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慕容評的時代還沒到來之前,前燕的先輩們還在為他們的國家走向強盛奮勇拚殺著,並沒有料到他們披荊斬棘所建立的基業會葬送在慕容評的手中。
北方,已經改了名字並成了吳王的慕容垂率領步騎八萬討伐丁零敕勒於塞北,斬俘十餘萬級,大勝而歸。
西北,匈奴單於賀賴頭率軍三萬五千人歸降。
東北,高句麗王高釗遣使稱臣。
西麵,幾乎和前燕同時建國的前秦帝國此時依然弱小,在燕軍鐵騎之下,前秦黎陽太守韓高、河內太守王倉投誠。
而在南方,燕軍一路南下,迅速掃清後趙殘餘及其他敵對勢力,在淮河一線和晉國發生激烈碰撞,接連失利的東晉軍丟掉了整個淮北,蘭陵太守、濟北太守、建興太守紛紛投降。
在此要講述的,就是燕軍南下的道路上幾個經典之戰。
魯口之戰
冷兵器時代,由於缺乏重型打擊武器,蟻附攻城從來都是兵家大忌。南下的燕軍帶著草原的悍勇之風可以在野戰中消滅戰神冉閔,但是當快馬彎刀的鮮卑騎兵麵對堅城時,卻隻能夠望城興歎。魯口(今河北饒陽),是燕軍南下遇到的第一座堅城。
352年,廉台之戰結束之後,冉閔之子冉操逃往魯口,鎮守魯口的是後趙幽州刺史王午。
在對抗前燕南下的過程中,王午曾經英勇的戰鬥過,並且,王午是漢人,在《殺胡令》下,在中原諸胡向中原漢人舉起屠刀之時,在冉操心裏,王午是親人。
王午在得知冉閔被俘後,於352年七月自稱“安國王”,繼續對抗前燕。八月,慕容俊命令慕容恪、太尉封奕、尚書令陽騖攻打魯口。
王午把冉操送給了燕軍,雖然有堅城作依仗,但時勢不再,麵對鮮卑大軍圍城,王午選擇拋棄已經沒有了政治價值的冉操。
慕容恪也是頓兵堅城之下毫無辦法,既然得了冉操,不算空手而歸,又將城外的莊稼盡數收割,燕軍隨即撤迴中山(今河北定州市)。
其實慕容恪還是打了勝仗的,消滅冉魏餘孽(冉操),杜絕隱患;搶奪魯口糧草(收割城外莊稼),直接給王午埋了顆定時的炸彈。戰亂不止的歲月,糧食就是兵源,就是戰鬥力,就是生命。缺少糧食的魯口,不戰自危。
十月,慕容恪屯兵安平,積糧,修攻城器具,準備再次討伐王午。
然而很不巧,由於蘇林的叛亂(起兵於無極,自稱天子),耽擱了慕容恪的行程(先行討伐蘇林),而王午也由於蘇林的叛亂喪失了與慕容恪一戰的機會,十月,王午為其部將秦興所殺,隨後呂護又殺秦興,繼安國王位。
一係列變亂之後,沒有了王午,沒有了萬眾一心和同仇敵愾!魯口,再也不是之前的那個堅不可摧的城池了。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發兵圍魯口,於三月克之。呂護逃往野王(今河南沁陽)。因攻占魯口之功,慕容儁以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
廣固之戰
鎮守廣固的是鮮卑段氏,也算是慕容家族的老冤家了,曾幾何時,差點就將尚未茁壯的慕容鮮卑滅亡在成長的道路上。
雖然終究被慕容部戰敗,但經過多年蟄伏發展,350年前後,鮮卑段部終於卷土重來,段蘭之子段龕趁後趙內亂、冉魏新立之機,率領其部眾一路輾轉遷徙,最終東遷至廣固(今山東青州),自稱齊王,並向東晉稱臣,封鎮北將軍。
前燕攻滅石氏、冉魏以後,疆域得到極大的開拓,成為地跨幽、冀、並、平四州的政權,慕容俊也隨即稱帝,開元建國。相較於異常平靜的原宗主國——東晉帝國,作為東晉臣屬的鮮卑段氏卻顯得義憤填膺,355年,段龕至書慕容俊批評其稱帝之非。
那封信,多角度全方位闡述了慕容俊稱帝的非法性及危害性,批判與規勸之意躍然紙上,其言鑿鑿,其心拳拳,其情切切!
