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東陽帶著精心挑選的幹枝梅,前往縣衙給孫縣令等人送禮。孫縣令接過幹枝梅,仔細把玩,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思索的光芒。突然,他抬頭望向林東陽,問道:“東陽,你說這幹枝梅可不可以大量種植呢?”


    這句話讓林東陽一時語塞,他心中暗自嘀咕:“我也不知道啊!但我也不能直接說不知道,得想個辦法應付過去。”於是,他硬著頭皮迴答道:“既然咱們這的山上有,那估計也是可以種的。不過,這個東西還是應該問問大夫,還有一些懂草藥的人才行,畢竟它也屬於草藥的一種。”


    孫縣令聽後,微微點頭,似乎對林東陽的迴答還算滿意。他繼續盯著幹枝梅,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幹枝梅能在冬天開花,確實是個稀罕物。如果能大量種植,或許能成為咱們縣一個新的財源。”


    林東陽聞言,心中一動。他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商機。雖然自己對種植幹枝梅一無所知,但如果有專業人士指導,或許真的能夠成功種植並銷售這種植物。


    林東陽在仔細思考了孫縣令的提議後,搖了搖頭,對孫縣令說道:“據我所知,這幹枝梅實際上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更接近於樹類。既然是樹,那麽它的成長就需要相對長的時間,想要它長成,估計也需要幾年的光景。因此,想要短期內獲得收益,恐怕並不現實。不過,縣令大人如果對此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先去深入了解一下,看看是否有其他快速培育或繁殖的方法。”


    孫縣令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讚同林東陽的看法。他說道:“東陽你說得對,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我會先派人去調查一下,看看這幹枝梅的生長情況,以及是否有可行的快速培育方法。如果確實可行,我們再考慮是否要在縣裏推廣種植。”


    林東陽見孫縣令態度謹慎而務實,心中暗暗佩服,不愧是大家出身,並不急功近利。但是不由有些頭疼。


    在那個遙遠的古代,時代被厚重的塵埃與森嚴的階級壁壘所籠罩,每一縷風都似乎攜帶著不可逾越的規矩與束縛。農村,這片廣袤而質樸的土地上,人們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樸素向往,卻往往被現實的冷酷所絆。賺錢,改善生活,對於這裏的百姓而言,無異於攀登峭壁,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與不易。


    那無盡的剝削,如同夏日午後的蚊蟲,無孔不入,悄無聲息地吸食著農人的血汗。他們辛勤耕耘,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隻為那遙不可及的豐收之夢。然而,這夢,卻又何其脆弱,往往因為一個接任的縣令,或是一位權傾一時的大官兒的輕率決策,便可能瞬間化為泡影。古人雲:“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這絕非空穴來風,而是無數家庭血淚交織的悲慘寫照。


    談及藥材,卻也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領域。唯有大規模種植,方能獲得那豐厚的迴報。但此等壯舉,絕非易事,其背後的複雜與繁瑣,遠非種植幾畦麻麻菜所能比擬。從選地、育種、灌溉、施肥,到最後的采摘、炮製,每一個環節都需精心打理,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盡棄,血本無歸。


    林東陽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自己雖有心改變,卻也無力迴天。於是,他輕輕地歎了口氣,將那些過多的憂慮與擔憂一一放下。在與孫縣令一番簡短而誠摯的告別後,他踏上了歸途。


    迴到林家大院,林東陽的腳步輕盈而堅定,他的目光在每一個角落遊走,仿佛是在審視一幅即將完成的畫卷。大院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他細心地觀察著,生怕遺漏了任何一絲異樣,畢竟,在這動蕩不安的年代,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預示著未知的變故。


    巡查完畢,林東陽的心中稍感寬慰,大院依舊保持著往日的寧靜與和諧。隨後,他步履匆匆地走向那些總是閑不住的老人。這些老人,歲月的風霜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他們的眼神中依然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愛與不屈。


    “幾位爺爺,最近可好?”林東陽微笑著問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尊敬與關懷。


    老人們一見是他,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紛紛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說著各自的小趣事。


    林東陽耐心地聽著,時不時地點頭微笑。


    前幾天,幾個老人曾經說,這樣幹待著沒有事幹,有些不太得勁。當時林東陽曾經提議,“爺爺們,我看旁邊還有幾間空屋子,不如你們就在那裏種上各種青菜吧。”並說,“這樣一來,你們既能找到事情做,又可以把菜送給王二公子,豈不兩全其美?”


