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有慕容垂來投,雙方力量此消彼長,前秦就有了滅燕的實力;有了洛陽和滎陽,就打通了黃河漕運,後顧無憂;有了前燕君臣的麻痹大意,就可以兵出敵人所不意,戰而勝之。


    此所謂“得天時,占地利,擁人和”,條件足備。


    370年四月,王猛率楊安等十位將軍、六萬步騎兵,再次東伐前燕。此戰,為滅國而來。


    出征的那一天,苻堅親自送行,直至灞上,君臣舉觴對飲,互道珍重。


    “今授卿精兵,委以重任,當先破壺關(屬山西上黨),繼平上黨,長驅取鄴,此捷濟之機,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我當親率萬眾,繼卿星發,舟車糧運,水陸並進,於鄴相見。卿盡管前行,但憂賊,不煩後慮也。”


    苻堅所言,語重心長,深得山西地理軍事之妙,秦軍出征後的進軍方略,正是按此進行。有了第一次伐燕的勝利,王猛自是信心滿滿、躊躇滿誌,“……藉宗廟之靈,稟陛下神算,殘胡不足平也。願不煩鑾軫,冒犯霜露。臣雖不武,望克不淹時。但願速敕有司,部置鮮卑之所”(《晉書》)。


    這是一段格外肉麻的馬屁,但卻恰當其時,苻堅聽後倍感愉悅舒心,王猛拍完也覺得精神抖擻,三軍將士更是士氣高昂。在如魚得水的君臣關係中,王猛率大軍直撲上黨險要關隘——壺關。


    上黨,即今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郡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東據太行南麓,西臨霍山、太嶽,南通晉城、洛陽,北走左權、太原,有沁、漳二河縈流其間,關山險固,“自戰國以來攻守重地也。”長治周圍,據高設險,東下壺關,則至安陽而走河北,南過太行則抵沁、孟(河內地區)而入河南,“誠自古必爭之地矣”。


    370年七月,王猛率軍圍攻壺關,遣大將楊安另率一軍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縱觀整個滅燕過程,前秦的戰略層次極為分明,先取洛陽、滎陽以通漕運,然後攻上黨,出潞川,下燕都鄴城。至於楊安所率偏師,任務更是明了,掩護主力,牽製晉陽守軍,使其不能南救上黨,以便達成戰略意圖。


    八月,從幻想中清醒過來的慕容暐悔之不及,命令太傅慕容評率全國精兵四十萬眾,迎擊秦軍,並命令宜都王慕容桓領機動兵力一萬,駐於沙亭(在今河北大名境),作為慕容評後繼。


    此時,錯過了最佳防禦時機的慕容暐欲哭無淚,大軍出征後惶惶不自安,自我安慰式問計於朝臣,渴望得到一個類似於“秦軍到此一遊”的答案,然而大臣們的迴答擊碎了他最後的幻想:千裏遠來,焉能不戰?


    由於燕軍防守薄弱,王猛不久即順利攻克壺關,俘虜上黨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過郡縣,皆望風而降,前燕舉國震驚。之後,王猛親臨晉陽,九月十日,秦軍攻克晉陽。


    接連的勝利恐嚇住了慕容評,其所率領的四十萬大軍進至潞川(今山西濁漳河)後即止步不前,企圖利用潞川阻止秦軍進攻。十月十日,王猛率軍進逼潞川,與慕容評相持。


    潞川之戰,正式開始。


    雙方相持之初,慕容評以王猛“懸軍遠入,利在速戰,議以持久製之”,堅守不肯出戰。


    在對方士氣如虹之際,堅守不戰未嚐不是避敵鋒芒之策。如司馬懿對陣諸葛亮,正是用此方法多次迫使諸葛亮糧盡退兵。空有經天緯地之才,十萬效死之士,卻隻能換得六出祁山而無功。但是此時情況相異,王猛在第一次攻燕時,已經疏通漕運,可謂後顧無憂,完全耗得起。更何況前秦此次侵犯誌在滅燕,慕容評除了戰而勝之,別無選擇。


    手握四十萬燕軍精銳,一箭未發而和區區六萬秦軍相持,除了怯敵畏戰,還能對慕容評如何評價?


