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當了皇帝的劉淵和大單於劉淵是不一樣的。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既然當了皇帝,就意味著要和西晉王朝分庭抗禮了。自從收了石勒、王彌等特能打的將領,匈奴漢國可謂是捷報頻傳,勝利紛遝而至,形勢一片大好。況且有了第一次南征的勝利,劉淵的心裏有了底,滅晉的決心更加堅定,他的劍,直指洛陽。
309年8月,劉淵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征,陣容很豪華,石勒為先鋒,王彌為參謀,劉聰為主帥,劉曜為後繼,領兵四萬,目標洛陽。
放在十年前,四萬軍隊,還不夠中原王朝軍隊塞牙縫的,哪怕他們都是騎兵,最精銳的騎兵。但是,八王之亂後的中國,疲弱不堪,甚至奄奄一息,像一峰就要瘦死的駱駝,不一定比馬大!
司馬越派去抵抗的將領施融和曹超一戰即敗,劉聰克屯留和長子,上黨太守龐淳獻壺關投降,劉聰一勝。
司馬越再派平北將軍曹武、將軍宋抽、彭默等人迎戰,晉軍大敗,匈奴漢軍迅速到達宜陽,劉聰再勝。
平昌公司馬模派將軍淳於定、呂毅等率軍從長安討伐劉聰,在宜陽展開決戰,淳於定等大敗,劉聰三勝。
三勝之後的劉聰很驕傲,泱泱大晉國,也不過如此,沒有誰能阻擋我匈奴鐵騎。洛陽,就在眼前。
在這裏想起那個七戰七捷的大將軍來。比起三勝之後就目空一切的劉聰,他是不是要強上很多?
真正優秀的將領從不會在戰場上滋生驕傲,在他的心裏沒有過去的功勞簿,有的隻是如何去打贏下一場戰鬥的勝利,為此而費盡心機。指揮打仗就像是戰士們練習打槍,打得多了自然誰都能打得準,沒多少好炫耀。真正的差別在於人的心,如何始終保持那份為將者該有的平和與穩定,在可以打贏的戰鬥中勝的幹淨利落,在無法戰勝的情況下能夠最大程度的消耗敵人,保存自己。
司馬越很頭疼,損兵折將,連敗三陣,而且敗得血本無歸。站在城頭,司馬越幾乎聽得見匈奴戰馬的馬蹄聲,比隆隆的戰鼓都要響,驚得他兩條腿都在打顫。但是,正麵會戰的慘敗讓他不敢再繼續以身試法,畢竟,士兵已經不多了,再來一次野戰中的全軍覆沒,司馬越就該自己拿著刀槍去守城了。
古人說過:蓋棺方能定論。換句話說,沒蓋棺就不能下定結論。事情即使到了最後的關頭,也是有可能來一個鹹魚大翻身的。就在司馬越束手無策時,弘農太守桓延拿出了他的作戰方案:詐降!
