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麵石壁一分為二,另一邊顯示的卻是不一樣的景象:破敗的城牆已經高聳巍峨屹立,殘破的景象一切如新。城牆下當初立棚辦差的地方變成了守城衛兵的瓦房,通往城牆的不再是雜草和白骨,而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的兩邊,稻穗正迎著秋風吃力地點頭,那稻穗兒粒粒飽滿又長。大道上行人如織,有耕作的農民、有挑著擔兒四處叫賣的貨郎、有遊玩的書生、有擔柴的樵夫也有牽著牛放牛的小童,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歡樂,他們都看著路旁的稻田,感受著今年這個豐收的年景。
城牆上,那個英俊的書生依然穿著樸素,他帶著官帽站在城牆上,透過耳牆望著遠方在沉思:或許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開墾的。城牆上的守城士兵,個個衣甲鮮明,兵刃和甲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城內街道寬闊,街道兩旁來來往往的人,有的駐足看著攤上的貨物有的正在討價還價。街道兩邊的高樓也氣象一新,酒樓,飯館,各種各樣的店鋪林立,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站在這塊石壁下麵,席禎先是感受到了百姓的苦楚,但是他們都眼裏充滿著希望。然後他又感受到了一番繁榮的景象,這不正是太平盛世應該有的景象麽?
南麵的石壁很簡單,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隻有一個著道袍的男子,站在驚濤駭浪之上,左手劍訣右手寶劍高高舉起。這男子怒目圓睜,似乎正看著某些東西,而寶劍上刻畫著一些不知名的道家符文,似乎正散發著耀眼的金光。席禎覺得這男子的越看越覺得眼熟,他努力地迴想,這男子似乎在哪裏見過。苦苦思索半天才恍然大悟:這男子不正是王冠男子身邊的全真儒生麽?隻是這裏的樣子更加蒼老了些而已。
看完四麵石壁,席禎越發的茫然,他不知道錢尚仁為什麽要帶他到這裏來,而這裏到底是什麽地方,這裏莫非隱藏著什麽故事不成?席禎茫然地看著錢尚仁,問道:“錢兄,這是何處?這裏到底是一個什麽地方所在?”
錢尚仁微微一笑說道:“賢弟,是不是很疑惑,這些畫麵難道沒有似曾相識之感嗎?”看著茫然搖頭的席禎,錢尚仁笑道:“那好,那你且聽我為你道來。”
錢尚仁指著東麵石壁上的海戰圖說道:“這看似一幅海戰圖,其實不然,這不是海戰,而是鄱陽湖大戰。”席禎驚訝地睜大了眼睛,錢尚仁指著傳龍袍的男子說道:“三十年前,九江以及鄱陽湖流域乃是漢王陳友諒的地盤,聖上此時僅僅是前元朝廷敕封的吳王、領江南中書省平章事。彼時漢王兵強馬壯,水軍更是高大的海船,正所謂是船堅炮利。陳友諒自封漢王之後,日益膨脹,終於在三十年前率軍自鄱陽湖順流而下,欲直取金陵。”
“怎料在洪都,遇到朱文正和藍玉兩大悍將誓死守衛,漢軍攻打近百日,而朱文正最後將傷重的自己捆綁在城頭督戰,竟然以少勝多,使得漢軍退往鄱陽湖。恰好此時吳王率水軍到來,雙方在鄱陽湖中一番大戰,最終漢軍大敗,陳友諒也在此戰中自刎而死,此戰之後,江南盡歸吳王,也就是當今聖上。這位著龍袍者,就是漢王陳友諒,而這位戴王冠者,正是吳王。站在吳王兩邊的,正是後來的宣國公,左丞相李善長和誠意伯劉伯溫。”席禎聞言恍然大悟,原來此處正是鄱陽湖大戰,而那全真儒生,正是劉基劉伯溫。
席禎向來是非常敬重劉伯溫的,據傳劉伯溫不但文韜智勝,更是道家得道高人,民間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更兼席禎本是道家人,更是對得道高人倍感崇敬。
北麵石壁,自然是刻畫的是漢軍兵敗,陳友諒自殺,吳王和吳軍盡皆歡喜的畫麵。
走到西邊石壁,錢尚仁又道:“大明建國初始,一片荒蕪,到處都有餓死人的景象。昔年聖上駕幸揚州,見當年的江南繁華之地變成了滿目瘡痍,全城隻有數百老幼病殘,甚至還有易子而食者。聖上大為震驚,並發誓要治理好揚州,還天下一個寧靜,太平。時任翰林院大學士楊憲提出十年治理揚州之策,聖上大為歡喜,便命楊憲知揚州府。楊憲到揚州後,麵對破敗不堪的城市,便將府衙建立在城牆之下,大開利民之政策,讓流亡他處的揚州人盡皆迴鄉。同時楊憲還率全府衙官員親自下地,與百姓一起開墾荒地,也是吃盡了苦頭。楊憲還將官府賑災的糧食作為種糧和管家的牛等農具借與農戶,各種各樣的利民政策得以實施。如此,雖然有點苦楚,卻使得揚州在五年時間內恢複了當年的繁華。”
錢尚仁指著西邊另一麵道:“那時候的揚州開始繁華起來,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開始慢慢享受揚州城的繁華。楊憲也因此破格從揚州直接調往中書省,甚至任中書省左丞相,名利地位不在胡惟庸之下,一時風光無限。”錢尚仁隨即哀歎一聲道:“隻是,楊憲為治理揚州,實行了諸多鐵血之政策,這對有些人來說便是酷吏和酷政。最後在聖上的多疑和嗜殺中被胡惟庸絆倒,落了個剝皮萱草之刑法。真是可悲、可憐、可歎啊!”
