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在萬朝古人們期待中出現了,萬朝古人們猜想該講杜甫了,這次萬朝古人們猜對了,文洛陽如果知道古人們的想法一定會講猜對了,可惜沒有獎勵。


    光幕:“曆史名人,唐朝,他與李白齊名,而且還是李白的小迷弟,他正是大唐詩人杜甫。


    杜甫:詩史中的偉大靈魂


    在中國文學的浩瀚星空中,杜甫無疑是最為璀璨的星辰之一。他的詩歌如曆史的長卷,記錄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滄桑巨變,也映照出他個人命運的起伏跌宕。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杜甫生於唐朝中期的一個官宦世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年少時便展現出過人的文學才華。然而,隨著唐朝政治的逐漸腐敗和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杜甫的人生軌跡也開始發生轉折。他經曆了仕途的坎坷、生活的艱辛,卻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


    杜甫的詩歌以深沉凝重、情感真摯著稱。他的作品不僅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種種苦難,更表達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沉憂慮。在《春望》中,他寫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寫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展現了他對底層民眾的深切同情。


    杜甫的詩歌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還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他的詩作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他的詩作被後世廣為傳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杜甫的一生雖然充滿了苦難和挫折,但他的詩歌卻如同一麵明鏡,映照出唐朝社會的種種問題,也折射出他個人的高尚品格和偉大情懷。他用自己的詩歌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為後世留下了永恆的精神財富。


    杜甫七歲時寫有《詠鳳凰》,而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七歲寫《詠鵝》,這點杜甫很驕傲。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是漢武帝時期酷吏杜周的後代,杜甫曾在巜祭遠祖當陽君》文中提及自己是西晉名臣杜預的“十三葉孫”,杜預的第三子杜耽為杜甫的先祖。


    祖父是杜審言,唐中宗時官拜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是與沈佺期,宋之問齊名的詩人。父親杜閑為杜審言的長子,官至兗州司馬。杜甫對這個“奉儒守官,未墜素業。”又有詩歌創作傳統的家庭是很引為驕傲的,他的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崔氏去世之後杜閑又娶了盧氏為妻,在童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杜甫都寄養在東都洛陽的二姑家裏,得到悉心照料。


    十九歲的杜甫留書一封外出雲遊,二十四歲時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到落榜未中,他也不氣餒,繼續遊曆。


    杜甫一路遊曆,聽聞了許多李白的傳奇事跡,心中滿是欽佩。終於,在三十二歲這年,得見偶像真容。隻見李白一襲白衣,風度翩翩,宛如仙人下凡。


    杜甫激動得手足無措,趕忙上前拜見。李白見杜甫雖青澀但眼神熾熱,不禁莞爾。交談間,李白豪放不羈的詩風、瀟灑自在的氣度令杜甫更加折服,從此成了小迷弟般的存在。


    李白帶著杜甫四處遊玩,飲酒作對。一次月下暢飲,李白興起,拔劍起舞,口中吟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聽得癡了,當下便覺自己的詩詞太過拘謹,受教不少。


    然而不久後,李白接到詔令要進京為官,杜甫滿心不舍卻隻能送別。望著李白遠去的背影,杜甫暗下決心定要苦學作詩,不負這段相識相知,日後定要再與偶像把酒言歡,切磋詩藝。


    開元二十四年,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落第。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快意”的生活,也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幾首詩,巜望嶽》便是其中的傑作,結尾的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臣奸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


    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幹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鬱不得誌,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


    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下《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乾元二年夏天,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


    廣德二年春,杜甫才又迴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到了秋風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饑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四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由於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這一時期詩人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其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成為千古絕唱,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賞析杜甫幾首不同時期的詩詞作品1春望2潼關吏3絕句


    《 春 望 》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


    春城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這首詩講述杜甫經曆安史之亂,見到烽火連天,不知道何時平定亂,擔心家人安危,收到書信時複雜的心情。這首詩編入後世初中課本,成為必背必考的一首唐朝。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這首詩是杜甫顛沛流離,入蜀居於草堂時寫的詩,他將居住處描繪成一幅優美的田原山嶺風景。此詩編入後世小學課文中,其居住的杜甫草堂被後世開發成5a級文化旅遊景區並設有紀念館。


