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二話沒說,開始帶著一幫重要的醫護查房。
他們從會議室出來,戴雲陽一眼掃去,原本熱鬧的走道上已經基本上沒人了,病人和家屬都迴到了病床上等著了。
急診中心的有十多間留觀室,總共有六十張床位,全都住得滿滿的。
按道理急診中心隻是急救處理的地方,並不是住院部,可是有些病人經過急救之後需要留下來觀察一段時間,確保安全之後才能離開,而有的是需要進入住院的,可主城醫院作為省市重要三甲醫院,床位一直非常緊張,基本上所有科室病人都滿員,很多還在走道等地方加床,所以需要治療而又沒有床位隻能等床住院的病人也會在留觀室先住著。
剛進第一間病房,就被一個老者攔住了,一臉期盼問:“醫生,我今天能出院嗎?”
急診室查房,十有八九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因為急診室不算住院,醫保不能報銷,所以能少住一天就省一天的錢,再說了,急診中心亂糟糟的,遠不如住院部裏安靜,住在這裏也是受罪,晚上睡覺經常被唿嘯而來的救護車警笛給吵醒,當然還有搶救病人時家屬的哭泣,半夜醉酒打架鬥毆的爭吵等等,休息不好,隻要病情允許,病人和家屬都希望能早點離開這裏。
吳浩半開玩笑說道:“怎麽就想走啊?我們急診中心可是按照五星級標準修建的,住著不舒服嗎?不舒服也要堅持哦,治病要緊嘛。你勉強出去了,病情加重,還不是又得迴來呀?”
病人被他說得隻好咧著嘴笑。
吳浩走到第一張病床右側,低頭瞧著病人,這是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婦人,正躺在床上插著鼻管吸氧,神情很憔悴。一個年輕女子拘謹地站在旁邊,惶恐地望著一屋子的白大褂醫護。
李豔玲緊跟著吳浩來到病床右側,隨後是馬峰。
戴雲陽是這個病人的管床主治醫生,他站在了病床的左側,實習生趙光緊跟著他,戴雲陽趕緊朝他低聲說:“這裏太窄了擠不下,你到護士長後麵去聽。”
護士長熊勝男和另外兩個副主任護師站在床位。她們身後站著一排實習生。包括於莎莎,正冷眼看著他。
趙光剛才隻顧跟著自己的帶教老師戴雲陽了,竟然忘了規矩。
醫院查房站位是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的,主任和副主任醫師站病床右側,而對麵左側是負責匯報的管床醫師和分管主治醫師。床尾是護士長和副主任護師的位置。實習醫生隻能在外圍聽,不能進入核心圈的。
趙光見狀,趕緊紅著臉從身邊主治醫師身後擠了過去,來到幾個實習醫生旁邊站著。
於莎莎幸災樂禍說:“想站在那裏啊?再等十年吧!”
戴雲陽開始匯報病情:“病人女性,姓名華桂芝,六十二歲,主訴唿吸困難、胸悶。三年前確診高血壓,兩年前患肺栓塞在他院住院治療。三天前,無明顯誘因突發胸悶,唿吸困難,活動後更明顯,在他院做了心電圖,診斷為心肌缺血,按照冠心病給了硝酸甘油靜點,效果不好。”
“兩天前病情加重,來我院急診。嘴唇輕度紫紺,兩下肺唿吸音減低。查體血壓90的60,血氧飽和度隻有90%。血氣分析、電解質、血常規都還可以。入院時初步診斷還是肺栓塞,——病人此前曾出現過肺栓塞。這兩天治療手段主要是吸氧,肝素鈉皮下注射抗凝,同時用中藥活血化瘀改善循環。昨天唿吸有所改善,血氧飽和有好轉。”
吳浩問:“有沒有做心髒超聲和肺動脈強化ct幫助確診?”
“做了,心髒超聲結果顯示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三尖瓣輕度關閉不全。肺動脈強化ct顯示兩肺多發肺栓塞。我現在拿不準的是,要不要進行溶栓治療?患者這一次是第二次肺部栓塞,應該有某種致病因素導致的,需要進一步查清治療,否則還會出現肺栓塞。”
吳浩轉頭望向李豔玲和馬峰:“你們覺得呢?”
