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宋朝剛送走皇帝,來到院門外時,遠遠瞧見雪白的盡頭有個模糊的背影。雖然很快便消失不見,但宋朝還是發現了。
“若清?”
他揉了揉眼睛,有些疑惑的看著背影消失的方向又望了望靈堂,自言自語道,“不是說不來了嗎?難道是我出現幻覺了?”
“哥哥?”
宋辭正欲迴去休息,剛走出院門就看見宋朝站在雪地中對著一個地方出神。
在想些什麽呢?宋辭有些懵的走到他麵前定定的看著他。宋朝突然迴過神,看見眼前的宋辭也有些懵。
“你怎麽還沒迴去?”
“我睡不著。”宋辭道。
“睡不著也要睡。”宋朝板起臉,擺出一派兄長的模樣,“快迴去睡覺。”
“哦……”
宋辭蔫蔫的應了一聲,低著頭悶悶不樂的朝自己的院子走去,可還沒走幾步又突然轉過了身。
“哥哥,皇上與你說什麽了?”
看著自家妹妹滿臉探究的模樣,宋朝搖了搖頭,道,“沒什麽,隻是說了些明日的流程。”
“真的?”宋辭顯然沒有相信,一雙眸子緊緊盯著他。
“嗯……”宋朝有些尷尬的撇開眼,看著地上的的積雪不發一言。
雖接觸不久,但宋朝也摸清了自己這位妹妹的脾性,知道此事瞞不了她多久,可是今晚……
他抬頭看了眼黑壓壓的天空,心裏長歎一口氣,揉了揉自己有些困倦的眼睛,說:“今日太晚了,想知道的話就快去睡覺,明日告訴你。”
宋辭見此便知道自己再問也問不出什麽來了,於是“哦”了一聲便離開了。
宋朝怔怔的看著她,直到她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視線中才迴過神,他歎了一口氣然後抬腳便進入了靈堂,摸著冰冷的棺木良久,突然就落下淚來。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若經曆了這般痛處哪裏會忍得住呢?人非草木,所謂男兒有淚不哭,也不過是未到傷心處罷了……
靈堂內此時靜的厲害,隻有燭光徹夜不滅。宋朝靜靜的站在那裏,牙齒緊咬住唇肉,一隻手輕輕摩挲著冰冷的棺木,淚水在他臉上肆意流淌。
“父親母親,你們食言了,你們答應過會迴來陪我過年,也說過在朝兒及冠時會迴來給朝兒行冠禮的……”
他神色哀傷的看著案上的靈牌,用手輕輕撫摸著麵前冰冷的棺木,就像曾經撫摸父母的麵頰一般。絮絮叨叨說了很久,起初他的聲音還很平靜,但漸漸的,他的聲音就哽咽了起來,他紅著眼睛看著棺木,發出了孩子一般的囈語,“你們騙人。你們……明明答應了我今年會迴來過年的……”
“父親母親,朝兒真的……真的好想你們啊……”
“朝兒已經好久沒有見過你們了…….”
“朝兒……好想你們啊!”
……
夜色深深,此時天空中又絮絮飄起了飛雪,將少年的心事掩埋於雪地之下。
與此同時,皇帝正坐著馬車走在迴宮的路上。途經禮部時,皇帝突然掀開簾子,遠遠望見了禮部門前停著的馬車。
他似是突然想起什麽,問道:“太子今日還歇在禮部?”
鄭漁本來在打盹,聽了這話立刻驚醒,迴道,“迴皇上的話,是。”
“他這幾日沒去國公府?”
