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陳樂天看著這些簽了名的信,邊看邊說,大將軍是不可能迴去了,要麽就找原來的副將頂上倒是有可能。但估計朝廷不可能會用原來的高層,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劉大明說,那怎麽辦?這個局麵肯定要有個有威望的人領著北軍站起來,還能真讓北軍散了啊。那咱們大宋就完了。
瞎說什麽呢,怎麽就大宋就完了。別亂說。陳樂天抬頭瞥了眼劉大明,從劉大明緊縮的眉頭看到很深的憂慮。他笑道,讀書人就是憂患多,還沒打幾個敗仗就想到亡國了。
東家啊,別說笑了,現在局勢那麽嚴峻,得想辦法啊。
你別胡思亂想了。我現在收集這些將領的資料就是要把他們聚攏起來,然後大家商量推舉一個原來北軍的中高層有威望的人出來,至少讓北軍能恢複三四成戰鬥力,起碼能打一打,這樣一盤散沙根本不適合打。
隻要能恢複四成,梁魏軍就得退走。
你們讀書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行了,打仗的事用不著你們操心。
---
說到讀書人。就不得不說國子監。
這段日子來,國子監可是沸騰之水,學子們紛紛聯名上書要求加大對梁魏軍的壓力,要求派遣得力的戰將去帶領北軍,最好把大將軍官複原職,定能把敵軍打退...
帝王非常生氣,在書房裏在心腹麵前大罵這些學子們擾亂朝綱,竟然指責起朕這個皇帝來了,反了不成,以為自己讀幾年書就怎麽怎麽了。真是笑話。不過是打了幾場敗仗,就都慌了?
這些年輕人個個不幹正事,盡搗亂。
但帝王一時間也不能對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們做什麽,也不能批評也不能懲罰,畢竟這是祖宗的法製,對國子監的學子,帝王尤其不能用自己的權力去阻止他們上書言事。
大概除了造反能懲罰之外,這些年輕人說什麽都行。
現在的國子監祭酒韓大人的權力基本上已經被架空了,祭酒大人也就是占著最高領導的位子,實際上掌權的是陛下的心腹張大人。
張大人雖然是陛下的心腹,但他是屬於有能力有想法的宿儒,在輩分上是韓大人的學生輩,但在學識上不比韓大人差多少。
而且對韓大人也很尊重,雖然多數時候都要按照陛下的意思來做事,但流程上他還是會按規矩來向韓大人請示。
即便韓大人不批示不準許,他幹照幹,也不跟韓大人當麵頂。
這也是為什麽韓大人後來決定迴到國子監繼續做事,能一直坐下來的原因。
韓大人雖然沒了權力,但在國子監裏他至少還能給學子們上課,能含沙射影的講一講當下的弊政。張大人也並不會向陛下匯報韓大人在‘搗亂’。
張大人,你說什麽是大忠。
忠於皇上,忠於國家,就是忠。
錯,我以為,忠於國家忠於百姓才是真正的大忠。若都忠於皇上,那湯武革命又哪裏來?
