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陳樂天一手說你們不要再誇我了,我要你們批評我,我要進步。一手解釋清楚,要把一千多個被告的官吏全部集中到總理禦史衙門來審問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影響。
所以被說服的禦史大人們最後都點頭了,張禦史說:“大人,你下令吧,會議結束後我們就下去安排。”
陳樂天點點頭:“下發到各地的公文措辭不要太嚴厲,要盡量溫和,不要用審問這類的詞,要用配合調查,問問情況這樣的說法。目的是讓他們放鬆警惕,要是說的太嚴厲,他們可能會立刻跑路。”
“他們跑路的成本是很高的,拖家帶口的話不現實,容易被百姓們圍追堵截。而但凡是有一線希望,哪怕隻是丟官,隻要不是殺頭,他們都能接受。跟拋棄老婆孩子親人相比較,他們寧願不要這官吏的位子。”陳樂天如此說。
當天上午,總理禦史衙門由總理禦史大人簽發了一張麵向蜀地三十座城的政令。
政令的內容是,限期十天,所有點到名字的官吏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成都。
一座城一道文書,三十座城三十道文書。
文書上列出了官吏的名字。
大到縣令,小到獄卒,隻要在名單上的就要來。
---
這天,巴中城的縣令,也就是新任的韋縣令收到了總理禦史衙門發下來的政令。
韋縣令把政令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不禁連連點頭。心想,陳樂天真是太厲害了,如此雷厲風行之手段,簡直是我等官吏學習的榜樣啊。真是太奇怪了,他自小在京城商賈之家,家裏也沒有人做官,後來稍微大了些之後又去了北軍軍營中,根本就從來沒有接觸過吏治當官做吏的經曆,但是為什麽在被陛下委任為總理禦史後,出-台的這些政策都是非常切合實際並且又非常有用的呢?真是太奇怪了?難道是那十位禦史大人指點的?我不信,陳樂天絕不是那種要依靠別人來做決定的人啊......
韋縣令當然不會想到,從小在未知來信中早已看過了很多官場紛繁爭鬥的陳樂天,其真實的對於官場的理解,早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連陳樂天自己也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很厲害了。
畢竟他一直奉行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他從來不會以為光看看書就能懂得一個東西一件事了。所以他隻把自己當做一個正在學習中的學習者。正如他接收到陛下的政令,封他為總理禦史衙門的總理禦史後,他第一反應就是質疑自己,就自己這水平能做巡撫這樣的第一責任長官?這是開玩笑的吧。
直到他知道同時有十位禦史台禦史輔助他,他才心裏稍安一些。v3書院
連陳樂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些政令,在所有有心的官吏眼裏看來,都不得不讚歎他這個年輕人的深察官場的風向啊。
所以韋縣令想不明白想不通也就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
巴中城作為這場蜀地風浪的起始之地,韋縣令在總理禦史衙門下的公文之上看到了二十六位官吏的姓名。他不知道其他城的情況,至少暫時是不知道的。在無從對比的情況下,他隻能下意識的覺得二十六個人已經算不少了。
韋縣令把這二十六人仔細的揣摩了片刻。他在坐上縣令的位置之後,對於人事進行了非常大的調動。
畢竟縣令大人在巴中城經營了這麽多年,除了指揮使司裏沒有他的人,其他任何衙門,幾乎都有縣尊大人的人。
要知道曹琳曹縣令之所以能掌握巴中城這麽多年,要有多少人在幫他做事他才能做到如此的掌控力。
不過自從曹縣令一倒,他往日裏的那些明麵上關係不錯的人,十有八九都來找韋縣令投降了。
跟韋縣令訴說他們在過去那些年來,是有多麽的無奈。在曹琳的淫威之下他們不敢拒絕,隻要一不聽話就有性命之虞,更別說丟官那就更是不在話下了。
這些人充分的跟韋縣令表達出了自己絕對不是有意要做曹琳的狗腿子,而是無奈之舉。隻是為了保證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才不得不暫時性的聽話。
至於韋縣令在麵對這些人的投降時,對不同的人則采取了不同的應對之策。
對於那些跟曹縣令交情很深的,整個縣衙都知道跟曹縣令關係好的,整個巴中城很多人都知道他跟曹琳關係好的,這類曾經是曹琳的第一狗腿子們,韋縣令是絕對不原諒。這些人他選擇的是直接拒絕這些人的投降,不管他們在自己麵前怎麽哭訴,在縣丞家門外怎麽跪著不走,韋縣令都是無動於衷,並且明確表態,你們這些人趕快辭官向鄉親們謝罪,或者主動來向本官投案自首,或許我還有可能原諒你們,如果不這樣的話,想要通過送禮給我,就想要獲得我的原諒,那我我與那前任曹縣令又有什麽區別!