然而老虎的屁股終究是摸不得的。段龕的這封書信觸動了慕容俊最為敏感的神經:連那個全身被縛的冉閔都敢當麵叫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我慕容俊“何為不得稱帝邪?”
可以想見慕容俊讀罷信件之後的憤怒。當然,段龕敢於在此刻至書慕容俊是有底氣的,在占領廣固之後,段龕實力大增,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已經威脅到前燕在中原的統治地位。
355年十一月,慕容俊以慕容恪為大都督、撫軍將軍,尚書令陽騖為副將,發兵廣固。
即使沒有那封書信的刺激,出兵討伐也是勢在必行的。前燕帝國不會容忍其南下的道路有猛虎在側,清除所有已經威脅或可能產生威脅的非己勢力成為南下的燕軍必須完成的任務。
十二月,燕軍抵達黃河北岸,慕容恪以輕舟渡河,借以偵查段龕動向,試探對方虛實。
對於如何應對慕容恪的進攻,段龕之弟段羆認為,恪兒高強的武力值是鮮卑段部無法直接抗衡的,燕軍一旦渡過黃河,兵臨廣固城下,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最好的辦法是據敵於黃河之北,如果阻擊成功,大部隊及時跟進,必能大獲成功。如若無法阻止敵人渡過黃河,廣固城就沒有守的必要了,棄城投降,哥哥仍然可以拜將封侯。
段龕沒有聽從其弟的建議,並且,由於段羆的堅持,最終被段龕所殺。
臨陣斬將,兵家大忌!形勢從此不可控製。
356年正月,慕容恪大軍全部渡過黃河,距廣固百餘裏,段龕率軍三萬迎戰。正月三十日,慕容恪於淄水戰敗段龕,降兵數千,段龕逃迴廣固,閉城固守。
慕容恪命令燕軍在廣固城外高牆深塹圍困之。同時,以懷柔手段招撫廣固四周諸城,段龕所署徐州刺史王騰等於是年二月投降慕容恪。
七個月後,困守廣固的段龕向東晉求援。
八月,東晉徐州刺史荀羨奉命率軍解圍,然而在燕軍強大聲威下,荀羨軍至琅琊即畏縮不前。時恰逢慕容恪部將王騰(原是段龕徐州刺史,後投降前燕)攻鄄城,荀羨進擊陽都(今山東沂南),斬王騰。取得少許戰果之後,荀羨隨即撤軍。
東晉的救援至此宣告結束。
不久之後,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廣固陷入路人相食的境地,無以為守的段龕率全軍出戰慕容恪,當然是失敗的,慘敗,全軍覆沒!段龕單騎逃迴廣固城中。
十一月,段龕出降。
廣固之戰,慕容恪運用長圍久困戰法,待其食盡、兵疲、心散之際,輕易攻取堅城,以最小的損失達到預期戰果。此戰為教科書式的攻克堅城戰法,也是繼廉台之後,慕容恪軍事生涯的又一傑作。
至於段龕,不納忠言,臨陣殺將(其弟),並困守孤城,外援無力。他的失敗,並不值得絲毫惋惜。
廣固之戰後,東晉泰山太守諸葛攸率兵攻前燕東郡(今河南濮陽),慕容恪統陽騖、慕容臧率兵進擊,大敗之。諸葛攸退迴泰山(今山東泰安)。慕容恪乘勝過黃河,占領河南部分土地。此後,前燕轄境迅速延至黃河以南,對東晉構成了威脅。
野王之戰
野王之戰發生在慕容俊去世之後。
在介紹野王之戰前,先來看看野王之戰的主要人物——呂護,就是在魯口之戰中逃跑了的那位。
呂護是個小人,或者說,是個在亂世當中純粹的利己主義者。終其一生,先後兩次投靠東晉,兩次投靠前燕,一次投靠後趙,最初時,是冉魏的征虜將軍。
361年二月,受慕容俊去世影響,鎮守野王的前燕寧南將軍呂護暗投東晉,並且,密謀引晉軍偷襲前燕都城——鄴城。
在行動開始之前,事情敗露。
是年三月,慕容恪率軍前往野王平叛,野王之戰開始。
戰爭的結果在初始時就已經注定,呂護是毫無懸念的失敗者。在燕軍強大實力麵前,嚇破了膽子的呂護毫無還手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閉城固守。
慕容恪遂於野王城外修築深溝高壘,切斷守軍外援,以待機擊之。
本是反叛之軍,沒有主動出擊,卻陷入了圍城的困境,在一個又一個漆黑的夜晚,呂護站在城頭上望著遠處星羅棋布的敵軍篝火,夜夜無眠!