“沒去。”
“這倒是奇了。”
皇帝看著麵前的大雪眼神有些飄忽,“我以為憑他和宋朝的關係會去探望的。”他神色難辨,看著絮絮飄下的雪花喃喃道,“竟沒去嗎……”
鄭漁看著自家主子如此,心裏默默歎了一口氣,道,“皇上您將國公的後事交於他,日子短責任重,太子自然是不敢怠慢。”
皇帝聽後神色略微頓了頓,側目看著鄭漁,道:“看來太子對此事很上心。”
鄭漁聞言笑了笑,“皇上吩咐的事太子怎麽會不盡心呢。”想了想,又道,“聽說太子為了這事已經不眠不休幾日了。”
“是嗎?”皇帝眼中劃過一絲探究,見鄭漁麵不改色便收迴了目光,若有所思道,“那便去看看太子吧。”
說完,他輕笑了下,“這些日子確實是辛苦皇兒了。”
因是暗夜探訪國公府,所以皇帝穿的是常服且隨行人員隻帶了鄭漁和兩名飛龍衛,十分低調。
到了禮部大門前時,守門的人認出這是誰險些被嚇得滑了一跤。
“皇上……卑職這就去通知尚書……”
皇帝聞言搖了搖手,“不必了,朕隻是來看看太子,不必驚動旁人。”
說完,他看了鄭漁一眼,鄭漁接收到視線,立刻從懷中取出一個錢袋交到他手上,笑著說:“這幾天大夥都辛苦了,皇上體恤,這天寒地凍的去給弟兄們買些熱菜熱湯吃吧,好暖暖身子。”
“是。”那人恭敬的接過錢袋,一群人都向皇帝磕了個頭,“謝皇上體恤。”
皇帝沒有說話,徑直去往議事廳。
……
此時議事廳燈火通明,不斷有討論聲從裏麵傳出,皇帝在門口站了一會,聽著屋裏的動靜。
屋內,太子一臉疲憊的坐在椅子上,他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茶,揉了揉自己困倦的眼睛。
“明日事關重大,各位再對一遍流程便早些下去歇息吧。”
此話說完,他們便又開始討論起來:
“明日清晨先去國公府宣讀聖旨,然後……”
皇帝在門口聽了半晌發覺這事一時半會結束不了,便讓鄭漁去叫太子出來。
鄭漁應了一聲,走到議事廳門口對裏麵招了招手。蘇若清注意到門口的動靜,看到鄭漁的那一刹那先是一愣,隨即便反應了過來。
他站起身子,對裏麵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施了一禮,“孤有事要出去一趟,這裏就麻煩老師您了。流程都已經定下了,確認沒有問題後便讓他們迴去歇息吧。”
老者正是禮部尚書,也是太子的老師之一。他自然注意到了門外的動靜,聞言輕輕點了點頭,道:“殿下放心去吧,這裏有老臣在呢,不會出岔子的。”
“嗯。”蘇若清應了一聲,轉身走到門外。
“公公深夜前來,莫非是父皇有什麽旨意?”
鄭漁聽後搖了搖頭,帶著他朝外走去,蘇若清見此明白了什麽,默默的跟在他身後。
雖是有所猜測,但看到皇帝的那一瞬間他仍是愣了愣,“父皇?”
“嗯。”皇帝淡淡應了一聲,抬眸正瞧見他震驚的目光。他覺得有些好笑,忍不住打趣道:“怎麽,不歡迎朕?”
“不是。沒有。”蘇若清搖了搖頭,突然笑了起來。“隻是突然見到父皇有些驚訝。”
看到皇帝狐氅上沾染的雪,蘇若清思索了片刻,走上前小心替他拂去。
“雪夜路滑,父皇怎麽親自來了?”
皇帝懶懶的打了個哈欠,“聽說你不眠不休了幾日,朕來看看。”說著,他突然湊近仔細端詳了一陣,道,“瘦了。”
蘇若清聽後摸了摸自己的臉,“有勞父皇掛念,兒臣沒事。”
皇帝沒有說話,盯著他的臉看了半晌,神色有些複雜。他的眼底有絕望、掙紮,最後化作一絲幾不可察的無奈和悲哀。他想要伸手去觸摸他的頭發後來發覺不妥生生定在空中,停了片刻收迴去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道:
“明日事多,早些歇息吧。”說完便帶著幾人離開了。
太子看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愣了許久,直到他的背影完全消失也沒有迴神,一陣冷風吹過,冰涼的雪花落在他臉上,他迴過神撫上自己的臉,卻隻觸碰到點點水漬。
他仰起頭看著這漫天飛雪,突然想起記憶深處的一些往事:曾經,每一次下大雪時,他的父皇母後都會陪著他在殿外打雪仗、堆雪人……
那時的他是真的很快樂,有父母的寵愛,整天都無憂無慮的,可惜……
想起後來皇帝對他的轉變,蘇若清自嘲一笑。可惜,那隻是曾經。
似是有所感應,蘇若清突然伸出手想要接住這美麗的雪花,但最後他什麽也沒有接住,隻握住了一團水漬。他看著手中的水滴笑了笑,轉身離開了這裏,身影落寞又孤獨。
這些年他想了許多,但他始終不明白,為何自他母後去世後他的父皇就這般疏遠厭惡了他呢?明明曾經……他是他最愛的孩子啊!