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驕傲使人落後。劉聰沒有優秀到可以跳出這個怪圈,連續大勝讓他幾乎忘乎所以,對假投降的桓延毫無防備。
一般來說,兩軍對壘,對敵方投降人員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解除武裝,然後,關押,挑出其中的將佐軍官並將他們與士兵隔離以解除原有軍官對所部士兵的指揮能力。再然後,應該把士兵全部打散編入自己的軍隊,進而消化掉他們。
可劉聰什麽都沒做。
哦,他做了一件事,把桓延整支投降的軍隊全部成建製安置在自己的主營地旁。或許,他在想著要對這支軍隊表現自己的親信?可是,當戰鬥還在繼續,勝負還沒有確定,最終的勝利還沒有來臨。這樣有風度的作為,對劉聰而言,不能不說是勝利衝昏了頭腦之後蠢豬一樣的行為。
那是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聰在軍帳中睡得很安穩,連勝三仗,大軍出降,洛陽,就像一顆熟透了的桃子等著他的大駕光臨。
桓延很激動,月黑風高夜,放火殺人時。當整個匈奴漢軍大營都沉睡在夢鄉中時,桓延和他手下的弟兄們開始了放火殺人的偉大事業。
當劉聰帶著傲慢的眼神看著跪在地上的那些降兵的時候,他的失敗就已經注定。事實上,敗的很慘。
史書上沒有描述劉聰軍隊的慘重傷亡,隻知道當劉聰帶著他的殘兵敗將迴家見他老爹的時候,迎接他的,是為死難將士滿身披孝的劉淵。
劉聰很受刺激,出去打了一仗迴到家,要勞煩老爹披麻戴孝去迎接。這種事,擱誰頭上都受不了。
麵子,必須要挽迴;恥辱,必須要洗刷。
僅僅兩個月後,劉聰再次與王彌、劉曜、唿延翼等發兵進攻洛陽,這一次,劉聰帶了更多的人馬,整整五萬精騎,對洛陽,勢在必得。
而此刻的洛陽城很高興,剛剛打敗了匈奴漢國的進攻,勝利的喜悅無以言表。西晉王公大臣們斷定,匈奴人經此一敗,短時間內斷然不會再次南侵。
他們錯了。
兵法上說: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取勝之道也!在戰術上,劉聰的這步棋很成功,初始時的戰果也很不錯,曾一度進兵至洛陽附近的洛水。距離近的就仿佛匈奴戰馬隻需要一個急速衝鋒就可以來到洛陽城下。
但是,失敗的抵抗畢竟拖延了時間,反應過來的晉朝不再如上次那般木若呆雞,野戰就不用了(還是打不過),上一次的成功讓他們選擇了與之相近的戰法——偷襲。就像鄧爺爺說的那樣,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打仗也是這樣,能取得勝利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怎麽打,並不要緊。
晉軍領軍將領叫北宮純,西涼猛將,奉西涼刺史張軌之命前來增援洛陽。這是他第二次救援洛陽了,第一次是在307年,那一次,北宮純靠著千餘人的西涼衛隊在洛陽城外擊敗了叛軍王彌十萬騎兵。
涼州民風自古彪悍,遠道而來的北宮純就是帶著這股彪悍之氣進行的這次偷襲。沒有上次那樣的詐降,行動很是幹淨利落,在匈奴漢軍無備之際,趁夜襲擊漢軍壁壘。戰果很顯著:斬殺大將唿延顥。及後,倒黴催的唿延翼在亂軍中被自己的部下一刀剁了(看來,平素裏是個不得人心的家夥),匈奴漢軍大潰。如果說上一次偷襲的勝利是僥幸,那麽,這一次的勝利就應該叫做精彩,非常之精彩。
經此一戰,世間從此傳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之傳奇。
又敗了,雖然晉朝早已經千瘡百孔、生靈塗炭,整個中原地區處處民生凋敝。但是,廣闊的疆域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它正應了這樣一句話:瘦死的駱駝確實比馬大。晉朝可以戰敗十次八次,重整旗鼓之後依然可以卷土重來。但是,劉淵的匈奴漢國就不能夠,小國寡民,一次的戰敗就足以讓他肉痛好多天!況且,兩員大將一戰而亡,南征這件事,不能不慎重!