李豔玲不等馬峰說話,先說了:“病人是多發肺栓塞,血壓偏低,右室增大,這些都是溶栓指征,可以溶栓治療,使用尿激酶溶栓,同時口服抗凝藥華法林,與低分子肝素重疊應用幾天,看看情況再說。”
接著,李豔玲扭頭望向馬峰:“馬主任,您是高年資醫生,您指導一下吧。”
馬峰笑了笑:“我同意李主任的意見。剛才戴醫生也說了,要查清楚兩次栓塞的原因,注意發現致病誘因和潛在疾病。可以檢查一下下肢血管超聲,看看是不是腎靜脈血栓形成的,這是一種常見的肺栓塞病因。”
戴雲陽認真做了記錄,望向吳浩。
吳浩說道:“我同意他們兩位的看法,給病患使用溶栓抗凝,同時檢查下肢血管超聲。另外,上唿吸道和消化道也檢查一下。因為病人主訴是唿吸困難,而唿吸困難發生的確切機製還不清楚,常見病因首要就是唿吸係統疾病,比如氣道堵塞、肺疾病、胸廓及肺膜疾患、膈運動障礙等……”
吳浩身為主任醫師,又是科室主任,大查房時他經常會對重大疑難病案進行點評和講解,這是職責。
查房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學的過程,上級醫師有對下級醫師進行指導的義務,更何況還有一幫實習醫生眼巴巴望著。所以吳浩說的相對比較細致一些。
他剛說完一段話,忽然聽到旁邊傳來一個弱弱的聲音:“我沒錢付藥費……”
吳浩停了下來,轉頭順著聲音來處看去,卻正是剛才站在一旁的病人的女兒。
看見吳浩望過來,這病患女兒漲紅著臉說:“我媽是農村種地的,我爸去世之後來跟我住。我是工廠工人,每月工資就三千多一點。我離婚了,兒子歸我撫養,他每個月給五百塊生活費。兒子在讀高三,馬上要高考了。為了治我媽的病,我已經借了幾萬塊,再做這樣那樣的檢查的話,我可能沒錢付了……”
眾人都有些傻眼,病人支付不了藥費,這在醫院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一般不會當眾提出來,都是私下跟醫生商量緩交,而現在這婦人當著眾人說出,就看吳浩怎麽處理了。
他們從會議室出來,戴雲陽一眼掃去,原本熱鬧的走道上已經基本上沒人了,病人和家屬都迴到了病床上等著了。
急診中心的有十多間留觀室,總共有六十張床位,全都住得滿滿的。
按道理急診中心隻是急救處理的地方,並不是住院部,可是有些病人經過急救之後需要留下來觀察一段時間,確保安全之後才能離開,而有的是需要進入住院的,可主城醫院作為省市重要三甲醫院,床位一直非常緊張,基本上所有科室病人都滿員,很多還在走道等地方加床,所以需要治療而又沒有床位隻能等床住院的病人也會在留觀室先住著。
剛進第一間病房,就被一個老者攔住了,一臉期盼問:“醫生,我今天能出院嗎?”
急診室查房,十有八九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因為急診室不算住院,醫保不能報銷,所以能少住一天就省一天的錢,再說了,急診中心亂糟糟的,遠不如住院部裏安靜,住在這裏也是受罪,晚上睡覺經常被唿嘯而來的救護車警笛給吵醒,當然還有搶救病人時家屬的哭泣,半夜醉酒打架鬥毆的爭吵等等,休息不好,隻要病情允許,病人和家屬都希望能早點離開這裏。
吳浩半開玩笑說道:“怎麽就想走啊?我們急診中心可是按照五星級標準修建的,住著不舒服嗎?不舒服也要堅持哦,治病要緊嘛。你勉強出去了,病情加重,還不是又得迴來呀?”