這些年來他一直拚命努力,就為了能讓他注意到他,可為何他還是不願多看他一眼?
……
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蘇若清看著麵前越下越大的雪,嘴角露出一個略顯苦澀的笑。
或許,這道鴻溝他永遠也跨不過去了……
月亮漸漸西沉落下,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灑在地上時,禮部便已將聖旨送到了國公府門前。
此時天已經放明,出殯儀隊也已經集結完畢,宋朝和宋辭身披孝服,一人懷抱著一個靈牌站在隊伍的最前端。
若是平時,除了市井小販此時根本沒什麽人,但是今天大家卻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全部身著素衣白服,擠在街道兩邊。若不是官兵和侍衛們築起一道人牆,恐怕隊伍根本就出不去。
好在人雖多但並不鬧,他們就在人牆後看著即將出發的隊伍,默默流著淚水。
……
“聖旨到!”
突然,一陣尖細的聲音響起,所有人都跪伏在地,靜靜等待著宣旨。
“宋朝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國公夫婦忠義仁愛,為國為民,一生駐守北疆。今愛將逝去,朕心甚痛,特追封宋璟為安北郡王,其夫人何梓為護國夫人,依國禮合葬於燕子嶺。凡京中百姓,三月不得嫁娶。欽此。”
宋朝伏在地上,雙手舉過頭頂,高聲道:“宋朝領旨,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宣布完旨意,眾人便都起身了,那人走到宋朝身邊壓低聲音道:“陛下公務繁忙,太子他為了這件事操勞了數日,如今病了,恐怕也不能來。”
宋朝聽後搖了搖頭,“陛下公務要緊,無妨。太子他……”
他語氣頓了頓,引得宣旨的人將目光落在了他的臉上,於是他笑了笑,道:“太子身體要緊。”
那人聽後神情一頓,想要說什麽卻遲遲沒有開口。宋朝看出這人有話要對他講,轉過身將聖旨交給了宋辭,交代她供奉到家中的祠堂,然後將他帶到了一個僻靜處,道:“公公還有話說?”
那人聽後沒有說話,從懷中取出一張折好的紙交給宋朝,宋朝撐開來看,原是一副挽聯。
赤膽忠魂駐邊疆,血灑山河千古頌。
宋朝一看字跡便知是出自誰的筆下,他輕扯了下嘴角,將手輕輕放在紙上摩挲,神色難明。
“這是太子讓奴才帶給大人的,他想……”
宋朝用眼神製止了他接下來的話,餘光看了眼周圍,道:“我知道。”
他將挽聯重新折好,然後放入懷中。“他的心意我明白。”
那人見宋朝這樣便點了點頭,“既如此,那奴才便迴宮複命了。”
“公公慢走。”
看著宣旨的人逐漸走遠,宋朝這才迴到隊伍中,與幾人檢查此次出殯的隊伍,確認無誤後,便走到隊伍的最前麵站著。
府內,宋辭也不敢耽擱,將聖旨小心擺放在祠堂後便一路小跑去門外與宋朝會合。
沒一會,宋辭便跑到了門口,宋朝見宋辭到了,抬頭看了一眼天色,將懷中的靈牌遞給她一個,高聲道:“起棺!”
今日並未飄雪,但被人高高撒起、在寒風中飛揚的紙錢紙花,如漫天的雪。
……
出殯的隊伍走過昔日繁華的鬧市,哀樂悲涼,哭聲亦悲涼。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宋朝宋辭捧著靈牌走在隊伍最前端,向京郊燕子嶺走去。
白衣執紼,萬民相送。漫天冥紙紛飛,模糊了人的視線。
此刻,京中最盛名的碧影樓,蘇若清站在二樓窗前,目送著隊伍走遠。淩風似乎感知了他內心的痛苦,思索了良久,道:“公子既然想去,為何不去?”
蘇若清聽後沒有什麽反應,就連眼皮也未抬起分毫,一直到隊伍消失在他的視線中後,才淡淡開口道:“有些事情不是我想便能去做的。”
他聲音清冷,就連神色也淡淡的,“我不能去。”
淩風聞言沉默了半晌,他眼中閃過一絲傷感,但終究也沒說什麽。
蘇若清似是在風口中站的久了,他揉了揉自己凍的有些發僵的臉,突然道:“淩風,我們好像出來很久了。”
淩風聽後點了點頭,拿來了一件大氅給他披在身上。蘇若清突然感知到溫暖,用手揉了揉大氅上的絨毛,神色有些厭倦。
他喃喃道,“迴去吧。”
“若清?”