韓大人,如今天下承平,並非亂世,並非商紂夏桀的末世,無需革命,在盛世革命,就是禍亂國家。哪一次的改朝換代,最苦的都是百姓而已。前朝詩人早寫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之詞。
張大人扯到別的上去了,老夫的意思你懂,你就是裝傻充愣。祭酒大人歎口氣,微微搖頭,恨鐵不成鋼般,咱們這些文人呐,骨頭都要在快活的日子裏給磨軟了。當年先帝在世的時候,老夫曾主持修了禮記,那時候老夫以為禮是維護國家最好的東西,老夫一力懇求陛下將其推行教化開來。現在看來,原來都隻是隔靴搔癢,沒有觸及到根本的東西。
咱們泱泱大國,看起來無比強大,看起來天下第一,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一個人三個月不練功就打不過人家了,更何況一個運行過程無比複雜的國家,隻要三天不好好轉,就會出大麻煩了。
韓大人,這話您還是少說,況且您說的也太過於偏見。陛下剛剛繼位,很多事慢慢學著來,都是正常的,擱誰都是如此。當初先帝剛即位時也要有個適應過程。
嗬嗬。祭酒大人捋了捋自己的白胡子,搖頭不再爭辯。心中想,當初先帝繼位三天,其所作的一係列動作和政令,就已頗見明君風範,與如今的陛下想比,那是雲泥之別啊。
迴到自己的辦公寓所。幾個自己最喜歡的弟子正在給自己收拾屋子,是這些年輕人們主動每日都要來幹的事。
祭酒大人讓他們好好學習,不要來幹這事。他們卻說學生願意,學生應該。
後來他發現,學生們在一起打掃的過程裏,互相探討問題,相互交流學習心得,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便沒再反對。
見祭酒大人來,學生們紛紛行禮,韓大人點點頭,學生們則多數繼續做事,有兩個給大人搬椅子倒上茶水,然後再繼續去灑掃。
大人,咱們今天又去上書了,接待我們的公公小聲告訴我們,陛下每次收到我們的上書都發一通火,說你們要是再這樣下去小心腦袋不保。但我們不太信,祖製不能殺咱們上書言事的太學生的,陛下不會違反祖製的吧。
另一個學子道,殺就殺,咱們讀書人除了讀書做事,又不能上戰場上殺敵,他們前方將士們死的千千萬萬,他們武死戰咱們文死諫又有何不可?
嗯,你說的倒也有理。我也不是怕死的意思,我主要還是怕咱們死也是白死,無濟於事,那就死的有點虧了。
總得先死幾個無濟於事的,然後才能死的有用。死多了總能喚醒點人。
沒錯,咱們太學幾千人,死三五個撲騰不起浪花來,死三五百你看看天下怎麽看怎麽說。
“好了好了。”祭酒大人喝口茶點點情緒激昂的學生們:“年紀輕輕的說什麽死不死的。老夫還沒死,什麽時候輪到你們了?你們上書是對的,但適可而止點到為止,不要悶著頭一心求死。”
老師您這話不對,什麽叫您還沒死就輪不到我們?我們年輕人就應該衝在前頭死在前頭,難道我們年輕人藏在後麵?那我們這些聖賢書就白讀了。
祭酒大人很無奈,這些孩子們常常這樣把他搞的無言以對。年輕的生命太過於一往無前,以至於祭酒大人覺得他們根本不懂得什麽叫做無力。他們有熱血他們有生命,他們僅僅靠著這兩樣,就以為足以與任何事對抗。絕不害怕絕不後退。
雖然無奈,但有時候韓大人也很欣慰,他年輕時候也是如此。現在的宮裏宮外可能這樣的人少了很多,但總歸在這個帝國這樣的年輕人還是有的。那就是有希望的。無論是被強兵入侵國土,或是內政的危機重重,隻有要這樣的年輕人在就一切希望都在。
祭酒大人忽然開口道:“孩子們,我有個建議你們聽好了。在上書的時候,多說建議,少些抱怨。懂嗎?”