時間一直持續到當年的七月份,呂護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窘境,在出城決戰失利之後,遂下決心尋機突圍。時間還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呂護率領著他最為精銳的力量向慕容恪的薄弱環節展開進攻。
突圍是成功的,因為呂護終於跳出包圍圈,跑了出來。突圍也是失敗的,因為我們的恪兒早有準備,重兵圍堵之下,呂護損失慘重,損失掉了全部的部下,單騎逃往滎陽(今河南滎陽)。
慕容恪隨即攻克野王,結束野王之戰。
此時此刻的前燕,其領土基本涵蓋了平州、幽州、冀州、青州、中州、兗州、豫州、徐州、並州等地,東達朝鮮漢城附近,西至黃河以西,南到淮河以南,北連大漠以北,共有郡一百五十七個,人口達到一千萬以上。這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對著南方的溫柔鄉和花花世界虎視眈眈。
前燕南下中原以後,經過一係列的戰鬥,基本消滅了中國北方各種敵對勢力,神州大地再次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麵,隻不過這一次與魏蜀吳三國不同,魏蜀吳三國呈正“品”字形,燕秦晉三國鼎立則呈倒品字形,南方是一家獨大的東晉,北方則一分為二,東邊為新興的前燕,西邊為低調發展的前秦。在這三國中,燕國的實力遠邁秦、晉。
沒有了大小勢力的掣肘,前燕開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也為後來前秦統一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戰滅燕以後,中國北方再無大戰。
</p>
在慕容評的時代還沒到來之前,前燕的先輩們還在為他們的國家走向強盛奮勇拚殺著,並沒有料到他們披荊斬棘所建立的基業會葬送在慕容評的手中。
北方,已經改了名字並成了吳王的慕容垂率領步騎八萬討伐丁零敕勒於塞北,斬俘十餘萬級,大勝而歸。
西北,匈奴單於賀賴頭率軍三萬五千人歸降。
東北,高句麗王高釗遣使稱臣。
西麵,幾乎和前燕同時建國的前秦帝國此時依然弱小,在燕軍鐵騎之下,前秦黎陽太守韓高、河內太守王倉投誠。
而在南方,燕軍一路南下,迅速掃清後趙殘餘及其他敵對勢力,在淮河一線和晉國發生激烈碰撞,接連失利的東晉軍丟掉了整個淮北,蘭陵太守、濟北太守、建興太守紛紛投降。
在此要講述的,就是燕軍南下的道路上幾個經典之戰。
魯口之戰
冷兵器時代,由於缺乏重型打擊武器,蟻附攻城從來都是兵家大忌。南下的燕軍帶著草原的悍勇之風可以在野戰中消滅戰神冉閔,但是當快馬彎刀的鮮卑騎兵麵對堅城時,卻隻能夠望城興歎。魯口(今河北饒陽),是燕軍南下遇到的第一座堅城。
352年,廉台之戰結束之後,冉閔之子冉操逃往魯口,鎮守魯口的是後趙幽州刺史王午。
在對抗前燕南下的過程中,王午曾經英勇的戰鬥過,並且,王午是漢人,在《殺胡令》下,在中原諸胡向中原漢人舉起屠刀之時,在冉操心裏,王午是親人。
王午在得知冉閔被俘後,於352年七月自稱“安國王”,繼續對抗前燕。八月,慕容俊命令慕容恪、太尉封奕、尚書令陽騖攻打魯口。
王午把冉操送給了燕軍,雖然有堅城作依仗,但時勢不再,麵對鮮卑大軍圍城,王午選擇拋棄已經沒有了政治價值的冉操。
慕容恪也是頓兵堅城之下毫無辦法,既然得了冉操,不算空手而歸,又將城外的莊稼盡數收割,燕軍隨即撤迴中山(今河北定州市)。
其實慕容恪還是打了勝仗的,消滅冉魏餘孽(冉操),杜絕隱患;搶奪魯口糧草(收割城外莊稼),直接給王午埋了顆定時的炸彈。戰亂不止的歲月,糧食就是兵源,就是戰鬥力,就是生命。缺少糧食的魯口,不戰自危。