他揉了揉眼睛,有些疑惑的看著背影消失的方向又望了望靈堂,自言自語道,“不是說不來了嗎?難道是我出現幻覺了?”
“哥哥?”
宋辭正欲迴去休息,剛走出院門就看見宋朝站在雪地中對著一個地方出神。
在想些什麽呢?宋辭有些懵的走到他麵前定定的看著他。宋朝突然迴過神,看見眼前的宋辭也有些懵。
“你怎麽還沒迴去?”
“我睡不著。”宋辭道。
“睡不著也要睡。”宋朝板起臉,擺出一派兄長的模樣,“快迴去睡覺。”
“哦……”
宋辭蔫蔫的應了一聲,低著頭悶悶不樂的朝自己的院子走去,可還沒走幾步又突然轉過了身。
“哥哥,皇上與你說什麽了?”
看著自家妹妹滿臉探究的模樣,宋朝搖了搖頭,道,“沒什麽,隻是說了些明日的流程。”
“真的?”宋辭顯然沒有相信,一雙眸子緊緊盯著他。
“嗯……”宋朝有些尷尬的撇開眼,看著地上的的積雪不發一言。
雖接觸不久,但宋朝也摸清了自己這位妹妹的脾性,知道此事瞞不了她多久,可是今晚……
他抬頭看了眼黑壓壓的天空,心裏長歎一口氣,揉了揉自己有些困倦的眼睛,說:“今日太晚了,想知道的話就快去睡覺,明日告訴你。”
宋辭見此便知道自己再問也問不出什麽來了,於是“哦”了一聲便離開了。
宋朝怔怔的看著她,直到她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視線中才迴過神,他歎了一口氣然後抬腳便進入了靈堂,摸著冰冷的棺木良久,突然就落下淚來。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若經曆了這般痛處哪裏會忍得住呢?人非草木,所謂男兒有淚不哭,也不過是未到傷心處罷了……
靈堂內此時靜的厲害,隻有燭光徹夜不滅。宋朝靜靜的站在那裏,牙齒緊咬住唇肉,一隻手輕輕摩挲著冰冷的棺木,淚水在他臉上肆意流淌。
“父親母親,你們食言了,你們答應過會迴來陪我過年,也說過在朝兒及冠時會迴來給朝兒行冠禮的……”
他神色哀傷的看著案上的靈牌,用手輕輕撫摸著麵前冰冷的棺木,就像曾經撫摸父母的麵頰一般。絮絮叨叨說了很久,起初他的聲音還很平靜,但漸漸的,他的聲音就哽咽了起來,他紅著眼睛看著棺木,發出了孩子一般的囈語,“你們騙人。你們……明明答應了我今年會迴來過年的……”
“父親母親,朝兒真的……真的好想你們啊……”
“朝兒已經好久沒有見過你們了…….”
“朝兒……好想你們啊!”
……
夜色深深,此時天空中又絮絮飄起了飛雪,將少年的心事掩埋於雪地之下。
與此同時,皇帝正坐著馬車走在迴宮的路上。途經禮部時,皇帝突然掀開簾子,遠遠望見了禮部門前停著的馬車。
他似是突然想起什麽,問道:“太子今日還歇在禮部?”
鄭漁本來在打盹,聽了這話立刻驚醒,迴道,“迴皇上的話,是。”
“他這幾日沒去國公府?”
