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像太宗皇帝這樣疼愛子女的帝王並不多,更何況李世民兒女眾多。
特別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兒女,更是得到太宗皇帝最多的寵愛與關心。
這不光是在物質生活上去溺愛他們,更是在教育上不遺餘力,言傳身教更是基本。
長孫皇後在世時,一共生有三男四女,對子女教育還是很嚴格的,絕不許過分鋪張浪費,懶惰成性。
長孫皇後生前與太宗皇帝伉儷情深,普通百姓都很難做到不棄糟糠,更何況後宮佳麗無數的帝王。
雖然妃子眾多,卻絕不冷落長孫皇後,反而對長孫皇後的親族也格外器重。
倒是長孫皇後經常勸誡李世民,說自己親族之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品行端正,才能出眾,無德無能之人身居高位會做出很多有違聖恩之事。
長孫皇後也經常勸誡自己的親族,不要因為榮寵過勝而去追求更大的權利,要他們安心做事,好好教養親族後輩,絕不可胡作非為。
撇開玄武門之變,無論曆史如何改寫,無論陰謀論也好,還是其他也罷,後人已無法追究過去的事。
李世民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穀渾,重創高句麗。
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麵奠定重要基礎。
總之,那是一段明君賢後,交相輝映的時光。
太子李承乾十幾歲時,人人都說他聰明仁愛,相當有儲君之風。
李世民愛子有加,派了魏征等大臣悉心輔佐和教導。
“承繼皇業,總領乾坤”李承乾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儲君。
太子多次生病,原本就是武將出身的李世民,從不信鬼神之說的一代明君,為了兒子的健康,命人修繕幾百座廢棄的廟宇,祈求上天保佑。
由於年紀漸長,身有腿疾,不良於行,太子的性情大變,行為處事也漸漸背離了李世民的期望。
再加上許多大臣過於嚴厲,一味地糾正太子行為的偏差,上書太宗皇帝時,扭曲事實描述誇張,使他心中越發逆反氣憤,失德行為越發激烈。
“太子最近越發地不像話了。”
李世民歎了口氣,對晉陽說。
晉陽也很擔心太子,太子近來與魏王李泰鬧得水火不容,朝廷內已是流言紛紛。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都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兒子,兄弟反目在帝王家從來不是什麽新鮮事。
晉陽不希望太子繼續錯下去,但是多次勸說太子也是充耳不聞,晉陽也是束手無策。
魏王李泰從小也是極得太宗皇帝的喜愛,甚至可以說是溺愛都不足為過。
今年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李世民非常高興,如獲至寶。
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最近因為太子寵幸一名太常樂人,唐太宗聞之大怒,下令杖殺了樂人。
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了牌位,讓宮人日夜祭奠。自此,李承乾與李世民之間的隔閡更深了。
晉王李治是三兄弟中性情最為溫和,甚至可以說稍顯軟弱,才能功績無法與兩位哥哥相提並論。
誰能想到,最後身居皇位,九五至尊的卻是他呢?人世間的際遇如此,你苦苦追尋的,卻是別人唾手可得的。
皇位爭奪從來都是見血才罷手,兄弟相殘,父子相殺,哪朝哪代又曾避免?命運的推手又是怎樣在攪動風雲?
特別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兒女,更是得到太宗皇帝最多的寵愛與關心。
這不光是在物質生活上去溺愛他們,更是在教育上不遺餘力,言傳身教更是基本。
長孫皇後在世時,一共生有三男四女,對子女教育還是很嚴格的,絕不許過分鋪張浪費,懶惰成性。
長孫皇後生前與太宗皇帝伉儷情深,普通百姓都很難做到不棄糟糠,更何況後宮佳麗無數的帝王。
雖然妃子眾多,卻絕不冷落長孫皇後,反而對長孫皇後的親族也格外器重。
倒是長孫皇後經常勸誡李世民,說自己親族之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品行端正,才能出眾,無德無能之人身居高位會做出很多有違聖恩之事。
長孫皇後也經常勸誡自己的親族,不要因為榮寵過勝而去追求更大的權利,要他們安心做事,好好教養親族後輩,絕不可胡作非為。
撇開玄武門之變,無論曆史如何改寫,無論陰謀論也好,還是其他也罷,後人已無法追究過去的事。
李世民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穀渾,重創高句麗。
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麵奠定重要基礎。
總之,那是一段明君賢後,交相輝映的時光。
太子李承乾十幾歲時,人人都說他聰明仁愛,相當有儲君之風。
李世民愛子有加,派了魏征等大臣悉心輔佐和教導。
“承繼皇業,總領乾坤”李承乾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儲君。
太子多次生病,原本就是武將出身的李世民,從不信鬼神之說的一代明君,為了兒子的健康,命人修繕幾百座廢棄的廟宇,祈求上天保佑。
由於年紀漸長,身有腿疾,不良於行,太子的性情大變,行為處事也漸漸背離了李世民的期望。
再加上許多大臣過於嚴厲,一味地糾正太子行為的偏差,上書太宗皇帝時,扭曲事實描述誇張,使他心中越發逆反氣憤,失德行為越發激烈。
“太子最近越發地不像話了。”
李世民歎了口氣,對晉陽說。
晉陽也很擔心太子,太子近來與魏王李泰鬧得水火不容,朝廷內已是流言紛紛。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都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兒子,兄弟反目在帝王家從來不是什麽新鮮事。
晉陽不希望太子繼續錯下去,但是多次勸說太子也是充耳不聞,晉陽也是束手無策。
魏王李泰從小也是極得太宗皇帝的喜愛,甚至可以說是溺愛都不足為過。
今年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李世民非常高興,如獲至寶。
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最近因為太子寵幸一名太常樂人,唐太宗聞之大怒,下令杖殺了樂人。
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了牌位,讓宮人日夜祭奠。自此,李承乾與李世民之間的隔閡更深了。
晉王李治是三兄弟中性情最為溫和,甚至可以說稍顯軟弱,才能功績無法與兩位哥哥相提並論。
誰能想到,最後身居皇位,九五至尊的卻是他呢?人世間的際遇如此,你苦苦追尋的,卻是別人唾手可得的。
皇位爭奪從來都是見血才罷手,兄弟相殘,父子相殺,哪朝哪代又曾避免?命運的推手又是怎樣在攪動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