孝武皇帝的孫子,劉詢應該做的事
“除此之外,愛卿還有別的意見嗎?”劉詢淡淡的問著,語氣堅定,不容任何商量的餘地!
霍光聽著,卻是感慨萬千。
難怪其為後世文人所不喜,卻受到無數人追捧與崇拜。
就這份心氣,幾人能及?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漢以強武而威天下四百餘年,哪怕四分五裂,遍體鱗傷之時,也依然可以一州吊打天下夷狄。
即使滅亡,也是轟轟烈烈!
哪怕其亡兩千年,也依然在後人心裏留下了深刻印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後,霍光低頭道:“若是如此,那麽臣愚以為,都護鄭吉,決不可分兵!”
“居延、玉門、陽關及樓蘭兵,當匯為一體,先救輪台之圍,再論其他!”
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要給匈奴人機會!
盡可能打的保守一點。
在目前的局勢下,隻要漢軍抱團,一步一步推過去。
十餘萬大軍,組成一支拳頭,砸向匈奴的天山南麓,穩打穩紮,完全可以在救輪台之後,順勢攻入龜茲、尉黎,甚至深入到天山南麓之後富饒的吐魯番盆地。
反正,匈奴的主力,其王庭騎兵,根本不可能趕來。
而先賢憚所能依靠的,除了他的本部和別部主力外,就是西域仆從國的軍隊了。
這些仆從軍,戰鬥力且不談,戰鬥意誌和決心,恐怕是脆的和紙一樣。
事有不逮,就是望風而降。
所以,在霍光看來,都護鄭吉不需要那麽大胃口,隻需要集中主力於一路,橫推過去。
那麽,先賢憚的主力就不得不在天山南麓的龜茲與漢軍決戰。
至少,他們也不得不在龜茲與漢軍打一場。
這比起河西軍之前,那花裏胡哨的布置要靠譜的多了。
最起碼,不會有被匈奴人集中優勢兵力,在局部戰場包圍、消滅或者擊潰一支漢軍要強得多了。
就在劉詢同霍光商議對策時,黃歇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陛下,丞相,剛剛得到河西軍軍緊急奏報:輪台失陷!”霍光叩首道。
“啊!”劉詢聞言立刻起身。
霍光也是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怎會如此之快?”
從輪台至長安,一萬餘裏,快馬日夜不休,也要七八天之久。
換而言之,輪台的失陷至少是在八天之前。
差不多是霍光與劉詢離京的時間,稍微在心裏換算了一下,霍光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了?
這意味著,匈奴人可能隻花了三五天的功夫,就攻陷了輪台!
這簡直完全超出了世人對匈奴人的印象!
要知道,過去匈奴人攻城的技術是相當拙劣的。
哪怕其在全盛時期,多半也是靠著內應才拿下的那些堅城。
而輪台顯然是不可能存在什麽內應的。
換而言之,匈奴人掌握了攻城手段!
便聽霍光道:“奴婢聽說,匈奴以堅昆王李陵為帥,陵使西域諸國工匠作炮車數十具,又以龜茲、尉黎等國數萬人馬輪番攻城,輪台抵抗三日後,三麵城牆倒塌,再難為繼,輪台都尉李晟戰死,校尉任侃等率眾突圍,得脫者,不過兩千,餘者皆陷於城中!”
“李陵,這個華夏之叛徒!”劉詢瞪大了眼睛,像聽到神話了一般,但旋即他就低下頭來。
史記之中,太史公曾記錄了李陵不與漢軍為敵的故事。
然而,漢書之中卻記載了李陵率軍與漢大鴻臚商丘成的大軍對峙,並擊敗後者的記錄。
況且,作為穿越至這個時代的人,劉詢清楚,太史公在史記之中,對李陵是多有美化的。
旁的不說,史記之中,李陵兵敗之前,發現自己的軍隊裏有著隨軍的軍妓,於是認為就是這些女人的存在讓自己倒黴,於是全部殺掉的故事,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因為……
如今的漢軍,是攜帶女眷的!
特別是河西漢軍,都是帶著妻妾的!