這些就發生在自己身前不久的事情,席禎自然是清楚的,但是當自己在這石室之中見到這個,也不由得心裏感歎起來。
來到南麵的石壁前,錢尚仁問席禎道:“賢弟可知這間石室在什麽地方?”
席禎搖頭不知,錢尚仁答道:“此處正上三十餘丈,正是三疊泉瀑布落下之處。”席禎一片驚訝,靜耳聆聽,絲毫未聽見瀑布轟鳴之聲。遂喟然歎道:“果真鬼斧神工啊”。
錢尚仁又道:“當年鄱陽湖大戰之後,聖上攜李善長、劉伯溫登上廬山勝境,縱覽江山秀麗。劉公乃是當世奇人,其堪輿之術更是登峰造極無人能比。劉公慧眼識得三疊泉下乃風生水起之所,便暗自記下。後來,靖王夥同西域遊牧造反,劉公率兵平叛,見四處龍脈匯集,便在平叛後上書聖上,尋找全國龍脈並予以斬斷,以保大明江山千秋萬載。彼時,劉公又到廬山,再行仔細看過三疊泉地貌之後大驚道:此處正是大明龍脈正脈之所在。於是上書聖上,聖上密令劉公建造此石室,並令人守衛。”
席禎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間石室所藏的,正是大明龍脈的正脈,如此機密之事,他又如何能得知並且告知與我呢?
錢尚仁似乎看穿了席禎所想,微笑道:“先父姓馬,正是湯和麾下大將,並隨聖上鄱陽湖大戰時屢立戰功。建造石室之後,便密令先父守衛此處,並賜姓錢以及丹書鐵券。先父本可官封子爵,但秘守此處便不可再為官。因此聖上賜錢家經商全國,以商人身份作為掩護。錢家子孫從此見聖上可不跪拜,也可以隨時持鐵券自由出入皇宮,但是除龍脈之事,他事都不得上奏。先父去後,便將這秘密傳與我和先兄,並令我每日必下石室觀察一次,若石室中有恙,必須上承天子。”
“那這渾天儀又有何用處?若錢兄不便告知也無妨。”席禎震驚之餘,指著渾天儀問錢尚仁道。
錢尚仁笑道:“賢弟不必如此,我既然將此等秘密之事告知賢弟,定然毫無保留。也是因為你這段日子以來所作所為,特別是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愚兄才敢將此等機密告知,還請賢弟保密不得外傳。”
未等席禎開口,錢尚仁就指著渾天儀道:“這全名叫八卦渾天儀,是劉公建造石室時,按照諸葛武侯八陣圖所設置的一個陣法。在陣法中,八卦渾天儀安然無恙,而這八條金龍若嘴裏珠子掉下來之後不得再往迴放上去。因為掉一顆珠子,國運就少一百年,而一旦八顆珠子都不掉,則王朝千年萬載。”
席禎頓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在他的心中自然是相信道法的,因為他本身就是道家徒弟。但是玄法他卻又不是太相信,至於鬼神之說也是不信的,如今錢尚仁所說的這些,也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認知範圍。不過席禎雖然不信,但也並沒有反駁,他認為,一個王朝能傳多久,看當朝者是否得民心,是否能將天下百姓的福祉真正的放在心上。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不過是人為的信仰為自己加上的束縛而保證自己不亂於世而已。
不過錢尚仁卻是十分地相信,因為他們整個家族的使命,就是守護者這一脈龍脈不至於受損,當使命變成了信仰之後,便會無怨無悔地付出和堅定不移的相信。
城牆上,那個英俊的書生依然穿著樸素,他帶著官帽站在城牆上,透過耳牆望著遠方在沉思:或許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開墾的。城牆上的守城士兵,個個衣甲鮮明,兵刃和甲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城內街道寬闊,街道兩旁來來往往的人,有的駐足看著攤上的貨物有的正在討價還價。街道兩邊的高樓也氣象一新,酒樓,飯館,各種各樣的店鋪林立,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站在這塊石壁下麵,席禎先是感受到了百姓的苦楚,但是他們都眼裏充滿著希望。然後他又感受到了一番繁榮的景象,這不正是太平盛世應該有的景象麽?
