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格裏茨說:“海獸的夢想鄉,乃是一片秘境中的一角。要進去,需要準備很多東西。據我所知,如今,白豚湖,也就隻有水草林的那位,成功了。但幾個階段過去,長老還沒有從那裏迴來。
“再說近現代,海魔釁與咱們對峙,無法打敗有浪潮支援的褐鱗衛士。海魔釁聯合周圍的海獸,圍攻咱們。但灰鱗衛隊也抗住了壓力。想要進一步擴大領地的海魔釁,陷入了一個困局。
“深海,古老鯨魚不會讓路。雖然如今都知道古老鯨魚去世了,留下了屍骨遺跡。但鯨魚一派,尤其是斑鯨們,屬於深海地區的正統繼承者。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讓步,把資源豐厚的洋流和海洋旋渦送給其他海洋生物。
“深淺海域的交界地,冷端有獨角鯨,中端有咱們的故鄉,熱端有鯊魚一派。就像咱們的數量持續增長,獨角鯨和鯊魚也是也是如此。深海仍容忍獨角鯨加入‘鯨魚派對’,在每個月圓之夜,縱情歡歌。咱們可以利用化形術,前往陸地,住在海濱一代,或者任意有水的地區。鯊魚想要生存,除了那些熱端,就隻剩下淺灘。
“僅從這一點來說,蒙恩說的沒錯。近現代,海魔釁確實與古老鯊魚一派對戰。海魔釁失敗後,說是聯合部隊,實際上是收編的奴隸,甚至是儲備糧,紛紛抓住了自我解放的機會,四散奔逃。海魔釁拉攏起來的勢力,轉瞬即逝。這之後,鯊魚一路侵入淺灘。海魔釁被迫前往海濱。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海魔釁為了驅逐住在海濱的人類,令殘留的海獸軍,襲擊了沿海的,人類村鎮和相鄰的城市。三角嘴直接被湧動的海潮淹沒。變成了海魔釁的臨時駐紮地。如今,那裏還是海魔釁的占領區。”
格裏茨停下來,在附近的海底沙土上,用尾巴尖,畫出一個簡易的海濱防線示意圖。
“你瞧,”它指著其中一個三角形的符號說:“這裏是人類的第一個淪陷區。而這裏——這個方塊所代表的地方,就是人類的第二個淪陷區,也就是索爾思國的鬆埔。在這裏,我畫個圓圈好了,就是咱們的白豚埠。威弗爾國也很危險,有大量地勢低窪的平原。假如白豚埠不能把海浪擋住,一旦海水灌入威弗爾國,那麽,三分之一的國土,是要立刻淪喪的。這些地區,又是經濟富庶的種植區,假如沒有了,威弗爾國的人民就要麵對糧食短缺的危險。”
格裏茨看向法瑞沙:“我曾在一個卷軸上,看到這樣的說法。那是一個寫於近現代的卷軸。當時,還沒有人類的概念。所以,那時的黑鱗,把陸地上的一切活動生物,都稱作陸獸。人類就是兩條腿、能交流、有一定族群規模的直立型陸獸。前輩對那些陸獸的印象隻有一個,那就是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麽嗎?”
法瑞沙搖了搖頭。
“我當時看到這個‘標簽’,隻覺得,不就是說人類有頭腦,善於觀察環境,調整生活狀態。但卷軸後麵的內容,令我十分吃驚。人類……這種陸獸,他們有什麽吃什麽。你明白?這麽說吧,咱們雖然也算是雜食,但很多東西是不吃的。即使因此而餓死,都會固執地堅持操守。但人類不是。他們為了活下去,甚至可以吃掉自己。”
“……吃掉自己?那種事情,怎麽可能做到呢?”
