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城夤夜出城,齊泰留宣城以查清貢紙之事。對於這件事,席禎是很欣慰的,他看到了一個諸君敢作敢為的擔當和魄力,以及對整治吏治,還天下清平的迫切願望。因此,每當沿路談及此事,席禎都打心眼兒裏為有這個八拜之交而感到滿足。
從宣城出來,一行人便沒有再遊山玩水,且行且走。而是曉行夜宿,抓緊了趕路的步伐。因為齊泰在宣城,打著朱允炆的旗號在拖延,這時間很珍貴。饒是如此,眾人到杭州之時,也不免停下腳步。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錦繡之鄉,魚米豐茂的富庶之地。曆來文人墨客,無不漫遊錢塘江、泛舟西湖,留下世人難忘的驚豔之詞。眾人也不免俗,西湖泛舟而過,白堤蘇堤慢行。此時春意正濃,湖畔新柳已然展示風采。路旁碧草青青,時而幾簇花兒爭相鬥豔。微風徐來,帶過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眾人行走蘇堤之上,黃子澄言道:“昔,東坡先生複知州杭州,築堤以疏浚西湖,取湖底淤泥築以為堤。自此,杭州水患漸少而四時農田灌溉得法,杭州百姓遂名曰蘇公堤。自是之後,天下文人墨客無不心向往此,久而久之,此堤便成西湖美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天下士子當以此共勉。然而,人盡其用。耕作的人的責任是讓農田得法;為官的責任是造福一方;為君者呢?是為了造福蒼生黎庶。故範文正公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眾人洗耳恭聽之時,黃子澄又道:“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無論官民,無論位卑無論權重,心向國則國榮,心向民則民昌。故而,我等不論是誰,當效法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此,天下之幸事,社稷之幸事。”
朱允炆拱手道:“謝老師教誨,今上先賢之地,必當效法先人,為民造福,猶不敢忘。”
眾人頻頻點頭,話說間便走到嶽廟。嶽王廟高大宏偉、莊嚴肅穆,此時遊人如織。眾人亦無不肅穆,整衣入內。進得大堂,便看見嶽武穆像,上有草書“還我河山”。時人無不心昭然,感懷鄂王忠義無雙。更兼有遊人紛紛拜求嶽武穆,求登科者、求子者各色人絡繹不絕。
黃子澄對朱允炆說道:“為何今人都供奉嶽武穆?為何有所求皆前拜求嶽武穆?嶽武穆舉河朔之力,率嶽家軍和忠義之士,欲直搗黃龍收複河山。然高宗恐收複河山迎迴二聖之後,自己恐怕不知何去何從。更兼畏懼金人之甚,又恐戰敗流離失所居海上。故而為一己之私,授秦檜以意,戕害忠良,自毀長城。故而,天下人人人奉嶽王而不齒高宗秦檜。所謂人心便是一杆秤,千萬人便是千萬秤,誰忠誰奸,史書又定論,百姓也有定論。”
眾人都知道這是黃子澄喻景而教朱允炆,席禎不禁暗自感歎道:“真乃帝師也。”行至廟堂右側迴廊盡處便是嶽飛墓。墓前有一聯,上聯曰: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聯曰:白鐵無辜鑄佞臣。
席禎念了一遍對聯,歎道:“是啊,白鐵何其無辜。我輩敬仰嶽王其忠義無雙該日月,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啊。那作惡者不正被世人唾棄嗎?”隨即指著跪在墓旁的秦檜夫婦張浚跪像道:“他們生前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死後卻要跪在這裏,永遠跪在這裏,也許千年,也許萬年。他們的後人也將為之蒙羞,所謂遺臭萬年,說的不正是他們嗎?”
黃子澄接口道:“是的,為臣不事國事,為君又自毀長城。千年萬年,無論他們的後人做多大的努力,恐怕也難以磨滅他們所犯下的過錯。在天下人心中,這是永恆的恥辱。”
此時關晴突然問道:“黃先生,小女子無才,本不敢妄議。隻是小女子有一事不明,還望先生能不吝賜教為我解惑。”
黃子澄饒有興致看了一眼關晴說道:“關姑娘,這裏都是自己人,你單說無妨。”
關晴略頓,說道:“商朝時,比幹是大忠臣,妲己剜其心;漢王莽篡政,後光武複之;此二人一者是大功臣,一者是篡權者。為何如今世人少祭祀比幹,也未曾痛恨妲己和王莽。唯獨如此恨秦檜張浚之流?”