學子們想了想,紛紛點頭。
“老師說的對,抱怨的話少說,多給點建議。說不定哪句就能被陛下采納,然後實施呢。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陛下厭煩。”
於是第二天他們又上書的時候,就省掉了抱怨的部分。類似於,天下百姓莫不以聖明為樂,而非以亂動而樂,政事所托非人百姓深受其苦...這樣的話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北軍屢屢戰敗,或許可先詢問李戎生其中的原因,以及改變的方法,李戎生若是好好說,說在點子上,那好,若是不好好說或者他李戎生也不知是為什麽,那咱們可以找其他原本的高層來詢問,把情況搞清楚後,任用一個合適的將領,盡快讓北軍恢複戰力,以求把敵軍趕出國境。望陛下三思。
雖然陛下並沒有立刻就采納他們的建議,但很顯然,根據那個警示過太學生們的太監的觀察,陛下在看了上書過後,沒有發脾氣,臉上的表情也緩和很多,更沒有說要把他們都砍了。
公公又去告誡他們,要再接再厲,要保持下去,不要如從前那樣亂來。
</p>
陳樂天看著這些簽了名的信,邊看邊說,大將軍是不可能迴去了,要麽就找原來的副將頂上倒是有可能。但估計朝廷不可能會用原來的高層,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劉大明說,那怎麽辦?這個局麵肯定要有個有威望的人領著北軍站起來,還能真讓北軍散了啊。那咱們大宋就完了。
瞎說什麽呢,怎麽就大宋就完了。別亂說。陳樂天抬頭瞥了眼劉大明,從劉大明緊縮的眉頭看到很深的憂慮。他笑道,讀書人就是憂患多,還沒打幾個敗仗就想到亡國了。
東家啊,別說笑了,現在局勢那麽嚴峻,得想辦法啊。
你別胡思亂想了。我現在收集這些將領的資料就是要把他們聚攏起來,然後大家商量推舉一個原來北軍的中高層有威望的人出來,至少讓北軍能恢複三四成戰鬥力,起碼能打一打,這樣一盤散沙根本不適合打。
隻要能恢複四成,梁魏軍就得退走。
你們讀書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行了,打仗的事用不著你們操心。
---
說到讀書人。就不得不說國子監。
這段日子來,國子監可是沸騰之水,學子們紛紛聯名上書要求加大對梁魏軍的壓力,要求派遣得力的戰將去帶領北軍,最好把大將軍官複原職,定能把敵軍打退...
帝王非常生氣,在書房裏在心腹麵前大罵這些學子們擾亂朝綱,竟然指責起朕這個皇帝來了,反了不成,以為自己讀幾年書就怎麽怎麽了。真是笑話。不過是打了幾場敗仗,就都慌了?
這些年輕人個個不幹正事,盡搗亂。
但帝王一時間也不能對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們做什麽,也不能批評也不能懲罰,畢竟這是祖宗的法製,對國子監的學子,帝王尤其不能用自己的權力去阻止他們上書言事。
大概除了造反能懲罰之外,這些年輕人說什麽都行。
現在的國子監祭酒韓大人的權力基本上已經被架空了,祭酒大人也就是占著最高領導的位子,實際上掌權的是陛下的心腹張大人。
張大人雖然是陛下的心腹,但他是屬於有能力有想法的宿儒,在輩分上是韓大人的學生輩,但在學識上不比韓大人差多少。
而且對韓大人也很尊重,雖然多數時候都要按照陛下的意思來做事,但流程上他還是會按規矩來向韓大人請示。
即便韓大人不批示不準許,他幹照幹,也不跟韓大人當麵頂。
這也是為什麽韓大人後來決定迴到國子監繼續做事,能一直坐下來的原因。
韓大人雖然沒了權力,但在國子監裏他至少還能給學子們上課,能含沙射影的講一講當下的弊政。張大人也並不會向陛下匯報韓大人在‘搗亂’。
張大人,你說什麽是大忠。
忠於皇上,忠於國家,就是忠。
錯,我以為,忠於國家忠於百姓才是真正的大忠。若都忠於皇上,那湯武革命又哪裏來?
