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打算,得勝時我便聽聽。”
“待你歸來,我當予位。”
莫桑景默念母親說過的話,去書房見她。
莫承梧正伏案摹帖,聽到背後動靜,停了筆。
莫桑景走進房內,坐在莫承梧的對麵。
“你來了。”
莫桑景“嗯”了一聲。
“女兒想讓整個瀏陽侯府搬往西北庫其,以後為國守邊,不再過問朝中之事。”
莫桑景開門見山地道。
“你太天真了,”莫承梧歎了口氣:“我以為你要說什麽,原來是這樣。我們莫家成為京都眾侯之一是幾世幾年之前,你可知道?”
“已有數百年。”莫桑景道。
莫承梧哼了一聲:“在禹國還是梁國的時候,我們就在京都了,你又知道為何皇帝讓我們入京?”
“就近監管。”莫桑景道。瀏陽是地名,是莫氏祖先繁衍之地,在京都的北麵的河南路泉府境內。
“那你如今想著出去,豈不是自討苦吃?”
“明哲保身,無功無過。女兒也是心心念念祖訓才說出這樣的話的,這些年來,我們已經為陛下做得太多了。繼續這樣下去,不叛逆的話,會成為中堅的權臣,總有一天要遭皇室反噬。”
莫承梧忽然道:“你可曾怪過我?”
她指的是同意先皇,迎娶伽盧王子為夫之事。
莫桑景訝異:“那是我的父親,怎麽會?”
“就是從那時起,軒轅氏漸漸依靠起我們莫家來。”
“……女兒還沒有詳言向西北遷移的背後打算,母親要聽聽麽?”
莫承梧微諷地看了她一眼:“你以為我說太天真了是幾個意思,你這點彎彎道道以為我沒有看出來麽?”
莫桑景臉微赭:“原來母親知道。”
“若是與邦季和平,你這樣做,尚可應了那句老話‘天高皇帝遠’,舒服過兩天。若是即刻便有戰事,你豈不是日日為了軒轅氏磨刀霍霍,這樣守衛邊疆,是赤膽忠心,不叫明哲保身!總有一天,像你說的,一朝成為權臣,遭皇室反噬。”
莫桑景埋了頭:“隻是繼續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八國並存,月照和蠻羌都在虎視眈眈,看陛下的意思,要把我們當做一枚好用的棋子。”
“你把陛下想得太弱小了,亦非敵國虎視眈眈,
她才重用我們,而是她有一統的大誌,才急於得到我們的支持。”
莫桑景一聲不吭。
莫承梧繼續道:“你這樣做,是潑她冷水,是和陛下離心,你能想到將來會有什麽惡果嗎?”
莫桑景道:“陛下固然重用我們,但她的世代已將結束了,新皇怎樣想很難說。屆時女兒在邊疆,一邊試探新皇的態度,一邊決定自己的歸屬。”
此言一出,莫承梧吃了一驚:“新皇?歸屬?你竟然有這樣的想法!……”
還好她沒有怒得跳起來,莫桑景沉住氣繼續說道:“女兒也聽到陛下身體欠安之事,想必真嗣之事很快要敲定了,那太女還好說,那五皇女若上位,女兒不想和黎右相同台唱戲,以免一個閃失,便成萬劫不複。”
莫承梧沒想到莫桑景敢這麽明目張膽地說出這麽禁忌的話來,但她心裏何嚐沒想過新皇之事?何嚐沒想過國家的走向之事?
妄議國事,梟首。但這鬥室之內,母女二人說些什麽,旁人都無由得知。
莫桑景繼續道:“若邦季攻勢異常猛烈,女兒已無法阻擋,那時便會投降,任邦季鐵蹄攻入,即使禹國改朝換代,也在所不惜。”
一語說得莫承梧愣了。
兩人對視良久,皆從對方眼裏看到了堅定的決心,終於,莫承梧輕輕地道:“隨你吧,我早說過,待你迴來,我便予位。該怎麽做,是你的事。”
***
且說慶利帝在病體沉重之際,聽到莫桑景上書為國戍邊、舉家搬往西北之事,一口心血吐在了寢宮的盤龍大柱上。
“孺子……不可……不可……”
“不可”兩聲,老皇帝什麽也說不下去了,當日就愣愣地看著天頂,旁人看不出他在在想些什麽。
十日之後,朝議衛將軍為輔國大將軍,屯於庫其,領西北兵馬,以警西北戰事。
此後瀏陽侯府用大船裝載家中東西,上溯黃河,花了一月有餘,到了河源路,之後又陸行一陣,趕到了庫其。
在庫其建起一座金碧輝煌的侯府之際,莫桑景一直策馬遊蕩西北八府,似乎居無定所。
她收到了祝長都的書信,說是讓她告訴燭宇,讓他等著,她要以最盛大的婚禮去庫其迎娶他為夫君。
實際上在莫桑景前往庫其之前,在京都有一番巧遇。
那是她騎馬,向著府橋大路南去的時候
,有一個乘轎之人,向著大路北麵行去。
兩人擦肩而過之際,乘轎之人掀開了車簾,對莫桑景道:“莫大人,此次一別,估計再無見麵之日了,不若大人花點時間與我閑話一陣。”
雪白的襟領上用金絲刻鏤著瓊花,露出的麵容有如冰玉般皎潔清冷,這是黎雲南。
莫桑景想他說得不錯,自從那次在昌華樓作別之後,她和他之間產生了一點誤會。她現在早已不介意這些了,看到他,像看到故人那般……莫名地有種眷戀之感。
這也許是因為自己要離開京都的緣故。他說的對,此次一別,不知來日是何日。
兩人坐到了茶樓。
雖說是“閑話”,黎雲南不像是能和人閑話的人,兩人基本上在品茶。
等過了一炷□□夫,他終於道:“莫大人是到昌華樓去麽?”