十月,慕容恪屯兵安平,積糧,修攻城器具,準備再次討伐王午。
然而很不巧,由於蘇林的叛亂(起兵於無極,自稱天子),耽擱了慕容恪的行程(先行討伐蘇林),而王午也由於蘇林的叛亂喪失了與慕容恪一戰的機會,十月,王午為其部將秦興所殺,隨後呂護又殺秦興,繼安國王位。
一係列變亂之後,沒有了王午,沒有了萬眾一心和同仇敵愾!魯口,再也不是之前的那個堅不可摧的城池了。354年二月,慕容恪再次發兵圍魯口,於三月克之。呂護逃往野王(今河南沁陽)。因攻占魯口之功,慕容儁以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
廣固之戰
鎮守廣固的是鮮卑段氏,也算是慕容家族的老冤家了,曾幾何時,差點就將尚未茁壯的慕容鮮卑滅亡在成長的道路上。
雖然終究被慕容部戰敗,但經過多年蟄伏發展,350年前後,鮮卑段部終於卷土重來,段蘭之子段龕趁後趙內亂、冉魏新立之機,率領其部眾一路輾轉遷徙,最終東遷至廣固(今山東青州),自稱齊王,並向東晉稱臣,封鎮北將軍。
前燕攻滅石氏、冉魏以後,疆域得到極大的開拓,成為地跨幽、冀、並、平四州的政權,慕容俊也隨即稱帝,開元建國。相較於異常平靜的原宗主國——東晉帝國,作為東晉臣屬的鮮卑段氏卻顯得義憤填膺,355年,段龕至書慕容俊批評其稱帝之非。
那封信,多角度全方位闡述了慕容俊稱帝的非法性及危害性,批判與規勸之意躍然紙上,其言鑿鑿,其心拳拳,其情切切!
然而老虎的屁股終究是摸不得的。段龕的這封書信觸動了慕容俊最為敏感的神經:連那個全身被縛的冉閔都敢當麵叫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我慕容俊“何為不得稱帝邪?”
可以想見慕容俊讀罷信件之後的憤怒。當然,段龕敢於在此刻至書慕容俊是有底氣的,在占領廣固之後,段龕實力大增,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已經威脅到前燕在中原的統治地位。
355年十一月,慕容俊以慕容恪為大都督、撫軍將軍,尚書令陽騖為副將,發兵廣固。
即使沒有那封書信的刺激,出兵討伐也是勢在必行的。前燕帝國不會容忍其南下的道路有猛虎在側,清除所有已經威脅或可能產生威脅的非己勢力成為南下的燕軍必須完成的任務。
十二月,燕軍抵達黃河北岸,慕容恪以輕舟渡河,借以偵查段龕動向,試探對方虛實。
對於如何應對慕容恪的進攻,段龕之弟段羆認為,恪兒高強的武力值是鮮卑段部無法直接抗衡的,燕軍一旦渡過黃河,兵臨廣固城下,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最好的辦法是據敵於黃河之北,如果阻擊成功,大部隊及時跟進,必能大獲成功。如若無法阻止敵人渡過黃河,廣固城就沒有守的必要了,棄城投降,哥哥仍然可以拜將封侯。
段龕沒有聽從其弟的建議,並且,由於段羆的堅持,最終被段龕所殺。
臨陣斬將,兵家大忌!形勢從此不可控製。
356年正月,慕容恪大軍全部渡過黃河,距廣固百餘裏,段龕率軍三萬迎戰。正月三十日,慕容恪於淄水戰敗段龕,降兵數千,段龕逃迴廣固,閉城固守。
慕容恪命令燕軍在廣固城外高牆深塹圍困之。同時,以懷柔手段招撫廣固四周諸城,段龕所署徐州刺史王騰等於是年二月投降慕容恪。
七個月後,困守廣固的段龕向東晉求援。
八月,東晉徐州刺史荀羨奉命率軍解圍,然而在燕軍強大聲威下,荀羨軍至琅琊即畏縮不前。時恰逢慕容恪部將王騰(原是段龕徐州刺史,後投降前燕)攻鄄城,荀羨進擊陽都(今山東沂南),斬王騰。取得少許戰果之後,荀羨隨即撤軍。
東晉的救援至此宣告結束。
