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二公主出嫁
胤礽被康熙偷聽心聲後,父慈子孝 作者:鳳舞九天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阿瑪是想讓我去祭拜孝懿仁皇後嗎?】
康熙抿了抿唇後,方才說道:“阿瑪之所以封她為後,是因為出於對母後的愧疚,也是覺得她所剩時日不多,即便封了皇後也不到什麽實惠,僅此而已。”
“阿瑪知道你對她有心結,冊封之前就應該與你商量,可當時時間緊迫,所以阿瑪才自作主張。”
胤礽詫異地看向康熙。
【皇阿瑪這是在和我解釋嗎?】
【可是……皇阿瑪就算是想冊封,我也不會怎樣,雖說心裏確實有些不好受。】
“保成,阿瑪知道當初沒有直接處死佟佳氏,已經是對不起你了。畢竟出痘一事,也是可以死人的,你能活下來是上天庇佑,但這不能成為豁免她的借口。”
“隻是……”
胤礽忽然上前抱住康熙,“皇阿瑪”
康熙被突然抱住,嘴裏的話被瞬間打斷。
“皇阿瑪,兒子雖然永遠都忘不掉那件事,也永遠都不會從心裏原諒孝懿仁皇後。但兒子也不會質疑皇阿瑪的任何一個決定。”
“兒子知道皇阿瑪做事都是有自己的苦衷,哪怕您是皇帝,也不能事事順意。”
康熙迴抱住胤礽,“保成,謝謝你理解阿瑪。”
第二日,胤礽穿了一身素衣去靈堂上了三炷香,沒有磕頭也沒有行禮,卻也將佟家感動壞了。
因為孝懿仁皇後去世一事,年底的宮宴從簡,加之噶爾丹再次來犯,眾人也沒有心思過年,全都想著如何打迴去。
三月初,敏貴人再次被診出有孕,貴妃帶頭給了賞賜後,就讓她安穩待產。
康熙看過幾次之後,也送了一些賞賜,便就忙活前朝的事情了。
十月,經過一係列的準備,康熙任命裕親王為撫遠大將軍,胤禔隨軍出征負責戰前指揮。
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惠妃站在宮門前看著逐漸遠去的身影幾乎是攪爛了手中的帕子。
“惠娘娘放心吧,一切有二伯在,無論如何都不會讓大哥有事的。”
惠妃點了點頭,看著遠處像是自言自語似的說道:“有時候我盼望他能出息,這樣以後子子孫孫就能過的好一些。有時也盼望他孬種一點也很好,起碼不用上戰場飽受危險。”
“可他從小就一門心思去打仗,饒是我不圖他的功名,也不能違背他的意願。”
“惠娘娘,不論日後大哥如何,隻要保成在一天,便能保他安穩一天。”
惠妃轉身看向胤礽,“保成,謝謝你,惠娘娘謝謝你。”
此次出征條件不算艱苦,但比起禦駕親征卻是差了許多。
一兩個月沒有一封信捎迴來也是正常,即便裕親王偶爾送奏折迴來,也都是說戰事,很少說起家常。
惠妃一日日在宮裏等著,隻覺得度日如年。
胤礽將寫好的信箋遞給何玉柱,“快馬加鞭給老大送去。”
混小子,走了好幾個月了,也不說給惠娘娘送一封家書迴來。搞的惠娘娘時不時來探望他,想從他這裏打探到一些消息。
奈何他也是兩眼一抹黑。
好在老大還算是有良心,收到信箋後很快就給他迴信了,一共送迴來兩封,分別是他與惠娘娘的。
對於他這一封,主要說的是戰況如何,至於惠娘娘那一封,據說通篇隻有幾個字:額娘,兒子想你了。
據說惠妃看到這封信後哭了好幾天。
好在前方捷報頻頻傳來,饒是惠妃再想老大,可聽著一封一封的捷報,也知道兒子這次真的出息了。
快到年底時,大軍重創噶爾丹,打的他們幾年之內不敢再犯。
宮宴上,康熙興高采烈地一頓封賞下去,這次不僅封賞了老大,連惠妃都得了厚賞。
眾人皆是一片喜氣洋洋。
酒過三巡,康熙受封二公主為和碩榮憲公主,賜婚六月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
榮憲的手一頓,饒是心中再有不舍,卻還是恭敬謝恩。
她今年已經十九歲了,早日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並且這幾年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可即便如此,當聽見聖旨的一刹那還是渾身都僵住了。
可她還是得笑。
這是大清公主的榮譽也是使命。
宮宴結束後,端靜與榮憲一起走。
“二姐姐,你做好準備了嗎?”