劉淵的撤軍令隨著這次戰敗飄然而至。
但久經戰陣的劉聰非常明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作為主帥,他沒有同意撤軍,在給他爹的迴信中把剛剛打敗他的晉軍扁的一文不值,“晉軍少且弱,尚不足抗吾騎”,總之,失敗純屬大意,進攻的腳步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和唿延翼等人的戰死而停止。
上一次南征的失敗讓劉聰顏麵盡失,這一次,他懷著希望再次來到洛陽城下,渴望用勝利來洗刷恥辱,而不是再一次戰敗後灰溜溜地迴家。
麵對賴著不走的匈奴漢軍,防守洛陽的司馬越除了固守毫無辦法。但對於急於想打個大勝仗風風光光迴家的劉聰,司馬越的固守也讓他毫無辦法。
沒有辦法的司馬越隻能待在城裏吃飯睡覺搞娛樂活動,沒有辦法的劉聰卻跑到了嵩山去祭祀以祈求上天保佑早早攻克洛陽。
司馬越的機會再次來臨,他趁機命令部隊攻打留守的匈奴漢軍,斬殺大將唿延朗,安陽王劉厲因戰敗跳洛水自殺。
少且弱的晉軍又一次打了個大勝仗。
上天沒有眷顧劉聰,麵子算是丟到家了。
劉聰很無助,連續兩次敗仗之後,軍隊已經沒有了鬥誌,無法再戰,再待下去,等待他的隻會是徹底失敗的結果。
但此刻,劉聰不敢迴家。
是自己堅持留下的,一直企盼著勝利,可迎接劉聰的卻是再一次的戰敗,損兵折將!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雖然打了敗仗,但劉淵很心疼,兵死光了可以再招,兒子卻是要平平安安迴家的好。
於是,劉淵再次下達了讓劉聰撤軍的命令。
如救命稻草一般,已經到了不得不撤的地步的劉聰沒有猶豫,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感歎了一聲“到底還是爹親!”背上早就打點好的行裝,迴家。
但撤軍的道路並不平坦,司馬越派大將薄盛率兵追擊,晉軍經過兩次勝利後,終於敢出城野戰了,這一次不再是偷襲。而是硬碰硬的正麵戰鬥。晉將薄盛趕上了王彌的軍隊,雙方在新汲展開會戰,王彌戰敗。
連敗三陣的劉聰,終於無可奈何地灰溜溜地迴家了。
在戰爭中起到決定作用的永遠是人的因素,數次勝利之後的晉軍終於建立起來了信心與勇氣,靠著這些信心與勇氣的支撐,他們終於敢於和如狼似虎的匈奴騎兵正麵交鋒並取得勝利。武器,不是問題;體質,也不是問題。無數次的失敗,問題就在於我們一盤散沙的人的心上。
</p>
當了皇帝的劉淵和大單於劉淵是不一樣的。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既然當了皇帝,就意味著要和西晉王朝分庭抗禮了。自從收了石勒、王彌等特能打的將領,匈奴漢國可謂是捷報頻傳,勝利紛遝而至,形勢一片大好。況且有了第一次南征的勝利,劉淵的心裏有了底,滅晉的決心更加堅定,他的劍,直指洛陽。
309年8月,劉淵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征,陣容很豪華,石勒為先鋒,王彌為參謀,劉聰為主帥,劉曜為後繼,領兵四萬,目標洛陽。
放在十年前,四萬軍隊,還不夠中原王朝軍隊塞牙縫的,哪怕他們都是騎兵,最精銳的騎兵。但是,八王之亂後的中國,疲弱不堪,甚至奄奄一息,像一峰就要瘦死的駱駝,不一定比馬大!
司馬越派去抵抗的將領施融和曹超一戰即敗,劉聰克屯留和長子,上黨太守龐淳獻壺關投降,劉聰一勝。
司馬越再派平北將軍曹武、將軍宋抽、彭默等人迎戰,晉軍大敗,匈奴漢軍迅速到達宜陽,劉聰再勝。
平昌公司馬模派將軍淳於定、呂毅等率軍從長安討伐劉聰,在宜陽展開決戰,淳於定等大敗,劉聰三勝。
三勝之後的劉聰很驕傲,泱泱大晉國,也不過如此,沒有誰能阻擋我匈奴鐵騎。洛陽,就在眼前。
在這裏想起那個七戰七捷的大將軍來。比起三勝之後就目空一切的劉聰,他是不是要強上很多?