黃子澄看了一眼關晴和席禎,頷須笑道:“關姑娘有所不知,比幹忠義千秋實則是被紂王所害;而王莽之流,逆天道,篡正統,光武梟其首,但王莽並未陷害忠良。時靖康之役,欽徽二聖被掠北上。當時朝中盡恐金人,唯嶽家軍,韓家軍一路凱歌,而嶽武穆身為人臣,欲為國收複江山,迎迴二聖何錯之有?秦檜張浚等輩為圖富貴,與金人暗通款曲與金人媾和竟以莫須有之名慘殺嶽武穆於風波亭。幸得人心未失,一個叫做隗順的獄卒不懼危險將嶽王遺體偷運而出,才使得忠臣不至於遺於荒野能入土為安。此便是世人懲惡揚善之舉。”
關晴還想說些什麽,還未開口,席禎便打斷道:“是的,先生所言極是。”關晴也就不再多言。
朱允炆朝著嶽王墓深深一拜說道:“晚輩曾多讀嶽王詩詞,每及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時,無不心潮澎湃。如今天下歸明,恢複我中華,先人亦可以含笑九泉了。炆不才,但也定會效仿先人,以致天下黎庶有定,百姓能安居樂業。望嶽王在天之靈護佑我漢家子民。”
關晴聽了這句話,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表情,隻是旁人都未察覺。
賀雄也上前拜道:“嶽爺爺忠義千秋,文韜武略,我賀雄敬佩得緊。以後每年此此日,我一定會前來伺候嶽爺爺,嶽爺爺保佑我們。”
眾人也一一拜過,各自內心也不住唏噓。朱允炆則從蘇堤道嶽王廟,一路聽黃子澄教為君之道,為臣之道。亦是收獲良多。
是夜宿於杭州,眾人各自安歇,唯朱允炆,黃子澄,席禎秉燭而談。席禎道:“殿下在宣城時,能有整治吏治的魄力,禎很是佩服。天下百姓苦酷吏由來已久。無論哪朝哪代都有忠臣也都有奸臣。你即身為皇儲,便是天下之望。還盼你將來能夠繼續以仁德為政,廣施恩惠與四方大地。親賢臣,遠小人,是奸臣不可遁形,也使忠正之士有所歸依,還天下晴朗太平。”
朱允炆說道:“以往隻是在書上看到這些。今天隨大家親眼看到這樣的場景,使我內心極為震撼。一路得兄長和老師教誨,允炆今生受用不盡。我也一定不會辜負兄長和老師的期望,將來做一個好皇帝。”
席禎聞言,點頭稱善。三人暢談許久,時而共唏噓感歎;時而撫掌而笑;時而驚奇。此時關晴卻在房內也是不寐,心中亦感慨良多。她內心不住在想:這天下太平,天下真能太平麽?百姓苦,不正是因為有人爭權奪利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我又該怎麽做,又該何去何從呢?她此時內心的煎熬越來越盛。她最擔心的還是席禎。她很怕到頭來自己失去所愛,而且還會讓所愛的人左右為難。一邊是愛人,一邊是家族,她誰都不想失去,她卻是最難抉擇。
從宣城出來,一行人便沒有再遊山玩水,且行且走。而是曉行夜宿,抓緊了趕路的步伐。因為齊泰在宣城,打著朱允炆的旗號在拖延,這時間很珍貴。饒是如此,眾人到杭州之時,也不免停下腳步。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錦繡之鄉,魚米豐茂的富庶之地。曆來文人墨客,無不漫遊錢塘江、泛舟西湖,留下世人難忘的驚豔之詞。眾人也不免俗,西湖泛舟而過,白堤蘇堤慢行。此時春意正濃,湖畔新柳已然展示風采。路旁碧草青青,時而幾簇花兒爭相鬥豔。微風徐來,帶過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眾人行走蘇堤之上,黃子澄言道:“昔,東坡先生複知州杭州,築堤以疏浚西湖,取湖底淤泥築以為堤。自此,杭州水患漸少而四時農田灌溉得法,杭州百姓遂名曰蘇公堤。自是之後,天下文人墨客無不心向往此,久而久之,此堤便成西湖美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天下士子當以此共勉。然而,人盡其用。耕作的人的責任是讓農田得法;為官的責任是造福一方;為君者呢?是為了造福蒼生黎庶。故範文正公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眾人洗耳恭聽之時,黃子澄又道:“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無論官民,無論位卑無論權重,心向國則國榮,心向民則民昌。故而,我等不論是誰,當效法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此,天下之幸事,社稷之幸事。”
朱允炆拱手道:“謝老師教誨,今上先賢之地,必當效法先人,為民造福,猶不敢忘。”
眾人頻頻點頭,話說間便走到嶽廟。嶽王廟高大宏偉、莊嚴肅穆,此時遊人如織。眾人亦無不肅穆,整衣入內。進得大堂,便看見嶽武穆像,上有草書“還我河山”。時人無不心昭然,感懷鄂王忠義無雙。更兼有遊人紛紛拜求嶽武穆,求登科者、求子者各色人絡繹不絕。
黃子澄對朱允炆說道:“為何今人都供奉嶽武穆?為何有所求皆前拜求嶽武穆?嶽武穆舉河朔之力,率嶽家軍和忠義之士,欲直搗黃龍收複河山。然高宗恐收複河山迎迴二聖之後,自己恐怕不知何去何從。更兼畏懼金人之甚,又恐戰敗流離失所居海上。故而為一己之私,授秦檜以意,戕害忠良,自毀長城。故而,天下人人人奉嶽王而不齒高宗秦檜。所謂人心便是一杆秤,千萬人便是千萬秤,誰忠誰奸,史書又定論,百姓也有定論。”
眾人都知道這是黃子澄喻景而教朱允炆,席禎不禁暗自感歎道:“真乃帝師也。”行至廟堂右側迴廊盡處便是嶽飛墓。墓前有一聯,上聯曰: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聯曰:白鐵無辜鑄佞臣。
席禎念了一遍對聯,歎道:“是啊,白鐵何其無辜。我輩敬仰嶽王其忠義無雙該日月,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啊。那作惡者不正被世人唾棄嗎?”隨即指著跪在墓旁的秦檜夫婦張浚跪像道:“他們生前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死後卻要跪在這裏,永遠跪在這裏,也許千年,也許萬年。他們的後人也將為之蒙羞,所謂遺臭萬年,說的不正是他們嗎?”