南麵的石壁很簡單,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隻有一個著道袍的男子,站在驚濤駭浪之上,左手劍訣右手寶劍高高舉起。這男子怒目圓睜,似乎正看著某些東西,而寶劍上刻畫著一些不知名的道家符文,似乎正散發著耀眼的金光。席禎覺得這男子的越看越覺得眼熟,他努力地迴想,這男子似乎在哪裏見過。苦苦思索半天才恍然大悟:這男子不正是王冠男子身邊的全真儒生麽?隻是這裏的樣子更加蒼老了些而已。
看完四麵石壁,席禎越發的茫然,他不知道錢尚仁為什麽要帶他到這裏來,而這裏到底是什麽地方,這裏莫非隱藏著什麽故事不成?席禎茫然地看著錢尚仁,問道:“錢兄,這是何處?這裏到底是一個什麽地方所在?”
錢尚仁微微一笑說道:“賢弟,是不是很疑惑,這些畫麵難道沒有似曾相識之感嗎?”看著茫然搖頭的席禎,錢尚仁笑道:“那好,那你且聽我為你道來。”
錢尚仁指著東麵石壁上的海戰圖說道:“這看似一幅海戰圖,其實不然,這不是海戰,而是鄱陽湖大戰。”席禎驚訝地睜大了眼睛,錢尚仁指著傳龍袍的男子說道:“三十年前,九江以及鄱陽湖流域乃是漢王陳友諒的地盤,聖上此時僅僅是前元朝廷敕封的吳王、領江南中書省平章事。彼時漢王兵強馬壯,水軍更是高大的海船,正所謂是船堅炮利。陳友諒自封漢王之後,日益膨脹,終於在三十年前率軍自鄱陽湖順流而下,欲直取金陵。”
“怎料在洪都,遇到朱文正和藍玉兩大悍將誓死守衛,漢軍攻打近百日,而朱文正最後將傷重的自己捆綁在城頭督戰,竟然以少勝多,使得漢軍退往鄱陽湖。恰好此時吳王率水軍到來,雙方在鄱陽湖中一番大戰,最終漢軍大敗,陳友諒也在此戰中自刎而死,此戰之後,江南盡歸吳王,也就是當今聖上。這位著龍袍者,就是漢王陳友諒,而這位戴王冠者,正是吳王。站在吳王兩邊的,正是後來的宣國公,左丞相李善長和誠意伯劉伯溫。”席禎聞言恍然大悟,原來此處正是鄱陽湖大戰,而那全真儒生,正是劉基劉伯溫。
席禎向來是非常敬重劉伯溫的,據傳劉伯溫不但文韜智勝,更是道家得道高人,民間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更兼席禎本是道家人,更是對得道高人倍感崇敬。
北麵石壁,自然是刻畫的是漢軍兵敗,陳友諒自殺,吳王和吳軍盡皆歡喜的畫麵。
走到西邊石壁,錢尚仁又道:“大明建國初始,一片荒蕪,到處都有餓死人的景象。昔年聖上駕幸揚州,見當年的江南繁華之地變成了滿目瘡痍,全城隻有數百老幼病殘,甚至還有易子而食者。聖上大為震驚,並發誓要治理好揚州,還天下一個寧靜,太平。時任翰林院大學士楊憲提出十年治理揚州之策,聖上大為歡喜,便命楊憲知揚州府。楊憲到揚州後,麵對破敗不堪的城市,便將府衙建立在城牆之下,大開利民之政策,讓流亡他處的揚州人盡皆迴鄉。同時楊憲還率全府衙官員親自下地,與百姓一起開墾荒地,也是吃盡了苦頭。楊憲還將官府賑災的糧食作為種糧和管家的牛等農具借與農戶,各種各樣的利民政策得以實施。如此,雖然有點苦楚,卻使得揚州在五年時間內恢複了當年的繁華。”
錢尚仁指著西邊另一麵道:“那時候的揚州開始繁華起來,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開始慢慢享受揚州城的繁華。楊憲也因此破格從揚州直接調往中書省,甚至任中書省左丞相,名利地位不在胡惟庸之下,一時風光無限。”錢尚仁隨即哀歎一聲道:“隻是,楊憲為治理揚州,實行了諸多鐵血之政策,這對有些人來說便是酷吏和酷政。最後在聖上的多疑和嗜殺中被胡惟庸絆倒,落了個剝皮萱草之刑法。真是可悲、可憐、可歎啊!”