河西的移民中,有許多都是奉命前去戍邊的軍人的後代!
而後世出土的漢簡,更是清晰無誤的表明了這些事實——漢軍,特別是邊軍,都是帶著家眷的!
不然,叫一群男人,在遠離家鄉數千裏之外的河西戍邊數年甚至十幾年。
除了基佬誰肯答應?誰又願意答應?
換而言之,李陵殺掉的那些女人,其實是漢軍的女眷。
即使退一萬步,那些女人真的是所謂的軍妓,李陵之前是不可能不知道她們的存在的。
軍隊裏帶著女人,而且是幾百甚至上千的女人,這麽顯眼的群體,李陵是瞎了還是聾了?
故而,其實,李陵的行為,真的很不男人,完全就是在甩鍋,甚至是在泄憤,將自己的失敗,推給一群什麽都不知道,原本需要他保護的弱女子。
之後的表現,更是印證了這一點——明明說好了,大家一起突圍,不成功就成仁。
更放出了大話:“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
感動的其他人稀裏嘩啦,跟著李陵一起拚死突圍。
李陵的副將韓延年更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與匈奴人戰到力竭而亡。
李陵呢?
單於騎兵之前,忽然就想通了,覺得不值得,很快就翻身下馬投降了單於。
隻是可憐當年跟隨他一起突圍的那數十名壯士,以及在浚稽山群山之中,追隨在他左右,不離不棄,死在深山與荒野之中的將士們。
想到這裏,霍光忍不住歎道:“李少卿啊李少卿,汝祖汝父,一世英名,將因汝而盡喪!”
</p>
劉詢滿意的點點頭,轉過身來,看著霍光,道:“據報,月氏叛賊與羌胡合流,其數十五萬,猛攻令居!”
“北地騎士,已經馳援令居,大約明日下午便可以抵達令居外圍的障胡塞……”
障胡塞是漢軍在令居之後,所建立的一座軍塞,同時也可以看做是令居的保險。
此塞,距離令居大約三百裏,在後世的天祝縣境內,控扼著邊牆的另外一個要隘。
北地騎士若抵達此地,就差不多算是加入戰場了。
再加上,比北地騎士更早出發的隴右騎兵,令居一帶將會很快匯集大漢帝國曾經最強的兩支地方騎兵。
尤其是北地騎士們,那可是一直堪比後世歐陸中世紀的騎士階級的貴族地主。
有了這樣強大的援軍,隻要令居不失,那麽來犯的羌胡與月氏人,很快就要被漢軍的精銳圍毆了。
但,越是這樣,霍光就越擔心。
他想了想,小心的打好了腹稿後,道:“陛下,北地、隴右騎兵皆援令居,不知輪台方麵,貳師已經集結了多少兵力?”
上次廷議,劉詢和丞相劉屈氂就已經介紹過了都護鄭吉的戰略。
在令居,是堅守待援,依靠堅城,消耗羌胡,待援軍畢至,羌胡筋疲力盡,則精銳從兩翼包抄,直插黃河,斷其歸路,將羌胡與叛軍全數包圍在黃河以東,令居以西,烏鞘嶺以南的地區。
至於輪台方麵的戰略部署,則是以輪台為據點,吸引匈奴主力東犯後,漢軍趁機從玉門關、陽關進入樓蘭,循籍端水進入計示水流域,並張開兩翼,同時,居延漢軍出遮虜塞,走白龍堆,直指匈奴的天山北麓,吸引匈奴分兵後迅速南下,直趨尉黎、焉奢,斷輪台匈奴之後路。
同時,樓蘭方麵的漢軍則配合輪台守軍,對匈奴發起反擊。
爭取將匈奴主力盡可能的拖在輪台一帶,為居延漢軍的尉黎、焉奢攻勢創造有利戰機,並盡可能的讓匈奴人在輪台過冬。
這樣,隻需兩三個月,匈奴主力就要被凍死、餓死在輪台城一帶。
這個戰略部署,看上去確實很不錯。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輪台不能丟!