沿著府橋大街向南走,是前往昌華樓的方向。
莫桑景不答反問:“那黎公子是從樓中出來麽?”
黎雲南笑抿雙唇,點了點頭。
他又道:“這是我最後一次去見他們了,我去的時候,那二人哭得很慘。真奇怪,我一點也不感到傷心,他們卻似乎哭出了我的傷心,倒讓我有些迷惘困惑。”
莫桑景看著他,不知道他身上發生了什麽。
“都說戲子無情,我終於知道,有情的正是戲子。”
“不說這個了,莫大人若去昌華樓,又要引得他們哭了,要麽不去,要麽改日去吧。”
莫桑景覺得他說的這話極怪,忍不住道:“我去為何會引得他們哭?”
黎雲南抬眼看了她,莫桑景感覺如被冰棱紮到般,有種刺痛感。男子口氣冷冷地道:“莫大人不也是最後一次拜訪昌華樓麽?不久後……要離開此地。”
莫桑景深感他無所不知,想到昌華樓中兩個男子果然會為了她的離去而痛哭流涕?她覺得心有點涼,情不自禁地惆悵起來。
這偌大京都,似乎成了留戀之地,她感覺一股傷別的情緒牢牢抓住了她。
正皺眉間,黎雲南站了起來:“莫大人,告辭了。”
莫桑景不知怎麽想的,叫住了轉身離去的男子,她道:“黎公子,祝你一切安好。”
黎雲南轉身點了點頭,然後就掀簾下去了。
這一日,莫桑景在茶樓中想起了在京都度過的少年歲月,
那些和祝長都混吃胡玩的日子,以及和昌華樓兩人的相遇、喝酒晚歸時夜攤上的一碗大餛飩,想著想著,她忽地感到十分孤單了。
“待你歸來,我當予位。”
莫桑景默念母親說過的話,去書房見她。
莫承梧正伏案摹帖,聽到背後動靜,停了筆。
莫桑景走進房內,坐在莫承梧的對麵。
“你來了。”
莫桑景“嗯”了一聲。
“女兒想讓整個瀏陽侯府搬往西北庫其,以後為國守邊,不再過問朝中之事。”
莫桑景開門見山地道。
“你太天真了,”莫承梧歎了口氣:“我以為你要說什麽,原來是這樣。我們莫家成為京都眾侯之一是幾世幾年之前,你可知道?”
“已有數百年。”莫桑景道。
莫承梧哼了一聲:“在禹國還是梁國的時候,我們就在京都了,你又知道為何皇帝讓我們入京?”
“就近監管。”莫桑景道。瀏陽是地名,是莫氏祖先繁衍之地,在京都的北麵的河南路泉府境內。
“那你如今想著出去,豈不是自討苦吃?”
“明哲保身,無功無過。女兒也是心心念念祖訓才說出這樣的話的,這些年來,我們已經為陛下做得太多了。繼續這樣下去,不叛逆的話,會成為中堅的權臣,總有一天要遭皇室反噬。”
莫承梧忽然道:“你可曾怪過我?”
她指的是同意先皇,迎娶伽盧王子為夫之事。
莫桑景訝異:“那是我的父親,怎麽會?”
“就是從那時起,軒轅氏漸漸依靠起我們莫家來。”
“……女兒還沒有詳言向西北遷移的背後打算,母親要聽聽麽?”
莫承梧微諷地看了她一眼:“你以為我說太天真了是幾個意思,你這點彎彎道道以為我沒有看出來麽?”
莫桑景臉微赭:“原來母親知道。”
“若是與邦季和平,你這樣做,尚可應了那句老話‘天高皇帝遠’,舒服過兩天。若是即刻便有戰事,你豈不是日日為了軒轅氏磨刀霍霍,這樣守衛邊疆,是赤膽忠心,不叫明哲保身!總有一天,像你說的,一朝成為權臣,遭皇室反噬。”
莫桑景埋了頭:“隻是繼續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八國並存,月照和蠻羌都在虎視眈眈,看陛下的意思,要把我們當做一枚好用的棋子。”
“你把陛下想得太弱小了,亦非敵國虎視眈眈,
她才重用我們,而是她有一統的大誌,才急於得到我們的支持。”
莫桑景一聲不吭。
莫承梧繼續道:“你這樣做,是潑她冷水,是和陛下離心,你能想到將來會有什麽惡果嗎?”
