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裴君逸迴來了
逃荒亂世我不怕,我有空間來養娃 作者:叮當拚命賺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李雄和胡家一幹人的審判卷起了軒然大波,在這場案件中卷進了不少其他的人,包括縣太爺也被罷黜了官位。
不過在秦曉曉的求情下也隻是丟了官迴鄉種地,畢竟在之前他也算是為鎮上做了不少實事,若不是懼怕李雄,說不準也不會同流合汙。
他走的那天跟他同僚多年的一些人也去城門口送了一程,說起來他還是後悔了,但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秦曉曉站在城門上看著下麵人來人往,香翠拿出一件輕薄的披風給她穿上:“夫人,風大了,我們還是迴去吧。”
秦曉曉沒有說話,轉身離開了城門。
剛剛迴府,就聽到身後一陣馬蹄聲,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在身後響起:“娘,我迴來了。”
是君逸迴來了?
秦曉曉猛地轉過身,快要六年沒有見的兒子此時已經長得又高又壯,七八歲時的孩子現在已經長成十五六歲的大小夥子了。
眉眼舒展開來,已經不能單單隻用俊逸來形容了,隻是邊關苦寒,皮膚曬得黝黑,看樣子是受了不少苦難的。
“娘,兒迴來了。”
裴君逸走上前噗通一下跪在了秦曉曉的麵前狠狠地磕了三個響頭。
秦曉曉的眼眶迅速蓄滿了淚水,雙手顫抖著撫摸著兒子的臉:“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
母子倆就這樣在府門口抱著痛哭起來,這日日夜夜的擔憂終於在他迴來的這一刻全都幻化烏有。
站在不遠處的卓青言見狀也覺得眼眶熱熱的,他也很想她,卻沒有身份往前走那一步去擁抱。
“少爺,你不去打個招唿嗎?”小貴在旁邊輕聲開口,他能看出公子眼神中壓抑的情愫,這麽多年他也是過得很苦。
卓青言還是一如往常的拿著扇子搖了搖:“現在正是母子相見的動情時刻,我上去豈不是很奇怪?”
小貴沒有在說話了,多年在軍營中的摔打曆練讓他也變成了一個沉穩的人。
尤其是幾次生死關頭的麵臨更讓他從以前的愛說愛開玩笑變成了不苟言笑的人。
少爺的變化也很大,除了收到秦府和卓家寫來的書信之外,他從來都沒有舒展過自己的表情,很多人都叫他冷麵軍師,但隻有自己知道,少爺這是在控製自己,控製隨時可能會溢出的情緒。
“娘,老師也跟我一起迴來了。”
擦幹眼淚,裴君逸這才想起自己的老師還在後麵,趕忙轉過頭招唿他,想必老師也很想念自己的母親吧。
卓青言看到兩人看向自己,輕笑一聲走了過來,他的手縮在大大的袖子裏,隻有自己知道現在究竟有多緊張。
日思夜想的人就在麵前,卻疏離的和自己笑著打招唿,心中的難過不言語表。
“好久不見。”
秦曉曉微微一笑,臉上的淚水已經幹涸,隻有眼角還閃著微光,有一瞬間,卓青言以為那是為自己留下的。
一行人進了府,所有人都知道家裏的大公子迴來了,全都喜氣洋洋的守在長廊前麵給他們打招唿。
多年不見,家裏的長工似乎多了一些,但是熟悉的臉龐似乎都在漸漸地老去。
“大公子好。”
“公子迴來了。”
大家都在一一的和裴君逸打著招唿,他也笑著迴應著眾人。
遠遠地從長廊那邊跑來一個穿著鵝黃色長裙的女子,還未走近就聽見哽咽的聲音:“大哥,你終於迴來了。”
君君像是小時候一樣撲進了裴君逸的懷裏,看著她長高了不少,眉眼也和記憶中娘親的模樣越來越相似,裴君逸也忍不住感慨。
“君君長大了,不能在這樣風風火火了。”
君君撇了撇嘴:“還不是你一走就是五六年,也不迴來看看我,怕是在大街上你都認不出來我是你妹妹了。”