“沒去。”
“這倒是奇了。”
皇帝看著麵前的大雪眼神有些飄忽,“我以為憑他和宋朝的關係會去探望的。”他神色難辨,看著絮絮飄下的雪花喃喃道,“竟沒去嗎……”
鄭漁看著自家主子如此,心裏默默歎了一口氣,道,“皇上您將國公的後事交於他,日子短責任重,太子自然是不敢怠慢。”
皇帝聽後神色略微頓了頓,側目看著鄭漁,道:“看來太子對此事很上心。”
鄭漁聞言笑了笑,“皇上吩咐的事太子怎麽會不盡心呢。”想了想,又道,“聽說太子為了這事已經不眠不休幾日了。”
“是嗎?”皇帝眼中劃過一絲探究,見鄭漁麵不改色便收迴了目光,若有所思道,“那便去看看太子吧。”
說完,他輕笑了下,“這些日子確實是辛苦皇兒了。”
因是暗夜探訪國公府,所以皇帝穿的是常服且隨行人員隻帶了鄭漁和兩名飛龍衛,十分低調。
到了禮部大門前時,守門的人認出這是誰險些被嚇得滑了一跤。
“皇上……卑職這就去通知尚書……”
皇帝聞言搖了搖手,“不必了,朕隻是來看看太子,不必驚動旁人。”
說完,他看了鄭漁一眼,鄭漁接收到視線,立刻從懷中取出一個錢袋交到他手上,笑著說:“這幾天大夥都辛苦了,皇上體恤,這天寒地凍的去給弟兄們買些熱菜熱湯吃吧,好暖暖身子。”
“是。”那人恭敬的接過錢袋,一群人都向皇帝磕了個頭,“謝皇上體恤。”
皇帝沒有說話,徑直去往議事廳。
……
此時議事廳燈火通明,不斷有討論聲從裏麵傳出,皇帝在門口站了一會,聽著屋裏的動靜。
屋內,太子一臉疲憊的坐在椅子上,他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茶,揉了揉自己困倦的眼睛。
“明日事關重大,各位再對一遍流程便早些下去歇息吧。”
此話說完,他們便又開始討論起來:
“明日清晨先去國公府宣讀聖旨,然後……”
皇帝在門口聽了半晌發覺這事一時半會結束不了,便讓鄭漁去叫太子出來。
鄭漁應了一聲,走到議事廳門口對裏麵招了招手。蘇若清注意到門口的動靜,看到鄭漁的那一刹那先是一愣,隨即便反應了過來。
他站起身子,對裏麵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施了一禮,“孤有事要出去一趟,這裏就麻煩老師您了。流程都已經定下了,確認沒有問題後便讓他們迴去歇息吧。”
老者正是禮部尚書,也是太子的老師之一。他自然注意到了門外的動靜,聞言輕輕點了點頭,道:“殿下放心去吧,這裏有老臣在呢,不會出岔子的。”
“嗯。”蘇若清應了一聲,轉身走到門外。
“公公深夜前來,莫非是父皇有什麽旨意?”
鄭漁聽後搖了搖頭,帶著他朝外走去,蘇若清見此明白了什麽,默默的跟在他身後。
雖是有所猜測,但看到皇帝的那一瞬間他仍是愣了愣,“父皇?”
“嗯。”皇帝淡淡應了一聲,抬眸正瞧見他震驚的目光。他覺得有些好笑,忍不住打趣道:“怎麽,不歡迎朕?”
“不是。沒有。”蘇若清搖了搖頭,突然笑了起來。“隻是突然見到父皇有些驚訝。”
看到皇帝狐氅上沾染的雪,蘇若清思索了片刻,走上前小心替他拂去。
“雪夜路滑,父皇怎麽親自來了?”
皇帝懶懶的打了個哈欠,“聽說你不眠不休了幾日,朕來看看。”說著,他突然湊近仔細端詳了一陣,道,“瘦了。”
蘇若清聽後摸了摸自己的臉,“有勞父皇掛念,兒臣沒事。”
皇帝沒有說話,盯著他的臉看了半晌,神色有些複雜。他的眼底有絕望、掙紮,最後化作一絲幾不可察的無奈和悲哀。他想要伸手去觸摸他的頭發後來發覺不妥生生定在空中,停了片刻收迴去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道:
“明日事多,早些歇息吧。”說完便帶著幾人離開了。
太子看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愣了許久,直到他的背影完全消失也沒有迴神,一陣冷風吹過,冰涼的雪花落在他臉上,他迴過神撫上自己的臉,卻隻觸碰到點點水漬。
他仰起頭看著這漫天飛雪,突然想起記憶深處的一些往事:曾經,每一次下大雪時,他的父皇母後都會陪著他在殿外打雪仗、堆雪人……
那時的他是真的很快樂,有父母的寵愛,整天都無憂無慮的,可惜……
想起後來皇帝對他的轉變,蘇若清自嘲一笑。可惜,那隻是曾經。
似是有所感應,蘇若清突然伸出手想要接住這美麗的雪花,但最後他什麽也沒有接住,隻握住了一團水漬。他看著手中的水滴笑了笑,轉身離開了這裏,身影落寞又孤獨。
這些年他想了許多,但他始終不明白,為何自他母後去世後他的父皇就這般疏遠厭惡了他呢?明明曾經……他是他最愛的孩子啊!
這些年來他一直拚命努力,就為了能讓他注意到他,可為何他還是不願多看他一眼?