如此一來的話,這些人基本上就斷絕了從前任曹縣令再跳到韋縣令麾下的可能了。認罪當然是不可能的,無論這些人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做過多少壞事,他們都絕對不可能主動來投案自首。難道他們還能過來跟韋縣令主動說,我曾經幹過什麽什麽人神共憤的事,韋縣令你快把我抓起來殺頭吧?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就算是抓到他們的把柄,他們也還要抵賴一下,當然不會忽然良心發現主動投案。
在韋縣令的這種態度下,這一類人則多數都選擇了辭官,辭官的上書文件上,這些人說的都是含糊不清的,說什麽自己年紀大了不能勝任了,現在巴中城出了這麽些事,自己已心灰意冷雲雲...
辭官後的他們至今仍然是心驚膽戰小心翼翼的過著日子,有時候又擔心縣丞大人跟他們清算,有時候又後悔不該辭官,有官身在身上,自己就是不辭官韋縣令又能把他們怎樣呢,大不了韋縣令說什麽就做什麽,難道韋縣令還真的會把他們都告上朝廷嗎?但是有時候又反過來想,還是辭了官好,我已經是平民了,你們也不能再追究我什麽了...
</p>
陳樂天一手說你們不要再誇我了,我要你們批評我,我要進步。一手解釋清楚,要把一千多個被告的官吏全部集中到總理禦史衙門來審問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影響。
所以被說服的禦史大人們最後都點頭了,張禦史說:“大人,你下令吧,會議結束後我們就下去安排。”
陳樂天點點頭:“下發到各地的公文措辭不要太嚴厲,要盡量溫和,不要用審問這類的詞,要用配合調查,問問情況這樣的說法。目的是讓他們放鬆警惕,要是說的太嚴厲,他們可能會立刻跑路。”
“他們跑路的成本是很高的,拖家帶口的話不現實,容易被百姓們圍追堵截。而但凡是有一線希望,哪怕隻是丟官,隻要不是殺頭,他們都能接受。跟拋棄老婆孩子親人相比較,他們寧願不要這官吏的位子。”陳樂天如此說。
當天上午,總理禦史衙門由總理禦史大人簽發了一張麵向蜀地三十座城的政令。
政令的內容是,限期十天,所有點到名字的官吏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成都。
一座城一道文書,三十座城三十道文書。
文書上列出了官吏的名字。
大到縣令,小到獄卒,隻要在名單上的就要來。
---
這天,巴中城的縣令,也就是新任的韋縣令收到了總理禦史衙門發下來的政令。
韋縣令把政令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不禁連連點頭。心想,陳樂天真是太厲害了,如此雷厲風行之手段,簡直是我等官吏學習的榜樣啊。真是太奇怪了,他自小在京城商賈之家,家裏也沒有人做官,後來稍微大了些之後又去了北軍軍營中,根本就從來沒有接觸過吏治當官做吏的經曆,但是為什麽在被陛下委任為總理禦史後,出-台的這些政策都是非常切合實際並且又非常有用的呢?真是太奇怪了?難道是那十位禦史大人指點的?我不信,陳樂天絕不是那種要依靠別人來做決定的人啊......