韓大人,如今天下承平,並非亂世,並非商紂夏桀的末世,無需革命,在盛世革命,就是禍亂國家。哪一次的改朝換代,最苦的都是百姓而已。前朝詩人早寫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之詞。
張大人扯到別的上去了,老夫的意思你懂,你就是裝傻充愣。祭酒大人歎口氣,微微搖頭,恨鐵不成鋼般,咱們這些文人呐,骨頭都要在快活的日子裏給磨軟了。當年先帝在世的時候,老夫曾主持修了禮記,那時候老夫以為禮是維護國家最好的東西,老夫一力懇求陛下將其推行教化開來。現在看來,原來都隻是隔靴搔癢,沒有觸及到根本的東西。
咱們泱泱大國,看起來無比強大,看起來天下第一,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一個人三個月不練功就打不過人家了,更何況一個運行過程無比複雜的國家,隻要三天不好好轉,就會出大麻煩了。
韓大人,這話您還是少說,況且您說的也太過於偏見。陛下剛剛繼位,很多事慢慢學著來,都是正常的,擱誰都是如此。當初先帝剛即位時也要有個適應過程。
嗬嗬。祭酒大人捋了捋自己的白胡子,搖頭不再爭辯。心中想,當初先帝繼位三天,其所作的一係列動作和政令,就已頗見明君風範,與如今的陛下想比,那是雲泥之別啊。
迴到自己的辦公寓所。幾個自己最喜歡的弟子正在給自己收拾屋子,是這些年輕人們主動每日都要來幹的事。
祭酒大人讓他們好好學習,不要來幹這事。他們卻說學生願意,學生應該。
後來他發現,學生們在一起打掃的過程裏,互相探討問題,相互交流學習心得,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便沒再反對。
見祭酒大人來,學生們紛紛行禮,韓大人點點頭,學生們則多數繼續做事,有兩個給大人搬椅子倒上茶水,然後再繼續去灑掃。
大人,咱們今天又去上書了,接待我們的公公小聲告訴我們,陛下每次收到我們的上書都發一通火,說你們要是再這樣下去小心腦袋不保。但我們不太信,祖製不能殺咱們上書言事的太學生的,陛下不會違反祖製的吧。
另一個學子道,殺就殺,咱們讀書人除了讀書做事,又不能上戰場上殺敵,他們前方將士們死的千千萬萬,他們武死戰咱們文死諫又有何不可?
嗯,你說的倒也有理。我也不是怕死的意思,我主要還是怕咱們死也是白死,無濟於事,那就死的有點虧了。
總得先死幾個無濟於事的,然後才能死的有用。死多了總能喚醒點人。
沒錯,咱們太學幾千人,死三五個撲騰不起浪花來,死三五百你看看天下怎麽看怎麽說。
“好了好了。”祭酒大人喝口茶點點情緒激昂的學生們:“年紀輕輕的說什麽死不死的。老夫還沒死,什麽時候輪到你們了?你們上書是對的,但適可而止點到為止,不要悶著頭一心求死。”
老師您這話不對,什麽叫您還沒死就輪不到我們?我們年輕人就應該衝在前頭死在前頭,難道我們年輕人藏在後麵?那我們這些聖賢書就白讀了。
祭酒大人很無奈,這些孩子們常常這樣把他搞的無言以對。年輕的生命太過於一往無前,以至於祭酒大人覺得他們根本不懂得什麽叫做無力。他們有熱血他們有生命,他們僅僅靠著這兩樣,就以為足以與任何事對抗。絕不害怕絕不後退。
雖然無奈,但有時候韓大人也很欣慰,他年輕時候也是如此。現在的宮裏宮外可能這樣的人少了很多,但總歸在這個帝國這樣的年輕人還是有的。那就是有希望的。無論是被強兵入侵國土,或是內政的危機重重,隻有要這樣的年輕人在就一切希望都在。
祭酒大人忽然開口道:“孩子們,我有個建議你們聽好了。在上書的時候,多說建議,少些抱怨。懂嗎?”
學子們想了想,紛紛點頭。
“老師說的對,抱怨的話少說,多給點建議。說不定哪句就能被陛下采納,然後實施呢。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陛下厭煩。”
於是第二天他們又上書的時候,就省掉了抱怨的部分。類似於,天下百姓莫不以聖明為樂,而非以亂動而樂,政事所托非人百姓深受其苦...這樣的話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北軍屢屢戰敗,或許可先詢問李戎生其中的原因,以及改變的方法,李戎生若是好好說,說在點子上,那好,若是不好好說或者他李戎生也不知是為什麽,那咱們可以找其他原本的高層來詢問,把情況搞清楚後,任用一個合適的將領,盡快讓北軍恢複戰力,以求把敵軍趕出國境。望陛下三思。
雖然陛下並沒有立刻就采納他們的建議,但很顯然,根據那個警示過太學生們的太監的觀察,陛下在看了上書過後,沒有發脾氣,臉上的表情也緩和很多,更沒有說要把他們都砍了。
公公又去告誡他們,要再接再厲,要保持下去,不要如從前那樣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