病人被他說得隻好咧著嘴笑。
吳浩走到第一張病床右側,低頭瞧著病人,這是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婦人,正躺在床上插著鼻管吸氧,神情很憔悴。一個年輕女子拘謹地站在旁邊,惶恐地望著一屋子的白大褂醫護。
李豔玲緊跟著吳浩來到病床右側,隨後是馬峰。
戴雲陽是這個病人的管床主治醫生,他站在了病床的左側,實習生趙光緊跟著他,戴雲陽趕緊朝他低聲說:“這裏太窄了擠不下,你到護士長後麵去聽。”
護士長熊勝男和另外兩個副主任護師站在床位。她們身後站著一排實習生。包括於莎莎,正冷眼看著他。
趙光剛才隻顧跟著自己的帶教老師戴雲陽了,竟然忘了規矩。
醫院查房站位是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的,主任和副主任醫師站病床右側,而對麵左側是負責匯報的管床醫師和分管主治醫師。床尾是護士長和副主任護師的位置。實習醫生隻能在外圍聽,不能進入核心圈的。
趙光見狀,趕緊紅著臉從身邊主治醫師身後擠了過去,來到幾個實習醫生旁邊站著。
於莎莎幸災樂禍說:“想站在那裏啊?再等十年吧!”
戴雲陽開始匯報病情:“病人女性,姓名華桂芝,六十二歲,主訴唿吸困難、胸悶。三年前確診高血壓,兩年前患肺栓塞在他院住院治療。三天前,無明顯誘因突發胸悶,唿吸困難,活動後更明顯,在他院做了心電圖,診斷為心肌缺血,按照冠心病給了硝酸甘油靜點,效果不好。”
“兩天前病情加重,來我院急診。嘴唇輕度紫紺,兩下肺唿吸音減低。查體血壓90的60,血氧飽和度隻有90%。血氣分析、電解質、血常規都還可以。入院時初步診斷還是肺栓塞,——病人此前曾出現過肺栓塞。這兩天治療手段主要是吸氧,肝素鈉皮下注射抗凝,同時用中藥活血化瘀改善循環。昨天唿吸有所改善,血氧飽和有好轉。”
吳浩問:“有沒有做心髒超聲和肺動脈強化ct幫助確診?”
“做了,心髒超聲結果顯示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三尖瓣輕度關閉不全。肺動脈強化ct顯示兩肺多發肺栓塞。我現在拿不準的是,要不要進行溶栓治療?患者這一次是第二次肺部栓塞,應該有某種致病因素導致的,需要進一步查清治療,否則還會出現肺栓塞。”
吳浩轉頭望向李豔玲和馬峰:“你們覺得呢?”
李豔玲不等馬峰說話,先說了:“病人是多發肺栓塞,血壓偏低,右室增大,這些都是溶栓指征,可以溶栓治療,使用尿激酶溶栓,同時口服抗凝藥華法林,與低分子肝素重疊應用幾天,看看情況再說。”
接著,李豔玲扭頭望向馬峰:“馬主任,您是高年資醫生,您指導一下吧。”
馬峰笑了笑:“我同意李主任的意見。剛才戴醫生也說了,要查清楚兩次栓塞的原因,注意發現致病誘因和潛在疾病。可以檢查一下下肢血管超聲,看看是不是腎靜脈血栓形成的,這是一種常見的肺栓塞病因。”
戴雲陽認真做了記錄,望向吳浩。
吳浩說道:“我同意他們兩位的看法,給病患使用溶栓抗凝,同時檢查下肢血管超聲。另外,上唿吸道和消化道也檢查一下。因為病人主訴是唿吸困難,而唿吸困難發生的確切機製還不清楚,常見病因首要就是唿吸係統疾病,比如氣道堵塞、肺疾病、胸廓及肺膜疾患、膈運動障礙等……”
吳浩身為主任醫師,又是科室主任,大查房時他經常會對重大疑難病案進行點評和講解,這是職責。
查房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學的過程,上級醫師有對下級醫師進行指導的義務,更何況還有一幫實習醫生眼巴巴望著。所以吳浩說的相對比較細致一些。
他剛說完一段話,忽然聽到旁邊傳來一個弱弱的聲音:“我沒錢付藥費……”
吳浩停了下來,轉頭順著聲音來處看去,卻正是剛才站在一旁的病人的女兒。
看見吳浩望過來,這病患女兒漲紅著臉說:“我媽是農村種地的,我爸去世之後來跟我住。我是工廠工人,每月工資就三千多一點。我離婚了,兒子歸我撫養,他每個月給五百塊生活費。兒子在讀高三,馬上要高考了。為了治我媽的病,我已經借了幾萬塊,再做這樣那樣的檢查的話,我可能沒錢付了……”
眾人都有些傻眼,病人支付不了藥費,這在醫院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一般不會當眾提出來,都是私下跟醫生商量緩交,而現在這婦人當著眾人說出,就看吳浩怎麽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