韋縣令當然不會想到,從小在未知來信中早已看過了很多官場紛繁爭鬥的陳樂天,其真實的對於官場的理解,早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連陳樂天自己也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很厲害了。
畢竟他一直奉行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他從來不會以為光看看書就能懂得一個東西一件事了。所以他隻把自己當做一個正在學習中的學習者。正如他接收到陛下的政令,封他為總理禦史衙門的總理禦史後,他第一反應就是質疑自己,就自己這水平能做巡撫這樣的第一責任長官?這是開玩笑的吧。
直到他知道同時有十位禦史台禦史輔助他,他才心裏稍安一些。v3書院
連陳樂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這些政令,在所有有心的官吏眼裏看來,都不得不讚歎他這個年輕人的深察官場的風向啊。
所以韋縣令想不明白想不通也就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
巴中城作為這場蜀地風浪的起始之地,韋縣令在總理禦史衙門下的公文之上看到了二十六位官吏的姓名。他不知道其他城的情況,至少暫時是不知道的。在無從對比的情況下,他隻能下意識的覺得二十六個人已經算不少了。
韋縣令把這二十六人仔細的揣摩了片刻。他在坐上縣令的位置之後,對於人事進行了非常大的調動。
畢竟縣令大人在巴中城經營了這麽多年,除了指揮使司裏沒有他的人,其他任何衙門,幾乎都有縣尊大人的人。
要知道曹琳曹縣令之所以能掌握巴中城這麽多年,要有多少人在幫他做事他才能做到如此的掌控力。
不過自從曹縣令一倒,他往日裏的那些明麵上關係不錯的人,十有八九都來找韋縣令投降了。
跟韋縣令訴說他們在過去那些年來,是有多麽的無奈。在曹琳的淫威之下他們不敢拒絕,隻要一不聽話就有性命之虞,更別說丟官那就更是不在話下了。
這些人充分的跟韋縣令表達出了自己絕對不是有意要做曹琳的狗腿子,而是無奈之舉。隻是為了保證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才不得不暫時性的聽話。
至於韋縣令在麵對這些人的投降時,對不同的人則采取了不同的應對之策。
對於那些跟曹縣令交情很深的,整個縣衙都知道跟曹縣令關係好的,整個巴中城很多人都知道他跟曹琳關係好的,這類曾經是曹琳的第一狗腿子們,韋縣令是絕對不原諒。這些人他選擇的是直接拒絕這些人的投降,不管他們在自己麵前怎麽哭訴,在縣丞家門外怎麽跪著不走,韋縣令都是無動於衷,並且明確表態,你們這些人趕快辭官向鄉親們謝罪,或者主動來向本官投案自首,或許我還有可能原諒你們,如果不這樣的話,想要通過送禮給我,就想要獲得我的原諒,那我我與那前任曹縣令又有什麽區別!
如此一來的話,這些人基本上就斷絕了從前任曹縣令再跳到韋縣令麾下的可能了。認罪當然是不可能的,無論這些人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做過多少壞事,他們都絕對不可能主動來投案自首。難道他們還能過來跟韋縣令主動說,我曾經幹過什麽什麽人神共憤的事,韋縣令你快把我抓起來殺頭吧?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就算是抓到他們的把柄,他們也還要抵賴一下,當然不會忽然良心發現主動投案。
在韋縣令的這種態度下,這一類人則多數都選擇了辭官,辭官的上書文件上,這些人說的都是含糊不清的,說什麽自己年紀大了不能勝任了,現在巴中城出了這麽些事,自己已心灰意冷雲雲...
辭官後的他們至今仍然是心驚膽戰小心翼翼的過著日子,有時候又擔心縣丞大人跟他們清算,有時候又後悔不該辭官,有官身在身上,自己就是不辭官韋縣令又能把他們怎樣呢,大不了韋縣令說什麽就做什麽,難道韋縣令還真的會把他們都告上朝廷嗎?但是有時候又反過來想,還是辭了官好,我已經是平民了,你們也不能再追究我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