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梁魏聯軍南下的第一座大城,太原城。
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城。
最近幾天傳的沸沸揚揚的邊關被梁魏軍攻破的消息,已經滿城皆知。但是相信的人並不多。
太原城的百姓們真的沒有理由相信。北軍能被攻破?這是多麽令人難以想象的,關於北軍打過的勝仗,關於北軍在其他國家心中的地位,關於北軍隨便動一動就能讓梁魏國邊城倒塌的正式消息和坊間傳言,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於在百姓心中,北軍已經是不敗的神話了。這樣的一個北軍是絕對不可能輸的,更何況是被敵軍攻破入境內上千裏直至太原城?你要說輸個一場兩場,那都是能理解的。但是即便輸個一兩場,也不能接著全輸吧?就算贏迴來一場,那也能把梁軍魏軍趕走啊,怎麽可能讓他們深入腹地這麽遠呢?
但是來來往往的驛卒,很明顯比平時多了很多倍。至少多了十倍以上。那麽邊疆是定然有事的,而且不是小事。這是很多人有生之年都沒見過的驛卒來往如此頻繁。
但要說北軍被打垮擊潰,實在是令他們難以相信。
當消息在太原城散開的第四天,開始有陸續的北軍潰散的軍卒出現在城裏。他們三三兩兩灰頭土臉,鎧甲不整,要不是北軍的製式鎧甲上寫著北軍字樣,甚至都沒人能認出這些便是曾叱吒天下的北軍。
按照規定,他們要就近在指揮使衙門報道。
這天下午,更令人驚恐的消息從指揮使衙門裏根本捂都捂不住的流傳了出來。
北軍在十天的時間,被梁魏聯軍擊潰,邊關已破,如今梁軍和魏軍正兵分兩路往西南而來,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管是官兵還是百姓,無數人成了敵人的刀下之鬼。無數村鎮成了荒無人煙的鬼村。破家丟命者不計其數。
太原城開始躁動起來了。
從上到下,當天下午就有至少十幾家城內的最一流富豪家開始著手準備把浮財運往南方。至於土地田產房產這些短時間內搬不走的,先留好人看守著。
至於官府人員,因為朝廷有製令,所以官員們當然是不能走的,但是家屬都被安排上離開的日程。
但是小老百姓們,則走不了。倒也不是誰看著不讓走,而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的一切就是土地。離開土地,他們就得餓死,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走的。
但是家家戶戶也都準備把家裏的孩子,一個家的未來,往南邊送到能送的親戚家。
準備著萬一是真的,家裏總算是有個可以留後的人,可以續香火。
太原城府衙。
上任沒三個月的知府大人此時哪有心情睡覺,在衙門裏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同樣著急的,還有都指揮使。
怎麽辦?他們一麵十萬火急報告朝廷,一麵組織人手準備抵禦。
指揮使隻有一萬多人,這還是因為這是一座大城才有這麽多地方武裝。
否則一般城池也就三五千人。
“南軍在哪?好像離我們太原城不到五百裏,我們去找南軍,敵軍兵分兩路,那肯定要從這裏來。”指揮使提議。
知府大人連連道好好好,他急的忘了這茬,南軍大本營就在附近。
去通知南軍消息的人剛剛到達南軍大營。太原城已經被團團包圍。