一旦輪台失守,匈奴主力就會被解放出來,那麽無論是從居延走白龍堆的漢軍,還是從樓蘭出籍端水的漢軍,都有可能被匈奴埋伏。
而匈奴人最擅長的就是埋伏了。
趙破奴匈河之敗,李廣利天山會戰先勝後敗,李陵兵團折戟浚稽山,全部是被埋伏後包圍的。
曆史上,李廣利兵團全軍覆沒,同樣是被埋伏包圍而慘遭殲滅!
西域地形也很適合打這種埋伏戰。
其山多,河多,湖泊多,地形複雜,山峽並立。
一個不小心,漢軍就可能會被狠狠咬一口。
劉詢聽著,卻是笑道:“卿擔心了?”
“愛卿不必多慮,都護鄭吉此番已經布置妥當,高闕軍和五原軍皆以馳援而去……河西四郡郡兵與民兵更是全部動員了起來,十餘萬大軍,兵分兩路,隻要輪台可以堅守半月,便大局已定!”
而匈奴人可以在半個月內拿下輪台嗎?
劉詢不認為!
他們連打個孤懸漠北的範夫人城都可能吃癟!
缺乏攻堅手段,隻能靠蟻附、挖牆根的方式,用人命來填堅城的溝壑。
別說半個月了,一個月匈奴人也動搖不了輪台的城牆!
更別提,戰前輪台就已經得到了加強。
霍光聽著,一下子就急了,趕忙道:“陛下,臣以為,都護鄭吉此刻當急速全力馳援輪台,不惜代價的將騎兵盡快支援過去!”
“不要去管天山北麓了……”
“因為臣以為,匈奴此番必會不惜代價,在最快速度攻陷輪台!”
劉詢一聽,樂了,要不是眼前之人乃是他的鷹楊將軍,剛剛打了漠北之戰迴來的大將,此刻他已經叫人趕人了。
即使如此,他也依然有些不開心,冷著臉問道:“卿何出此言?”
霍光趕忙解釋:“臣聽說,大鴻臚已經向陛下報告了,匈奴單於狐鹿姑曾任命其日逐王先賢憚為左賢王的事情?”
“嗯?”劉詢奇道:“怎麽了?”
“陛下有所不知……”霍光歎了口氣,道:“匈奴日逐王先賢憚,乃是匈奴故左賢王之子、匈奴故單於且鞮侯之弟,當初,句犁湖單於卒於軍中,且鞮侯遠在漠北,適時恰逢大雪,且鞮侯不能至,於是匈奴貴族以為且鞮侯病而不能至,於是乃擁立其弟為單於,其弟立數日,且鞮侯率兵至,兩軍對峙之際,其弟策馬出,退單於之位,以讓且鞮侯,且鞮侯大為感動,乃立誓曰:必令吾弟為單於,乃立之為左賢王……於是此人在匈奴,得美譽曰:漠北泰伯……”
劉詢聽著點點頭,這個故事他也聽說過,當初還感慨過:不料夷狄亦有忠信之人!
但事後就沒有怎麽關心了,狐鹿姑即位之初,他還曾問過大鴻臚:此乃匈奴泰伯乎?
得到的迴答是否定的,那位匈奴泰伯已死。
這讓劉詢唏噓不已,曾說過:“使其即位,朕或會遣使以賀!”
不管怎麽說,漢匈敵對歸敵對,但這種價值觀,這種禮讓兄弟的‘義行’,在如今乃是普世價值!
至少在漢家君臣眼裏如此。
霍光接著說道:“陛下,如今這位日逐王,便是當初那位泰伯的嫡子,初且鞮侯以天地之誓,必立左賢王,使左賢王薨,也必立其後,不料左賢王早亡,且鞮侯便撕毀承諾,立其子先賢憚為日逐王,以狐鹿姑為左賢王……更放其於西域,匈奴從此便陷入了內訌之中,再不複當初!”