榮憲笑著看她,“一直都在做準備,不敢說準備的多好,隻是心裏不再那麽彷徨與害怕了。”
端靜在夜空中笑了笑,“是啊,妹妹也做好了準備,想必明年或是後年便該輪到我了。”
榮憲握住她的手,“好妹妹,我們身後是大清,隻要我們自己能夠立起來,不論嫁到哪裏都不會被欺負。”
榮妃聽著兩個小姐妹的話語,梗在心口的酸楚消減了一些。
“娘娘,咱們二公主也算是當今大清的第一位公主了,不論是嫁到哪裏都不會被欺負。”聽荷小聲勸著。
榮妃點了點頭,“本宮知道,本宮隻是舍不得,這一別怕是日後再難相見。”
聽荷見自家娘娘要哭,急忙勸道:“待以後皇上北巡時,娘娘可以跟著一起去啊,這樣就能見到咱們二公主了。”
榮妃想想也算是有道理,心情總算是平複了一些。
“娘娘還是想想怎麽給咱們二公主準備嫁妝吧。”
聽荷這麽一說,榮妃也著急了起來,短時間內顧不上傷春悲秋了。
正月初六傍晚,長春宮叫了太醫,敏貴人發動了。
後宮嬪妃皆去了長春宮,待康熙到時,十公主已經生了出來。
健健康康的一個小公主,白淨又好看。
貴妃見康熙的心情還不錯,上前說道:“八公主出生時並沒有辦滿月和周歲,如今十公主出生了,滿月臣妾會好好安排的。”
康熙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貴妃想提一提晉位之事,可康熙隻看了看孩子便率先離開了,她也隻得容後找機會再說了。
好在滿月那天康熙下了聖旨,晉敏貴人為嬪,賜居永壽宮。
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若是再與旁人合住,也實在有些擁擠。
接下來的日子,後宮高位嬪妃在貴妃的帶領下一起幫著二公主置辦嫁妝。
康熙自己享受過西洋大夫的好處後,也在二公主的嫁妝裏安排了安排了一個西洋大夫和一個太醫,主打的就是保證二公主身體健康。
並下旨今後公主出嫁必須配備一個太醫和一個西洋大夫。
六月十五,送親隊伍正式離宮。
康熙抿了抿唇後,方才說道:“阿瑪之所以封她為後,是因為出於對母後的愧疚,也是覺得她所剩時日不多,即便封了皇後也不到什麽實惠,僅此而已。”
“阿瑪知道你對她有心結,冊封之前就應該與你商量,可當時時間緊迫,所以阿瑪才自作主張。”
胤礽詫異地看向康熙。
【皇阿瑪這是在和我解釋嗎?】
【可是……皇阿瑪就算是想冊封,我也不會怎樣,雖說心裏確實有些不好受。】
“保成,阿瑪知道當初沒有直接處死佟佳氏,已經是對不起你了。畢竟出痘一事,也是可以死人的,你能活下來是上天庇佑,但這不能成為豁免她的借口。”
“隻是……”
胤礽忽然上前抱住康熙,“皇阿瑪”
康熙被突然抱住,嘴裏的話被瞬間打斷。
“皇阿瑪,兒子雖然永遠都忘不掉那件事,也永遠都不會從心裏原諒孝懿仁皇後。但兒子也不會質疑皇阿瑪的任何一個決定。”
“兒子知道皇阿瑪做事都是有自己的苦衷,哪怕您是皇帝,也不能事事順意。”
康熙迴抱住胤礽,“保成,謝謝你理解阿瑪。”
第二日,胤礽穿了一身素衣去靈堂上了三炷香,沒有磕頭也沒有行禮,卻也將佟家感動壞了。
因為孝懿仁皇後去世一事,年底的宮宴從簡,加之噶爾丹再次來犯,眾人也沒有心思過年,全都想著如何打迴去。
三月初,敏貴人再次被診出有孕,貴妃帶頭給了賞賜後,就讓她安穩待產。
康熙看過幾次之後,也送了一些賞賜,便就忙活前朝的事情了。
十月,經過一係列的準備,康熙任命裕親王為撫遠大將軍,胤禔隨軍出征負責戰前指揮。
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惠妃站在宮門前看著逐漸遠去的身影幾乎是攪爛了手中的帕子。
“惠娘娘放心吧,一切有二伯在,無論如何都不會讓大哥有事的。”
惠妃點了點頭,看著遠處像是自言自語似的說道:“有時候我盼望他能出息,這樣以後子子孫孫就能過的好一些。有時也盼望他孬種一點也很好,起碼不用上戰場飽受危險。”
“可他從小就一門心思去打仗,饒是我不圖他的功名,也不能違背他的意願。”