    兩軍相持過程中,正值生死關頭,慕容評卻絲毫不以國家存亡為重,不知體恤士卒,專以斂財為本。為撈取錢財,身為統帥的慕容評居然封閉山林、泉水,規定所有士兵必須出錢向其購買木材和飲水,並明碼標價:入絹一匹,方得給水二石。統帥收錢高如山嶺,士兵痛恨深入骨髓。


    王猛探得消息後大喜過望:“慕容評真奴才,雖億兆之眾不足畏,況數十萬乎!吾今破之必矣。”


    當是時,慕容垂正在前秦軍中,真不知得到如此消息後會作何感想!故國已成往事,一聲歎息而已。


    王猛並沒有打算和慕容評耗下去,精兵銳卒,遠驅千裏,自然不是為了來看慕容評的笑話。在掌握燕軍情況之後,王猛命令遊擊將軍郭慶率騎兵五千,乘夜由小路繞至慕容評大軍背後,火燒燕軍輜重。偷襲成功的那天夜裏,大火所映起的漫天紅光,連身處鄴城之中的慕容暐都看得見。


    鄴城內外人心惶惶,一片敗亡之象!


    驚恐萬分的慕容暐急忙派遣大臣斥責慕容評,令其速將錢財發散士卒,並立即向王猛軍進擊。不得已之下,慕容評派兵向王猛軍挑戰。


    至於慕容評是否將搜刮到手的錢財還給了士兵們,已經不再重要了。大錯鑄成,三軍將士軍無戰心。正如王猛所言,“吾今破之必矣。”


    十月二十三日,王猛於渭源列陣誓師:“王景略受國厚恩,任兼內外,今與諸君深入賊地,宜各勉進,不可退也。願戮力行間,以報恩顧,受爵明君之朝,慶觴父母之室,不亦美乎!”(《晉書》)。前秦將士聞之,人人奮勇,破釜棄糧以示拚命,大唿競進。


    兩軍對陣之際,人多勢眾的燕軍(四十萬)著實讓王猛心頭一緊,燕軍數量的優勢幾乎可以彌補士氣的不足。時見勇將鄧羌在側,於是勉勵道:“今日之事,非將軍不能破勁敵,成敗之機,在茲一舉,將軍勉之!”(《晉書》)


    鄧羌趁機請以司隸校尉一職為破敵之賞,王猛無權任命此職,隻能答應予以安定太守、封萬戶侯,鄧羌不悅,率部迴營睡覺。


    這是明載史冊的事情,為一己私欲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並不是慕容評一個人的特權。人性的弱點,不分陣營。


    開戰之後,戰事一時膠著,王猛急召鄧羌而不應,於是“馳就許之”。緊要關頭,王猛選擇了妥協,答應了鄧羌的全部要求。鄧羌遂和猛將徐成、張蠔等上戰馬,舞長矛,直撲敵陣,往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出入數四,旁若無人,搴旗斬將,殺傷甚眾”。


    戰至中午,燕軍大敗,損失五萬餘人。王猛指揮部隊乘勝追擊,又殲滅敵軍十萬餘人。慕容評單騎逃迴鄴城,殘軍四散。


    戰後,鄧羌親至王猛駕前謝罪。


    是該前來謝罪,僅就臨戰求位之事,足夠殺鄧羌一千迴的,更何況還耍了一迴“任性”。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王猛在處理鄧羌問題上所表現出的度量和通達,令後世史家讚不絕口。若是始終固執拘拗,潞川之戰勝負實未可知。


    對於前燕和前秦來說,人的貪婪和自私都是一樣的,率部迴營的鄧羌並不比慕容評高尚。勝負的關鍵在於如何駕馭和利用這“人性的弱點”。王猛用它來激勵士氣,駕馭悍將,於是全軍振奮,個個奮勇;慕容評卻因為這種貪婪和自私傷害了全軍將士,致使軍無鬥誌,兵無戰心,雖坐擁四十萬眾,最終隻能慘敗收場。


    戰後,王猛為鄧羌請司隸校尉之職,苻堅專為此事下詔:“……司隸何足以嬰之!其進號鎮軍將軍,位特進”(《資治通鑒》)。


    當個司隸校尉怎麽能配得上呢?於是給個更大的。


    僅僅在一年前,前燕還擊敗過桓溫的北伐大軍,還是那些將士,實力比之當時甚至更加強大,也同樣是保衛祖國的戰爭,然而軍心變了,結局也就變了。沒有了慕容垂的燕軍,雖百萬不足懼。


    潞川之戰取得勝利之後,王猛乘勝進軍,直逼燕都鄴城。


    當時,燕軍戰敗,鄴城周圍社會秩序蕩然無存,一片混亂不堪。待王猛軍至之時,秦軍軍紀嚴明,政令簡約寬大,百姓遂由亂而安,奔走相告曰:“不圖今日複見太原王(慕容恪)。”