莫桑景道:“陛下固然重用我們,但她的世代已將結束了,新皇怎樣想很難說。屆時女兒在邊疆,一邊試探新皇的態度,一邊決定自己的歸屬。”
此言一出,莫承梧吃了一驚:“新皇?歸屬?你竟然有這樣的想法!……”
還好她沒有怒得跳起來,莫桑景沉住氣繼續說道:“女兒也聽到陛下身體欠安之事,想必真嗣之事很快要敲定了,那太女還好說,那五皇女若上位,女兒不想和黎右相同台唱戲,以免一個閃失,便成萬劫不複。”
莫承梧沒想到莫桑景敢這麽明目張膽地說出這麽禁忌的話來,但她心裏何嚐沒想過新皇之事?何嚐沒想過國家的走向之事?
妄議國事,梟首。但這鬥室之內,母女二人說些什麽,旁人都無由得知。
莫桑景繼續道:“若邦季攻勢異常猛烈,女兒已無法阻擋,那時便會投降,任邦季鐵蹄攻入,即使禹國改朝換代,也在所不惜。”
一語說得莫承梧愣了。
兩人對視良久,皆從對方眼裏看到了堅定的決心,終於,莫承梧輕輕地道:“隨你吧,我早說過,待你迴來,我便予位。該怎麽做,是你的事。”
***
且說慶利帝在病體沉重之際,聽到莫桑景上書為國戍邊、舉家搬往西北之事,一口心血吐在了寢宮的盤龍大柱上。
“孺子……不可……不可……”
“不可”兩聲,老皇帝什麽也說不下去了,當日就愣愣地看著天頂,旁人看不出他在在想些什麽。
十日之後,朝議衛將軍為輔國大將軍,屯於庫其,領西北兵馬,以警西北戰事。
此後瀏陽侯府用大船裝載家中東西,上溯黃河,花了一月有餘,到了河源路,之後又陸行一陣,趕到了庫其。
在庫其建起一座金碧輝煌的侯府之際,莫桑景一直策馬遊蕩西北八府,似乎居無定所。
她收到了祝長都的書信,說是讓她告訴燭宇,讓他等著,她要以最盛大的婚禮去庫其迎娶他為夫君。
實際上在莫桑景前往庫其之前,在京都有一番巧遇。
那是她騎馬,向著府橋大路南去的時候
,有一個乘轎之人,向著大路北麵行去。
兩人擦肩而過之際,乘轎之人掀開了車簾,對莫桑景道:“莫大人,此次一別,估計再無見麵之日了,不若大人花點時間與我閑話一陣。”
雪白的襟領上用金絲刻鏤著瓊花,露出的麵容有如冰玉般皎潔清冷,這是黎雲南。
莫桑景想他說得不錯,自從那次在昌華樓作別之後,她和他之間產生了一點誤會。她現在早已不介意這些了,看到他,像看到故人那般……莫名地有種眷戀之感。
這也許是因為自己要離開京都的緣故。他說的對,此次一別,不知來日是何日。
兩人坐到了茶樓。
雖說是“閑話”,黎雲南不像是能和人閑話的人,兩人基本上在品茶。
等過了一炷□□夫,他終於道:“莫大人是到昌華樓去麽?”
沿著府橋大街向南走,是前往昌華樓的方向。
莫桑景不答反問:“那黎公子是從樓中出來麽?”
黎雲南笑抿雙唇,點了點頭。
他又道:“這是我最後一次去見他們了,我去的時候,那二人哭得很慘。真奇怪,我一點也不感到傷心,他們卻似乎哭出了我的傷心,倒讓我有些迷惘困惑。”
莫桑景看著他,不知道他身上發生了什麽。
“都說戲子無情,我終於知道,有情的正是戲子。”
“不說這個了,莫大人若去昌華樓,又要引得他們哭了,要麽不去,要麽改日去吧。”
莫桑景覺得他說的這話極怪,忍不住道:“我去為何會引得他們哭?”
黎雲南抬眼看了她,莫桑景感覺如被冰棱紮到般,有種刺痛感。男子口氣冷冷地道:“莫大人不也是最後一次拜訪昌華樓麽?不久後……要離開此地。”
莫桑景深感他無所不知,想到昌華樓中兩個男子果然會為了她的離去而痛哭流涕?她覺得心有點涼,情不自禁地惆悵起來。
這偌大京都,似乎成了留戀之地,她感覺一股傷別的情緒牢牢抓住了她。
正皺眉間,黎雲南站了起來:“莫大人,告辭了。”
莫桑景不知怎麽想的,叫住了轉身離去的男子,她道:“黎公子,祝你一切安好。”
黎雲南轉身點了點頭,然後就掀簾下去了。
這一日,莫桑景在茶樓中想起了在京都度過的少年歲月,
那些和祝長都混吃胡玩的日子,以及和昌華樓兩人的相遇、喝酒晚歸時夜攤上的一碗大餛飩,想著想著,她忽地感到十分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