“惠娘娘,不論日後大哥如何,隻要保成在一天,便能保他安穩一天。”
惠妃轉身看向胤礽,“保成,謝謝你,惠娘娘謝謝你。”
此次出征條件不算艱苦,但比起禦駕親征卻是差了許多。
一兩個月沒有一封信捎迴來也是正常,即便裕親王偶爾送奏折迴來,也都是說戰事,很少說起家常。
惠妃一日日在宮裏等著,隻覺得度日如年。
胤礽將寫好的信箋遞給何玉柱,“快馬加鞭給老大送去。”
混小子,走了好幾個月了,也不說給惠娘娘送一封家書迴來。搞的惠娘娘時不時來探望他,想從他這裏打探到一些消息。
奈何他也是兩眼一抹黑。
好在老大還算是有良心,收到信箋後很快就給他迴信了,一共送迴來兩封,分別是他與惠娘娘的。
對於他這一封,主要說的是戰況如何,至於惠娘娘那一封,據說通篇隻有幾個字:額娘,兒子想你了。
據說惠妃看到這封信後哭了好幾天。
好在前方捷報頻頻傳來,饒是惠妃再想老大,可聽著一封一封的捷報,也知道兒子這次真的出息了。
快到年底時,大軍重創噶爾丹,打的他們幾年之內不敢再犯。
宮宴上,康熙興高采烈地一頓封賞下去,這次不僅封賞了老大,連惠妃都得了厚賞。
眾人皆是一片喜氣洋洋。
酒過三巡,康熙受封二公主為和碩榮憲公主,賜婚六月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
榮憲的手一頓,饒是心中再有不舍,卻還是恭敬謝恩。
她今年已經十九歲了,早日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並且這幾年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可即便如此,當聽見聖旨的一刹那還是渾身都僵住了。
可她還是得笑。
這是大清公主的榮譽也是使命。
宮宴結束後,端靜與榮憲一起走。
“二姐姐,你做好準備了嗎?”
榮憲笑著看她,“一直都在做準備,不敢說準備的多好,隻是心裏不再那麽彷徨與害怕了。”
端靜在夜空中笑了笑,“是啊,妹妹也做好了準備,想必明年或是後年便該輪到我了。”
榮憲握住她的手,“好妹妹,我們身後是大清,隻要我們自己能夠立起來,不論嫁到哪裏都不會被欺負。”
榮妃聽著兩個小姐妹的話語,梗在心口的酸楚消減了一些。
“娘娘,咱們二公主也算是當今大清的第一位公主了,不論是嫁到哪裏都不會被欺負。”聽荷小聲勸著。
榮妃點了點頭,“本宮知道,本宮隻是舍不得,這一別怕是日後再難相見。”
聽荷見自家娘娘要哭,急忙勸道:“待以後皇上北巡時,娘娘可以跟著一起去啊,這樣就能見到咱們二公主了。”
榮妃想想也算是有道理,心情總算是平複了一些。
“娘娘還是想想怎麽給咱們二公主準備嫁妝吧。”
聽荷這麽一說,榮妃也著急了起來,短時間內顧不上傷春悲秋了。
正月初六傍晚,長春宮叫了太醫,敏貴人發動了。
後宮嬪妃皆去了長春宮,待康熙到時,十公主已經生了出來。
健健康康的一個小公主,白淨又好看。
貴妃見康熙的心情還不錯,上前說道:“八公主出生時並沒有辦滿月和周歲,如今十公主出生了,滿月臣妾會好好安排的。”
康熙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貴妃想提一提晉位之事,可康熙隻看了看孩子便率先離開了,她也隻得容後找機會再說了。
好在滿月那天康熙下了聖旨,晉敏貴人為嬪,賜居永壽宮。
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若是再與旁人合住,也實在有些擁擠。
接下來的日子,後宮高位嬪妃在貴妃的帶領下一起幫著二公主置辦嫁妝。
康熙自己享受過西洋大夫的好處後,也在二公主的嫁妝裏安排了安排了一個西洋大夫和一個太醫,主打的就是保證二公主身體健康。
並下旨今後公主出嫁必須配備一個太醫和一個西洋大夫。
六月十五,送親隊伍正式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