裴君逸無奈的笑了笑,一旁的秦曉曉也笑彎了眼睛。
“這孩子,被我寵的驕縱了一些,不過也是思念哥哥才這樣的,卓先生莫要介意。”
卓青言隻是笑著搖了搖頭,心口空的大了一些,她還是對自己如此的疏離。
迴到廳內,久別重逢的快樂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晨風更是親自去了廚房盯著,多年來的第一頓團圓飯怎麽也不能出岔子。
裴文君像是個孩子一樣聽著哥哥和卓青言的訓誡,尤其是在君君講了前段時間他還被人設計的事情之後更是忍不住罵了兩句。
“蠢笨的腦袋,都知道你是娘的孩子,若不是他們心裏有惡意,怎麽敢輕易去哄你騙你,好在這件事情解決了,不然我非要親自打你一頓不可。”
裴君逸經過曆練,生氣起來更是不怒自威,文君這樣的書生自然是心裏打怵的,尤其這人還是自己的大哥。
秦曉曉看自己小兒子被訓的都快要哭出來,趕忙站出來打了圓場:“好了,我也罰他在門口當了兩天的流浪漢,這事兒就算了吧。”
裴君逸沒好氣的冷哼一聲,自己娘親都這麽說了,他還能怎麽樣。
卓青言則是開了口:“這件事情雖然已經完美解決了,但是裏麵牽扯的關係卻沒有完全斬斷,文君,你向來穩重卻因為一個女子亂了心智這不可取,過幾日我會給你找一個清靜的地方鍛煉心智,三年後再迴來參加科考。”
他的一番話讓在場的人都愣住了,這老大剛迴來就要流放老二嗎?
不是還輪流來嗎?
看到大家都錯愕的看著自己,卓青言淡淡的迴答道:“不是讓他離家過遠,就在京郊一處道觀,住著一位世家大儒,我跟他有幾分交情,可以讓文君去跟他學習。”
原來如此,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是徐文清老前輩嗎?”裴文君眼神一亮,臉上帶著幾分的喜色看向卓青言。
卓青言沒想到這小子竟然也知道徐文清,臉上掛著笑點了點頭:“沒錯,是他老人家。”
“我曾聽聞這老人家早就不諳世事,也不收徒,您能幫我請他指導學業實在是感激不盡,文君在這裏給您道謝了。”
不過在秦曉曉的求情下也隻是丟了官迴鄉種地,畢竟在之前他也算是為鎮上做了不少實事,若不是懼怕李雄,說不準也不會同流合汙。
他走的那天跟他同僚多年的一些人也去城門口送了一程,說起來他還是後悔了,但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秦曉曉站在城門上看著下麵人來人往,香翠拿出一件輕薄的披風給她穿上:“夫人,風大了,我們還是迴去吧。”
秦曉曉沒有說話,轉身離開了城門。
剛剛迴府,就聽到身後一陣馬蹄聲,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在身後響起:“娘,我迴來了。”
是君逸迴來了?
秦曉曉猛地轉過身,快要六年沒有見的兒子此時已經長得又高又壯,七八歲時的孩子現在已經長成十五六歲的大小夥子了。
眉眼舒展開來,已經不能單單隻用俊逸來形容了,隻是邊關苦寒,皮膚曬得黝黑,看樣子是受了不少苦難的。
“娘,兒迴來了。”
裴君逸走上前噗通一下跪在了秦曉曉的麵前狠狠地磕了三個響頭。
秦曉曉的眼眶迅速蓄滿了淚水,雙手顫抖著撫摸著兒子的臉:“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
母子倆就這樣在府門口抱著痛哭起來,這日日夜夜的擔憂終於在他迴來的這一刻全都幻化烏有。
站在不遠處的卓青言見狀也覺得眼眶熱熱的,他也很想她,卻沒有身份往前走那一步去擁抱。
“少爺,你不去打個招唿嗎?”小貴在旁邊輕聲開口,他能看出公子眼神中壓抑的情愫,這麽多年他也是過得很苦。
卓青言還是一如往常的拿著扇子搖了搖:“現在正是母子相見的動情時刻,我上去豈不是很奇怪?”