真正優秀的將領從不會在戰場上滋生驕傲,在他的心裏沒有過去的功勞簿,有的隻是如何去打贏下一場戰鬥的勝利,為此而費盡心機。指揮打仗就像是戰士們練習打槍,打得多了自然誰都能打得準,沒多少好炫耀。真正的差別在於人的心,如何始終保持那份為將者該有的平和與穩定,在可以打贏的戰鬥中勝的幹淨利落,在無法戰勝的情況下能夠最大程度的消耗敵人,保存自己。
司馬越很頭疼,損兵折將,連敗三陣,而且敗得血本無歸。站在城頭,司馬越幾乎聽得見匈奴戰馬的馬蹄聲,比隆隆的戰鼓都要響,驚得他兩條腿都在打顫。但是,正麵會戰的慘敗讓他不敢再繼續以身試法,畢竟,士兵已經不多了,再來一次野戰中的全軍覆沒,司馬越就該自己拿著刀槍去守城了。
古人說過:蓋棺方能定論。換句話說,沒蓋棺就不能下定結論。事情即使到了最後的關頭,也是有可能來一個鹹魚大翻身的。就在司馬越束手無策時,弘農太守桓延拿出了他的作戰方案:詐降!
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驕傲使人落後。劉聰沒有優秀到可以跳出這個怪圈,連續大勝讓他幾乎忘乎所以,對假投降的桓延毫無防備。
一般來說,兩軍對壘,對敵方投降人員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解除武裝,然後,關押,挑出其中的將佐軍官並將他們與士兵隔離以解除原有軍官對所部士兵的指揮能力。再然後,應該把士兵全部打散編入自己的軍隊,進而消化掉他們。
可劉聰什麽都沒做。
哦,他做了一件事,把桓延整支投降的軍隊全部成建製安置在自己的主營地旁。或許,他在想著要對這支軍隊表現自己的親信?可是,當戰鬥還在繼續,勝負還沒有確定,最終的勝利還沒有來臨。這樣有風度的作為,對劉聰而言,不能不說是勝利衝昏了頭腦之後蠢豬一樣的行為。
那是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聰在軍帳中睡得很安穩,連勝三仗,大軍出降,洛陽,就像一顆熟透了的桃子等著他的大駕光臨。
桓延很激動,月黑風高夜,放火殺人時。當整個匈奴漢軍大營都沉睡在夢鄉中時,桓延和他手下的弟兄們開始了放火殺人的偉大事業。
當劉聰帶著傲慢的眼神看著跪在地上的那些降兵的時候,他的失敗就已經注定。事實上,敗的很慘。
史書上沒有描述劉聰軍隊的慘重傷亡,隻知道當劉聰帶著他的殘兵敗將迴家見他老爹的時候,迎接他的,是為死難將士滿身披孝的劉淵。
劉聰很受刺激,出去打了一仗迴到家,要勞煩老爹披麻戴孝去迎接。這種事,擱誰頭上都受不了。
麵子,必須要挽迴;恥辱,必須要洗刷。
僅僅兩個月後,劉聰再次與王彌、劉曜、唿延翼等發兵進攻洛陽,這一次,劉聰帶了更多的人馬,整整五萬精騎,對洛陽,勢在必得。
而此刻的洛陽城很高興,剛剛打敗了匈奴漢國的進攻,勝利的喜悅無以言表。西晉王公大臣們斷定,匈奴人經此一敗,短時間內斷然不會再次南侵。
他們錯了。
兵法上說: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取勝之道也!在戰術上,劉聰的這步棋很成功,初始時的戰果也很不錯,曾一度進兵至洛陽附近的洛水。距離近的就仿佛匈奴戰馬隻需要一個急速衝鋒就可以來到洛陽城下。
但是,失敗的抵抗畢竟拖延了時間,反應過來的晉朝不再如上次那般木若呆雞,野戰就不用了(還是打不過),上一次的成功讓他們選擇了與之相近的戰法——偷襲。就像鄧爺爺說的那樣,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打仗也是這樣,能取得勝利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怎麽打,並不要緊。