二十五萬大軍將帝國西北邊塞的重鎮太原城圍個水泄不通。此時太原城內的指揮使守軍隻有一萬,加上知府大人組建的民兵總共也就三萬。
不過南軍很快已在來的路上,雖然不快,但人數有二十萬。
---
太原城裏人心惶惶,除了早先逃走的十幾家富豪之家外,多數老百姓還是在城裏的。
現在被圍城後再想逃也逃不掉了。
太原城的指揮使和知府大人見事已至此,兩人在衙門裏反倒心裏定了些。比之之前不知道將要麵對多少敵人,什麽時候敵人到達,現在真真實實的看到了敵人。雖然敵人很多,雖然守軍很少。但是該做的他們都做了。
該求援求援,該上書上書,現在他們隻要做兩件事就行了。一是想盡一切辦法守住太原城,二是等待南軍和朝廷的救援。
隻要南軍到達,一切就都還有轉圜的可能。
另外也有個好消息,在距離太原城大概有一百多裏還有部分北軍也在。雖然根據可靠消息和潰散下來的北軍軍卒的說法,北軍基本上隻要跟梁魏聯軍碰上麵的都被打散了,都隻是稍作抵抗就抵抗不住了。雖然很令人費解,但事實就是這樣。
但是對現在的太原城來講,多一份北軍來救援,總比沒有好。
守城,等援。
是知府大人和指揮使大人現在唯一能做的事了。
所以現在他們想的反而不多了。
大不了就死在太原城而已。這是最壞的打算,唯一心中愧對的就是父母妻兒得跟著他們一起死在城裏。
不過也不一定,就算城破,梁魏軍也並非就敢屠城,甚至破了城就立刻往南方而去也有可能。
就算是要跟著他們一起死,那也就算是殉國了。雖然可惜但也是為國捐軀,算是英烈。
若是太平盛世,妻兒們怎能沾的上英烈二字。若幹年後後人讀史書,會寫上一句,多少多少日後,太原城破,知府全家殉國。
後人可能會點頭說一句:“嗯,太原知府一家算是滿門忠烈。”
這就夠了。自古以來多少知府,能上史書的寥寥無幾啊。
“知府大人,梁魏盟軍來勢洶洶,我聽探報來報,說大部分都是魏軍,梁軍隻有兩三萬人。”
“嗯,東路軍大多是梁軍,這西路軍大多是魏軍,說起來梁軍更強一些,咱們抵擋西路軍算是占了不少便宜。”
“我在想咱們滿打滿算三萬人,能不能抵得住他們二十多萬人一起上?”
“他們這麽多人沒法一起上,咱們守的好撐個幾天是沒問題的。咱們太原城是大城堅城,不是那麽好打的。經曆過無數次戰火,咱們也不用怕。”
知府大人雖然是一介書生,連劍都沒摸過,但此時倒也膽氣十足。
指揮使大人倒是對這個才上台沒多久的知府大人有些刮目相看了。其實知府大人之前一直都在衙門裏做事,職位挺高,但沒什麽實權。兩人也沒什麽私交,這次大的官員變動,知府大人好像是跟新任總督大人有點關係,所以就順帶著被提拔上來了。
但現在看來,這位知府大人也並非庸碌膽小之人。
</p>
梁魏聯軍南下的第一座大城,太原城。
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城。
最近幾天傳的沸沸揚揚的邊關被梁魏軍攻破的消息,已經滿城皆知。但是相信的人並不多。
太原城的百姓們真的沒有理由相信。北軍能被攻破?這是多麽令人難以想象的,關於北軍打過的勝仗,關於北軍在其他國家心中的地位,關於北軍隨便動一動就能讓梁魏國邊城倒塌的正式消息和坊間傳言,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於在百姓心中,北軍已經是不敗的神話了。這樣的一個北軍是絕對不可能輸的,更何況是被敵軍攻破入境內上千裏直至太原城?你要說輸個一場兩場,那都是能理解的。但是即便輸個一兩場,也不能接著全輸吧?就算贏迴來一場,那也能把梁軍魏軍趕走啊,怎麽可能讓他們深入腹地這麽遠呢?