“此曲沃代翼之故事也!”劉詢笑著做出了點評。
旋即他又嚴肅了起來,對於中國的正治家來說,他們最大最寶貴的遺產就是先賢留下來的史書與故事。
祖宗們,花了數千年時間,向子孫後代表演了各種稱王稱霸的細節與過程,又害怕子孫們不學好,於是又親自表演了種種作死的教程。
就差沒有手把手的教了。
雖然,偶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的感歎,但隻要能吸取曆史教訓,規避前人所犯的錯誤,哪怕是中庸之主,也可以中興國家。
劉詢自是立刻就明白了霍光的意思。
相比較曲沃代翼延綿六十七年,數代人的較量。
如今匈奴這不過十餘年的恩怨情仇,不足一提。
但……
現在,小宗卻已經有了克大宗的勢頭。
你問大宗會不會答應?
必然不會!
特別是那些與狐鹿姑走的密切的貴族們,怕是沒有一個人會同意並期待這位日逐王入主單於庭。
假如先賢憚強行登基,恐怕內戰立刻就要爆發!
故而,先賢憚必須先拿出成績來折服其內部的那些不服的家夥。
春秋時期,諸侯欲霸,要做什麽?
恆公尊王攘夷之後,基本上曆代霸主都得做個樣子,舉行諸侯盟會,對周劉詢表示尊崇,然後做做驅逐夷狄的事情。
匈奴人,大概率也會如此!
換而言之……
輪台在先賢憚眼裏,恐怕就不止是一個城市了。
它已經上升到了正治高度,是其能否順利即位的關鍵!
為了單於寶座,恐怕先賢憚沒有什麽不敢犧牲的!
醒悟到這一點,劉詢的臉色,刹那間就變了。
若匈奴人不惜代價,不惜犧牲,拿人命日夜不停的攻擊輪台,以輪台的城牆結構,恐怕撐不了多久的!
畢竟,輪台城隻是一個孤懸在外的飛地,一個漢軍安插在西域腹地的釘子。
雖然經營了十餘年,但終究隻是一個飛地。
在戰略地位上,遠不如居延、玉門、陽關,甚至比不上樓蘭。
在過去,輪台是可以放棄的。
所以,其城牆並沒有采用居延城的黃膠土夯土法,更別提像長安、太原這樣的磚石結構了。
它隻是一個簡單的夯土建築,用的是版築法。
城牆也不算很高,匈奴人隻要舍得死人,拿人命來填,死個一兩萬人,屍體就可以堆磊到一定高度了。
況且,匈奴也並不是完全不懂攻堅。
曆史上,他們曾多次攻陷漢軍要塞。
而且是經營百餘年的要塞!
雁門、太原、磐石都曾陷落過。
“立刻去叫尚書令來……”劉詢馬上就道,話音未落他就改口道:“不,馬上派人去通知少府卿,現在立刻派輕騎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晝夜不休,趕往玉門,通知車騎將軍,立刻援救輪台!”
現在整個棋局的關鍵,就在輪台了。
輪台的得失,關乎勝負。
若李廣利不馬上去救,可能來不及了。
馬上就有著宦官領命而去,劉詢卻是冷靜下來,看著霍光,道:“即使如此,朕恐怕也來不及了……”
從長安至玉門關,少說也有數千裏,過去,軍報從玉門傳到長安,最快的速度也花了五天。
一般情況下,這個速度需要八天。
八天……
八天後,恐怕就算劉德立刻出發,輪台那邊也來不及了。
而若輪台一失,鄭吉的部署,就將成為漢軍的一個大坑!
居延、玉門、陽關,三路大軍分成六路並進,任意一路都有可能落入匈奴人的陷阱!
想到這裏,劉詢就看著自己麵前的霍光,想了良久,終於問道:“卿認為誰可以去河西走一趟?”
“河西?”霍光搖了搖頭,道:“陛下,就算背生雙翅,也來不及啊!”
“況且,如今大戰當前,臣認為貿然派將進入河西,恐引軍心動搖……”
劉詢聽著,笑了一聲,心中對霍光的這個迴答無比滿意。
因為,他其實隻是在測試霍光而已。
他豈能想不到河西路遠,除非神仙,不然根本無法及時趕到!
而且,河西大軍素來在李廣利控製下,各部的校尉、都尉,基本都和李廣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若貿然空降一個帶著斧鉞的大將過去,恐怕仗還沒打,漢軍內部已然亂成了一鍋粥!