“當環境完全無法生存,隻剩下饑餓作為生命存在的唯一支點。”格裏茨說,“人類會選擇食用一切能夠塞進嘴巴裏的東西。血肉骨,皮毛,草木,土和石頭……隻要能夠消除饑餓,就夠了。”
“我不理解。吃掉不能吃的東西,隻會死而已。”
“是啊。生命就是在這種地方非常恐怖。不隻是陸獸,海獸也會有類似的舉動。可以說,我們這些離開了故鄉的白豚,跟當年經曆過生離死別,不停跟自然對抗,跟海獸對抗,跟魔鬼對抗,跟陸獸對抗的前輩相比,已經是完全生活在無憂無慮的世界裏了。”
格裏茨看著沙土中,方才繪製的地圖。
“近現代的時候,海魔釁敗給了鯊魚們。為了維持領地,保障自己的食物供應,牠們隻能朝著陸地進發。人類雖然弱小,容易死掉。但我說過了,他們為了活著,也是什麽怪事都敢去做的類型。於是,海水淹沒海濱,亡者成為海魔釁的食物,用以犒勞手下的殘兵。活著的人類,朝陸地的更深處遷移。懷抱著仇恨的人類,開始研究怎麽對抗海浪,對抗海魔釁。直到今天,索爾思國還認為海魔釁是海洋的神,他們當年與之對抗,就是海洋要奪走他們的食物來源。那真是生與死的,不可不打的較量。”
格裏茨又畫了海中幾個聖靈級別的,獸群的領地範圍。
在白豚的故鄉與白豚埠之間,做了一個連線。
“你知道,黑鱗定期要上水麵,觀察天上的星空和周圍的風氣,以確保對羅伊珥蘭德的位置和氣候有準確的了解。一方麵是為了族群繁衍,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支援海神阿謝古。白豚埠的人在受難時,被一條黑鱗救援。這之後,對方提出了,希望白豚能夠庇護白豚埠的願望。這便是白豚與人類的關係,最初的模樣。人類得知白豚需要觀星後,主動提出,可以叫族群幫忙觀星,定期為白豚提供數據。為此,白豚才開始庇護人類。”
法瑞沙說:“這些……跟我學到的和聽說過的東西,真的差了很多。”
“是嗎?”格裏茨聽完,笑道:“這些是我通過整理卷軸得到的。也就是說,貝殼宮的記錄,那些黑鱗前輩,是如此認為的。我還沒有去遊學,這也就意味著,我還沒有去驗證我的這一套理論,是否真的正確。即是否真的準確描述了事情的全貌。
“就像劇場的那些故事劇本創作者。他們向觀眾展示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實,又有多少是虛構呢?”
“可是……”法瑞沙皺著眉頭。
“我這樣說,你能夠理解嗎?”
格裏茨說道:“都是閱讀貝殼宮的卷軸。我和蒙恩,得到了不同內容的知識。這裏麵,究竟誰對誰錯,不是依靠誰跟你關係好來決定的。法瑞沙,如果你獲得真實的答案,你就必須去親自叩問這個世界。我的描述,是我對世界的猜想。蒙恩的描述,是蒙恩對世界的猜想。而你要如何描繪這個世界,事實上,隻能依靠你自己的頭腦和偏好,以及你的經曆和推測。”
“再說近現代,海魔釁與咱們對峙,無法打敗有浪潮支援的褐鱗衛士。海魔釁聯合周圍的海獸,圍攻咱們。但灰鱗衛隊也抗住了壓力。想要進一步擴大領地的海魔釁,陷入了一個困局。
“深海,古老鯨魚不會讓路。雖然如今都知道古老鯨魚去世了,留下了屍骨遺跡。但鯨魚一派,尤其是斑鯨們,屬於深海地區的正統繼承者。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讓步,把資源豐厚的洋流和海洋旋渦送給其他海洋生物。
“深淺海域的交界地,冷端有獨角鯨,中端有咱們的故鄉,熱端有鯊魚一派。就像咱們的數量持續增長,獨角鯨和鯊魚也是也是如此。深海仍容忍獨角鯨加入‘鯨魚派對’,在每個月圓之夜,縱情歡歌。咱們可以利用化形術,前往陸地,住在海濱一代,或者任意有水的地區。鯊魚想要生存,除了那些熱端,就隻剩下淺灘。
“僅從這一點來說,蒙恩說的沒錯。近現代,海魔釁確實與古老鯊魚一派對戰。海魔釁失敗後,說是聯合部隊,實際上是收編的奴隸,甚至是儲備糧,紛紛抓住了自我解放的機會,四散奔逃。海魔釁拉攏起來的勢力,轉瞬即逝。這之後,鯊魚一路侵入淺灘。海魔釁被迫前往海濱。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海魔釁為了驅逐住在海濱的人類,令殘留的海獸軍,襲擊了沿海的,人類村鎮和相鄰的城市。三角嘴直接被湧動的海潮淹沒。變成了海魔釁的臨時駐紮地。如今,那裏還是海魔釁的占領區。”
格裏茨停下來,在附近的海底沙土上,用尾巴尖,畫出一個簡易的海濱防線示意圖。
“你瞧,”它指著其中一個三角形的符號說:“這裏是人類的第一個淪陷區。而這裏——這個方塊所代表的地方,就是人類的第二個淪陷區,也就是索爾思國的鬆埔。在這裏,我畫個圓圈好了,就是咱們的白豚埠。威弗爾國也很危險,有大量地勢低窪的平原。假如白豚埠不能把海浪擋住,一旦海水灌入威弗爾國,那麽,三分之一的國土,是要立刻淪喪的。這些地區,又是經濟富庶的種植區,假如沒有了,威弗爾國的人民就要麵對糧食短缺的危險。”
格裏茨看向法瑞沙:“我曾在一個卷軸上,看到這樣的說法。那是一個寫於近現代的卷軸。當時,還沒有人類的概念。所以,那時的黑鱗,把陸地上的一切活動生物,都稱作陸獸。人類就是兩條腿、能交流、有一定族群規模的直立型陸獸。前輩對那些陸獸的印象隻有一個,那就是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麽嗎?”