這些就發生在自己身前不久的事情,席禎自然是清楚的,但是當自己在這石室之中見到這個,也不由得心裏感歎起來。
來到南麵的石壁前,錢尚仁問席禎道:“賢弟可知這間石室在什麽地方?”
席禎搖頭不知,錢尚仁答道:“此處正上三十餘丈,正是三疊泉瀑布落下之處。”席禎一片驚訝,靜耳聆聽,絲毫未聽見瀑布轟鳴之聲。遂喟然歎道:“果真鬼斧神工啊”。
錢尚仁又道:“當年鄱陽湖大戰之後,聖上攜李善長、劉伯溫登上廬山勝境,縱覽江山秀麗。劉公乃是當世奇人,其堪輿之術更是登峰造極無人能比。劉公慧眼識得三疊泉下乃風生水起之所,便暗自記下。後來,靖王夥同西域遊牧造反,劉公率兵平叛,見四處龍脈匯集,便在平叛後上書聖上,尋找全國龍脈並予以斬斷,以保大明江山千秋萬載。彼時,劉公又到廬山,再行仔細看過三疊泉地貌之後大驚道:此處正是大明龍脈正脈之所在。於是上書聖上,聖上密令劉公建造此石室,並令人守衛。”
席禎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間石室所藏的,正是大明龍脈的正脈,如此機密之事,他又如何能得知並且告知與我呢?
錢尚仁似乎看穿了席禎所想,微笑道:“先父姓馬,正是湯和麾下大將,並隨聖上鄱陽湖大戰時屢立戰功。建造石室之後,便密令先父守衛此處,並賜姓錢以及丹書鐵券。先父本可官封子爵,但秘守此處便不可再為官。因此聖上賜錢家經商全國,以商人身份作為掩護。錢家子孫從此見聖上可不跪拜,也可以隨時持鐵券自由出入皇宮,但是除龍脈之事,他事都不得上奏。先父去後,便將這秘密傳與我和先兄,並令我每日必下石室觀察一次,若石室中有恙,必須上承天子。”
“那這渾天儀又有何用處?若錢兄不便告知也無妨。”席禎震驚之餘,指著渾天儀問錢尚仁道。
錢尚仁笑道:“賢弟不必如此,我既然將此等秘密之事告知賢弟,定然毫無保留。也是因為你這段日子以來所作所為,特別是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愚兄才敢將此等機密告知,還請賢弟保密不得外傳。”
未等席禎開口,錢尚仁就指著渾天儀道:“這全名叫八卦渾天儀,是劉公建造石室時,按照諸葛武侯八陣圖所設置的一個陣法。在陣法中,八卦渾天儀安然無恙,而這八條金龍若嘴裏珠子掉下來之後不得再往迴放上去。因為掉一顆珠子,國運就少一百年,而一旦八顆珠子都不掉,則王朝千年萬載。”
席禎頓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在他的心中自然是相信道法的,因為他本身就是道家徒弟。但是玄法他卻又不是太相信,至於鬼神之說也是不信的,如今錢尚仁所說的這些,也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認知範圍。不過席禎雖然不信,但也並沒有反駁,他認為,一個王朝能傳多久,看當朝者是否得民心,是否能將天下百姓的福祉真正的放在心上。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不過是人為的信仰為自己加上的束縛而保證自己不亂於世而已。
不過錢尚仁卻是十分地相信,因為他們整個家族的使命,就是守護者這一脈龍脈不至於受損,當使命變成了信仰之後,便會無怨無悔地付出和堅定不移的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