到時候,別說打贏匈奴了,自己不崩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卿有什麽好的意見嗎?”劉詢問道。
“臣愚以為,若輪台提前陷落,河西軍就該立刻撤兵!”霍光恭身說道:“慈不掌兵,壁虎尚且知道斷尾求生,何況人乎?”
“嗯……”劉詢沉思片刻,然後堅定的搖了搖頭,道:“卿所言雖然不錯,然則……”
“若匈奴奪我輪台,而朕與朝堂,坐視輪台軍民為匈奴所戮……”天子正色的看著霍光,以從未有過的鄭重神色道:“朕有何麵目,安坐宣室殿上,受天下萬國萬民尊崇?”
“自古天子者,敬天保民而已,天子之職,唯在敬天保民!”
“太宗訓曰: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君之所存,唯賴生民!若無萬民,天子不如夷狄一酋長也,此魏文侯之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老劉家在別的地方,或許很糟糕。
譬如小雞肚腸,譬如天性涼薄,譬如喜歡過河拆橋。
但在正治上,卻一直很清醒,姿態也素來擺的很高。
曆代天子詔書之中,提及次數和頻率最多的,就是‘民’,幾乎所有詔書,哪怕是任命大臣和冊封貴族的詔命裏,也能找到叮囑和訓誡其‘安民’‘保民’‘教民’的內容。
這是因為劉氏的法統,來源於高帝斬白蛇起義和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這是根,經過漢太宗劉恆的鞏固、發展以及先帝孝景皇帝的培植,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劉氏統治十三州的依據之一。
所以,無論如何,哪怕是吃虧,劉氏也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招牌。
就像當初,衛滿朝鮮挑釁,當時的天子孝武皇帝立刻勃然大怒,置匈奴於不顧,發動大軍滅之。
也如當年,大宛人自恃遠離漢疆,便殺辱漢使。
於是,貳師大軍跨越萬裏而伐之。
那些當初自鳴得意的大宛貴族和他們的國王的腦袋,紛紛被自己人割下來,送到了長安。
何況,還是與死敵世仇匈奴之間的戰爭?
退兵?不可能的!
對天子來說,這個事情,隻有
一個解決方案——加大力度!
他也隻會向都護鄭吉下達一個命令——加大力度!
無論如何,漢家軍人的血不能白流!
不管怎樣,匈奴人必須付出代價!
這就是他——大漢天子,漢太宗孝文皇帝的重重孫子,孝武皇帝的孫子,劉詢應該做的事
“除此之外,愛卿還有別的意見嗎?”劉詢淡淡的問著,語氣堅定,不容任何商量的餘地!
霍光聽著,卻是感慨萬千。
難怪其為後世文人所不喜,卻受到無數人追捧與崇拜。
就這份心氣,幾人能及?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
漢以強武而威天下四百餘年,哪怕四分五裂,遍體鱗傷之時,也依然可以一州吊打天下夷狄。
即使滅亡,也是轟轟烈烈!
哪怕其亡兩千年,也依然在後人心裏留下了深刻印記。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後,霍光低頭道:“若是如此,那麽臣愚以為,都護鄭吉,決不可分兵!”
“居延、玉門、陽關及樓蘭兵,當匯為一體,先救輪台之圍,再論其他!”
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要給匈奴人機會!
盡可能打的保守一點。
在目前的局勢下,隻要漢軍抱團,一步一步推過去。
十餘萬大軍,組成一支拳頭,砸向匈奴的天山南麓,穩打穩紮,完全可以在救輪台之後,順勢攻入龜茲、尉黎,甚至深入到天山南麓之後富饒的吐魯番盆地。
反正,匈奴的主力,其王庭騎兵,根本不可能趕來。
而先賢憚所能依靠的,除了他的本部和別部主力外,就是西域仆從國的軍隊了。
這些仆從軍,戰鬥力且不談,戰鬥意誌和決心,恐怕是脆的和紙一樣。
事有不逮,就是望風而降。
所以,在霍光看來,都護鄭吉不需要那麽大胃口,隻需要集中主力於一路,橫推過去。
那麽,先賢憚的主力就不得不在天山南麓的龜茲與漢軍決戰。
至少,他們也不得不在龜茲與漢軍打一場。
這比起河西軍之前,那花裏胡哨的布置要靠譜的多了。
最起碼,不會有被匈奴人集中優勢兵力,在局部戰場包圍、消滅或者擊潰一支漢軍要強得多了。
就在劉詢同霍光商議對策時,黃歇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陛下,丞相,剛剛得到河西軍軍緊急奏報:輪台失陷!”霍光叩首道。
“啊!”劉詢聞言立刻起身。
霍光也是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怎會如此之快?”