……
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蘇若清看著麵前越下越大的雪,嘴角露出一個略顯苦澀的笑。
或許,這道鴻溝他永遠也跨不過去了……
月亮漸漸西沉落下,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灑在地上時,禮部便已將聖旨送到了國公府門前。
此時天已經放明,出殯儀隊也已經集結完畢,宋朝和宋辭身披孝服,一人懷抱著一個靈牌站在隊伍的最前端。
若是平時,除了市井小販此時根本沒什麽人,但是今天大家卻像是商量好了似的,全部身著素衣白服,擠在街道兩邊。若不是官兵和侍衛們築起一道人牆,恐怕隊伍根本就出不去。
好在人雖多但並不鬧,他們就在人牆後看著即將出發的隊伍,默默流著淚水。
……
“聖旨到!”
突然,一陣尖細的聲音響起,所有人都跪伏在地,靜靜等待著宣旨。
“宋朝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國公夫婦忠義仁愛,為國為民,一生駐守北疆。今愛將逝去,朕心甚痛,特追封宋璟為安北郡王,其夫人何梓為護國夫人,依國禮合葬於燕子嶺。凡京中百姓,三月不得嫁娶。欽此。”
宋朝伏在地上,雙手舉過頭頂,高聲道:“宋朝領旨,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宣布完旨意,眾人便都起身了,那人走到宋朝身邊壓低聲音道:“陛下公務繁忙,太子他為了這件事操勞了數日,如今病了,恐怕也不能來。”
宋朝聽後搖了搖頭,“陛下公務要緊,無妨。太子他……”
他語氣頓了頓,引得宣旨的人將目光落在了他的臉上,於是他笑了笑,道:“太子身體要緊。”
那人聽後神情一頓,想要說什麽卻遲遲沒有開口。宋朝看出這人有話要對他講,轉過身將聖旨交給了宋辭,交代她供奉到家中的祠堂,然後將他帶到了一個僻靜處,道:“公公還有話說?”
那人聽後沒有說話,從懷中取出一張折好的紙交給宋朝,宋朝撐開來看,原是一副挽聯。
赤膽忠魂駐邊疆,血灑山河千古頌。
宋朝一看字跡便知是出自誰的筆下,他輕扯了下嘴角,將手輕輕放在紙上摩挲,神色難明。
“這是太子讓奴才帶給大人的,他想……”
宋朝用眼神製止了他接下來的話,餘光看了眼周圍,道:“我知道。”
他將挽聯重新折好,然後放入懷中。“他的心意我明白。”
那人見宋朝這樣便點了點頭,“既如此,那奴才便迴宮複命了。”
“公公慢走。”
看著宣旨的人逐漸走遠,宋朝這才迴到隊伍中,與幾人檢查此次出殯的隊伍,確認無誤後,便走到隊伍的最前麵站著。
府內,宋辭也不敢耽擱,將聖旨小心擺放在祠堂後便一路小跑去門外與宋朝會合。
沒一會,宋辭便跑到了門口,宋朝見宋辭到了,抬頭看了一眼天色,將懷中的靈牌遞給她一個,高聲道:“起棺!”
今日並未飄雪,但被人高高撒起、在寒風中飛揚的紙錢紙花,如漫天的雪。
……
出殯的隊伍走過昔日繁華的鬧市,哀樂悲涼,哭聲亦悲涼。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宋朝宋辭捧著靈牌走在隊伍最前端,向京郊燕子嶺走去。
白衣執紼,萬民相送。漫天冥紙紛飛,模糊了人的視線。
此刻,京中最盛名的碧影樓,蘇若清站在二樓窗前,目送著隊伍走遠。淩風似乎感知了他內心的痛苦,思索了良久,道:“公子既然想去,為何不去?”
蘇若清聽後沒有什麽反應,就連眼皮也未抬起分毫,一直到隊伍消失在他的視線中後,才淡淡開口道:“有些事情不是我想便能去做的。”
他聲音清冷,就連神色也淡淡的,“我不能去。”
淩風聞言沉默了半晌,他眼中閃過一絲傷感,但終究也沒說什麽。
蘇若清似是在風口中站的久了,他揉了揉自己凍的有些發僵的臉,突然道:“淩風,我們好像出來很久了。”
淩風聽後點了點頭,拿來了一件大氅給他披在身上。蘇若清突然感知到溫暖,用手揉了揉大氅上的絨毛,神色有些厭倦。
他喃喃道,“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