小貴沒有在說話了,多年在軍營中的摔打曆練讓他也變成了一個沉穩的人。
尤其是幾次生死關頭的麵臨更讓他從以前的愛說愛開玩笑變成了不苟言笑的人。
少爺的變化也很大,除了收到秦府和卓家寫來的書信之外,他從來都沒有舒展過自己的表情,很多人都叫他冷麵軍師,但隻有自己知道,少爺這是在控製自己,控製隨時可能會溢出的情緒。
“娘,老師也跟我一起迴來了。”
擦幹眼淚,裴君逸這才想起自己的老師還在後麵,趕忙轉過頭招唿他,想必老師也很想念自己的母親吧。
卓青言看到兩人看向自己,輕笑一聲走了過來,他的手縮在大大的袖子裏,隻有自己知道現在究竟有多緊張。
日思夜想的人就在麵前,卻疏離的和自己笑著打招唿,心中的難過不言語表。
“好久不見。”
秦曉曉微微一笑,臉上的淚水已經幹涸,隻有眼角還閃著微光,有一瞬間,卓青言以為那是為自己留下的。
一行人進了府,所有人都知道家裏的大公子迴來了,全都喜氣洋洋的守在長廊前麵給他們打招唿。
多年不見,家裏的長工似乎多了一些,但是熟悉的臉龐似乎都在漸漸地老去。
“大公子好。”
“公子迴來了。”
大家都在一一的和裴君逸打著招唿,他也笑著迴應著眾人。
遠遠地從長廊那邊跑來一個穿著鵝黃色長裙的女子,還未走近就聽見哽咽的聲音:“大哥,你終於迴來了。”
君君像是小時候一樣撲進了裴君逸的懷裏,看著她長高了不少,眉眼也和記憶中娘親的模樣越來越相似,裴君逸也忍不住感慨。
“君君長大了,不能在這樣風風火火了。”
君君撇了撇嘴:“還不是你一走就是五六年,也不迴來看看我,怕是在大街上你都認不出來我是你妹妹了。”
裴君逸無奈的笑了笑,一旁的秦曉曉也笑彎了眼睛。
“這孩子,被我寵的驕縱了一些,不過也是思念哥哥才這樣的,卓先生莫要介意。”
卓青言隻是笑著搖了搖頭,心口空的大了一些,她還是對自己如此的疏離。
迴到廳內,久別重逢的快樂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晨風更是親自去了廚房盯著,多年來的第一頓團圓飯怎麽也不能出岔子。
裴文君像是個孩子一樣聽著哥哥和卓青言的訓誡,尤其是在君君講了前段時間他還被人設計的事情之後更是忍不住罵了兩句。
“蠢笨的腦袋,都知道你是娘的孩子,若不是他們心裏有惡意,怎麽敢輕易去哄你騙你,好在這件事情解決了,不然我非要親自打你一頓不可。”
裴君逸經過曆練,生氣起來更是不怒自威,文君這樣的書生自然是心裏打怵的,尤其這人還是自己的大哥。
秦曉曉看自己小兒子被訓的都快要哭出來,趕忙站出來打了圓場:“好了,我也罰他在門口當了兩天的流浪漢,這事兒就算了吧。”
裴君逸沒好氣的冷哼一聲,自己娘親都這麽說了,他還能怎麽樣。
卓青言則是開了口:“這件事情雖然已經完美解決了,但是裏麵牽扯的關係卻沒有完全斬斷,文君,你向來穩重卻因為一個女子亂了心智這不可取,過幾日我會給你找一個清靜的地方鍛煉心智,三年後再迴來參加科考。”
他的一番話讓在場的人都愣住了,這老大剛迴來就要流放老二嗎?
不是還輪流來嗎?
看到大家都錯愕的看著自己,卓青言淡淡的迴答道:“不是讓他離家過遠,就在京郊一處道觀,住著一位世家大儒,我跟他有幾分交情,可以讓文君去跟他學習。”
原來如此,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是徐文清老前輩嗎?”裴文君眼神一亮,臉上帶著幾分的喜色看向卓青言。
卓青言沒想到這小子竟然也知道徐文清,臉上掛著笑點了點頭:“沒錯,是他老人家。”
“我曾聽聞這老人家早就不諳世事,也不收徒,您能幫我請他指導學業實在是感激不盡,文君在這裏給您道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