但是來來往往的驛卒,很明顯比平時多了很多倍。至少多了十倍以上。那麽邊疆是定然有事的,而且不是小事。這是很多人有生之年都沒見過的驛卒來往如此頻繁。
但要說北軍被打垮擊潰,實在是令他們難以相信。
當消息在太原城散開的第四天,開始有陸續的北軍潰散的軍卒出現在城裏。他們三三兩兩灰頭土臉,鎧甲不整,要不是北軍的製式鎧甲上寫著北軍字樣,甚至都沒人能認出這些便是曾叱吒天下的北軍。
按照規定,他們要就近在指揮使衙門報道。
這天下午,更令人驚恐的消息從指揮使衙門裏根本捂都捂不住的流傳了出來。
北軍在十天的時間,被梁魏聯軍擊潰,邊關已破,如今梁軍和魏軍正兵分兩路往西南而來,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管是官兵還是百姓,無數人成了敵人的刀下之鬼。無數村鎮成了荒無人煙的鬼村。破家丟命者不計其數。
太原城開始躁動起來了。
從上到下,當天下午就有至少十幾家城內的最一流富豪家開始著手準備把浮財運往南方。至於土地田產房產這些短時間內搬不走的,先留好人看守著。
至於官府人員,因為朝廷有製令,所以官員們當然是不能走的,但是家屬都被安排上離開的日程。
但是小老百姓們,則走不了。倒也不是誰看著不讓走,而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的一切就是土地。離開土地,他們就得餓死,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走的。
但是家家戶戶也都準備把家裏的孩子,一個家的未來,往南邊送到能送的親戚家。
準備著萬一是真的,家裏總算是有個可以留後的人,可以續香火。
太原城府衙。
上任沒三個月的知府大人此時哪有心情睡覺,在衙門裏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同樣著急的,還有都指揮使。
怎麽辦?他們一麵十萬火急報告朝廷,一麵組織人手準備抵禦。
指揮使隻有一萬多人,這還是因為這是一座大城才有這麽多地方武裝。
否則一般城池也就三五千人。
“南軍在哪?好像離我們太原城不到五百裏,我們去找南軍,敵軍兵分兩路,那肯定要從這裏來。”指揮使提議。
知府大人連連道好好好,他急的忘了這茬,南軍大本營就在附近。
去通知南軍消息的人剛剛到達南軍大營。太原城已經被團團包圍。
二十五萬大軍將帝國西北邊塞的重鎮太原城圍個水泄不通。此時太原城內的指揮使守軍隻有一萬,加上知府大人組建的民兵總共也就三萬。
不過南軍很快已在來的路上,雖然不快,但人數有二十萬。
---
太原城裏人心惶惶,除了早先逃走的十幾家富豪之家外,多數老百姓還是在城裏的。
現在被圍城後再想逃也逃不掉了。
太原城的指揮使和知府大人見事已至此,兩人在衙門裏反倒心裏定了些。比之之前不知道將要麵對多少敵人,什麽時候敵人到達,現在真真實實的看到了敵人。雖然敵人很多,雖然守軍很少。但是該做的他們都做了。
該求援求援,該上書上書,現在他們隻要做兩件事就行了。一是想盡一切辦法守住太原城,二是等待南軍和朝廷的救援。
隻要南軍到達,一切就都還有轉圜的可能。
另外也有個好消息,在距離太原城大概有一百多裏還有部分北軍也在。雖然根據可靠消息和潰散下來的北軍軍卒的說法,北軍基本上隻要跟梁魏聯軍碰上麵的都被打散了,都隻是稍作抵抗就抵抗不住了。雖然很令人費解,但事實就是這樣。
但是對現在的太原城來講,多一份北軍來救援,總比沒有好。
守城,等援。
是知府大人和指揮使大人現在唯一能做的事了。
所以現在他們想的反而不多了。
大不了就死在太原城而已。這是最壞的打算,唯一心中愧對的就是父母妻兒得跟著他們一起死在城裏。
不過也不一定,就算城破,梁魏軍也並非就敢屠城,甚至破了城就立刻往南方而去也有可能。
就算是要跟著他們一起死,那也就算是殉國了。雖然可惜但也是為國捐軀,算是英烈。
若是太平盛世,妻兒們怎能沾的上英烈二字。若幹年後後人讀史書,會寫上一句,多少多少日後,太原城破,知府全家殉國。
後人可能會點頭說一句:“嗯,太原知府一家算是滿門忠烈。”
這就夠了。自古以來多少知府,能上史書的寥寥無幾啊。
“知府大人,梁魏盟軍來勢洶洶,我聽探報來報,說大部分都是魏軍,梁軍隻有兩三萬人。”
“嗯,東路軍大多是梁軍,這西路軍大多是魏軍,說起來梁軍更強一些,咱們抵擋西路軍算是占了不少便宜。”
“我在想咱們滿打滿算三萬人,能不能抵得住他們二十多萬人一起上?”
“他們這麽多人沒法一起上,咱們守的好撐個幾天是沒問題的。咱們太原城是大城堅城,不是那麽好打的。經曆過無數次戰火,咱們也不用怕。”
知府大人雖然是一介書生,連劍都沒摸過,但此時倒也膽氣十足。
指揮使大人倒是對這個才上台沒多久的知府大人有些刮目相看了。其實知府大人之前一直都在衙門裏做事,職位挺高,但沒什麽實權。兩人也沒什麽私交,這次大的官員變動,知府大人好像是跟新任總督大人有點關係,所以就順帶著被提拔上來了。
但現在看來,這位知府大人也並非庸碌膽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