    《 潼關吏 》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這首詩遠不如其它詩那樣有名,卻真實的反映了安史之亂,這裏麵暗指潼關失守,卻不及江淮一座小城堅守的時間長。當然杜甫不可能知道潼關失守真正的原因,是唐玄宗亂指揮,聽信讒言錯殺封長青和高仙芝,又強令哥舒翰出關迎戰,導致兵敗,哥舒翰被俘,潼關失守。


    而封長青,高仙芝,哥舒翰都是大唐一流的名將,戰功赫赫,卻因李隆基昏庸,猜忌而遭不測。


    杜甫被稱為現實主義詩人,其詩作被認為“詩史”,讀杜甫詩如同看唐朝由盛轉衰,戰火紛飛的那段大唐曆史,其文學價值和曆史參考意義非凡。李白與杜甫忘年交,成為千古佳話,有“大李杜”之稱,另一對大唐詩人是李商隱和杜牧,為了區別故稱他們“小李杜”。”


    光幕介紹完,萬朝之中大唐太宗李世民時空,高宗李治,武後時空,武周女帝時空則是表情各異,心態不同。


    而其它朝代的帝王將相們則是沉醉於唐朝李,杜兩人詩詞意境中而感歎不愧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光幕下一時刻顯示皆是各朝各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對李白,杜甫兩人詩詞評價,彈幕飛起。


    光幕之上,李白、杜甫二人之詩篇,盡顯盛世風華。秦皇觀之,讚不絕口,言其曰:“詩仙李白,才情橫溢,揮灑自如;詩聖杜甫,真情流露,篇章恆遠。二人之盛名,非虛也。”


    漢武聞之,亦為之動容,道:“好詩也!篇篇佳作,流傳千古。李白之詩,如行雲流水,靈動自如;杜甫之句,猶如山穀清泉,靜中含韻。彼等之作,真乃一代風流!”


    此後的朝代更迭,兩位大文豪之詩詞仍流傳不息。世人評說,如金石之聲,久久迴蕩於文壇之上。皇室貴族、文人墨客,皆為二子之詩篇所折服。然諸位評價,非同凡響,實乃史書之墨香、辭章之風采也。


    然,又有諸公議論紛紜,細說其間差別。夫李白者,如行雲野鶴,以逸興之情縱情山水之間。其詩似有天地之大美於其間,常言古人未言之詞句,頗具仙風道骨。而杜甫則如儒家之士,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其詩以深沉之情感描繪世間百態,其詞句質樸而深沉。此乃二人之別也。


    觀李太白之詩篇,若行舟於長江大河之上,既有滔滔江水之勢,又有臨風之快意。諸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詞句,既有宏大之勢,又具豪放之氣。而杜甫則如溪澗細流,涓涓細流之間盡顯真情實感。諸如“國破山河在”等句式,盡顯其憂國憂民之情。


    曆代帝王亦有所評價。如唐太宗言:“李白詩才橫溢,然其情誌飄逸若仙;杜甫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乃吾朝之大儒也。”明成祖亦言:“彼等之詩篇皆為千古絕唱也。”


    文人墨客亦為之傾倒。如白居易讚曰:“李白、杜甫二人皆為吾輩之楷模也。”王安石亦言:“彼等之作皆為天下所傳頌。”


    古之論者複又道:二者之間又有交集之處。同為才子才女之中出類拔萃者。有傳言雲:“當年二人相見甚歡乎!”其間交流學問與心得之情形何等妙也!而後人觀其詩篇皆可想象其時之情景也!


    故而世人皆知:光幕之上李白、杜甫二人之名永垂不朽矣!秦皇漢武等曆代帝王皆為之傾倒;文人墨客皆視之為楷模矣!夫二子之作非僅流傳於當時亦傳頌於後世者也!今觀其詩詞則可知古人之風采亦可見當時社會之情狀也!真乃吾輩之大幸矣!


    最後之際亦望今人以彼等為楷模不斷進取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吾輩之青春與熱血!當如二子一般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為後世所傳頌為後世所敬仰矣!”


    許久,光幕才關閉,結束時還提示下期要介紹的曆史名人及投影時間,時空之城主人文洛陽有些累了,決定放鬆放鬆,前往第二個時空之門會異世界的妻妾去了。而萬朝古人們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再觀光幕了,這確實讓萬朝古人們有些不適應了,但又無可奈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用戶憤怒的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用戶憤怒的獅子並收藏我有一座時空之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