法瑞沙搖了搖頭。
“我當時看到這個‘標簽’,隻覺得,不就是說人類有頭腦,善於觀察環境,調整生活狀態。但卷軸後麵的內容,令我十分吃驚。人類……這種陸獸,他們有什麽吃什麽。你明白?這麽說吧,咱們雖然也算是雜食,但很多東西是不吃的。即使因此而餓死,都會固執地堅持操守。但人類不是。他們為了活下去,甚至可以吃掉自己。”
“……吃掉自己?那種事情,怎麽可能做到呢?”
“當環境完全無法生存,隻剩下饑餓作為生命存在的唯一支點。”格裏茨說,“人類會選擇食用一切能夠塞進嘴巴裏的東西。血肉骨,皮毛,草木,土和石頭……隻要能夠消除饑餓,就夠了。”
“我不理解。吃掉不能吃的東西,隻會死而已。”
“是啊。生命就是在這種地方非常恐怖。不隻是陸獸,海獸也會有類似的舉動。可以說,我們這些離開了故鄉的白豚,跟當年經曆過生離死別,不停跟自然對抗,跟海獸對抗,跟魔鬼對抗,跟陸獸對抗的前輩相比,已經是完全生活在無憂無慮的世界裏了。”
格裏茨看著沙土中,方才繪製的地圖。
“近現代的時候,海魔釁敗給了鯊魚們。為了維持領地,保障自己的食物供應,牠們隻能朝著陸地進發。人類雖然弱小,容易死掉。但我說過了,他們為了活著,也是什麽怪事都敢去做的類型。於是,海水淹沒海濱,亡者成為海魔釁的食物,用以犒勞手下的殘兵。活著的人類,朝陸地的更深處遷移。懷抱著仇恨的人類,開始研究怎麽對抗海浪,對抗海魔釁。直到今天,索爾思國還認為海魔釁是海洋的神,他們當年與之對抗,就是海洋要奪走他們的食物來源。那真是生與死的,不可不打的較量。”
格裏茨又畫了海中幾個聖靈級別的,獸群的領地範圍。
在白豚的故鄉與白豚埠之間,做了一個連線。
“你知道,黑鱗定期要上水麵,觀察天上的星空和周圍的風氣,以確保對羅伊珥蘭德的位置和氣候有準確的了解。一方麵是為了族群繁衍,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支援海神阿謝古。白豚埠的人在受難時,被一條黑鱗救援。這之後,對方提出了,希望白豚能夠庇護白豚埠的願望。這便是白豚與人類的關係,最初的模樣。人類得知白豚需要觀星後,主動提出,可以叫族群幫忙觀星,定期為白豚提供數據。為此,白豚才開始庇護人類。”
法瑞沙說:“這些……跟我學到的和聽說過的東西,真的差了很多。”
“是嗎?”格裏茨聽完,笑道:“這些是我通過整理卷軸得到的。也就是說,貝殼宮的記錄,那些黑鱗前輩,是如此認為的。我還沒有去遊學,這也就意味著,我還沒有去驗證我的這一套理論,是否真的正確。即是否真的準確描述了事情的全貌。
“就像劇場的那些故事劇本創作者。他們向觀眾展示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實,又有多少是虛構呢?”
“可是……”法瑞沙皺著眉頭。
“我這樣說,你能夠理解嗎?”
格裏茨說道:“都是閱讀貝殼宮的卷軸。我和蒙恩,得到了不同內容的知識。這裏麵,究竟誰對誰錯,不是依靠誰跟你關係好來決定的。法瑞沙,如果你獲得真實的答案,你就必須去親自叩問這個世界。我的描述,是我對世界的猜想。蒙恩的描述,是蒙恩對世界的猜想。而你要如何描繪這個世界,事實上,隻能依靠你自己的頭腦和偏好,以及你的經曆和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