黃子澄接口道:“是的,為臣不事國事,為君又自毀長城。千年萬年,無論他們的後人做多大的努力,恐怕也難以磨滅他們所犯下的過錯。在天下人心中,這是永恆的恥辱。”
此時關晴突然問道:“黃先生,小女子無才,本不敢妄議。隻是小女子有一事不明,還望先生能不吝賜教為我解惑。”
黃子澄饒有興致看了一眼關晴說道:“關姑娘,這裏都是自己人,你單說無妨。”
關晴略頓,說道:“商朝時,比幹是大忠臣,妲己剜其心;漢王莽篡政,後光武複之;此二人一者是大功臣,一者是篡權者。為何如今世人少祭祀比幹,也未曾痛恨妲己和王莽。唯獨如此恨秦檜張浚之流?”
黃子澄看了一眼關晴和席禎,頷須笑道:“關姑娘有所不知,比幹忠義千秋實則是被紂王所害;而王莽之流,逆天道,篡正統,光武梟其首,但王莽並未陷害忠良。時靖康之役,欽徽二聖被掠北上。當時朝中盡恐金人,唯嶽家軍,韓家軍一路凱歌,而嶽武穆身為人臣,欲為國收複江山,迎迴二聖何錯之有?秦檜張浚等輩為圖富貴,與金人暗通款曲與金人媾和竟以莫須有之名慘殺嶽武穆於風波亭。幸得人心未失,一個叫做隗順的獄卒不懼危險將嶽王遺體偷運而出,才使得忠臣不至於遺於荒野能入土為安。此便是世人懲惡揚善之舉。”
關晴還想說些什麽,還未開口,席禎便打斷道:“是的,先生所言極是。”關晴也就不再多言。
朱允炆朝著嶽王墓深深一拜說道:“晚輩曾多讀嶽王詩詞,每及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時,無不心潮澎湃。如今天下歸明,恢複我中華,先人亦可以含笑九泉了。炆不才,但也定會效仿先人,以致天下黎庶有定,百姓能安居樂業。望嶽王在天之靈護佑我漢家子民。”
關晴聽了這句話,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表情,隻是旁人都未察覺。
賀雄也上前拜道:“嶽爺爺忠義千秋,文韜武略,我賀雄敬佩得緊。以後每年此此日,我一定會前來伺候嶽爺爺,嶽爺爺保佑我們。”
眾人也一一拜過,各自內心也不住唏噓。朱允炆則從蘇堤道嶽王廟,一路聽黃子澄教為君之道,為臣之道。亦是收獲良多。
是夜宿於杭州,眾人各自安歇,唯朱允炆,黃子澄,席禎秉燭而談。席禎道:“殿下在宣城時,能有整治吏治的魄力,禎很是佩服。天下百姓苦酷吏由來已久。無論哪朝哪代都有忠臣也都有奸臣。你即身為皇儲,便是天下之望。還盼你將來能夠繼續以仁德為政,廣施恩惠與四方大地。親賢臣,遠小人,是奸臣不可遁形,也使忠正之士有所歸依,還天下晴朗太平。”
朱允炆說道:“以往隻是在書上看到這些。今天隨大家親眼看到這樣的場景,使我內心極為震撼。一路得兄長和老師教誨,允炆今生受用不盡。我也一定不會辜負兄長和老師的期望,將來做一個好皇帝。”
席禎聞言,點頭稱善。三人暢談許久,時而共唏噓感歎;時而撫掌而笑;時而驚奇。此時關晴卻在房內也是不寐,心中亦感慨良多。她內心不住在想:這天下太平,天下真能太平麽?百姓苦,不正是因為有人爭權奪利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我又該怎麽做,又該何去何從呢?她此時內心的煎熬越來越盛。她最擔心的還是席禎。她很怕到頭來自己失去所愛,而且還會讓所愛的人左右為難。一邊是愛人,一邊是家族,她誰都不想失去,她卻是最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