不久之後,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廣固陷入路人相食的境地,無以為守的段龕率全軍出戰慕容恪,當然是失敗的,慘敗,全軍覆沒!段龕單騎逃迴廣固城中。
十一月,段龕出降。
廣固之戰,慕容恪運用長圍久困戰法,待其食盡、兵疲、心散之際,輕易攻取堅城,以最小的損失達到預期戰果。此戰為教科書式的攻克堅城戰法,也是繼廉台之後,慕容恪軍事生涯的又一傑作。
至於段龕,不納忠言,臨陣殺將(其弟),並困守孤城,外援無力。他的失敗,並不值得絲毫惋惜。
廣固之戰後,東晉泰山太守諸葛攸率兵攻前燕東郡(今河南濮陽),慕容恪統陽騖、慕容臧率兵進擊,大敗之。諸葛攸退迴泰山(今山東泰安)。慕容恪乘勝過黃河,占領河南部分土地。此後,前燕轄境迅速延至黃河以南,對東晉構成了威脅。
野王之戰
野王之戰發生在慕容俊去世之後。
在介紹野王之戰前,先來看看野王之戰的主要人物——呂護,就是在魯口之戰中逃跑了的那位。
呂護是個小人,或者說,是個在亂世當中純粹的利己主義者。終其一生,先後兩次投靠東晉,兩次投靠前燕,一次投靠後趙,最初時,是冉魏的征虜將軍。
361年二月,受慕容俊去世影響,鎮守野王的前燕寧南將軍呂護暗投東晉,並且,密謀引晉軍偷襲前燕都城——鄴城。
在行動開始之前,事情敗露。
是年三月,慕容恪率軍前往野王平叛,野王之戰開始。
戰爭的結果在初始時就已經注定,呂護是毫無懸念的失敗者。在燕軍強大實力麵前,嚇破了膽子的呂護毫無還手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閉城固守。
慕容恪遂於野王城外修築深溝高壘,切斷守軍外援,以待機擊之。
本是反叛之軍,沒有主動出擊,卻陷入了圍城的困境,在一個又一個漆黑的夜晚,呂護站在城頭上望著遠處星羅棋布的敵軍篝火,夜夜無眠!
時間一直持續到當年的七月份,呂護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窘境,在出城決戰失利之後,遂下決心尋機突圍。時間還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呂護率領著他最為精銳的力量向慕容恪的薄弱環節展開進攻。
突圍是成功的,因為呂護終於跳出包圍圈,跑了出來。突圍也是失敗的,因為我們的恪兒早有準備,重兵圍堵之下,呂護損失慘重,損失掉了全部的部下,單騎逃往滎陽(今河南滎陽)。
慕容恪隨即攻克野王,結束野王之戰。
此時此刻的前燕,其領土基本涵蓋了平州、幽州、冀州、青州、中州、兗州、豫州、徐州、並州等地,東達朝鮮漢城附近,西至黃河以西,南到淮河以南,北連大漠以北,共有郡一百五十七個,人口達到一千萬以上。這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對著南方的溫柔鄉和花花世界虎視眈眈。
前燕南下中原以後,經過一係列的戰鬥,基本消滅了中國北方各種敵對勢力,神州大地再次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麵,隻不過這一次與魏蜀吳三國不同,魏蜀吳三國呈正“品”字形,燕秦晉三國鼎立則呈倒品字形,南方是一家獨大的東晉,北方則一分為二,東邊為新興的前燕,西邊為低調發展的前秦。在這三國中,燕國的實力遠邁秦、晉。
沒有了大小勢力的掣肘,前燕開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也為後來前秦統一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戰滅燕以後,中國北方再無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