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苻堅從苻生手裏搶下來的是個爛攤子,在戰亂中立國的前秦,本就千瘡百孔,尚未獲得足夠休養生息,即又遭受苻生蹂躪,時弊未除,新亂又生。苻生在位時間僅僅兩年,整個前秦社會一派混亂,本就不健全的法律秩序蕩然無存,千裏秦川豪強橫行,水旱災害時有發生,百姓苦不堪言。


    如何使混亂的前秦重新秩序井然,還百姓一個安定和平的生存環境,是剛剛篡位成功的苻堅的當務之急。


    關鍵時刻,關鍵地點,關鍵人物——王猛,應運而出山!


    這是一位不僅能領軍打仗(參見潞川之戰),戰勝攻取;而且善於治國理政,富國安民,軍事、政治雙料人才,各科成績全優!


    王猛,字景略,漢族,325年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出生時正值亂世,羯胡肆虐,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


    可能是祖傳的原因,也可能是搬家的路上被羯胡搶過,王猛年少時家貧如洗,以賣畚箕為生。


    放在現在,王猛算是自主創業的手藝人,保不齊能開個廠,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足以遠銷海外。然而在那時卻是賣不上價的,沒有田地的人家大多意味著生活上的艱辛與困苦。


    不過非常之人自然有非常之境遇,某次遠赴洛陽賣貨,遇一買畚箕者,不僅沒有現錢,而且掃不得碼,還要求送貨上門,然而價高。為了多掙點錢,王猛背起畚箕,跟隨那人迴家拿錢。


    路盡有林,林盡得山,大山深處,便是那買畚箕者的家。王猛被帶到一位須發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麵前。作為後生晚輩,王猛自然要參拜施禮,老翁忙道:“王公,您怎麽好拜我呀!”一聲“王公”,足見其對王猛的尊重讚美之情,老翁不僅給了王猛十倍的畚箕錢,而且專門遣人送他出山。


    王猛出山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到中嶽嵩山。


    我專門百度了一下,從洛陽到嵩山的距離,足有五十公裏。沒有馬車,也不能坐轎,王猛為了幾個畚箕錢,去一趟得走上一整天。


    大山深處自有隱士,哪裏是要買畚箕,年紀大了,走不動路,讓王猛過來一趟,好一覽未來濟世奇才之容顏。少年雖在泥途,老翁卻獨具慧眼,也算是王猛幸運所在。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賣草鞋的(劉備)能當皇帝,賣畚箕的當個宰相自然不在話下。人之所貴者,在其誌,在其為實現誌向所作出的奮鬥和努力。


    不過,不管王猛的誌向如何遠大,那時那地,他都需要賣掉手中的畚箕,換了錢,買些糙米,做一鍋清可見底的稀粥來,與全家人果腹。


    吃飽肚子活下去,才是王猛的當務之急。


    也正是這樣清苦貧賤的生活,讓王猛生出要給天下百姓一口飽飯吃的夢想。


    體驗過民生之苦,品嚐過貧困之艱,才會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麽,他年執宰天下時,自然明白該如何去做。


    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他,在淒風苦雨中,王猛堅持學習,廣泛汲取知識,而且,尤好兵書!兵荒馬亂的歲月,王猛遠離硝煙戰火,做一個冷靜平和的看客,靜觀天下風雲變幻。


    置身天下事外,醉心天下事中。王猛從來不是天生的智者,隻是在潛心學習,細心觀察,苦思冥想之後,成為一個真正的開悟者。原來,想讓紛雜混亂的天下重歸於和諧美滿,並不是原本想象中的那麽艱難。


    成年後,王猛長得英俊魁梧、雄姿勃勃,為人嚴謹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誌,氣度非凡。絕雞毛蒜皮之小事,杜凡夫俗子之往來。也正因為此,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鄰居大媽也對其惡評如潮。王猛卻悠然自得,不以為意。


    不為瑣事所拖,不為塵世所累,隻為那個仿佛遙不可及的夢想積攢才華和能力。從貧賤中走來出的少年英傑,待虛名如浮雲。


    然而卻是務實的,後趙時,王猛曾遊曆國都鄴城,感受世事人情,更想尋求被賞識重用的機會。但是沒並有哪位達官顯貴瞧得上出身寒門的王猛,唯有“有知人之鑒”的徐統“見而奇之”,這是曾經見苻堅也“奇之”的妙人,眼光著實讓人欽佩。奇之之後,就想著要給個官做,任命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華山,靜候風雲變化,等待出山良機。


    我想,王猛應是嫌官小,區區功曹,如何施展他的雄心與抱負?更是因為在遊曆之後,繼續保持對後趙的失望。直至桓溫的到來。


    354年,桓溫北伐前秦,軍灞上,關中父老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更有淚流滿麵者:“不圖今日複見官軍!”。


    王猛應時而出,來到桓溫軍營,開始自己“捫虱論天下”的故事。


    桓溫雖然沒有采納王猛的建議,但是對他的評價還是極高的:“江東無一人比得上您!”