從輪台至長安,一萬餘裏,快馬日夜不休,也要七八天之久。
換而言之,輪台的失陷至少是在八天之前。
差不多是霍光與劉詢離京的時間,稍微在心裏換算了一下,霍光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了?
這意味著,匈奴人可能隻花了三五天的功夫,就攻陷了輪台!
這簡直完全超出了世人對匈奴人的印象!
要知道,過去匈奴人攻城的技術是相當拙劣的。
哪怕其在全盛時期,多半也是靠著內應才拿下的那些堅城。
而輪台顯然是不可能存在什麽內應的。
換而言之,匈奴人掌握了攻城手段!
便聽霍光道:“奴婢聽說,匈奴以堅昆王李陵為帥,陵使西域諸國工匠作炮車數十具,又以龜茲、尉黎等國數萬人馬輪番攻城,輪台抵抗三日後,三麵城牆倒塌,再難為繼,輪台都尉李晟戰死,校尉任侃等率眾突圍,得脫者,不過兩千,餘者皆陷於城中!”
“李陵,這個華夏之叛徒!”劉詢瞪大了眼睛,像聽到神話了一般,但旋即他就低下頭來。
史記之中,太史公曾記錄了李陵不與漢軍為敵的故事。
然而,漢書之中卻記載了李陵率軍與漢大鴻臚商丘成的大軍對峙,並擊敗後者的記錄。
況且,作為穿越至這個時代的人,劉詢清楚,太史公在史記之中,對李陵是多有美化的。
旁的不說,史記之中,李陵兵敗之前,發現自己的軍隊裏有著隨軍的軍妓,於是認為就是這些女人的存在讓自己倒黴,於是全部殺掉的故事,便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因為……
如今的漢軍,是攜帶女眷的!
特別是河西漢軍,都是帶著妻妾的!
河西的移民中,有許多都是奉命前去戍邊的軍人的後代!
而後世出土的漢簡,更是清晰無誤的表明了這些事實——漢軍,特別是邊軍,都是帶著家眷的!
不然,叫一群男人,在遠離家鄉數千裏之外的河西戍邊數年甚至十幾年。
除了基佬誰肯答應?誰又願意答應?
換而言之,李陵殺掉的那些女人,其實是漢軍的女眷。
即使退一萬步,那些女人真的是所謂的軍妓,李陵之前是不可能不知道她們的存在的。
軍隊裏帶著女人,而且是幾百甚至上千的女人,這麽顯眼的群體,李陵是瞎了還是聾了?
故而,其實,李陵的行為,真的很不男人,完全就是在甩鍋,甚至是在泄憤,將自己的失敗,推給一群什麽都不知道,原本需要他保護的弱女子。
之後的表現,更是印證了這一點——明明說好了,大家一起突圍,不成功就成仁。
更放出了大話:“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
感動的其他人稀裏嘩啦,跟著李陵一起拚死突圍。
李陵的副將韓延年更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與匈奴人戰到力竭而亡。
李陵呢?
單於騎兵之前,忽然就想通了,覺得不值得,很快就翻身下馬投降了單於。
隻是可憐當年跟隨他一起突圍的那數十名壯士,以及在浚稽山群山之中,追隨在他左右,不離不棄,死在深山與荒野之中的將士們。
想到這裏,霍光忍不住歎道:“李少卿啊李少卿,汝祖汝父,一世英名,將因汝而盡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