    老人們一聽,頓時來了精神,他們紛紛表示讚同,並迫不及待地想要行動起來。林東陽見狀,心中暗自高興,他知道,這些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們的心依然年輕,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於是,幾位老人便在林東陽的帶領下,來到了那些空屋子。他們挖土、施肥、做木板隔斷,忙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的精心打理下,那些空屋子很快便煥然一新,變成了一片片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菜園。


    老人們將木板隔斷直接放在炕上,用小火加熱,以保持土壤的溫暖。那些青菜仿佛感受到了老人們的關愛與期待,紛紛冒出了嫩綠的芽頭。


    如今,這幾位老人每天都會早早地起床,專注地守護在他們的小青菜旁,就像守護著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


    在那寒風凜冽的冬日裏,林東陽的身影每隔七八天,就穿梭於縣城與村莊之間,和那些吏員們進行巡查,每一次的巡查,都像是一場對意誌與毅力的考驗。麻麻菜種植的村莊,對他而言,既是一個責任,也是一個不得不麵對的苦差事。盡管心中充滿了不願,但林東陽深知,這不僅僅是職責所在,更是他在這複雜社會中立足的根基。


    冬天的路途,總是格外艱難。即便是坐在馬車裏,也難以抵擋那刺骨的寒冷。寒風如刀,切割著每一寸裸露在外的肌膚,即便是厚重的衣物,也似乎無法阻擋那侵入骨髓的寒意。林東陽的身體在顫抖,但他的臉上卻始終掛著微笑,那是一種強顏歡笑,一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他不敢表現出絲毫的不滿與疲憊,因為每一次的巡查,都是他與那些官員們建立聯係、留下好印象的機會。在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裏,人脈與關係往往比能力更重要。林東陽深知這一點,所以他總是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哪怕是在這寒冷的冬日裏,也要咬牙堅持,展現出最好的一麵。


    然而,在這艱難痛苦的的旅途中,也並非沒有慰藉。王二公子,這位被林東陽私下裏稱為“狗大戶”的存在,就像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特別是王二公子家的地龍火炕,那簡直是取暖神器,林東陽來到王二公子家,脫下那厚重的冬裝,進入王二公子的居所,就被這溫暖的氣息包圍。


    每當林東陽踏入王二公子府邸的那一刻,仿佛從冰冷的冬日瞬間穿越到了溫暖的春日。王二公子家的地龍火炕,無疑是冬日裏最令人向往的避風港。那溫暖的氣息,如同母親溫柔的懷抱,讓人忘卻了外界的嚴寒與風霜。


    林東陽總是忍不住讚歎這取暖神器的精妙之處。地龍火炕的設計,不僅巧妙地利用了地下的恆溫特性,還通過巧妙的管道布局,將熱量均勻地分布到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更令人驚歎的是,這火炕的溫度控製,竟然能夠如此精準地維持在讓人穿著兩件單衣就感到舒適的狀態。在那個沒有溫度計的年代,這份對溫度的精準把控,無疑展現了古人卓越的智慧與技藝。


    每次看到仆人們熟練地調節著火炕的火力,林東陽都深感佩服。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直覺,能夠準確地判斷何時需要添柴、何時需要通風,以確保整個府邸的溫度始終保持在最宜人的狀態。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體現了大家為王二公子舒適生活的執著。


    林東陽坐在溫暖的地龍火炕上,感受著這份來自古人智慧的溫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在古代,那是一個沒有現代科技輔助,卻充滿了無限創意與智慧的時代。能工巧匠們,憑借著一雙巧手和一顆匠心,創造出了無數令人歎為觀止的瑰寶。這些瑰寶,無論是精美的藝術品,還是實用的生活器具,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汗水,展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曆史的變遷、戰爭的破壞、文化的斷層等多種原因,許多這樣的瑰寶都慢慢地遺落在了時間長河中,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科舉文中帶領家族創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涼如水夢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涼如水夢如風並收藏在科舉文中帶領家族創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