    後來桓溫糧盡撤退,臨走的時候,贈之以香車名馬,許之以高官厚祿,希望王猛能夠一同南下,共鑲大業。


    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作為出身寒門者,王猛很難有機會一展胸中抱負;追隨桓溫則等於為虎作倀,助其篡晉,勢必玷汙清名,王猛更不願為之。但是,徒留此間,空有一身經天緯地的才學,無人識,無人用,蹉跎歲月,虛度年華,保不齊就會終身與荒山野嶺相伴。於是王猛迷茫,好不容易遇到個識貨的桓溫,到底該何去何從?


    迴到華山請教他的老師,“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


    猛乃止!


    一時瑜亮,伯仲相當,還是各為其主的好。更何況,此間自有富貴!


    那就繼續過著隱居讀書的日子,等待英明君主的召喚吧!


    “懷佐世之誌,希龍顏之主,斂翼待時,候風雲而後動”(《晉書》),恰是對那時王猛最好的寫照。


    孤獨和忍耐的日子,是最磨煉心智的時間。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前秦苻生即皇帝位。


    為除掉苻生,尚書呂婆樓向苻堅力薦王猛,並親自前往華山,請其出山入仕。


    還好還好,此時王猛不僅“尚能飯”,而且兩鬢未白,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年紀。


    苻堅和王猛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句句投機,苻堅自覺如魚得水,若玄德之遇孔明!王猛堅信得遇明君,從此滿腹才學抱負得用武之地。遂留苻堅身邊,為其出謀劃策,受命驅使。


    這是兩個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人,卻有著共同的理想,從此一起奮鬥,隻為創造一個嶄新的大秦。


    苻堅即位之後,以王猛為中書侍郎。後因始平縣住有許多的“枋頭西歸之人”(跟隨苻健一同入關中者),自視功高,不好管理,導致豪強橫行,盜寇充斥,遂轉王猛為始平縣令。


    不知道為何要把一個中書侍郎轉為縣令,可能是王猛自己的請求,不過也正是通過對始平縣的治理,從此為苻堅所倚重。畢竟,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下車伊始,王猛便著手始平縣治理工作,嚴明法紀、徹查兇惡、禁暴鋤奸。一時之間,全縣為之驚懼、肅然。


    有一奸吏作惡多端,王猛將其查處後,當眾施鞭刑處死。其同黨趁機煽動百姓,起哄上告,上級部門遂將王猛逮捕,押送至長安。


    苻堅親臨監獄,責備王猛:“為政之體,德化為先,上任不久即殺戮無數,何其酷也!”


    雖已身陷囹圄,但王猛仍然堅持己見,極力反駁,明確告訴苻堅“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並且宣稱,像始平那種地方,殺一個是遠遠不夠的,正要為聖明君主盡除奸佞、兇暴之徒,卻以酷政罪我,不服!


    苻堅且歎且讚,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道:“王景略真管仲、子產者也”。


    始平縣從此大治!


    苻堅從此全力支持王猛治國舉措。


    王猛從此像坐了火箭一樣升官。


    三十六歲那年,王猛創下一年之內五次升官的記錄,直做到尚書左仆射(宰相之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包括京師在內的廣大腹心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而且,加騎都尉,居中宿衛。一時之間,權傾朝野。


    位高權重是王猛推行新政的必備條件,可是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勳貴舊臣自然不服,心懷怨恨者有之,甚至咬牙切齒,伺機報複。


    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最先跳出來,先是當眾言語侮辱,侮辱不成便老拳相向,沒打著就破口大罵,朝堂之上,苻堅麵前,汙言穢語不堪入耳。苻堅大怒,立命斬之。


    其後,反對派對王猛由公開攻擊轉為暗中讒害,尚書仇騰、丞相長史席寶多次毀謗王猛。苻堅將二人趕出朝堂。


    對飛長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員,苻堅甚至當堂鞭打腳踢,以儆效尤。


    爾後上下鹹服,莫有敢言。


    君王的支持,是王猛能夠順利實施新政的保障和前提。


    管他是敢怒不敢言還是心悅誠服,最重要的是,從此以後,王猛終於可以大顯身手,在十六國亂世紛爭的大舞台上,傾其文韜武略,為實現心中蘊藏已久的抱負和夢想,竭盡所能。


    而苻堅慧眼識英才、用人不疑,在眾多權貴、親信的反對聲中,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眼光,放手、放權給王猛,大膽革新,堪稱當世英主!


    事實上,曆史對苻堅的評價確實是極高的,即使有了後來的那場不可挽迴的失敗。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古往今來,多少俊傑能臣因遇人不淑而明珠暗投,結果宏才枉費,遺恨九泉。而王猛類同張良、孔明,識英雄於草創之先,擇明君於患難之際,取得了保證事業成功的先決條件。


    有明君如苻堅者,不枉費王猛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歎崢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歎崢嶸並收藏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