晉軍領軍將領叫北宮純,西涼猛將,奉西涼刺史張軌之命前來增援洛陽。這是他第二次救援洛陽了,第一次是在307年,那一次,北宮純靠著千餘人的西涼衛隊在洛陽城外擊敗了叛軍王彌十萬騎兵。
涼州民風自古彪悍,遠道而來的北宮純就是帶著這股彪悍之氣進行的這次偷襲。沒有上次那樣的詐降,行動很是幹淨利落,在匈奴漢軍無備之際,趁夜襲擊漢軍壁壘。戰果很顯著:斬殺大將唿延顥。及後,倒黴催的唿延翼在亂軍中被自己的部下一刀剁了(看來,平素裏是個不得人心的家夥),匈奴漢軍大潰。如果說上一次偷襲的勝利是僥幸,那麽,這一次的勝利就應該叫做精彩,非常之精彩。
經此一戰,世間從此傳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之傳奇。
又敗了,雖然晉朝早已經千瘡百孔、生靈塗炭,整個中原地區處處民生凋敝。但是,廣闊的疆域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它正應了這樣一句話:瘦死的駱駝確實比馬大。晉朝可以戰敗十次八次,重整旗鼓之後依然可以卷土重來。但是,劉淵的匈奴漢國就不能夠,小國寡民,一次的戰敗就足以讓他肉痛好多天!況且,兩員大將一戰而亡,南征這件事,不能不慎重!
劉淵的撤軍令隨著這次戰敗飄然而至。
但久經戰陣的劉聰非常明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作為主帥,他沒有同意撤軍,在給他爹的迴信中把剛剛打敗他的晉軍扁的一文不值,“晉軍少且弱,尚不足抗吾騎”,總之,失敗純屬大意,進攻的腳步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和唿延翼等人的戰死而停止。
上一次南征的失敗讓劉聰顏麵盡失,這一次,他懷著希望再次來到洛陽城下,渴望用勝利來洗刷恥辱,而不是再一次戰敗後灰溜溜地迴家。
麵對賴著不走的匈奴漢軍,防守洛陽的司馬越除了固守毫無辦法。但對於急於想打個大勝仗風風光光迴家的劉聰,司馬越的固守也讓他毫無辦法。
沒有辦法的司馬越隻能待在城裏吃飯睡覺搞娛樂活動,沒有辦法的劉聰卻跑到了嵩山去祭祀以祈求上天保佑早早攻克洛陽。
司馬越的機會再次來臨,他趁機命令部隊攻打留守的匈奴漢軍,斬殺大將唿延朗,安陽王劉厲因戰敗跳洛水自殺。
少且弱的晉軍又一次打了個大勝仗。
上天沒有眷顧劉聰,麵子算是丟到家了。
劉聰很無助,連續兩次敗仗之後,軍隊已經沒有了鬥誌,無法再戰,再待下去,等待他的隻會是徹底失敗的結果。
但此刻,劉聰不敢迴家。
是自己堅持留下的,一直企盼著勝利,可迎接劉聰的卻是再一次的戰敗,損兵折將!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雖然打了敗仗,但劉淵很心疼,兵死光了可以再招,兒子卻是要平平安安迴家的好。
於是,劉淵再次下達了讓劉聰撤軍的命令。
如救命稻草一般,已經到了不得不撤的地步的劉聰沒有猶豫,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感歎了一聲“到底還是爹親!”背上早就打點好的行裝,迴家。
但撤軍的道路並不平坦,司馬越派大將薄盛率兵追擊,晉軍經過兩次勝利後,終於敢出城野戰了,這一次不再是偷襲。而是硬碰硬的正麵戰鬥。晉將薄盛趕上了王彌的軍隊,雙方在新汲展開會戰,王彌戰敗。
連敗三陣的劉聰,終於無可奈何地灰溜溜地迴家了。
在戰爭中起到決定作用的永遠是人的因素,數次勝利之後的晉軍終於建立起來了信心與勇氣,靠著這些信心與勇氣的支撐,他們終於敢於和如狼似虎的匈奴騎兵正麵交鋒並取得勝利。武器,不是問題;體質,也不是問題。無數次的失敗,問題就在於我們一盤散沙的人的心上。