    可憐了我們的恪兒,上馬天下無敵,下馬人民安業,卻在死後僅僅三年即家國淪喪,一生努力成為泡影。


    王猛聞之,特具太牢,親往慕容恪墓前祭奠。


    得到潞川之戰取得勝利的消息後,苻堅留太子苻宏守長安,親率十萬大軍向鄴城進發,行軍七日即至河南安陽。王猛棄大眾而潛迎苻堅,二人同至鄴城城下,共攻鄴城。


    370年十一月七日夜,燕散騎侍郎餘蔚率守軍五百餘人打開鄴城北門,引秦軍入城。


    燕主慕容暐在逃亡途中被捕,苻堅命其迴城率文武百官出降;太傅慕容評逃至高句麗後被送交秦軍;領兵為機動的宜都王慕容桓被追兵斬殺。前燕其他州、郡守牧及部族首領盡皆投降。


    至此,前燕滅亡。


    慕容垂當時也跟隨苻堅到了鄴城,收集諸子,抱頭痛哭,哀家國淪喪,歎命運多艱。父兄數代人全部心血至此成空,自己縱有奇謀良策,此時此刻,也隻能徒唿奈何!還要小聲些唿,免得苻堅聽見。


    前秦滅燕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縱觀當時形勢,前燕國大、人眾、兵強、地險,並沒有必亡之理。然而在前秦進攻之下,數月之間即告滅亡,個中原由令人迴味深思,分析如下:


    其一,雙方政治差異明顯。


    苻堅當政之後,勵精圖治,民殷國富,百官擁護,人民愛戴。因此,前秦雖國小民稀,但卻擁有了赫赫大國的實力。


    前燕方麵,由於慕容暐年幼暗弱,太後可足渾氏驕奢淫逸,太傅慕容評視財如命、貪得無厭。二人狼狽為奸,專斷朝政,致使前燕政治黑暗,經濟困頓,國力不斷下降。據《資治通鑒》記載,燕“倉庫空竭,用度不足”,“國家政法不立,豪貴恣橫”,以致造成“吏斷常俸,戰士絕廩,官貸栗帛以自贍給”的困難局麵。


    正如此,前燕雖國大民眾,據山河之險,但是其民心、軍心士氣乃至於戰爭實力均無法和前秦相比較。滅燕之戰表麵上看是以弱勝強,事實上卻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戰爭。


    其二,雙方在人才任用上,差距巨大。


    苻堅收天下英才為己用,且知人善任。遇關中王猛時,“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對王猛委以重任,“軍國內外萬機之務,事無巨細,莫不歸之”。


    王猛,做為前秦滅燕的直接指揮者出現在本篇當中,不僅會拍馬屁,調和君臣關係,而且精於實幹,名副其實。


    前燕方麵,可足渾氏和慕容評嫉賢害能,官非才舉,有一慕容垂而不能用,居然迫使慕容垂遠走他鄉,使前秦不費吹灰之力即解除了向前燕進攻途中所要麵臨的最為可怕的對手。在軍事統帥的任用上,貪財如命的慕容評和躊躇滿誌的苻堅、王猛更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其三,雙方指揮藝術優劣明顯。


    在攻打洛陽、滎陽時,王猛先以部分兵力控製成皋險關和孟津渡口,堵塞燕軍出逃通道,然後重兵威逼,兵不血刃迫降前燕洛陽守軍,完成滅燕第一階段戰略任務(打通漕運)。兩軍相持階段,王猛以五千騎兵奇襲敵軍輜重,火燒敵軍糧草,亂敵軍心,為隨後以弱勢兵力擊敗燕軍四十萬大軍打下基礎。在追剿殘敵過程中,王猛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力求殲敵務盡,將逃竄之敵全部擒獲,徹底消滅前燕勢力。


    這些重大的作戰行動,環環相扣,而王猛揮灑自如,發揮了高超的指揮藝術。秦軍節節取勝,愈戰愈勇。


    相比之下,缺少了慕容垂的燕軍表現極為拙劣。慕容藏十萬大軍救援洛陽,麵對秦軍萬人迎擊,一敗而龜縮於黃河以北,不敢再戰,坐看敵人攻克戰略要衝。最高統帥慕容評更是鬧了一個人類戰爭史上的千古笑話(封閉山林、泉水,讓士兵出錢購買),豈能不敗!


    前秦滅燕之戰,距燕國擊敗桓溫北伐僅僅一年時間。同樣一支燕軍,在慕容垂的領導下,能夠將東晉五萬精銳幾乎殲滅殆盡。在戰役實施過程中,軍事行動章法分明,指揮有序,阻擊、進攻、追擊有條不紊,充分顯示了燕軍固有的作戰實力和素養。然而,一年之後,卻在慕容評的統帥下不堪一擊。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誠如是也。


    前燕,是滅亡在自己的手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歎崢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歎崢嶸並收藏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